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為何鍾情於月亮,而不是太陽呢

時間 2021-05-27 22:59:30

1樓:青青草原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吟詠月亮者極多,卻很少有人吟詠太陽,這確實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月亮代表柔和,柔美,嫻靜,優雅。而太陽則過於熾熱,剛烈,甚至令人窒息。中華文化向來便以「柔和」「隱忍」「不爭」「以柔克剛」為基本特點,所以,月亮便成為詩人筆下的愛物。

李白寄友情於明月,「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王維在夜深人靜時仰望夜空,「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張繼落榜,千古一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蘇軾被貶,夜遊承天寺,「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辛棄疾賦閒,卻發現了鄉村野趣,「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這些受傷的文人,在寂靜的夜裡,仰望蒼穹,心中湧動無盡的悲苦:明明一腔熱血,赤膽忠心,明明身負經天緯地之才,匡扶社稷之志,為何卻遭小人排擠,為何卻遭朝堂嫌棄?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此刻的孤獨,也許只有月亮懂得了,於是便與月亮為伴,傾訴衷腸,「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就算這人世間沒有我用武之地,就算我一個知心的朋友都沒有,我還有月亮啊,這皎潔的月亮屬於我,屬於一顆寂寞的心。

我心如月,皎皎如玉,縱地覆天翻波詭雲譎,我獨飲一杯清露,笑看紅塵。

所以不光古人喜歡談月亮,後人也喜歡閱讀,古人留下的月亮佳作與美麗傳說!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讓我們如獲珍寶!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一種享受,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全新的認識!

現終於明白古人為何喜歡談月亮,寫月亮,喜歡借「月亮代表我的心」來表達自己的情懷,而不是「太陽代表我的心」!

2樓:露露臉露露臉露

因為古代文人雅士十分喜歡欣賞月亮,而且在朦朧的月光之下,能夠引發深思,夜晚也是多愁善感的時候。

3樓:小九七

夜晚可以賞月,月亮被古人賦予了很多美好的故事,太陽太刺眼了,沒聽說過有哪個文人墨客喜歡賞日的。

4樓:

可能太陽太刺眼了,沒感覺。而月色朦朧。月色反映著古代文人尋找精神家園、恢復世界的和諧統一的心理。

在古典詩詞裡常常表現出望月思鄉的主題,舊夢重溫的情思,月亮是昭然於天際凝然不動的鄉愁,詩人懷念家園、父母的情思,常寄託於明月的傳遞。

為何古代的文人才子們也會去青樓,為什麼古代書生和才子都喜歡手拿一把扇子?

古代的文人才子去青樓主要是在那裡不僅可以找到知己,還可以欣賞歌舞 吟詩作對。古時候的青樓也是人們朋友間聚會 交際應酬的首選之地。在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看來,古代的青樓是一些煙花之地。其實在古代最早的青樓是指那些豪華精緻的雅舍,是供人們休閒的地方。比如說 塞女行 中就記載有 青樓富家女,才生便有主。在古代...

文人為什麼總是自視清高

因為在文人眼中,自己所懂得的文學內涵和道理都是比較多的,他們在清高自傲的過程中,總是希望可以找到一個知音,能夠讓自己在找到一些良師益友的時候,更好的展現自己本身的文化特質。在文人的心裡面,他們並不會與社會上的凡人苟同,因為有的人根本不懂文化,或者不能明白他們所出作品的一些內涵意義,在這種對牛彈琴的苦...

冰心為何不被其他文人待見

作家薈原創文學 冰心說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張愛玲則說 生於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因此張愛玲覺得冰心筆下的所謂真善美,純粹是矯揉造作。所以彼此不待見。冰心的筆觸細膩,情調婉約,而張愛玲是一個大情大性的人,文筆大膽自由而又奔放,兩個人風格不同,性格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