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遙遠的絕響》是餘秋雨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描寫了魏晉時期兩位名士——阮籍和嵇康,文筆優美,意蘊深刻。尤其是對於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分析評價,客觀冷靜,又意味深長。
餘秋雨(2023年8月23日-),中國浙江餘姚人,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曾任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院長、榮譽院長,知名的學者和作家。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大陸最暢銷書籍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臺灣、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響。現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誰有關於《遙遠的絕響》的評析
2樓:渙苒
餘秋雨在《遙遠的絕響》中說:「能稱得上真風流的,是『魏晉人物晚唐詩』」。駕一葉扁舟,跋涉於歷史長河,水波輕漾,素衣飄飄。
聽箏賞菊,吟詩作賦,與竹林七賢邂逅在西晉,傾聽正始玄音,欣賞義山詩詞,婉約風格的背後隱露冰藍的色調,一種流動的憂傷…… 滾滾長江東逝水,大浪淘沙,歷史長河沉澱了所有的悲歡離合,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輕輕捧起那積澱歲月滄桑的英雄豪情,我又一次踏起群雄逐鹿的風塵,來到長江邊。接近那薄霧輕籠的銅雀幽臺,還有那個湮沒與黃塵古道的英雄世紀。
它屬於魏晉時代,所以它擁有魏晉風流,但它又比兩晉多一種氣質,這種「氣質」並非一般朝代所具有的,也不是與生俱來的,那是伴隨英雄而來,跟隨英雄而去的。它,就是傲世三國。 面對那個時代、那些英雄、那幾本書,我總有太多迷朦的幻想,太多傾心的崇敬,太多遙遠的嘆息。
總想動筆與它溝通,卻怕自己的膚淺玷汙了它的聖潔,有時,我甚至不敢逼視、不敢聆聽、也不敢賞閱。偶爾抬頭,看到的,只是它的背影……
餘秋雨 《遙遠的絕響》原文
3樓:翩飄逸
遙遠的絕響》
這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還有太陽。
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從大獄押到刑場。
刑場在洛陽東市,路途不近。嵇康一路上神情木然而縹緲,他想起了一生中好些奇異的遭遇。
他想起,他也曾像阮籍一樣,上山找過孫登大師,並且跟隨大師不短的時間。大師平日幾乎不講話,直到嵇康臨別,才深深一嘆:「你性情剛烈而才貌出眾,能避免禍事嗎?」
他又想起,早年曾在洛水之西遊學,有一天夜宿華陽,獨個兒在住所彈琴。夜半時分,突然有客人來訪,自稱是古人,與嵇康共談音律,談著談著來了興致,向嵇康要過琴去,彈了一曲《廣陵散》,聲調絕倫,彈完便把這個曲子傳授給了嵇康,並且反覆叮囑,千萬不要再傳給別人了。這個人飄然而去,沒有留下姓名。
嵇康想到這裡,滿耳滿腦都是《廣陵散》的旋律。他遵照那個神祕來客的叮囑,沒有向任何人傳授過。一個叫袁孝尼的人不知從哪兒打聽到嵇康會演奏這個曲子,多次請求傳授,他也沒有答應。
刑場已經不遠,難道,這個曲子就永久地斷絕了?——想到這裡,他微微有點慌神。
突然,嵇康聽到,前面有喧鬧聲,而且鬧聲越來越響。原來,有三千名太學生正擁擠在刑場邊上**,要求朝廷赦免嵇康,讓嵇康擔任太學的導師。顯然,太學生們想以這樣一個**向朝廷提示嵇康的社會聲譽和學術地位,但這些年輕人不知道,他們這種聚集三千人的行為已構成一種政治示威,司馬昭怎麼會讓呢?
嵇康望了望黑壓壓的年輕學子,有點感動。孤傲了一輩子的他,因僅有的幾個朋友而死的他,把誠懇的目光投向四周。一個**衝過人群來到刑場高臺上宣佈:宮廷旨意,維護原判。
刑場上一片山呼海嘯。
但是,大家的目光都注視著已經押上高臺的嵇康。
身材偉岸的嵇康抬起頭來,眯著眼睛看了看太陽,便對身旁的**說:「行刑的時間還沒到,我彈一個曲子吧。」不等**回答,便對在旁送行的哥哥嵇喜說:「哥哥,請把我的琴取來。」
琴很快取來了,在刑場高臺上安放妥當,嵇康坐在琴前,對三千名太學生和圍觀的民眾說:「請讓我彈一遍《廣陵散》。過去袁孝尼他們多次要學,都被我拒絕。《廣陵散》於今絕矣!」
刑場上一片寂靜,神祕的琴聲鋪天蓋地。
彈畢,從容赴死。
這是公元262年夏天,嵇康三十九歲。
《遙遠的絕響》讀後感
4樓:匿名使用者
亂世總會出現過一批名副其實的鐵血英雄,播揚過一種烈烈揚揚的生命意志,他們以自己的想法而生存,不在乎封建禮教的拘束,顯得真實而不虛偽。而在這批人當中,嵇康走在了最前面。
從來都是喜歡著嵇康的,說不清楚是什麼原因,或許是驚異於他對生死的坦然,或許是羨慕於他能擺脫約束的心境,又或許是喜愛於他「龍章鳳姿,天質自然」的氣質,不管如何,這就是嵇康。
嵇康的生命樂章比阮籍的更清晰,更明亮,因為他活的比阮籍更明確,更透徹。他的心中有一個家園,遠離官場,迴歸自然,享受悠閒,這個家園便是竹林。
亂世的讀書人,胸中積鬱了多少苦悶?可是有七個人,個個有苦悶卻都能在苦悶中抬起頭來,於是便有了"竹林七賢"在這亂世中吟唱著自己的生命價值觀。嵇康很珍惜彼此之間這份特殊的親情,濃烈且淡泊。
可是,往往越是珍惜,能留住的也就越稀少。
山濤不懂他,呂巽也不懂他,鍾會更不懂他,竹林諸賢,向來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彈琴,沉默,打鐵,嘯聲相和。山濤進入官場,是否把竹林精神給忘了?
是否把嵇康的人格給忘了?呂巽**,是否也把嵇康「朋友」的定義給忘了?對於嵇康來說,真正能從心靈深處干擾他的,是朋友。
而這兩件事,無疑給嵇康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他的心裡充滿了悲憤與無奈,一封接著一封的絕交書,加之鐘會的讒言,最終把他推向了死神的手中。
行刑的當天,他破例穿的很漂亮,他要盡顯龍章鳳質,他將在刑場完成他最後的生命之舞。他坐在琴前,將他最後的風度注入《廣陵散》,琴音鋪天蓋地,絲毫不亂。彈畢,從容赴死。
四十歲的美男子身首異處,鮮血從頸腔噴出,三千太學生淚飛如雨...嵇康的一腔正氣化為清氣,一腔熱血化為長虹,而他所演奏的真正的《廣陵散》卻早已成為遙遠的絕響,追不回了。
嵇康用他昂貴的生命作為代價,詮釋了作為朋友的至真至誠以及對官場仕途的極度厭惡。這樣的嵇康,怎麼不讓人尊敬與崇拜?
不知道遙遠的他是怎樣度過那亂世裡的歲月的?不知道遙遠的他在晴朗的夜晚是否曾在月下長嘆?如今我們也無從知曉了,但至少有我們在遙遠的今天為他嘆息,為他傾倒,點點墨跡換來後世多少的追尋。
感謝他曾給我們帶來的震撼,曾給我們帶來空靈的回想。
嵇康,終究是活在我們心裡的吧。
《遙遠的絕響》——餘秋雨 其中「絕響」是指什麼?!
5樓:硯君
絕響主要是指"魏晉風流"一脈的文化人格以及他們的人生態度在竹林七賢以後再無傳承,讓後人難以望其項背,而廣陵散正是這風流一脈的代表,因此嵇康臨刑前彈奏的那一曲廣陵也就成為了絕響。
至於遙遠,一方面主要是魏晉這個時代已經非常遙遠,另一方面,它與後來的種種人生態度相差甚遠,特別是近年來的人們,因此也是一種遙遠。
6樓:夜歲
這篇文章主要是講有關於在政治動盪年代(魏晉時期)以阮籍和嵇康為代表的文化人的精神狀態和風骨。因為他們不懼權貴,敢於堅持自己的操守。這種絕響,就是指他們的文化人格和他們在文化領域的開拓性的成就。
這個輕視文化的歷史時期和這個時期出現的文化成就的絕無僅有的。
7樓:曾經維記
因為當時距今差不多2023年,並且當時的人追求瀟灑,帶有一點神祕色彩,同時可能史料記載相對較少,當今的人為此瞭解不深。
餘秋雨《遙遠的絕響》中的絕響是什麼意思
8樓:硯君
絕響主要是指"魏晉來風流"一脈在竹源林七賢以後再無傳承bai,而廣陵du散正是這風流一脈的代表,因zhi此dao
嵇康臨刑前彈奏的那一曲廣陵也就成為了絕響。
至於遙遠,一方面主要是這個時代已經非常遙遠,另一方面,它與後來的種種人生態度相差甚遠,特別是近年來的人們,因此也是一種遙遠。
9樓:匿名使用者
大概是說那些高峻脫俗的在藝術上有較高成就的古人,其成就堪稱絕響。遙遠是指那些成就對於作者、對於我們遙遠,也是老餘的謙虛吧。
求餘秋雨的《遙遠的絕響》中的好句好段。
10樓:千島聖玫瑰
我之所以一直躲避著它,是因為它太傷我的精神。那是另外一個心靈世界和人格天地, 即便僅僅是仰望一下,也會對比出我們所習慣的一切的平庸。平庸既然已經習慣也就會帶來 安定,安安定定地談論著自己的心力能夠駕馭的各種文化現象似乎已成為我們的職業和使 命。
有時也疑惑,既然自己的心力能夠駕馭,再談來談去又有什麼意義?但真要讓我進入一 種震驚和陌生,依我的脾性和年齡,畢竟會卻步、遲疑。
遙遠的絕響讀後感300字
11樓:鵝子野心
歷史是一部長卷,再怎麼博大精深也終究要翻過去的;歷史是一個故事,多少是是非非在一個多彩的世界裡迴圈往復。我們攔不住它滾滾的潮流,唯有在現實的寂靜中,或漠然或虔誠地品味曾有過的似模糊似清晰的記憶。然而,餘秋雨的《遙遠的絕響》始終在心間震撼。
翻開歷史,在那樣的年代,在一個功名利祿爭鬥的亂世,多少文人名家在漠然中悄逝。沒有誰為誰嘆息,沒有誰為誰停留,就這樣,如古井死水沉澱於歷史的舊夢中。
是餘秋雨,翻開了這個舊夢,在夢醒的驚悸中,憑著一份對中國文化史的責任感,憑著滿腔的激情訴說了魏晉時期的文化名人被歷史遮掩的千百年來的哀痛,訴說的是一份衷腸,道出的是一種惋惜,發出的是一聲概嘆。文末「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是一種怎樣的無可奈何呀!
才華橫溢,孤傲清高的阮籍,曾為人生的末路而哭泣,曾為「到處都是為爭做英雄而留下的斑斑瘡痍」而傷懷,他苛求的只是生命中的一點自主和自由。如此德才兼備的才子卻隱沒於茫茫亂世,豈不悲哉?但真正悲哀的,只能是那個社會;應當負責任的,該是那個時代。
無意於險惡的亂世,在一個清冷「森林」裡隱蔽自己,給自己的心靈一份寧靜。阮籍像一片風乾的帶著綠色的樹葉,既不屬於天空,也不屬於大地,默默一生中能夠讀懂他的只有自己。
還有「龍章鳳姿,天使自然」的嵇康,生命樂章比阮籍更清晰,更響亮。「非湯武而薄周孔」的人生主張,使他完全不理會種種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官場仕途,將在大樹下打鐵作為其心的歸屬。「對嵇康來說,能夠從心靈深處干擾他的,是朋友。
」為了逃避官場,把友情看得深重的他毅然與好友山濤絕交。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那封傷心悽切的絕交書足可以證明他心靈深處的那份坦誠和無奈。
錯過的已經錯過,失去的終究失去。假如那時嵇康、阮籍走進官場,結局是否會同歷史一樣,悄然遠逝呢?應當說,正是擁有那種潔身自好、孤傲清高的處世觀,他們才傳響於歷史。
遙遠的絕響已追隨歷史而去,但那串塵世的風鈴是否也會輕輕搖響,啟迪著人們對那些古老的精神財富多一些在乎?
我想,至今能夠對他們說的只有時下流行的一句熟語:「情願一生追隨,只為夢能圓。」
如何理解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如何看待餘秋雨的《文化苦旅》?
本為在旅途中找回生命的活力,卻偏偏以文人敏銳的觸角探尋到歷史的層疊和文化的沉澱,引發對歷史和人生深沉的思索,讓前行的步伐更為沉重。是為一次對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的探索的思想上的沉重的旅途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讀後感 鄭牧之餘秋雨走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獨特的觀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這古老民族的深層文化,...
餘秋雨的妻子是誰,餘秋雨前妻是誰
答 餘秋雨的妻子是馬蘭。介紹 1.讀書迷上餘秋雨 馬蘭和餘秋雨的相識,是從餘秋雨的名著 藝術創造工程 開始的。1989年,憑藉著電視劇 嚴鳳英 馬蘭在藝術上取得了極大成功,成為中國最知名的黃梅戲演員。而那時候的餘秋雨雖然已經是上海戲劇學院的院長,但在民間的名氣卻遠遜於馬蘭。有一次,馬蘭的一位老師借給...
餘秋雨到底找了幾個老婆,餘秋雨的妻子是誰?
餘秋雨只有一任老婆,那些都是誹謗!餘秋雨是世界上遭誹謗最多的人!中國人自己這樣對待自己還要到什麼時候!餘秋雨的妻子是誰? 答 餘秋雨的妻子是馬蘭。介紹 1.讀書迷上餘秋雨 馬蘭和餘秋雨的相識,是從餘秋雨的名著 藝術創造工程 開始的。1989年,憑藉著電視劇 嚴鳳英 馬蘭在藝術上取得了極大成功,成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