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司馬遷語屈原的生死觀,屈原與司馬遷不同的生死觀之我見?

時間 2021-05-07 19:59:48

1樓:匿名使用者

同是政途失意,兩人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司馬遷選擇了飽含屈辱的活,屈原選擇了決絕的死。我們無法判定二人的生死觀誰貴誰賤,但我們都由衷承認,二人的選擇都令人敬仰和敬佩。

司馬遷受了宮刑,卻忍辱負重,不顧「鄉黨所笑」,為的就是留下一條命來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可以說,司馬遷是積極入世的,面對挫折百折不撓,忍辱發奮。他不贊成悲觀地結束自己的寶貴生命,要想得長遠,顧全大局。

就如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於「三千越甲可吞吳」。也如魯迅所說:「**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

」他們不贊成無謂的死,那樣既糟踐了生命,也於社會無益。

屈原被人陷害,遭到流放,看著祖國被破,他毅然選擇了自殺,保持自己的忠貞節操。可以說,屈原是入世的。為了不讓自己的「皓皓之白」沾染上「世俗之塵埃」,他以一死喚醒了人們心中的那份「忠義」,樹立了他高尚的人格。

他不贊成委曲求全,低聲下氣地苟活於世,喪失尊嚴,不如一死擺脫功與名。就如項羽為劉邦所敗,自刎於烏江;文天祥受俘,元世祖以**厚祿勸降,卻寧死不屈,從容就義。他們以一死,照亮了中華民族的節氣。

2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的生死觀是徹底積極的.他以最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事業、對待理想,對待一切,連對死亡的態度也是積極的.他的生死觀的基礎是情感,是愛--對生活的熱愛、對民族和人民的摯愛、對美的至愛.

就現實生活而言,就民族生存而論,儒家、道家、屈原的三種生死觀念都是不可缺少的.儒家的殉道,主要是理性的判斷,是在死亡迫近、道義與死亡二者不可得兼時的一種被動選擇;道家則視維護自然生命為天責,堅決反對為功名利祿而戕害生命;屈原則要將死亡掌握在自己手裡,讓死亡發揮出最大的作用.與儒家、道家相比,屈原未能在日常生活中為個人提供深刻實用的生存智慧,但他建構了徹底積極的生死觀,將崇高的道德理想的價值追求與個體熾熱的情感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繼承了上古神話的傳統,突破了自然對生死的規定性,實現了精神與意志的永恆,最終成為中華民族之魂,中華文化之魂!

司馬遷的生死觀,是「捨生取義」的迂迴策略,泰山的死,鴻毛的輕,只是在情勢所迫中的一念之間。司馬遷的堅韌是能夠選擇之後,堅持的義無反顧。

3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為政見不和、不願同流合汙,選擇了死,以死明志。

而司馬遷為了完成其偉大的著作《史記》而選擇了生!以生踐志!司馬遷忍辱負重,活下來了,他選擇偉大的生,實現他的志向!

他們的生死觀不同

4樓:匿名使用者

兩人的價值觀導致了他們的生死觀的差異……

屈原與司馬遷不同的生死觀之我見?

5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是值的稱讚的。

所以,當這道生死難題擺在司馬遷面前時,經過無盡的掂量,他以比選擇死更大的勇氣毅然選擇了生,並最終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生死觀。這一觀念的提出,對於後人在解決這道難題時或者有一定的幫助。 屈原:

屈原的生死觀是徹底積極的。他以最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事業、對待理想,對待一切,連對死亡的態度也是積極的。他...

與儒家、道家相比,屈原未能在日常生活中為個人提供深刻實用的生存智慧,但他建構了徹底積極的生死觀。

6樓:匿名使用者

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比較討論屈原和司馬遷的生死觀,討論其價值觀的現實意義

關於司馬遷,關於司馬遷的事情

司馬遷畫像司馬遷 前145 前87年後 字子長,西漢夏陽 今陝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 人,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 思想家 文學家,著有 史記 又稱 太史公記 他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 公元前100年 共3000多年的歷史。關於司馬遷的事情 關於司馬遷的故事 文庫精選 內容...

司馬遷的(精練),司馬遷的資料(精練)

o 啊!不知道 o 哦。司馬遷資料 司馬遷 公元前145年 公元前90年 西漢史學家 文學家 思想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 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 遷生龍門 太史公自序 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 龍門之間。當地名勝古蹟很...

司馬遷評價項羽,司馬遷對項羽的看法

看法 司馬遷認為項羽以功自負,強逞個人智慧而不效法古人,想憑著武力征討來統制天下。五年的時間便丟掉了國家政權,又不自我責備。卻說 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錯 這難道不荒謬嗎?在 項羽本紀 中,司馬遷表明了對於項羽的看法 太史公說 我從周生那兒聽到過,說是 舜的眼睛有兩個瞳仁 又聽說項羽也是雙瞳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