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平

時間 2021-05-08 17:38:14

1樓: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 ,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魯(今山東曲阜)人。他是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自漢代起中華文化中的主流學說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對古代中國及朝鮮等周邊國家有深遠的影響,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

家世與生平

孔子是魯國人,其先祖乃宋國貴族,為商人後裔。如果把傳說與信史結合起來,子姓孔氏有著顯赫的世系。傳說中的五帝時代,有娀氏之簡狄生契。

契的後裔湯建立了商王朝。周滅商後,封紂的庶兄微子啟於宋。微子啟傳位於其弟微仲。

微仲後四世弗父何讓國於弟,為宋卿。弗父何後四世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遂為孔氏。孔父嘉後三世防叔奔魯。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名紇字叔樑)。

叔梁紇居於魯昌平鄉陬邑(今山東曲阜縣東南),72歲時娶18歲的顏徵在,生孔丘仲尼。傳說中在孔子出世前顏徵在曾見到麒麟。孔子3歲時,叔梁紇去世,葬於防山。

顏氏移居曲阜闕里,將孔子撫養**,在他17歲時去世。孔子打聽到父親葬處,將父母合葬於防。

孔丘19歲時娶宋人亓官氏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該子便名為孔鯉,字伯魚。孔鯉先孔子而死,有遺腹子孔伋,字子思。

孔子生而首上圩頂[2],長成後身長九尺六寸(周時尺寸,大約1.76米,一說1.83米),被稱為「長人」。

孔子早年生活極為艱辛,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他受過季氏家臣陽虎的欺侮,不過也做過季氏的委吏和乘田,管理倉儲和畜牧。

在艱難困苦中,孔子發憤好學,他遍訪名師,虛心求教,先後師事老子、郯子、萇弘、師襄等人。大約三十歲左右,最初的一些**來到孔子身邊。此後,孔子一直從事教育事業,他廣收門徒,相傳**三千,賢人七十二。

他首倡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成為當時學術下移、私人講學的先驅和代表,故後人尊為「萬世師表」及「至聖先師」

三千**和七十二賢人

據《史記》記載,孔子有**三千,其中精通六藝者七十二人,稱「七十二賢人」。

在德行方面出眾的有:顏回、閔損、冉耕、冉雍。

在政事方面出眾的有:冉求、仲由。

在言語方面出眾的有:宰我、端木賜。

在文學方面出眾的有:言偃、卜商、顓孫師、曾參、澹臺滅明、原憲、公冶長、樊須、有若、公西赤。

孔子死後,「七十子之徒散遊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這樣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貴族壟斷的世卿世祿制,為**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體制創造了條件。

對古籍的整理編修

相傳《春秋》是孔子所作(《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使用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寄託孔子的政治理想。(現在一般認為《春秋》是孔子對魯國原始國家歷史材料進行編輯後寄託其政治理想的新作品,也有少數學者認為《春秋》非孔子所編撰。

)《春秋》一書所載年代(前722年到前481年)就稱為春秋時代。孔子門人及其再傳**將其學說結輯成書,是為研究孔子思想最主要的文獻:《論語》。

漢代定型的《禮記》一書中也有關於孔子思想的記述(如其中的《大學》 及《中庸》等),又有記錄孔門思想的《孔子家語》一書,傳統上被認為多偽撰之說,近年來,逐步得到學界重視。南宋時,朱熹將《論語》以及《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與反映被稱為亞聖的孔丘之後最偉大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思想的《孟子》一書合在一起撰寫了《四書集註》,是謂四書。四書與《詩》(詩經)、《書》(尚書)、《禮》(禮記)、《易》(易經)、《春秋》五部經典合稱「四書五經」,乃儒家學說之核心經典。

孔子與中華文化

秦朝以法家學說治天下,西漢武帝前推行道家理論,以「無為」治國。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黷百家,獨尊儒術」後,中華文化從此和孔子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孔子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國學大師柳詒徵以孔子為「中國文化之中心」,「其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其後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

35歲時魯昭公被魯國掌權的叔孫、季孫、孟孫三桓大夫趕走,孔子便離開魯國到齊國,由於齊相國晏嬰的反對,孔子幾年沒有得到齊景公的重用,又回到魯國,聚徒講學。

魯定公九年至魯定公十四年,孔子仕魯,初為中都宰(中都為今山東汶上縣),又做司空,後以大司寇行攝相事,這是他政治生涯的巔峰。魯定公十年,魯定公與齊景公會於夾谷,孔子取得外交上的勝利,使齊歸還侵佔魯的汶陽等地。魯定公十三年,為重新確立魯公室的權威,孔子策劃實施了「墮三都」的政治軍事行動,希望能夠削減三桓大夫的實力,於是先墮叔孫氏之郈,再墮氏之費,然而圍攻成的攻勢最終功敗垂成。

孔子治下魯國頗有起色,引起齊人警懼,齊大夫黎鋤設計,向魯贈送女樂文馬,造成魯定公不問朝政。這使得孔子與魯公、季子等在道德與政見上的分歧難以彌合,孔子最終去魯適衛。其後,孔子率眾**周遊列國,輾轉於衛、曹、宋、鄭、陳、蔡、葉、楚等地,然而均未獲重用。

其間,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險;最嚴重的一次是在陳、蔡之間絕糧,但孔子仍講誦絃歌不衰。

顛沛流離凡十四年,前484年,年近七十歲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魯國,但未受魯哀公的任用。這段期間孔子專注於教育和古籍整理。孔鯉、顏回、子路皆先他而去。

5年後,孔子離開了這個世界和他的**,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眾**為其服喪3年,子貢為孔子守墳6年。

回首一生,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樓:昔玉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 家 世 】

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後裔。周武王滅殷後,封殷宗室微子啟於宋。由微子經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傳至泯公共。

泯公長子弗父何讓國於其弟鮒祀。弗父何為卿。孔子先祖遂由諸候家轉為公卿之家。

弗父何之曾孫正考父,連續輔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為上卿,以謙恭著稱於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繼任宋大司馬。按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候,「五世親盡,別為公候」,故其後代以孔為氏。

後宋太宰華父督作亂,弒宋殤公,殺孔父嘉。其後代避難奔魯(孔氏為魯國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魯防邑宰。

祖父伯夏的事蹟無考。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叔梁紇先娶施氏,無子,其妾生男,病足,復娶顏徵在,生孔子。

【 生 平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記》未記,按《穀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生」。換算為當今之公曆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魯國。魯國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對周代文物典籍儲存完好,素有「禮樂之邦」之稱。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觀樂於魯,歎為觀止。

魯昭公二年(前540年)晉大夫韓宣子訪魯,觀書後讚歎「周禮盡在魯矣!」魯國文化傳統與當時學術下移的形勢對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志於學」。他善於取法他人,曾說:

「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人也贊他「博學」。

孔子「三十而立」,並開始授徒講學。凡帶上一點「束脩」的,都收為學生。如顏路、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是較早的一批**。

連魯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來學禮,可見孔子辦學已名聞遐邇。私學的創設,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

魯國自宣公以後,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符軍權。孔了曾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表示憤慨。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國內亂,孔子離魯至齊。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又說:「政在節財。」齊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齊不得志,遂又返魯,「退而修詩書禮樂,**彌眾」,從遠方來求學的,幾乎遍及各諸候國。其時魯政權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於其家臣陽貨。孔子不滿這種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國命」的狀況,不願出仕。

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陽貨被逐,孔子才見用於魯,被任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歲。「行之一年,四方則之」。遂由中都宰遷司空,再升為大司寇。

魯定公十年(前500年)齊魯夾谷之會,魯由孔子相禮。孔子認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早有防範,使齊君想用武力劫持魯君之預謀未能得逞,並運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齊侵佔的鄆、灌、龜陰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加強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提出「墮三都」的計劃,並通過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實施。

由於孔子利用了三桓與其家臣的矛盾,季孫氏、叔孫氏同意各自毀掉了費邑與後邑。但孟孫氏被家臣公斂處父所煽動而反對墮成邑。定公圍之不克。

孔子計劃受挫。

孔子仕魯,齊人聞而懼,恐魯強而並己,乃饋女樂於魯定公與季桓子。季桓子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孔子政治抱負難以施展,遂帶領顏回、子路、子貢、冉有等十餘**離開「父母之邦」,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周遊列國的顛沛流離生涯。

是年孔子已五十五歲。先至衛國,始受衛靈公禮遇,後又受監視,恐獲罪,將適於陳。過匡地,被圍困五天。

解圍後原欲過蒲至晉,因晉內亂而未往,只得又返衛。曾見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衛靈公怠於政,不用孔子。

孔子說:「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後衛國內亂,孔子離衛經曹至宋。

宋司馬桓魁欲殺孔子,孔子微服過宋經鄭至陳,是年孔子六十歲。其後孔子往返陳蔡多次,曾「厄於陳蔡之間」。據《史記》記載:

因楚昭王來聘孔子,陳、蔡大夫圍孔子,致使絕糧七日。解圍後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衛出公欲用孔子。

孔子答子路問曰,為政必以「正名」為先。返衛後,孔子雖受「養賢」之禮遇,但仍不見用。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歸魯,率軍在郎戰勝齊軍。

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孔子遂歸魯,時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歸魯後,魯人尊以「國老」,初魯哀公與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的生平事蹟簡短的,孔子的生平和主要事蹟

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對治理國家的諸種問題,經常進行思考,也常發表一些見解,到30歲時,已有些名氣。魯昭公二十年,齊景公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孔子由此結識了齊景公。魯昭公25年,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

孔子生平事蹟簡介

幸運的森林深處 1 步入仕途 魯昭公十年 公元前532年 亓官氏生子。據傳此時正好趕上魯昭公賜鯉魚於孔子,故給其子起名為鯉,字伯魚。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對治理國家的諸種問題,經常進行思考,也常發表一些見解。這一年孔子開始為委吏,管理倉庫。2 周遊列國 魯定公十四年 ...

孔子 孟子 的生平 經歷 弟子 和門人

孟子是孔子哪一位後代的 的學生 孟子是孔子的嫡孫的門人的學生。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孫 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大約生於周敬王三十七年 公元前483年 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 公元前402年 享年82歲。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於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後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