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物理介面是完全一樣的。sata硬碟可以通過光碟機轉換架裝到光碟機位使用。光碟機後面有兩個介面,右邊短點的是sata介面,左邊長點的是電源介面。
物理介面是完全一通過光碟機。但光碟機對接需求很小,光碟機一般的速度就是10m左右就到頭了,換算成介面的頻寬,100mb/s足夠了,這還不到sata1的速度。
所以,廠家為了節省成本,光碟機位多數都會比主硬碟的介面低一點,多數最高就是sata2。光碟機接sata3的固態盤是發揮不出速度的。
擴充套件資料
sata介面,從1到3,物理介面都是完全一樣的。sata1的頻寬是150mb/s,sata2的頻寬是300mb/s,sata3的頻寬是6gb/s。
現在絕大多數的筆記本和桌上型電腦,硬碟介面和光碟機介面都是一樣的,都是sata。
如果不一樣,有以下幾種情況:
1、硬碟和光碟機有一個是ide。這種電腦太老,無法支援sata3的固態硬碟。
2、硬碟和光碟機有一個介面是msata或m.2,另一個必然是sata。這兩個介面都可以裝固態盤的,選相應的介面即可,固態盤三種介面都支援。
3、某些品牌筆記本,光碟機是專用的特殊介面,比如三星、富士通的一些機械。這種情況就辦法裝固態盤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用。
光碟機後面有兩個介面,右邊短點的是sata介面,左邊長點的是電源介面。
光碟機sata介面和硬碟sata介面在主機板上的樣子一樣嗎?
3樓:鈕卓胡文君
兄弟你還真搞笑~~
放心,支援的.sata介面支援所有sata裝置.
光碟機sata介面和硬碟位的一樣嗎
4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樣 光碟機位的電源位要短一些; 雖然形狀不一樣 但是如果版本一樣的話 速度理論是一樣的
5樓:烤熟的鴨嘴
介面是一樣的,但版本不一定相同,有可能是2.0或者3.0
IDE介面硬碟資料怎麼轉到SATA介面的硬碟裡面
插在同一臺機器上,開機,都認的情況下,複製 貼上就是了!如果是桌上型電腦,兩種介面都有的話,一起接上,複製或剪下過去就行了 如果是筆記本,只有用外接硬碟盒或者把一塊硬碟接到別人電腦裡 如果是桌上型電腦且只有一種介面的話,要麼同筆記本,要麼買stat到ide轉接線或擴充套件卡,但一般只支援sata1....
PATA介面指的是老硬碟介面嗎?那SATA介面呢?
其實就是並口和串列埠的區別哈,sata對應串列埠,視覺上是個小口,而哪個並口,就是ide是個大些的口哈,具體可以查一些專業書的!pata就是ide,也叫並口,相比於sata 也叫串列埠 速度較慢也不穩定一些。但現在的多數硬碟都是sata的。如今已經有更先進的sata2介面了。除了硬碟之外,如果主機板...
sata介面和sas介面的區別,伺服器硬碟SAS介面和SATA介面哪個速度快,各有什麼優缺點?
ata介面 使用sata serial ata 口的硬碟又叫串列埠硬碟,是未來pc機硬碟的趨勢。2001年,由intel apt dell ibm 希捷 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範,2002年,雖然序列ata的相關裝置還未正式上市,但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