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危建樹
什麼是古幣的雕母線,怎麼看啊?
母錢與一般錢明顯的區別是錢幣的大小和厚度有區別。
由於古時翻鑄錢幣採用刻模灌鑄的方法,因此製造出來的銅錢錢的體積會比作為刻模樣本的母錢稍小。
母錢的大小、厚度都超出一般錢,收藏母錢,首先要留神體積超出常品的大錢,其次要注意分量異於常品的厚重錢。
母錢文筆畫也非常清晰,紋絡較為挺拔深峻,外緣輪廓和內廓穿口光潔,是鑄母,一般會經過冷加工.是雕母,手雕的,錢面上會有挫磨的痕跡。
2樓:希詩苼
糾正一下樓上 雕母和母錢 都沒有挫磨的痕跡 雕母比一般錢厚很多 雕母的製作非常精良 質地選用上等材料 不一定是銅 中間的方孔一般沒開 只是一個方形的凸起 或只開一個圓洞 俗稱進金口未開 雕母就是手工雕刻的母錢 亦稱“祖錢” 用銅塊或錫、鉛塊直接雕刻成錢模 鑄錢時用祖錢作模 翻鑄母錢 這些母錢頒發到各地 各地則用母錢制範鑄幣 最初用銅、錫、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為“雕母”。 六朝以前是沒有雕母的 那時候用範制錢 雕母錢體積比母錢和流通錢大
古幣裡什麼是母錢?怎麼區分?
3樓:匿名使用者
母錢是古時翻鑄大量錢幣時,**和地方財政所製作的標準樣板錢。
錢樣是根據錢幣的設計,用錫、象牙或紅木等材料精心雕制的錢幣實物樣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審定。從嚴格意義上講,錢樣還不能算作錢幣,因為它只作為送審報批的實物圖樣,不能流通。
辨別母幣的方法:首先母幣不能是鑄制的:再精細的鑄制錢幣必有更精細的“母錢”。“鐵母”必須是雕刻、鑿、打磨等方法制成。
嚴格控制:任何一個國家和政權對鑄造錢幣都是嚴格控制的,嚴防外敵和民間私鑄,而“母錢”是鑄錢流程中關鍵環節,無論鑄行中毀損,或鑄畢再用,都應有嚴格的制度約束和管理方法,極不可能流入民間。
擴充套件資料
母錢製成方法:
決定了包括“鐵母”在內的眾多“母錢”所用材料既要耐用,又要易制,鑄錢如系“翻砂法”,只要製成一個“母錢”就可翻出許多“蠟模”,若用“泥範法”,需製成多個同樣的“母錢”作範。
用“母錢”制範時“母錢”既要堅硬耐磨不變形,又要材質相對延展,刀刻時不崩不酥,紋路精細深峻,宋人有多種材質可供選擇,我們僅用銅錫兩者相比,以錫制“鐵母”而言,各方面因素均優於銅刺,且錫在兩宋時期已能冶制,古人何必舍易求難,棄錫取銅製“母錢”。
4樓:匿名使用者
母錢既古時翻鑄大量錢幣時,**和地方財政所製作的標準樣板錢。 根據母錢作為樣板的用途,母錢可分為三種,即錢樣、雕母錢和鑄母錢。錢樣是根據錢幣的設計,用錫、象牙或紅木等材料精心雕制的錢幣實物樣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審定。
從嚴格意義上講,錢樣還不能算作錢幣,因為它只作為送審報批的實物圖樣,不能流通。錢樣是給皇帝審定用,一類錢幣的錢樣理論上應該只有一枚,所以數量極為稀少,一般在交易市場上幾乎不能見到。
雕母是按照朝廷規定的那種規範性錢的形式,把它雕刻出來,面、背要求很嚴格,而且請當時最有名的書法家,或者是皇帝本人來寫錢文,把它刻成錢模子。雕母做出來以後,經過審定批准以後,就開始翻鑄了。翻鑄還不能大量地翻鑄,翻多了,就變形了,所以翻出來的錢也是有一定限量的。
第一次翻出來的錢叫鑄母。我們一般講的母錢就是鑄母,如果是講雕母,就是有特殊意義的,是手雕的,這和一般的鑄母差別很大。
雕母和鑄母的區別最明顯表現在錢幣的紋飾內容上,雕母錢文精美,字口深峻,每個字的筆畫都非常清晰,絕無粘連模糊,而且筆畫比同版本的流通錢要細瘦,從細部看還保有手工鏤刻的痕跡。鑄母的錢文筆畫也非常清晰,紋絡較為挺拔深峻,但因為鑄母錢是翻鑄所成,為了使它的外緣輪廓和內廓穿口光潔,一般會經過冷加工,因此錢面上會有挫磨的痕跡。
母錢與行用錢一個明顯的區別是錢幣的大小和厚度有區別。由於古時翻鑄錢幣採用刻模灌鑄的方法,因此製造出來的行用錢的體積會比作為刻模樣本的母錢稍小。母錢的大小、厚度都超出常品,收藏母錢,首先要留神體積超出常品的大錢,其次要注意分量異於常品的厚重錢。
母錢往往混跡於常見的行用錢之中,而且過去的集幣者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不乏有撿漏的可能。由於母錢的材質都異於常品,所以品相一般較好,但是由於數量稀少,所以鑑別母錢還得從做工、體積上多下工夫,不要簡單將品相好的錢幣當成母錢。
5樓:匿名使用者
隋唐以來,廢除母範鑄錢的方法,改用母錢翻砂鑄造,從而進入了母錢翻砂鑄錢階段。
每逢新錢發行,首先向宮廷進呈樣錢(有蠟樣、牙樣和木樣等),進呈的樣錢一般稱祖錢,再以祖錢為藍本翻制母錢,最後用母錢砸制砂模鑄造流通錢幣。由於採用母錢鑄錢法而取消了母範,節省了鑄錢成本,工藝流程更趨合理,可謂事半功倍,堪稱鑄幣史上的里程碑,為以後兩宋時期的雕母鑄錢法奠定了基礎。
乾元重寶白銅當十母錢。直徑30.30毫米,重7.
06克。白銅質,紅斑孔雀藍老鏽包漿,生坑出土品。正面“乾元重寶”四字隸書,“乾”字右半部簡寫,俗稱“魚鉤乾”;“元”字第二筆左挑,俗稱“左挑元”;字口深峻,地章平整;筆畫乾淨利落,毫無粘連;磨痕處白銅質清晰可見,鑄工極其精緻。
錢徑較同版別的白銅當十錢大1毫米,較同版別的青銅當十錢大0.7毫米。由於該錢字口較深,地章部分質地較薄,因此,重量較普通“乾元重寶”當十錢略輕。
乾元重寶錢鑄於唐肅宗李亨乾元年間(公元758年至759年)。有小平、當十和當五十錢不等。精劣不一,版別繁雜,鑄制混亂。
當時正值“安史之亂”,玄宗退位稱太上皇,太子李亨繼承皇位,受任於國家危難之中,率唐軍抗擊叛賊,收復兩京(長安和洛陽,後洛陽得而復失),恢復了唐朝的統治,總算是在危難之中支撐起大唐的半壁江山。此時的史思明已佔據洛陽,自稱大燕皇帝,隨時準備捲土重來。大唐的政治、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乾元重寶錢就是誕生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
乾元重寶白銅當十母錢,為目前存世最早的母錢,在此前的鑄幣中,尚未發現有母錢存世,因此,堪稱母錢之鼻祖,在歷代泉書中均有記載。存世極其珍貴.古代母錢的特點
中國古代多為銅質鑄幣,兩漢時期以後間用鐵錢。兩宋時期的各年號鐵錢較為常見。
錢幣鑄造無論銅鐵,均需雕母打模,制範澆鑄。其所用制範“母錢”,為集泉者苦苦追尋之大珍。
“母錢”中以北宋的“母錢”比較常見。“錢母”為鑄造鐵質錢幣時所用打模製範的“鑄母”。它的形制、文字等表現形式首先要符合決策者的需求。
“鐵母”與其他“母錢”一樣,應是用非鑄造方法制成的,否則,不應以“母錢”相稱。
“鐵母”之稱在研究、收藏中國古代錢幣的領域中流傳甚久。權威的錢幣研究書籍中,也不乏“錢母”之拓。綜合這些泉界公認的“錢母”實物**進行分析,可以判定國內尚未發現一枚真正的“錢母”實物。
古代鑄錢之“母錢”,必須具備下述特點:
(一)不能是鑄制的,再精細的鑄制錢幣必有更精細的“母錢”。“鐵母”必須是雕刻、鑿、打磨等方法制成。
(二)任何一個國家和政權對鑄造錢幣都是嚴格控制的,嚴防外敵和民間私鑄,而“母錢”是鑄錢流程中關鍵環節,無論鑄行中毀損,或鑄畢再用,都應有嚴格的制度約束和管理方法,極不可能流入民間。
(三)“母錢”的製成方法,決定了包括“鐵母”在內的眾多“母錢”所用材料既要耐用,又要易制,鑄錢如系“翻砂法”,只要製成一個“母錢”就可翻出許多“蠟模”,若用“泥範法”,需製成多個同樣的“母錢”作範。用“母錢”制範時“母錢”既要堅硬耐磨不變形,又要材質相對延展,刀刻時不崩不酥,紋路精細深峻,宋人有多種材質可供選擇,我們僅用銅錫兩者相比,以錫制“鐵母”而言,各方面因素均優於銅刺,且錫在兩宋時期已能冶制,古人何必舍易求難,棄錫取銅製“母錢”。
(四)“母錢”既非鑄制,其上應無鑄造的痕跡,並經多次制範,錢體某些部分磨損嚴重。古時各種原因導致的管理失控,混入流通錢中,難免萬里漏一,但應出現在“母錢”所鑄年代之後,數量極稀。
(五)“母錢”制範,錢範在乾燥成型後,尺寸會有收縮,制錢的金屬液體入範凝固後,成型錢幣也會收縮,但這兩次收縮使錢幣與“母錢”相比,變化細微。如鑄鐵錢,鐵金屬的收縮率要比銅低,變化更加細微。所以,若以現公認存世的“鐵母”與相同的鐵錢相比,銅製“鐵母”與其翻鑄的鐵錢兩者在各方面差別應很小,其最大的區別在兩者的直徑上,但經過手實物和圖錄中的**拓片相比,可以看出銅製“鐵母”與鐵錢差異很大,銅質“鐵母”與鐵錢雖能找出兩者的形制、文字等方面十分相近如出一模者,但兩者直徑差異遠遠超出了理論上推算出的正常範圍,並在所有能見到的“鐵母”上都能看到明顯的鑄痕。
2023年秋季的“中國嘉德藝術品拍賣會”上,曾拍有中國當代著名錢幣學家、中國錢幣界的權威馬定祥先生的舊藏,兩枚北宋時期小平錢“鐵母”。為我們再次認識“鐵母”的真實面目,提供了寶貴的實物。
“宣和通寶”背陝小平錢,“元符通寶”小平錢,這兩枚“鐵母”,歷經錢幣界幾十年的實踐、考驗,無人提出過異議,並被翻印在多種錢幣鑑賞書籍中廣為流傳。
經過對兩枚“鐵母”的實物觀測,可以認定,其確為北宋時期所鑄銅質錢幣,若定為“鐵母”恐為不妥。
(一)兩枚錢幣均有鑄造的痕跡
“宣和通寶”背陝小平銅錢,其郭內和穿側的邊沿都留下明顯的鑄痕,文字筆畫兩側除部分帶有長期磨損的光滑平整痕跡外,大部分筆畫邊緣,尤其是凸起筆劃靠近錢文地章處,鑄制的原始痕跡十分明顯。在錢文筆劃繁密處,由於不易被磨損,平齊的地章上還有鑄制留下許多細密的坑凹麻點,而易被人手和雜物蹭磨處已變成平滑的氧化包漿。如此枚“宣和通寶”“鐵母”真系非鑄造方式所制,應留下明顯的刀具或其他金屬工具的痕跡。
“元符通寶”小平鐵母不僅鐵文上鑄造痕跡明顯,且錢體面背穿部位置明顯偏離,這是隻有鑄制錢幣才能出現的弊病。穿口鑄製出的毛邊尚存,面背佈滿細密的麻點狀鑄痕尚未被磨損,其他工具的痕跡更沒有出現。
(二)兩枚錢幣的精細程度,尚不能達到作為現存同類鐵錢的“母錢”標準。
假設這兩枚“宣和通寶”背陝小平錢和“元符通寶”小平錢沒有任何鑄造痕跡,確係雕制的“母錢”,與同種流通鐵錢相比,也不夠“鐵母”的標準。“宣和通寶”背陝小平錢雖穿部邊沿相對規整,但錢文邊緣毛刺較多,五個字的筆畫繁密處模糊不清,文字筆畫變淺,錢體不厚。
“元符通寶”小平錢的筆畫較淺,其“寶”字不僅錢文筆畫淺,且各筆畫交叉“糊”在一起,十分不清楚,如何能當“鐵母”。
而同類鐵錢在錢文點畫、結構、穿郭位置等方面相似者,精細程度與這兩枚錢不相上下,所以更難以使人相信此兩枚錢幣為“鐵母”。
(三)錢體上流通使用痕跡明顯,說明曾在一定時期內進入了流通領域。
這兩枚“宣和通寶”背陝小平銅錢和“元符通寶”小平銅錢從錢文風格、鑄造特點、工藝水平方面來看,確係北宋時期所鑄,而鑄出後曾進入流通領域,不僅在作為“鐵母”不可能混入流通錢中,即使混入流通錢幣中,也會被人們因與眾不同的錢體特點被挑選出來。不會長期混在流通錢中被我們今天所發現。
許多北宋和南宋時期的“鐵母”,沒有被發現於鑄錢工坊遺址和官衙遺址中,卻被發現於流通錢中。如果說由於當時管理不嚴,或因其他原因有極少數鑄錢的“鐵母”混入流通錢中,並不違反常理,但若大量的“鐵母”均發現於古代流通錢幣中,很難讓人們憑此相信這些“鐵母”的“母錢”性質。而諸多錢幣書籍圖錄中有關白銅“母錢”的說法,更為無源之水。
從諸多被認定為“鐵母”的銅製錢幣上,可以看到其具有的鐵錢特徵。要在一個只有幾平方釐米的面積上,用幾克重的鐵金屬鑄制錢文纖細繁複的錢幣,除需十分了解鐵金屬的特性,並具有成熟的鑄造技術外,還應根據鐵金屬的物理化學特性,調整鑄錢用的模具,加厚錢體,並相應的使錢幣中的穿郭,錢文橫截面加高,形成同種錢幣,鐵製者具有徑大,體厚,錢文深峻的特點。而用鑄制鐵錢模具鑄出的銅錢,除具有鐵錢徑大於銅錢,略厚於銅錢,錢文深峻的特點外,其整體工藝更加精美,很容易被人們誤當成“鐵母”。
加之兩宋時期鐵錢多為出土品,鏽蝕比較嚴重,而出土的銅錢鏽蝕較鐵錢為輕,銅鐵兩錢精細程度反差很大,這也是被誤當成“鐵母”的客觀原因。
古代鑄錢中無論是“鐵母”還是“銅母”應該是存在的,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被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大多是清代的鑄錢“母錢”。
在古幣中有什麼古幣是元字開頭的?中孔是方形的。請問是什麼朝代的呢
諾力電動叉車 北宋.元豐通寶.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年.北宋.元祜通寶.元祜年間1086年.北宋.元符通寶.元符年間1098年 西夏,元德通寶,崇宗趙乾順元德年間1119年元代,元貞通寶,元成宗元貞年間1295年 元代,元統通寶,元惠宗元統年間1333年 零下二十三度三 你好!元 字開頭的通寶錢幣北...
這枚古幣是真的嗎?是哪個朝代的
材質為合金,非銅非鐵,從那一個個凹凸不平的小坑可看出是現代翻砂錢。常平通寶 朝鮮古代錢幣之一。朝鮮李朝仁祖李倧十一年 1633年,明崇禎六年 由常平廳設監始鑄,故名 常平通寶 至肅宗李焞五年 1678年 更以法律命定各有關廳 曹 營 監等分工鑄造 及至1891年 清光緒十七年 以機制黃銅錢問世,常平...
這個古幣上鑄的字是什麼意思 是真的嗎 有收藏價值嗎
諾力電動叉車 這個古幣上鑄的字是 常平五銖 意思,常平五銖.南北朝.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四年 553 常平五銖 為北齊宣帝高洋天保年間 公元550年 公元560年 鑄,重如其文,制形有光背 合背 有無內廓等區別,特殊品種如合背錢價值高一些。上述圖中是 贗品,值0.5 1元 陶心齋主 您的這一個錢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