小思寫的《蟬》作品簡介,席慕容的《貝殼》 小思的《蟬》簡介

時間 2021-07-16 01:42:16

1樓:極速香香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

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小思簡介

小思,2023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202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範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

202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2023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2023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2023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

2樓:黛妮

一、作品簡介

本文采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通過對夏天裡一隻病蟬的描寫,闡述了作者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的人生體會。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

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由抑到揚,涵蘊深厚,傳達了本文的主題: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二、原文

蟬小 思

今年,蟬鳴得早。杜鵑花還沒有零落,就聽見斷斷續續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的蟬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

一天,在樹下拾得一病蟬,透明的翅收斂了身軀微微顫抖沒有聲響。它就是在樹上知知不休過日子的小東西。那麼小聲音卻那麼的響竟響徹一個夏天!

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只不過是一個夏天罷了!

朋友說:知道嗎?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

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裡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為什麼呢?朋友說: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的活過。

那是蟬的生命意義!

斜陽裡,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聒聒!

三、小思簡介

小思,2023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202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範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

202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2023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2023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2023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

3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用了先抑後揚的寫法。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

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十七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作者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作者簡介

盧瑋鑾,香港作家,散文家,學者,筆名小思。2023年出生於香港。香港當代著名**家、教育家,榮獲香港教育學院第二屆《傑出教育家獎2003》。

她是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現時在香港《明報》副刊撰寫「一瞥小思」專欄文章。2023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獲得碩士銜。已出版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日影行》,《彤雲箋》,《不遷》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4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采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通過對夏天裡一隻病蟬的描寫,闡述了作者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的人生體會。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

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由抑到揚,涵蘊深厚,傳達了本文的主題: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5樓:

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席慕容的《貝殼》 小思的《蟬》簡介

6樓:小飄兒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

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7樓:匿名使用者

教學重點:體悟生命的意義,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生命。

教學難點:學習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寫作手法。

課型及教學思路:兩篇文章都是精緻而內涵深刻的優美散文,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讀《蟬》與《貝殼》,將兩篇文章放在一起來對比欣賞。要注意引導學生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發現兩篇文章都是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

在寫作方面要學習兩篇文章細緻入微地描寫事物特點,另外,可以給學生推薦小思和席慕蓉的其他作品,以進一步瞭解她們的寫作風格和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冰心老人說:「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兩篇優美的散文,從中感悟生命的真諦吧。

二、 文學常識:

1、小思簡介

小思,2023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202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範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

202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2023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2023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2023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

2、席慕蓉簡介

席慕蓉,另有筆名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蒙古語,即大江河)等。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2023年生於重慶,後隨父母由香港遷至臺灣。她從小酷愛繪畫,2023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學習。

後在臺灣新竹師專美術科任教。多次舉辦畫展,出版畫冊並獲獎。2023年她「從來沒有刻意去做過些什麼努力」的詩集《七里香》由臺灣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讀者喜愛。

她寫詩寫散文,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後的休息,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生命、時光、鄉愁是她作品的內在主題,而對人情、愛情、鄉情的細膩獨特的審美描摹、委婉傾訴則是吸引讀者們的奧祕。主要作品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長的痕跡》《生命的滋味》《三絃》《同心集》《寫給幸福》等。

三、 課文朗讀:可以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

四、整體把握,問題**:

《蟬》1.課文裡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同學們嘗試找出來,並說說對它的理解。學生**。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2.「斜陽裡,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秋風顏色」給你怎樣的感受?

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於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3、《蟬》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

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貝殼》

1、「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裡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儘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裡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些、更好些,讓後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2、《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地做的東西或事情。她並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她讚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執著的愛美的靈魂。

所以此處的「固執」「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著和單純的意思。

3、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教師總結

貝殼非常堅硬、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作者感嘆「在我手心裡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描述了貝殼的精美之後,作者想到了貝殼裡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緻的貝殼。並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裡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歎呢?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五、欣賞**:

請學生比較兩篇散文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把兩篇課文結合起來閱讀,在對比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相同之處:

1.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2.對於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

3.對於「物」的描寫細緻入微,筆調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處:

1.《蟬》是先抑後揚,《貝殼》是直入主題。

2.《蟬》對於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著;《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緻、更加一絲不苟。

3.《蟬》的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中,並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歎的東西的願望。

六、總結: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學生結合自己生活體驗討論,教師鼓勵性引導。

小思蟬的主要內容是,小思寫的《蟬》作品簡介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 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蟬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

席慕容的貝殼的作品簡介是什麼,席慕容的貝殼的作品簡介是什麼?

水漾妞兒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貝殼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 席慕容,著名詩人 散文家 畫家。一位來自察哈爾盟明安旗的蒙古姑娘,是蒙古族王族之後,外婆是王族公主,後隨家落居臺灣。她於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詩集 七里香 在臺灣颳起一陣旋風,其銷售成績也十分驚人。一九八二年,她...

《無名女屍》這個電影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小細節

多一點努力 這部 看完一遍,似乎也就是很平常的恐怖片。但看了其他的分析,二刷三刷之後,發現片中隱藏了很多細節。這些細節包括牆上鐘錶的時間 黑板上的文字和 以及影片最開頭的奇怪畫面和影片結尾黑人司機那幾句莫名其妙的臺詞 包括一句被歌聲掩蓋難以聽清的 首先自然是解剖女屍前後鏡頭給牆上鐘錶的特寫。解剖前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