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裡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月相是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
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陽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狀也有規律地變化,從而產生了月相的變化。另一個原因是月球不發光、不透明。
月球環繞地球旋轉時,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相對位置不斷地變化。因為月球本身不發光,月球可見發亮部分是反射太陽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陽光。
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月相不是由於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的(這是月食),而是由於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陽照到發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陰暗面。
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變化的一個週期。這一個週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朔望月。
我國農曆中的月份就是根據朔望月定的。每個月的朔為農曆月的初一,望為十五或十六。現在我們過的春節、端午、重陽和中秋等節日都是根據農曆確定的節日。
[編輯本段]月相成因
因月球靠反射陽光發亮,它與太陽相對位置不同(黃經差),便會呈現出各種形狀。如圖所示,在位置a,日月黃經差為0°,即稱朔或新月,這時月球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與太陽幾乎同時出沒,故地面上無法見到;c時黃經差90°稱上弦,半月形出現在上半夜的西邊夜空中;e時黃經差180°,即是望或稱滿月,一輪明月整夜可見;g為下弦,黃經差270°,這時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現於東半天空中。朔望盈虧的週期稱朔望月,長約29.
53059日。
[編輯本段]月相種類
月相是以日月黃經差度數(以下的度數就是日月黃經差值)來算的,共劃分八種:
新月(農曆初一日,即朔日):0度;
上蛾眉月(一般為農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農曆初八左右):90度;
漸盈凸月(農曆初九左右-----農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滿月(望日,農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漸虧凸月(農曆十六左右-----農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農曆二十三左右):270度;
殘月(農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農曆月最後一天稱為晦日,即不見月亮;
以上有四種為主要月相:新月(農曆初一日),上弦(農曆初八左右),滿月(農曆十五日左右),下弦(農曆二十三左右),它們都有明確的發生時刻,是經過精密的軌道計算得出的。
[編輯本段]月相識別
假設滿月是一個圓形,那麼無論月相如何變化,它的上下兩個頂點的連線都一定是這個圓形的直徑(月食的時候月相是不規則的)。當我們看到的月相外邊緣是接近反c字母形狀時,那麼這時的月相則是農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當我們看到的月相外邊緣是接近c字母形狀時,那麼這時的月相則是農曆十五日以後的月相。
[編輯本段]月相歌訣
月相變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
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在朔和上弦之間的「月牙」稱之為新月,在望和下弦之間的「月牙」稱之為殘月。
一個口訣(方便記憶):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於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位於東半天空。
附:月相變化圖
一. 月球的形狀與大小
月球是離開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是384400公里。月球的形狀是一個渾圓的圓球。月球的平均直徑是3476公里,面積3800萬平方公里,其質量大約相當於地球質量的八十分之一,它的密度只有地球的五分之三。
在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和水分。月面上陰暗部分,其面積較大的是「海」,較小的是「湖」、「灣」或「沼」,其實月面上的海是徒有虛名的,它滴水不含,是低窪的大平原,其中最大的平原是「風暴洋」。月球上明亮的部分是高地和山脈,那裡山巒重疊,山脈縱貫,坑穴密佈,溝壑縱橫,這就是月球上的所謂「陸」。
「陸」比「海」平均要高出約1500米。此外,在月球上可見星羅棋佈、奇離古怪的環形山,環形山實際上是一塊被圍起來的窪地,其底部凹陷下去,四周臺垣比裡面高出數千米。
二. 月球的運動
月球繞地球旋轉叫月球的公轉。月球的運動是自西向東的,它的軌道同所有天體的軌道一樣也是橢圓狀的,距地球最近的一點叫近地點,而離地球最遠的那一點叫遠地點。月亮向西運動的證據是它每次西沉的時刻平均要推遲49分鐘,若相對恆星來說,它的運動週期約27.
3天,即在此時間內,它在空間運轉3600;
但與此同時地球也一直不停地繞日運轉,因此月亮要完成它的一個相位週期,即從新月開始經滿月又回到新月就應再增2天多,共計約29.53天。
因此月亮的恆星運動週期約27.3天,叫恆星月;而相對日地聯線的運動週期約29.53天,叫朔望月;朔望月便是月份的依據。
從地球眺望月亮,似乎覺得月球並沒有自轉,因為它總是以同一面向著地球的,因為總是看到同樣的斑點,即「吳剛砍伐桂樹」;其實這一點正說明月球在自轉,其自轉週期恰好與它的公轉週期相等:假設月亮公轉與自轉相等,當月球經過它的軌道的四分之一時,它本身也自轉了900的弧,此時月球上的斑點這恰好正對著地球了;反之,倘若月球不自轉,那麼從地球上看月亮的斑點,它將每月轉動一週,就不會總是看到月球上同樣的斑點。
三. 月相更替
月球的表面是由岩石和塵土構成的,它和地球一樣自己不會發光,因此我們看到的月亮相位是月亮反射陽光的部分,自新月開始,相位在一個太陰月內的變化次序是:新月、上弦、望、下弦。在太陰月內,自新月算起的時間長度叫月令,如望的月令為14天等。
在新月的前後從地球看到的月亮日照面呈娥眉狀,上弦時可見到半幅月輪,而望的前後,月亮的日照部分呈凸圓狀,上弦月與下弦月不同,因為上弦時從地球上看到的是其月輪的西半幅,而下弦時見到的則是它的東半幅(見圖3-7)。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而月球與太陽之間隔著一個地球,月球不停地繞地球旋轉,當它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的時候,它被太陽光照亮的那一半正好揹著地球,向著地球的是黑暗的一半,這時我們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球,稱之為「朔」或「新月」,也就是夏曆每月初一。
月球繼續朝前旋轉,到了夏曆初
七、八,太陽落山,月球已經在頭頂,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這時被太陽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給你看到,稱之為「上弦」。到了夏曆十
五、十六,月球轉到地球的另一面。這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此時我們看到的是滿月,或稱之為「望」。由於月球正好在太陽的對面故太陽在西邊落下,月球則從東邊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陽又從東邊上升了。
滿月以後,月球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遲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夏曆二十三,滿月虧去了一半,而且半夜才升上來,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時候,月球又將旋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在日出之前不久,殘月才又由東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新月,開始新的迴圈。
[編輯本段]月相意義
(1)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關係,因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關係,比如在滿月的時候會引起大潮。
潮汐變化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象軍事、旅遊、遠洋航海、海洋漁業、海水養殖,海洋工程、科學實驗及沿岸各種生產活動都要受到潮汐的影響。
(2)因為夜晚天空中照明主要是靠月亮,所以,月相也是人們夜間活動時必須考慮的,尤其是在邊遠荒蕪的地區。
(3)和某些宗教活動有關係,特別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中有齋月一說。
(4)中國自古就有花好月圓的講究,月有陰晴圓缺,而滿月往往代表著圓滿、順利和吉祥的意味。
(5)和人體的生理週期和情緒週期都有關係,人的生理週期和月相週期有著驚人的吻合。
(6)和農業生產有重要的聯絡。
(7)某些自然災害也和月相也有關,或者說是一種未知的巧合,比如,**、洪水、風暴、火山爆發等。
順便說一下,因地球緯度不同,在南北半球看月相的左右顛倒的,這個其實也不難理解,如果你在北半球上,倒立拿大頂,看到月亮的情況就是在南半球的樣子,月亮的臉它真會「偷偷的在改變」。目前市場上只有一款iwc葡萄牙手錶,是帶有南北月相指示的
也許只是恰好,但其實兩者並不相同。 朔望月週期為29.53朔望月週期為29.53
天,但是人類生理期從26 至30 天均屬正常,有些人的生理期甚至十分不規則。
2樓:有意思衣衣
因為月球會繞著地球公轉,而站在地球上的人**月球被太陽照射的表面角度在改變而形成的。例如農曆初七上弦時我們看到月球的側面,滿月時看到月球的正面,二十四日下弦又看到月亮的另一面側面。
3樓:苦盡甘來是真福
月球繞著地球公轉時,我們所看到的月亮受到陽光照射的部分不一樣,因此,所看到的月亮形狀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稱月亮的各種圓缺形狀為月相。
4樓:匿名使用者
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於觀察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月亮形狀不同呢??
5樓:匿名使用者
在觀察月球
時,不同夜晚出現不同的形狀,這些不同的形狀稱為月相。月相也叫回做月球的盈虧現象。答盈虧現象由以下兩個原因造成:
一、月球本身不會發光,但能反射太陽光。月球被太陽光照亮的半邊是亮的,未被照亮的半邊是暗的。
二、月球每個月繞地球一週,又跟著地球每年繞太陽旋轉一週,而日、月、地三個天體的相對位置不斷在變化,這就導致了月相。
當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中間時,日光照不到的半邊正對著地球,我們看到月球是暗的,就叫做朔;
此後月球漸漸離開日地連線,月相呈現出越來越大的向西凸出的鐮刀形,直到月球、地球、太陽形成三角時,稱為上弦。上弦過後,朝向地球半邊的部分越來越大,直到月球、地球、太陽又成一線,不過這次月球朝向地球的半邊全部照亮,月相呈滿月,稱為望。
望之後,月相變小,凸出面開始向東,直到月球、地球、太陽形成三角時,月相稱為下弦。下弦後,月球逐漸又往地球和太陽中間運動,朔再次發生。
在晴朗的夜空我們看到的很多恆星為什麼不是現在的恆星,而是多少萬年或億年前的恆星
人能看見東西,是因為眼睛接收到了物體發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光的速度是有限的,一秒鐘只能跑30萬千米。例如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有49萬千米,假如北京時間12 59 59 月球上有個原子彈 了,那在地球12 59 59 是看不到 的,因為光來到地球要1秒半多,所以只有等13 00 00秒以後才能看見。同樣太...
為什麼在農村,晚上可以看到星星,但是在城市不太容易看到
紅塵有夢 為什麼在農村晚上可以看到星星,但是在城市不容易看到啊,因為城市的霧霾特別大呀,城市的上空飄蕩著很多的霧霾,灰塵,汽車的尾氣等等一切有害氣體漂浮在城市的上空的,所以說這樣就阻擋了讓人們 星空,所以說阻擋了人們的視線,而城市嗯就這樣農村就沒有啊,農村的空氣清新沒有霧霾一片清新,所以說在農村的晚...
我們在地球上為什麼會看到太陽東昇西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解釋
地球的自轉為自西向東,你可以假定你為地球上固定一點a,而太陽處在空間中固定一點,你可以假想自己站在那個a點上,隨著地球的自轉,你會發現太陽從你的轉向處,即東方升起,然後最終被你甩在身後 因為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所以相對運動 因為地球是一個球體,在自西向東 太陽光是平行光,因為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有一億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