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牙牙的弟弟
呂布、薛仁貴、呂方、郭盛、方傑等。
1、呂布
呂布字奉先,擅長騎射,武力過人,聞名於幷州;刺史丁原用布為主簿。董卓入京後,誘使呂布殺死丁原,率其眾來投。
董卓大見親侍,令布為騎都尉,隨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殺布,布懼,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殺掉了董卓。
卓黨李傕等嘯聚為賊,攻打長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後投靠袁術、袁紹、張楊,最後在張邈、陳宮的策劃下入主兗州,與曹操數度激烈的爭奪戰,先勝後敗,投靠徐州的劉備,屯兵小沛。
呂布趁劉備攻袁術之機奪取了徐州,後在曹操的調解下與備和解。袁術攻打劉備,呂布以轅門射戟為賭注,使袁軍退卻。袁術起兵伐呂布,呂布大敗。
但後曹操和劉備聯軍攻打,困守下邳。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納群下之言。
曹操塹圍三月,呂布軍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縛陳宮,將其眾降;呂布亦就縛,與陳宮、高順被戮於白門樓。
2、薛仁貴
薛仁貴(公元614年—公元683年)是出身清白的農家子弟,名禮,絳州龍門人(今山西河津),天生神力,勇武過人,是一個做將軍的好胚子。
在他的家鄉山西河津縣修仁村,就流傳著薛仁貴「汾河灣射燕」的傳說,燕子逃不過薛仁貴弓箭,所以不敢偷吃鄉親們田裡的麥子。
史書上記載薛仁貴娶妻柳氏,以務農為生,他曾打算為父母遷葬,妻子出言勸說,先建功立業,榮顯家門,再為父母遷葬不遲。薛仁貴於是應募從軍,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征戰生涯。
3、呂方
呂方,是梁山第五十四條好漢,被封為守護中軍馬軍驍將。在《水滸傳》第35回「石將軍村店寄書、小李廣梁山射雁」中登場。
花榮等清風山救了宋江,走到對影山,見兩員少年壯士,都手拿方天畫戟,一隊人馬穿紅衣,另一隊人馬穿白衣,在路邊打了起來。
花榮見兩支戟上的絨條攪結在一起,就引弓搭箭,恰好把絨條射斷,兩人便不再鬥。穿紅衣的叫「小溫侯」呂方,穿白的叫「賽仁貴」郭盛,呂方、郭盛武藝不相上下。
便一起歸降了宋江。後隨軍征討方臘時,呂方在烏龍嶺與白欽大戰時雙雙失足摔下懸崖而死。
4、郭盛
郭盛,四川嘉陵人氏,善使方天戟,外號「賽仁貴」,意思是武功賽過薛仁貴。
原來從事水銀買賣,但是船在黃河翻了,回鄉不得。後來聽說對影山有個使戟的強盜,便前往挑戰。
花榮和清風寨的人救了宋江後,逃到對影山,只見穿白衣的郭盛和穿紅衣的呂方都在使方天畫戟比武,兩戟的絨尾卻結住了。花榮用箭把結射開,兩人便停止武鬥。
後來二人一同上了梁山。梁山全夥受招安後,郭盛隨徵遼國、方臘。在攻打方臘佔領的烏龍嶺時,被南軍從山上掉下石頭砸死。
5、方傑
方傑,方臘之侄,同是也是方臘手下數一數二的猛將,手持一枝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被方臘稱作南國第一名將。
曾在杜微飛刀的幫助下,陣斬梁山猛將霹靂火秦明,後連鬥關勝、花榮,李應、朱仝也上陣夾攻,撥馬回陣時,又受到臥底柴進和燕青的攻擊,下馬逃命時被柴進一槍刺中繼而燕青趕上一刀殺死。
2樓:0o唐老白
方天畫戟是古代兵器名稱,因其戟杆上加彩繪裝飾,又稱畫杆方天戟,是頂端作「井」字形的長戟。歷史上,方天畫戟通常是一種儀設之物,較少用於實戰,不過並非不能用於實戰,只是它對使用者的要求極高。
使方天畫戟的人古代名人是三國勇將呂布和初唐名將薛仁貴、郭子儀,水滸傳裡的呂方,郭盛,《西遊記》裡,雄霸獅駝國,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大鵬所使用的兵器也是方天畫戟。
史籍和文學的記載中,有很多使戟的高手。像項羽的天龍破城戟,三國呂布的方天畫戟,典韋的大鐵戟,初唐名將李靖、薛仁貴,以及中唐中興名將、《紅樓夢》中賈珍點過的傳奇《滿床笏》中所唱誦的郭子儀的方天畫戟,後唐太祖李克用的虎威戟等,差不多都是伴隨著一個個讓人血脈賁張的英雄時代出現的。「方天」兩字,直如愁雲慘淡,龍戰於野,流星趕月,白虹貫日。
而其中最著盛名的,自然是項羽的天龍破城戟和呂布的方天畫戟了。
3樓:0沃老恭
薛仁貴吧,呂布用的不是什麼方天畫戟關羽用的也不是什麼青龍偃月刀 演義是**不是史書 別把它當三國志看……
4樓:匿名使用者
呂布 薛仁貴 郭子儀
水滸傳 裡的有幾個高手 方傑 史文恭 韓存保 呂方 郭盛(最後2個是低手了)
5樓:相忘於江湖
傳說中的多了,但是事實上,戟是一種車戰**。戰國以後,戰車退出戰場,戟也就基本消失了。
15世紀時瑞士戟兵,讓這種**從新輝煌,不過這時他是步兵**。
6樓:
呂布,薛仁貴,呂方 ,郭盛
7樓:杯劇的小強
薛仁貴,歷史上呂布用的是矛
8樓:增兄仔
呂 布
中國古代人物畫發展史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人物畫發展史大致可以劃分為3個時期:
1、隋唐前期中國古代人物畫,主要是用勒濃烈的背景色彩,墨筆勾畫,來突顯人物個性,注重細節寫真。
2、唐、元時期,中國古代人物畫開始朝另一方向發展。 從重視教育認識功能,轉向重視審美作用; 從為物件傳神,轉向更多地抒發作者情感。
3、明清時期,中國古代人物畫主要向民生、國事及反封建意識方向上發展。
一、人物畫的產生早於其他中國畫科。
1、 據《孔子家語》記載,在周代即有勸善戒惡的歷史人物壁畫。如《人物龍鳳》與《人物馭龍》帛畫是已知最早的獨幅人物畫作品。
3、 盛唐時期吳道子則把人物宗教畫推到更富於表現力,也更生動感人的新境地。
4、自南宗受禪宗思想影響,寫意人物畫肇興以來,此後中國人物畫開始朝另一方向發展。 從重視教育認識功能,轉向重視審美作用; 從為物件傳神,轉向更多地抒發作者情感。
5、元明清以來,雖較多的文人畫家轉而致力於山水畫與花鳥畫,但接觸民生、關心國事、接受了具有萌芽狀態反封建意識的文人或職業畫家仍不乏人物畫的優秀創作。
二、中國古代人物畫造型的基本描法在傳統上可歸納為「十八描」,分別是:高古遊絲描、琴絃描、鐵線描、行雲流水描、螞蝗描、釘頭鼠尾描、混描、钁頭描、曹衣描、折蘆描、橄欖描、棗核描、柳葉描、竹葉描、戰筆水紋描、減筆描、枯柴描、蚯蚓描。
三、大體分為:
1、道釋畫
2、仕女畫
3、肖像畫
4、風俗畫
5、歷史故事畫。
畫家與作品:
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孔子行教像》、《菩薩》等。現存壁畫真跡有《雲行雨施》、《萬國咸寧》等。現在臺灣的《寶積賓伽羅佛像》、《關公像》、《百子圖》等。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洛神賦圖》等。
李唐的《采薇圖》
梁楷《李白行吟圖》
王繹《楊竹西小像》
仇英《列女圖》
曾鯨《侯峒嶒像》
任伯年《高邕之像》
徐悲鴻《泰戈爾像》
10樓:匿名使用者
以人物活動為主要描寫物件的中國畫傳統畫科。 曾因題材類別的不同分為許多支科:描寫歷史故事與現實人物者稱人物; 描寫仙佛僧道者稱道釋; 描寫社會風俗者稱風俗; 描寫婦女者稱仕女; 肖像畫稱寫真。
又曾因畫法樣式上的區別分為若干類別:刻畫工細勾勒著色者名工筆人物; 畫法洗練縱逸者名簡筆人物或寫意人物; 畫風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潑墨人物; 純用線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 以線描為主但略施淡彩於頭面手足者名吳裝人物。 人物畫是中國畫裡直接反映現實的畫科。
它在體現中華民族審美意識特點的同時也較全面、較充分的反映了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社會意識,在中國畫各科中最富於認識價值與教育意義。
人物畫的產生早於其他中國畫科。 據《孔子家語》記載,在周代即有勸善戒惡的歷史人物壁畫。 至戰國秦漢,以歷史現實或神話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動為題材的作品大量湧現。
戰國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與《人物馭龍》帛畫是已知最早的獨幅人物畫作品。 其後大量出土的帛畫、壁畫、畫像磚石,表現出這一時期人物畫的興盛發達。 魏晉隋唐是中國人物畫重要發展時期。
魏晉時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傳入,玄學的風行,專業畫家隊伍的確立,促**物畫由略而精,宗教畫尤為興盛,出現了以顧愷之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畫大師,也出現了以《魏晉勝流畫贊》,《論畫》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畫論,奠立了中國人物畫的重要傳統。 盛唐時期吳道子則把人物宗教畫推到更富於表現力,也更生動感人的新境地。 五代兩宋是中國人物畫深入發展的時期。
隨著宮廷畫院的興辦,工筆重彩著色人物畫更趨精美,又隨著文人畫的興起,民間稿本被李公麟提高為一種被稱為白描的繪畫樣式。 宋代城鄉經濟的發展,宋與金的鬥爭,社會風俗畫和具有現實意義的歷史故事畫亦蓬勃發展。 作品在體現物件的社會屬性上,在表達人物內心的複雜性上,在巨集偉的構圖能力上,都有飛速進步,張擇端的傑作《清明上河圖》便產生於這一時期。
自南宗受禪宗思想影響,寫意人物畫肇興以來,此後中國人物畫開始朝另一方向發展。 從重視教育認識功能,轉向重視審美作用; 從為物件傳神,轉向更多地抒發作者情感。 仕女畫、高士畫大量出現。
元明清以來,雖較多的文人畫家轉而致力於山水畫與花鳥畫,但接觸民生、關心國事、接受了具有萌芽狀態反封建意識的文人或職業畫家仍不乏人物畫的優秀創作。 明末的陳洪綬、清末的任伯年便是傑出的代表。 現代的中國人物畫,深入研究傳統,廣泛吸收外來技巧,表現新的時代生活,做出了前無古人的貢獻.
古代歷史人物的畫像真實性大嗎?
11樓:暮靜雨
這個問題要幾分來看:
1,我們常見到的中國名人肖像,均是後人臆造的。
2,即使有少數是本人在世時畫的,也多有美化,因中國文化有「為尊者諱,為親者隱」的傳統。(如歷代皇帝畫像)
3,在中國畫的範疇裡,更應叫人物畫而不是肖像畫,中國畫少有單純以畫肖像為目的的,而更多的把人物放在情境之中,強調「以形寫神」(顧愷之)。
4,到宋代,因貴族及文人階層的旨趣不同,山水畫大興,更走向「寫意」而非「寫實」的方向。
5,但這也不代表中國畫中沒有寫實的部分,只是自宋以後就不是主流了。也有畫得「很象」的,如王世敏的畫。
中國工筆畫發展歷史
12樓:恬雅馨
工筆畫在唐代已盛行起來。繪畫技法日臻成熟,繪畫的材料也有很大改進。工筆畫須畫在經過膠礬加工過 趙新建《清塘荷韻》
的絹或宣紙上。初唐時期因絹料的改善而對工筆畫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據米芾《畫史》所載:「古畫至唐初皆生絹,至吳生、周、韓斡,後來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捶如銀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筆。」
中國古代的輝煌歷史,中國古代的輝煌歷史
秦始皇 公元前259 前210年 和他的帝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結束了長達250多年諸侯紛爭的戰國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秦。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建立了郡縣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國家框架在以後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們延用著。他在十幾年...
在中國古代史中找到一位歷史人物,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人類理性的希wang與真摯的情感並寫出他的故事
南宋末代丞相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運,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最高表現。 綠掩水清 包拯是這樣的人。...
歷史,中國古代教育
概念原始社會大多由長者通過實際活動身教與口耳相傳。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 圖書文字 和 象形文字 了。有了文字自然會有專門傳授和學習的機構,當時稱為 成均 這就是學校的最初萌芽。到了夏代,則有了正式以教為主的學校,稱為 校 孟子說 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稱為 庠 到周成為 序 序 又分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