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在這個文化多元、價值多元的社會裡,統一的標準固然重要,但我們必須學會包容,這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胸襟和氣度。
就直接意義而言,方言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語言的研究上。方言特有的語音、詞彙、語法都是語言研究的活材料,同時也折射出特定地域的風土人情,對社會學、民俗學、人類學研究都非常有參考價值。像南方六大方言都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漢語古音。
方言還是維繫一定地區人們之間情誼的重要紐帶,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老鄉相見,操一口鄉音,多親切啊!
中國這麼大,國情複雜,沒有任何一項政策能夠簡簡單單地實行。即使立法通過強制禁絕方言,廣大方言區的老百姓們肯定會怨聲載道,這法規還怎麼實施呢?
所以,就目前來說普通話取代方言是不可能的。而且普通話若真取代了方言,那才是可悲的。所以我認為正確的態度是:
推廣普語,保護方言。兩方面不可偏廢。公共場合、外人在場時當然應該講普語,就算講方言也不能太張揚,這一點樓主可以勸勸你那些同事。
2樓:涵菀
看來有這個趨勢,但是我不希望如此
這樣真的是語言的悲哀了
語言的多樣化就被破壞掉了
我不知道你是什麼意思,難道你家鄉就沒有方言麼?我覺得在家鄉用方言交流那是一件很親切的事情,當然,我在和外地人說話的時候,會使用普通話以示尊重,但是如果我和家鄉的人交流,就沒有使用普通話的必要的,總之是要分場合的。
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使用北方方言的,普通話也是建立在北方方言的基礎之上,很多北方人聽不懂南方話,這個是很正常的。其實有時候南方眼也聽不懂一些北方話啊。但是方言的存在很有價值,就說蘇州評彈吧,那一定要用吳儂軟語講,才有味道,這種方言已經融入到一種文化形態中去了,我們如何能「淘汰」?!
還有錫劇之類,這些都是要使用方言的啊,現在的很多作家也強調方言創作,這就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方言的重要意義啊。
再說,普通話中的很多詞彙都是來自於方言的,比如尷尬,這個詞就是來自於南方的吳方言。普通話都是從方言中吸取營養的。
再說不僅中國,每個國家愛都有方言吧,說當所有中國人都使用一種語言才大團結,未免太狹隘了吧。
現在很多孩子都不會說自己家鄉的方言了,這是很悲哀的事情啊,希望不要再這樣下去了。
3樓:麼麼和墨墨
普通話是民族共同語,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它的民族共同語,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交流和發展。但是普通話的普及並不是為了取代方言,它的目的僅僅就是為了促進交流,因此說誰會取代誰的論點,都是不正確的。
方言實際上就是因為地域區別的關係,某一種語言發展出的變體,在同一個國家裡就叫方言,不同的國家之間就叫親屬語言。在歐洲,很多人不僅會說自己國家的官方語言,還會說很多其他國家的語言,這就證明,不同的方言之間是可以並存的。
普通話推廣的過程中確實出現了很多極端的或者急於求成的錯誤,但是它的最終目的是在保持方言生命力的前提下,使國人都能掌握民族共同語,這樣才是順應語言發展,順應歷史發展的。語言是活的,從來都不會因為政策等人為的限制而生存或者滅亡。
我的工作就是搞推普,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點幫助。
4樓:
講真的,為什麼你會有這種想法,你家鄉沒有方言?還是說你已經不會自己家鄉話,我爸從小叫我做人不能忘本,家鄉話就是我們的根,你有這種想法真的很可怕。而且方言這兩個字已經被貶低了,方言全稱為地方語言,漢字不只服務於國語普通話,你要知道普通話才誕生了多久,再往前漢字都是屬於各地方言以及華夏名族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普通話取代方言就是「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翻版。大一統,商秧李斯法就是大團結。
6樓:zui依然
不可以,方言已經在當地說了很久了,他是年復一年的變化,最後才行成了當地的方言。普通話只可容易在比較正式或者對不懂當地方言的人說。
7樓:意外的雪景
這就是文化入侵個,我看到老一輩話我都說不來了
8樓:匿名使用者
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和方言不是相互對立的,漢民族共同語的形成,普通話的推廣,並不以方言的消亡作為前提。
事實上,共同語總是有條件、有選擇地從漢語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來豐富自己、完善自己。而全國各地的漢語方言,也都滲進了一些普通話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話靠攏,並且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和普及,逐漸接近,同化,這是大勢所趨。
在方言地區推廣普通話,並不是要消滅方言,主要是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閡,以利社會交際,「推普」的任務是要使方言地區的人民學會說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話。一旦舉國上下,各方言地區的人民不但使用方言,而且都能自然地運用普通話,又能自覺地在社會公共交際中使用普通話,那麼推廣普通話的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
9樓:
循序漸進,勢在必行!
10樓:
能,絕對能!
現在的孩子都那麼說了
普通話和方言的區別是什麼?
11樓:易書科技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的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不等於北方話或北京話,它也吸收了其他方言中的成分,比任何方言更豐富、更完善。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近幾百年來白話文學和「官話」的傳播,使其規範逐漸明確,影響日益擴大。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人們交往的日益頻繁,《漢語拼音方案》的推行,普通話得到了迅速的推廣和發展。
漢字不是表音文字,字形與讀音的聯絡不很緊密。因此,學說普通話必須注意正音。
語音的差別顯而易見,不言而喻。詞彙上、語法上的差別也很大,如普通話說「趕集」,在廣西方言中則說「趕圩」,前者說「你先走」,後者則說「你走先」。
方言,是一種語言的地方變體,是語言分化的結果,在語音、詞彙、語法上各有其特點。
現代漢語有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和客家方言等。它們都是從古代漢語發展演變而逐漸形成的,因而它們都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地方變體或地域分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交往的頻繁,方言的交際作用逐漸縮小。
但方言研究仍是一門學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古代漢語的歷史面貌和演變過程。比如,古代漢語有入聲,現代漢語普通話裡沒有入聲。
研究現代方言裡入聲的情況就可以瞭解入聲逐步發展以至消失的過程。方言研究還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瞭解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的構成及其特點,更好地貫徹我國文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和漢語規範化的政策。方言研究對於文獻學、考古學、民俗學、民族史、文化史等科學的研究也能提供一定的幫助。
普通話是在北方方言這一基礎方言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全民族使用的交際工具,北方方言在諸方言中威信最高、流傳最廣、使用人口最多。因此,普通話是方言的高階形式。方言則是某一特定地區人們所使用的交際工具。
普通話對方言的語音、詞彙、語法都有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從各方言中吸收營養,從而使其本身更豐富,更好地發揮交際工具的作用。
當人們會講普通話時是否還有必要講方言?
12樓:匿名使用者
有,方言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更能代表地區文化特色。
13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吧,我是北京人,土生土長,我媽說100句話,有20句是北京土語,我爸大約每1000句話能講出一句北京土語,而我能聽懂北京土語,但從不說北京話,只講帶京味的普通話。上大學後,連北京聲調都去除了,現在更貼近標準普通話。
我問過我爸,「為什麼很少講北京話?」,他說單位都是外地人,用不上。
可見,當全國人越來越多使用普通話交流時,某地的方言自然而然會消失掉。原因很簡單,當人們討論科學政治文化國際等話題時,為了普及性不可能使用方言,那麼未來在對這些話題進行描述而產生的新詞彙的發音也必然會是普通話發音,也就是說中國的科學性語言必定是普通話了,想要學習數理化,肯定要懂普通話,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方言是越來越用不上的,註定會被淘汰的。
北京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北京的土語方言基本消失殆盡了。在中國註定了想要學習知識增長文化,官方語言就是普通話,沒人會用北京土語方言傳播知識文化,北京那些土語也沒有科學性文化性的詞彙。
比如咱們國家的某些少數民族,不學漢語,不學普通話,現在依舊過著農耕打獵的原始生活,永遠誕生不了科學家,因為他們民族的語言科學文明達不到這種詞彙量,本土語言沒這個詞。就算漢語方言中,講很多詞彙時也是用普通話發音的來代替的,因為方言不是官方科學用語,無法表達更多更廣的東西。大雅之堂肯定是用官方語言來進行交流的,討論的話題越高深,越會只用普通話不用方言,畢竟頂尖學者都是五湖四海聚集的,不會只是自己家鄉人。
記住,方言是方言,和帶口音講不標準的普通話是不同的。國家統一用普通話教學,必然導致未來方言不具備傳播科學知識的能力。
所以方言在未來最終用處會越來越小,就像北京土話那樣,北京年輕人大多都不會講了。當一種語言只能用在家人和同鄉之間時,只能用在吃穿住行的日常生活時,這種語言的科學素養藝術價值文化傳播就相形見絀了。所以在北京只有那種文化水平很低的老人還在講著北京土語,有知識有學問的北京人大多不講北京話,只講標準普通話了。
14樓:忽彩雲軒
反正平時我就講方言,在學校才普通話說的多一點
泰州方言與普通話的區別,普通話和方言的區別是什麼?
宸 2 位置不同 泰州方言圈,位於江蘇中部核心地區,其地理位置是東面大海,南臨長江,北望淮河,西接揚州。而普通話的傳播已經覆蓋全國。3 傳播走勢不同 泰州方言圈自地級泰州被撤銷之後,長期處於揚州 南通 鹽城三市的邊緣地帶。因為沒有中心城市的依託,其文化也呈衰落跡象,而普通話一直處於向上的走勢。 廢話...
普通話與方言在語流音變的區別,普通話和方言的區別是什麼?
易書科技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 以北方話為基礎的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不等於北方話或北京話,它也吸收了其他方言中的成分,比任何方言更豐富 更完善。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近幾百年來白話文學和 官話 的傳播,使其規範逐漸明確,影響日益擴大。新中國成立以...
普通話和方言的區別,普通話與方言的區別是什麼?
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它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普通話為中國不同地區 不同民族人們之間的交際提供了方便。方言就是不同地域文化的產物 說句實在話,北京人說的標準話比黑龍江人的用詞準確。而沒有南方人模仿的標準話好聽。但是由於他的措詞過於標準容易讓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