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指的是什麼,CPU指的是什麼?

時間 2022-01-07 10:05:03

1樓:你的合夥人

cpu指的是**處理器,是一塊超大規模的積體電路,是一臺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資料。

**處理器主要包括運算器(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緩衝儲存器(cache)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絡的資料(data)、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bus)。它與內部儲存器(memory)和輸入/輸出(i/o)裝置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

擴充套件資料

主頻主頻也叫時脈頻率,單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資料的速度。通常,主頻越高,cpu處理資料的速度就越快。

cpu的主頻=外頻×倍頻係數。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存在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關係。 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係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衝訊號**的速度。

在intel的處理器產品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1 ghz itanium晶片能夠表現得差不多跟2.66 ghz至強(xeon)/opteron一樣快,或是1.

5 ghz itanium 2大約跟4 ghz xeon/opteron一樣快。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匯流排等各方面的效能指標。

外頻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機板的執行速度。通俗地說,在桌上型電腦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

但對於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機板的執行速度,兩者是同步執行的,如果把伺服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非同步執行,(桌上型電腦很多主機板都支援非同步執行)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

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與主機板前端匯流排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又很容易被混為一談。

匯流排頻率

前端匯流排(fsb)是將cpu連線到北橋晶片的匯流排。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即匯流排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記憶體直接資料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資料頻寬=(匯流排頻率×資料位寬)/8,資料傳輸最大頻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資料的寬度和傳輸頻率。

比方,支援64位的至強nocona,前端匯流排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資料傳輸最大頻寬是6.4gb/秒。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資料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機板之間同步執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衝訊號在每秒鐘**一億次;

2樓:土豆泥啊泥

cpu即**處理器,英文全稱為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一塊超大規模的積體電路,是一臺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資料,主要包括運算器和高速緩衝儲存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絡的數、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

3樓:匿名使用者

電源是把220v電壓轉換成各種適合電腦使用的電壓的電源的配件,電源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電腦整機的穩定執行和硬體的使用壽命

匯流排是將資訊以一個或多個源部件傳送到一個或多個目的部件的一組傳輸線。通俗的說,就是多個部件間的公共連線,用於在各個部件之間傳輸資訊。人們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來描述匯流排頻率。

匯流排的種類很多,前端匯流排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將cpu連線到北橋晶片的匯流排。計算機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是由cpu和北橋晶片共同決定的。

北橋晶片負責聯絡記憶體、顯示卡等資料吞吐量最大的部件,並和南橋晶片連線。cpu就是通過前端匯流排(fsb)連線到北橋晶片,進而通過北橋晶片和記憶體、顯示卡交換資料。前端匯流排是cpu和外界交換資料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匯流排的資料傳輸能力對計算機整體效能作用很大,如果沒足夠快的前端匯流排,再強的cpu也不能明顯提高計算機整體速度。

資料傳輸最大頻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資料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資料頻寬=(匯流排頻率×資料位寬)÷8。目前pc機上所能達到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幾種,前端匯流排頻率越大,代表著cpu與北橋晶片之間的資料傳輸能力越大,更能充分發揮出cpu的功能。現在的cpu技術發展很快,運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夠大的前端匯流排可以保障有足夠的資料供給給cpu,較低的前端匯流排將無法供給足夠的資料給cpu,這樣就限制了cpu效能得發揮,成為系統瓶頸。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橋晶片間匯流排的速度,更實質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資料傳輸的速度。而外頻的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衝訊號**速度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衝訊號在每秒鐘**一萬萬次,它更多的影響了pci及其他匯流排的頻率。

之所以前端匯流排與外頻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現之前和剛出現pentium 4時),前端匯流排頻率與外頻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稱前端匯流排為外頻,最終造成這樣的誤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前端匯流排頻率需要高於外頻,因此採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或者其他類似的技術實現這個目的。這些技術的原理類似於agp的2x或者4x,它們使得前端匯流排的頻率成為外頻的2倍、4倍甚至更高,從此之後前端匯流排和外頻的區別才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

此外,在前端匯流排中比較特殊的是amd64的hypertransport。

筆記本的插口是月多月好!

4樓:匿名使用者

cpu是英語「central processing unit/**處理器」的縮寫,cpu一般由邏輯運算單元、控制單元和儲存單元組成。在邏輯運算和控制單元中包括一些暫存器,這些暫存器用於cpu在處理資料過程中資料的暫時儲存, 其實我們在買cpu時,並不需要知道它的構造,只要知道它的效能就可以了。

cpu主要的效能指標有:

主頻即cpu的時脈頻率(cpu clock speed)。這是我們最關心的,我們所說的233、300等就是指它,一般說來,主頻越高,cpu的速度就越快,整機的就越高。 時脈頻率即cpu的外部時脈頻率,由電腦主機板提供,以前一般是66mhz,也有主機板支援75各83mhz,目前intel公司最新的晶片組bx以使用100mhz的時脈頻率。

另外via公司的mvp3、mvp4等一些非intel的晶片組也開始支援100mhz的外頻。精英公司的bx主機板甚至可以支援133mhz的外頻,這對於超頻者來是首選的。

內部快取(l1 cache):封閉在cpu晶片內部的快取記憶體,用於暫時儲存cpu運算時的部分指令和資料,存取速度與cpu主頻一致,l1快取的容量單位一般為kb。l1快取越大,cpu工作時與存取速度較慢的l2快取和記憶體間交換資料的次數越少,相對電腦的運算速度可以提高。

外部快取(l2 cache):cpu外部的快取記憶體,pentium pro處理器的l2和cpu執行在相同頻率下的,但成本昂貴,所以pentium ii執行在相當於cpu頻率一半下的,容量為512k。為降低成本inter公司生產了一種不帶l2的cpu命為賽揚,效能也不錯,是超頻的理想。

mmx技術是「多**擴充套件指令集」的縮寫。mmx是intel公司在2023年為增強pentium cpu在音像、圖形和通訊應用方面而採取的新技術。為cpu增加57條mmx指令,除了指令集中增加mmx指令外,還將cpu晶片內的l1快取由原來的16kb增加到32kb(16k指命+16k資料),因此mmx cpu比普通cpu在執行含有mmx指令的程式時,處理多**的能力上提高了60%左右。

目前cpu基本都具備mmx技術,除p55c和pentium ⅱcpu還有k6、k6 3d、mii等。

製造工藝:現在cpu的製造工藝是0.35微米,最新的pii可以達到0.28微米,在將來的cpu製造工藝可以達到0.18微米。

cpu的廠商

cpu的作用就如同人的大腦

5樓:匿名使用者

cpu的英文全稱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我們翻譯成中文也就是**處理器。cpu(微型機系統)從雛形出現到發壯大的今天(下文會有交代),由於製造技術的越來越現今,在其中所整合的電子元件也越來越多,上萬個,甚至是上百萬個微型的電晶體構成了cpu的內部結構。那麼這上百萬個電晶體是如何工作的呢?

看上去似乎很深奧,其實只要歸納起來稍加分析就會一目瞭然的,cpu的內部結構可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儲存單元三大部分。而cpu的工作原理就象一個工廠對產品的加工過程:進入工廠的原料(指令),經過物資分配部門(控制單元)的排程分配,被送往生產線(邏輯運算單元),生產出成品(處理後的資料)後,再儲存在倉庫(儲存器)中,最後等著拿到市場上去賣(交由應用程式使用)。

cpu作為是整個微機系統的核心,它往往是各種檔次微機的代名詞,如往日的286、386、486,到今日的奔騰、奔騰二、k6等等,cpu的效能大致上也就反映出了它所配置的那部微機的效能,因此它的效能指標十分重要。在這裡我們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些cpu主要的效能指標:

第一、主頻,倍頻,外頻。經常聽別人說:「這個cpu的頻率是多少多少。。。。

」其實這個泛指的頻率是指cpu的主頻,主頻也就是cpu的時脈頻率,英文全稱:cpu clock speed,簡單地說也就是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一般說來,主頻越高,一個時鐘週期裡面完成的指令數也越多,當然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

不過由於各種各樣的cpu它們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並非所有的時脈頻率相同的cpu的效能都一樣。至於外頻就是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而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三者是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的:

主頻=外頻x倍頻。

第二:記憶體匯流排速度,英文全稱是memory-bus speed。cpu處理的資料是從**來的呢?

學過一點計算機基本原理的朋友們都會清楚,是從主儲存器那裡來的,而主儲存器指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記憶體了。一般我們放在外存(磁碟或者各種儲存介質)上面的資料都要通過記憶體,再進入cpu進行處理的。所以與記憶體之間的通道棗記憶體匯流排的速度對整個系統效能就顯得很重要了,由於記憶體和cpu之間的執行速度或多或少會有差異,因此便出現了二級快取,來協調兩者之間的差異,而記憶體匯流排速度就是指cpu與二級(l2)快取記憶體和記憶體之間的通訊速度。

第三、擴充套件匯流排速度,英文全稱是expansion-bus speed。擴充套件匯流排指的就是指安裝在微機系統上的區域性匯流排如vesa或pci匯流排,我們開啟電腦的時候會看見一些插槽般的東西,這些就是擴充套件槽,而擴充套件匯流排就是cpu聯絡這些外部裝置的橋樑。

第四:工作電壓,英文全稱是:supply voltage。

任何電器在工作的時候都需要電,自然也會有額定的電壓,cpu當然也不例外了,工作電壓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早期cpu(286棗486時代)的工作電壓一般為5v,那是因為當時的製造工藝相對落後,以致於cpu的發熱量太大,弄得壽命減短。隨著cpu的製造工藝與主頻的提高,近年來各種cpu的工作電壓有逐步下降的趨勢,以解決發熱過高的問題。

第五:地址匯流排寬度。地址匯流排寬度決定了cpu可以訪問的實體地址空間,簡單地說就是cpu到底能夠使用多大容量的記憶體。

16位的微機我們就不用說了,但是對於386以上的微機系統,地址線的寬度為32位,最多可以直接訪問4096 mb(4gb)的物理空間。而今天能夠用上1gb記憶體的人還沒有多少個呢(伺服器除外)。

第六:資料匯流排寬度。資料匯流排負責整個系統的資料流量的大小,而資料匯流排寬度則決定了cpu與二級快取記憶體、記憶體以及輸入/輸出裝置之間一次資料傳輸的資訊量。

第七:協處理器。在486以前的cpu裡面,是沒有內建協處理器的。

由於協處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負責浮點運算,因此386、286、8088等等微機cpu的浮點運算效能都相當落後,相信接觸過386的朋友都知道主機板上可以另外加一個外接協處理器,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浮點運算的功能。自從486以後,cpu一般都內建了協處理器,協處理器的功能也不再侷限於增強浮點運算,含有內建協處理器的cpu,可以加快特定型別的數值計算,某些需要進行復雜計算的軟體系統,如高版本的auto cad就需要協處理器支援。

第八:超標量。超標量是指在一個時鐘週期內cpu可以執行一條以上的指令。

這在486或者以前的cpu上是很難想象的,只有pentium級以上cpu才具有這種超標量結構;486以下的cpu屬於低標量結構,即在這類cpu內執行一條指令至少需要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時鐘週期。

第九:l1快取記憶體,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級快取記憶體。在cpu裡面內建了快取記憶體可以提高cpu的執行效率,

電腦上的cpu,顯示卡,記憶體,硬碟各指的是什麼意思

最重要的4大件就是他們。cpu就是 處理器 顯示卡關乎到遊戲效能及顯示效能 記憶體關乎到執行大型遊戲及軟體時的執行速度 硬碟就是放置資料的倉庫啦,肯定越大越好嘍 反叛的修修魯 1.處理器像人腦,分析硬碟輸入的資料2.顯示這些分析的資料,通過顯示器檢視3.記憶體是硬碟和處理器之間的通道,4.硬碟是儲存...

CPU的GHZ指的是什麼啊?譬如說我想玩遊戲,人家給的CPU的型號,我看不明白。怎麼看這個CPU呢

貓太郎 那個是cpu主頻 大概高於推薦型號就行了。 黑將 核心主頻並不能代表它的多工處理效能好。除了核心主頻外你還應該看重的是核心架構。這樣你才能選擇到一款價效比好點的處理器。 ghz就是cpu的頻率 ghz越高就代表處理速度越高 帶來飛走的愛 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以符號 hz 表示。常用的頻...

129運動指的是什麼呀,129運動指的是什麼呀?

一二九運動是指1935年12月9日發生在北平的一次偉大的抗日救亡運動。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東北後,把侵略的魔爪進一步伸向華北,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嚴重危機。國民黨繼續執行不抵抗主義,為適應日本 華北政權特殊化 的要求,確定在1935年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與此同時,加緊 圍剿 紅軍,鎮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