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幻想的作畫者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bēi),
山銜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譯文
在一個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的樂曲。
註釋
①陂(bēi):池塘。 ②銜:
口裡含著。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掛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
淹沒。 ④寒漪(yī):水上波紋。
⑤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 ⑥腔:
曲調。 ⑦信口:隨口。
⑧歸去:回去。 ⑨池塘:
堤岸。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後),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便的吹奏。
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1、寫景的藝術特色:《村晚》的寫景文字集中在
一、二兩句,寫的是山村晚景。詩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描繪了一幅非常幽雅美麗的圖畫,為後兩句寫牧童出場佈置了背景。瞧,"草滿池塘水滿陂",兩個"滿"字,寫出仲夏時令的景物特點,寫出了景色的生機一片;"山銜落日浸寒漪",一個"銜",寫日落西山,擬人味很濃,一個"浸",寫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動形象。
"橫"字表明牧童不是規矩地騎,而是隨意橫坐在牛背上,表現了牧童的調皮可愛,天真活潑,淳樸無邪。這些景物,色彩和諧,基調清新,有了這樣的環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樂融融的了。同時,也表現出了牧童無憂無慮,悠閒自在的情致……
2、詩歌的意境的創造:詩人是帶著一種欣賞的目光去看牧童、寫村晚的,他十分滿足於這樣一種自然風光優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環境,所以他寫牧童,讓其"橫牛背",吹笛呢,則是"無腔信口",是詩人厭倦了塵世的喧囂,看破了"紅塵滾滾"呢,還是他天性好靜、好無拘無束呢?總之,這首詩描繪的確實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畫面,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還是背景與主角的佈局,都非常協調,而畫中之景、畫外之聲,又給人一種恬靜悠遠的美好感覺。
雷震
雷震,宋朝,生平不詳。或以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寧宗嘉定年間進士。又說是南昌(今屬江西)人,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進士。
其詩見《宋詩紀事》卷七十四。
2樓:雪琳戀庚
放牛回村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悠閒的隨口亂吹,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
【註釋】
①信口:隨口
②腔:曲調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腔和信口的意思是什麼?
3樓:q王小年
腔:曲調。
信口:隨口。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的樂曲。
出自:《村晚》宋代·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翻譯:在一個長滿水草的池塘裡,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的樂曲。
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在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中的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後),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意的吹奏。
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詩人帶著一種欣賞的目光去看牧童、寫村晚,他十分滿足於這樣一種自然風光優美、人們生活自由自在的環境,故寫牧童,讓其"橫牛背",吹笛,則是「無腔信口」,表達了詩人厭倦了塵世的喧囂,看破了"紅塵滾滾"的心情。
詩歌描繪的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畫面,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還是背景與主角的佈局,都非常協調,而畫中之景、畫外之聲,又給人一種恬靜悠遠的美好感覺。
4樓:在新神洞旅遊的阿拉伯狼
短笛無腔信口吹中腔指腔調,意指牧童吹笛子沒有什麼曲調,信口吹就是隨意順口吹出的,解釋了前面無腔的原因,笛聲沒有曲調是因為隨便吹出來的。
5樓:汝河金採珊
腔:曲調。
信口:隨口。
句子翻譯:
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的樂曲。
6樓:旗孟樂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這裡的腔指腔調。求贊,謝謝ヾ(≧o≦)〃
7樓:搖曳人生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村晚[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bēi),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樣,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
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