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意思是:一個人活在世上,或者為國家盡忠,或者為父母盡孝,二者只能選其一,無法兼顧。
「忠」和「孝」都是為人處世的優良品德,卻必須選擇一個、捨棄一個,真是讓人頭疼的兩難抉擇。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是因為古代戰亂頻仍,健壯的男人都被拉去打仗,基本是有去無回,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道,所以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忠」和「孝」(或者說「忠臣」和「孝子」)似乎成了互相對立、不可調和的兩個極端。其實,「忠」和「孝」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古人說「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就是這個道理。選擇「忠」,或者選擇「孝」,都不能算錯誤。
忠臣可敬,孝子也同樣可敬。究竟選擇什麼、捨棄什麼,關鍵在於自己的心目中「忠」和「孝」哪一個置於首位。
2樓:陶唐
其實並不存在忠孝兩難全的問題,任何事都存在一個平衡點。忠孝之間也不存在直接矛盾,要懂得權衡。另外做任何事都要本著自己心去做,就算忠孝之間的矛盾已經變得不可調和,只要本著自己的良心,責任心,輕重必定能得到把握。
做任何事都要靈活去做,不要困死在自己的泥潭中。
3樓:秋梵高明
過去的年代中,在朝廷做官的就怕亡父亡母,按照古代禮法,亡父或亡母后必回家中守靈3年,在這3年中朝廷內會發生很多事,也就是說3年後回來,原來的官位就沒有了,大多數做官的都選擇了不回去守靈的,盡孝朝廷(其實就是貪圖朝廷俸祿,自己過好日子),但面對自己的親人就不用多說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忠孝兩全 (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 解釋: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亦作「忠孝雙全」。 忠義,孝順樣樣做全啊
5樓:提倡_誠信
忠:忠誠,對國家盡忠
孝:孝敬,對父母盡孝
二者經常會難以完全一致,有時候,為了國家,需要家庭(包括父母)做出一些犧牲;尤其是古代,父母在老家,盡忠需在遙遠的朝廷,武將或封疆大吏更是在戰場或邊疆,忠孝難兩全更符合當時的情況。
6樓:
指的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無可奈何。
歷史上忠孝不能兩全的典故是什麼啊?
7樓:匿名使用者
自古成抄大事者,都難免要經受忠襲孝難兩全的考驗,其實
bai對du父母的「孝」和對zhi祖國的「忠」並不矛盾,這種「dao忠」是更大程度上的「孝」。但「孝」有多種表達方式,並不是一定要守在父母身邊才算是「孝」。
可是,如今再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心中難免不生疑竇:忠於事業,恪盡職守,理當如此。但當它與父母親人特需親情關照產生矛盾時,孰輕孰重,不言而喻,可孰急孰緩呢?
在單位,無論你肩負何種職責,離了你,單位不會就此癱瘓,不會因你沒上班而消亡,而父母關鍵時刻沒了親情,並就此撒手西去,你難道不後悔一輩子,懺悔一輩子?一個不愛自己父母的人,他能熱愛自己的工作嗎?一個不熱愛自己事業的人,他拿什麼來報答自己的父母?
8樓:匿名使用者
徐庶走馬薦諸葛的徐庶!!
記得不?徐母自殺了!!
徐母說徐庶"你不知道嗎?忠孝不能兩全!你既然已經投靠了劉皇叔為什麼還要回來找我到曹操這裡那?"
9樓:匿名使用者
那麼多美女嫁到番邦去,那不就是咯
10樓:匿名使用者
鄭成功,他為了南明朝庭和他父親斷決了父子關係.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11樓:風影動長竹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倫理型文化(崇德型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社會根基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制度,其中"孝"是最基本的原則.
這種道德信念延伸到社會組織中,衍生出"君為臣綱",孝道轉化為治國之道.
古人講忠孝.為人臣者要忠,為人子者要孝.因為忠孝兩全實在太難,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兩全"之說.
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李密的《陳情表》,恰恰是一忠一孝,合稱雙璧的千古典範之作.後人常說:"讀諸葛亮《出師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孝.
"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的忠孝觀.
古人講忠孝.為人臣者要忠,為人子者要孝.因為忠孝兩全實在太難,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兩全"之說.
試析:屈原 諸葛亮
諸葛亮是忠的典範,但他不是愚忠.他只是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在國家處於四分五裂,軍閥混戰的末代,成就了一方事業.如果說曹操有統一中國北方的功績,那麼,諸葛亮也同樣有統一中國西南的功績.
"雖九死其尤未悔"表達的是屈原對楚懷王的耿耿忠心,一旦得不到恩寵,他也只能投江自盡,這就是典型的屈原人格,中國古代愚忠的典範.
12樓:匿名使用者
忠、孝就是保護生命之根和保障生命通道的順暢。我們的生命由物質與精神兩部分構成,物質**於天地,精神**於神明,天地神明具體就落實在我們每一個人出生、生長、生活的地方,故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做損害地球、損害全人類的事;而個人則不能做損害國家、民族利益的事。家鄉是我們生命能量的源地,祖先、父母則是生命能量傳遞的通道。
故忠孝就是保護我們的命根與生命通道,忠孝不足,則生命的能量不足;完全不忠不孝就成為無根的枝條,只能靠枝條中剩餘的能量活著。不孝是砍自己的命根,不忠是砍眾人的命根,故不忠之罪遠大於不孝之罪,這就是自古以來當忠孝不能兩全時,人們大多選擇盡忠的原因;而叛國、**者受到的懲罰往往也最嚴重,人不知不究時,護國神也會追究,**者鮮有善終。
13樓:永桂花佴風
古人講忠孝.為人臣者要忠,為人子者要孝.因為忠孝兩全實在太難,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兩全"之說.
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李密的《陳情表》,恰恰是一忠一孝,合稱雙璧的千古典範之作.後人常說:"讀諸葛亮《出師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孝.
"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的忠孝觀.
古人講忠孝.為人臣者要忠,為人子者要孝.因為忠孝兩全實在太難,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兩全"之說.
14樓:高樓居士
忠:是忠君(皇帝朝廷),就是一心為國,一心為公,撲在事業上
孝:是孝順父母雙親
顧了這裡顧不了那裡
為什麼古人說 忠義不可以兩全,古人云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人沒有這麼說,只是說忠孝不能兩全 舉個粗俗的例子好了 比如 有一個人是警察 他的父母犯罪了 他是抓還是不抓抓了 他就等於忠卻不孝 也就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對自己的職業操守 對領導的信任等都沒有辜負 但是讓自己父母進監獄 這叫孝順麼?不抓 這不是有意從容 窩藏罪犯麼 但也算是進了孝道汗 例子及其不恰...
忠孝不能兩全玫瑰只送意中人,忠孝不能兩全出自哪個典故?
忠孝不能兩全 玫瑰只送意中人?其實最終陪伴自己的還是自己的愛人,但是也不可忘記父母 自古忠孝兩難全,應該不是絕對的不能兩全的,玫瑰只送意中人倒是真的 是啊,有的時候忠孝真的不能兩全玫瑰,只能送給自己的意中人 忠孝不能兩全,主要是針對男人來說的玫瑰,只送一種人也表達了這個人是非常有原則的。忠孝不能兩全...
忠孝不能兩全說的是什麼故事,它的由來呢
手機使用者 儒家思想認為忠孝不能兩全,儒學發展到秦漢時期,儒家思想提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忠孝不能兩全,符合封建統治階級的意識潮流,就作為一句古話傳了下來 忠孝不能兩全 這種觀念不是人性的反映,而是家庭活動和社會活動 實際都屬於社會活動 中,人的自由度和社會生活狀態比較低下的表現 世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