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鋣麓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意思是:我的視力足以看清秋天野獸毫毛的尖端,卻看不見一車子的柴禾。這樣你能接受嗎?
原文是: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一孔之見,明察明秋毫」這句詩是誰所寫?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孔之見,明察秋毫「不是一句詩,而是一個謎語,是猜古人名字的。謎底是孔明。而這句話裡面分別是兩個成語。
1、「一孔之見」出自漢代桓寬《鹽鐵論·相刺》。
原文相關片斷如下:「持規而非矩,執準而非繩,通一 孔,曉一理,而不知權衡。」另外,《禮記·中庸》「反古之道」漢鄭玄注:
「反古之道,謂曉一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從。」唐孔穎達疏:「孔謂孔穴。
孔穴所出,事有多塗。今惟曉知一孔之人,不知餘孔通達,惟守此一處,故云曉一孔之人。」後因稱狹隘片面的見解為「一孔之見」。
相關故事:從前有一個人看到別人佈網捕鳥,發現**的鳥每隻鳥頭才鑽一個網眼,心想既然如此,何必結網呢?他回家便剪斷長繩做成一個個圈圈,別人問他作什麼用,他笑而不答並慶幸自己一孔之見,就找了一個沒人的地方安好這些小圈圈,結果一隻鳥兒也沒捕上。
2、「明察秋毫」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解釋】明:眼力;察:看清;明察:
看清楚;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比喻極其細小的東西。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
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也指視力很好。
一孔之見,明察明秋毫這句詩是誰所寫
3樓:8聖殿騎士
首先要bai跟你說」
一孔之du見,明察秋毫「不zhi是一句詩,而是dao一個謎語專,是猜古人名字的屬。謎底是孔明。而這句話裡面分別是兩個成語。
一孔之見:
漢桓寬《鹽鐵論·相刺》:「持規而非矩,執準而非繩,通一 孔,曉一理,而不知權衡。」《禮記·中庸》「反古之道」漢鄭玄注:
「反古之道,謂曉一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從。」唐孔穎達疏:「孔謂孔穴。
孔穴所出,事有多塗。今惟曉知一孔之人,不知餘孔通達,惟守此一處,故云曉一孔之人。」後因稱狹隘片面的見解為「一孔之見」。
明察秋毫: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也指視力很好。
4樓:海納百川
沒有作者。。 應該是處於某個傳記,原話被刪減。話裡面的人指的是孔明
形容老師公正、明察秋毫的優美語句,注意要優美
尋古詩詞 有沒有古詩詞關於尋找的
描寫工作人員細心的詩句 5
5樓:純ぁ屬虛構
只知道明察秋毫。應景細心詩詞還真沒有想到
6樓:相思湖潛水
詩句。。**。。這。。
按要求寫詩句
7樓:匿名使用者
1.分別寫出描寫春,夏,秋,冬景物一句詩。
a.春天的:
b.夏天的:
c.秋天的:
d.冬天的:
2.分別寫出描寫下列地方景物的一句詩。
a.廬山: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b.西湖:西湖畢竟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c.長江:
d.泰山:
8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訊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閒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雲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 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裡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一夜風:一夜春風。
唐 王涯《春遊曲》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颯颯:風聲。唐 李商隱《無題四首》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唐·劉方平《夜月》
落花滿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儲光羲《答王十三維》
野渡花爭發,春塘水亂流
野渡:野外渡口。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謁王使君叔》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
宋·錢惟演《木蘭花》
殘雪暗隨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
冰筍:冰稜。意謂從冰稜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過去;從柳枝梢頭看到春天已偷偷歸來。
宋·張來《春日》
春色惱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
宋·王安石《春夜》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描寫冬天的古詩和描寫冬天的名句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朔風:北風。勁:猛烈。哀:淒厲。
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牖:窗戶。風驚竹:風中帶雪,打在竹上,發出沙沙的響聲。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庭霰:落在庭院裡的雪花。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水聲冰下嚥,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唐·李白《北風行》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
迴風:迴旋的風。
唐·杜甫《對雪》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雲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
無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雲
唐·元稹《南秦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唐·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旋撲珠簾過粉牆,輕於柳絮重於霜
兩句寫雪花紛飛的景象。
唐·李商隱《對雪二首》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玉:喻白雪。
元·黃庚《雪》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清·洪昇《雪望》
關於「尋」的詩詞
9樓:匿名使用者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10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千篇一律,我就來換換口味吧。《琵琶行》
「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請問「風」的詩詞一句,「花」的詩詞一句「雪」的詩詞一句,「月」的的詩詞一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 煙花三月下揚州 遙知不是雪 舉頭望明月 趙兔子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蘼蕪 東風無力百花殘 無可奈何花落去 去時雪滿天山路 秦時明月漢時關 五月可兒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
「夢裡尋他千百度」下一句是什麼
縱橫豎屏 出處 青玉案 元夕 原文 青玉案 元夕 作者 辛棄疾 朝代 宋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 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譯文 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 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迴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譁。美...
用一句古詩來形容老師,可以運用古詩詞哪一句來讚美老師
手機使用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讚美老師的句子 1 您的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 您的教學在課堂,成就卻是在祖國的四面八方。2 您的崗位永不調換,您的足跡卻遍佈四方 您的兩鬢會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卻百年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