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小乘戒失戒體,這個「失戒體」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8-03 22:55:03

1樓:培養木頭

受戒後如果得到戒體,犯根本戒就會失去戒體。在百法中,戒體屬色法(無表色)所以得到戒體後沒有毀犯,沒有舍戒,就會一直存在於心的相序中。

2樓:致閱歷史

【戒體】

謂經由作禮乞戒等儀式所引發的內心持戒功能。也就是指受戒後所產生的防非止惡的力量;它是一種拘束內心且持續存在的效力。智顗《菩薩戒義疏》捲上(大正40·565c)∶

『初戒體者,不起而已,起即性無作假色。經論互說諍論有無。一雲都無無作,色心假合共成眾生。

善惡本由心起,不應別有。頑善頑惡,皆是指心。誓不為惡即名受戒。

瓔珞經雲∶一切聖凡戒盡以心為體,心無盡故戒亦無盡。或言教為戒體,或雲真諦為戒體,或言願為戒體,無別無作。(中略)若因中別有頑善共為佛因,佛地亦別有此善共為佛果。

當知,心為因果更無別法。二雲大小乘經論盡有無作,皆是實法。(中略)然此二釋舊所諍論,言無於理極會在文難愜,言有於理難安在文極便。

』由此可知,陳隋以前已有關於戒體有無的諍論;而智顗則承認戒體的存在,並以其為假色。

道宣的《四分律行事鈔》卷中之一說別解脫戒以義推要,唯有二種,作及無作二戒,若單立作,則作休謝往時不能防非。又不可常作,故須無作,長時防非。若單立無作,則起無所從,即不可孤發,要賴作生。

二法相藉不得立一。如薩婆多雲,若有淳重心,則身口無教(即無作),初一念色有身口。教(即作)及無教。

第二念中唯有無教而無其教。涅盤雲,戒有二種,一者作戒,二者無作戒。是人唯具作戒不具無作,是故名為戒不具足。

即如上論,以無淳重之心,不作奉行之意而不發戒。此亦承認無作之實有,即謂若無無作則不能長時防止身口之非。

按,『無作』是新譯所謂的『無表』,其由作禮乞戒等表業而發得,隨流亂不亂、有心無心四位,以及善惡無記三性,只要不捨戒,縱使起異緣心,在小乘是盡形壽隨逐而無所失,在大乘戒則是盡未來際隨逐而無所失。然關於此無作之體,諸說不同,說一切有部以其性為大種所造,攝於法處,為無見無對之實色。如《俱舍論》卷一雲(大正29·3a)∶『無表雖以色業為性如有表業,而非表示令他了知,故名無表。

』卷十三雲(大正29·70a)∶『毗婆沙師說有實物名無表色,是我所宗。』《成實論》同樣說無作實存,但以其為非色非心之不相應行所攝。因此可知無作是非心而實存;又,色是惱壞相,無作中此相不可得,故非色性。

道宣亦依此論主張非色非心說。《四分律行事鈔》卷中雲(大正40·52b)∶

『非色者非塵大所成。以五義來證∶(一)色有形段方所,(二)色有十

四、二十種別,(三)色可惱壞,(四)色是質礙,(五)色是五識所得。無作俱無此義,故知非色。言非心者,體非緣慮,故名非心。

亦有五證∶(一)心是慮知,(二)心有明暗,(三)心通三性,(四)心有廣略,(五)心是報法。無作亦不具此,故以第三聚非色非心為體。』

但此非色非心說的解釋也有諸多說法,根據《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中之一所述,《增輝記》主說非色非心是種子之義,即立種子為體;有人則謂非色非心即是細色,同彼有宗;而稱非色非塵大所成等,即簡粗色心而唯取細色之意;又有人說非色非心是以思種為體。

又,經部及唯識家則遮無表色將之假立於『思』之上。《俱舍論》卷十三舉經部之說,謂二表(身語的表業)殊勝思故,起思差別名為無表。《俱舍論光記》卷十三說若依經部,思種名戒。

《成唯識論》卷一雲(大正31·4c)∶『表既實無,無表寧實。然依思、願、善、惡分限假立無表,理亦無違。謂此或依發勝身語,善惡思種增長位立,或依定中止身語惡現行思立,故是假有。

』此外,《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三說別解脫律儀及處中一分之無表,以善思種子上有防身語惡戒功能,及發身語善戒功能為體,其不律儀及處中一分之無表,以不善思種子上,有發身語不善功能,遮身語善戒功能為體。此上無表雖善惡不同,但皆依思種不同之功能而立。靜慮之無表,以法爾一切上二界十七地中之有漏定俱現行思上,有防欲界惡戒功能為體;無漏律儀,以法爾一切上地所有無漏道俱現行思上,能斷欲界諸犯戒非功能為體。

又說無表是無所表示,故其體非色,但亦從所防所發假名為色。由此可知,唯識家認為別解脫之無表是于思之種子上所假立的,定道之無表是于思之現行上所假立的;又認為無表雖為非色,但從所防所發而假名為色。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濟緣記》卷十六認為依圓教所說,系以種子為戒體,其文雲(卍續64·857下)∶『戒是警意之緣也。(中略)欲了妄情須知妄業,故作法受還薰妄心,於本藏識成善種子,此戒體也。』此亦為種子戒體說,但與唯識家所立仍稍有不同。

又,智顗以無作為假色,乃依據《雜阿毗曇心論》卷一之說,但二者意義不同。智認為戒是藉修德之因緣而發,故隨從所發以之為假色,然其性本具,所謂由具而起,常與具相即,故名性無作之假色。然智顗《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二雲(大正46·484b)∶『大乘教門中,說戒從心起,即以善心為戒體。

』《摩訶止觀》卷四(上)雲(大正46·36b)∶『小乘明義,無作戒即是第三聚。大乘中,法鼓經但明色心無第三聚,心無盡故戒亦無盡。』《止觀輔行傳弘決》卷四之一雲(大正46·254b)∶『大乘中雖以心性而為戒體,若發無作,亦依身口作戒而發,雖依身口,體必在心。

』此即以心性為戒體。如是,天台一家雖分色、心戒體之說,但其中應以色法戒體為定準。

此外,真言密教以本有之淨菩提心為佛性三摩耶戒之戒體,乃與上述《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所說相同。凡秉聖法而發得無作之戒體,於念念剎那運運倍增而防非止惡,終將生未來之善果,此名為『戒肥』;若犯戒而未至舍戒者,其勢用衰損,故稱之『戒羸』。

〔參考資料〕 《大乘義章》卷十;《四分律行事鈔》捲上之一;《授菩薩戒儀》;《芝園遺編》捲上;《釋氏要覽》捲上;《菩薩戒經疏注》卷二;《梵網經玄義》;《一心金剛戒體祕決》;《一心金剛戒體決》;《戒體即身成佛義》;《天台菩薩戒義疏見聞》卷

三、卷四;《天台菩薩戒義記補接鈔》卷中(上);《菩薩戒會疏集註》卷二;《天台戒體訣》;《天台戒體明燈章》。

為什麼我想戒賭,卻總是戒不掉,總是對自己說戒賭但都戒不掉怎麼辦

戒不掉的原因是心未定,不坦白,不接受家人的參與。小賭怡情,大賭傷身,老祖宗留下來的話絕對有它的道理的,現在戒賭的地方也很多,我看網上很多人說禾輝戒癮是個人性化的地方,不妨一試,百利無一害。 呵呵,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兩個自己一輩子都戒不掉的壞毛病。不過賭博,是一定要戒掉的。或許是你的生活太優越了,也可能...

尾戒防小人應該怎麼戴,為什麼說帶尾戒防小人 有沒有特別注意的地方比如一定要帶黃金戒子

尾戒防小人的戴法 從尾戒佩戴的材質來說,一定要選擇天然的玉石或者水晶做的尾戒才行,這個才有趨吉避凶,化解煞氣防小人的功效 所以,你不妨可以選擇一款好點的天然晶石,作用會更好,有心的話,建議到紅繩周家官方 根據你的情況一對一專門訂製一款的適合你的水蘊吉祥物,這樣會好一些。個人訂了一個多月才訂到的,不好...

張國榮到底戒了煙嗎?他97年說過自己戒了煙,然後又說40歲說自己的生日禮物就是戒菸,然後寧靜又說

大眾娛見 另在志摩千歲女士在 leslie的時間 裡記述了在哥哥拍寫真集時與其相處的往事,其中至少寫了兩次關於哥哥抽菸的事,以下是節錄其中內容 第一次 2001年日本 慶 的簽名會期間 邊說著話,我因突然注意到某事,而驚訝不已。leslie竟然在抽菸。而且是連續沒有停的。leslie,你又開始抽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