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課文與閱讀
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溫馨的回憶,也有理性的批判。全書由《小引》《狗·貓·鼠》《阿長與 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後記》12部分組成。
1、《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的保姆。本文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
2、《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3、《藤野先生》
——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學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情、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和人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與敬佩之情。
朝花夕拾是魯迅回憶什麼時期的文字
2樓:夜憐月
《朝花夕拾》又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類散文集。本書由十篇散文構成記錄的全部是他幼年至青年時期的生活往事與歷程。
透過《朝花夕拾》我們看到一個充滿溫情的魯迅,他用鮮活的文字將敏銳的思想寄託在一個孩子的身上,將孩提時遙遠的記憶付之於細膩的筆觸訴說著自己成長的歷程,傾吐著對新中國到來的迫切渴望,洋溢著自己對家人,朋友,老師以及生活的這片熱土的愛與回憶!
雖然都是陳年舊事的回憶,但隨著散文一篇篇的抒寫不難看出作者內心的成長。從最初日本留學決定棄醫從文,到之後的辛亥革命中有了對民族危機的認識至最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因有著對民族出路的思考而帶頭推廣「白話文」。我們清楚而深刻地認識到魯迅內心對國家前途的擔憂與渴望和平幸福生活的迫切。
他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委實讓人感嘆!
當我們品位了魯迅內心的剛強後,再換個角度去欣賞這部名著時,又會發現魯迅對身邊親人那份柔軟的愛。兒童時代在百草園中快樂的嬉戲帶給他難忘的回憶,保姆阿長對他的細心照顧,不遠千里為他買來《山海經》帶給他點滴感動;父親重病,自己千方百計抓藥熬水最終難救父親一命帶給他一生的自責與羞愧。生動且鮮活的心理描寫讓人深深感動於一箇中國現代大文豪的柔情。
然而他的成就卻在於自己不僅將那些真摯而充沛的感情融於呆板的方快字中,又將封建社會的弊病毫不遮掩得暴露在文章裡。保姆阿長善良樸實卻偏於迷信又不拘小節,這些粗俗和缺陷都是封建制度下社會底層婦女性格與「氣質」的真實寫照;父親患病,自己尋醫找藥但那些所謂的神醫他們極不負責的看病,讓作者的一番苦心付諸東流,這些不得不看出當時遊醫的無德無術,卻只會騙錢斂財!難道說這也將是以後在新中國仍將見到的一幅慘狀嗎?
對於如此可怕的事實魯迅先生毫不掩飾地進行了批判。一次又一次的慘痛教訓都彷彿是一個又一個驚雷打在世人的頭頂,引起我們對中國現狀與未來沉重而深痛的思考!
讀《朝花夕拾》,我們所看的不僅僅是作者在十篇散文中所描繪的一個青年人眼中的舊中國式生活。在那些文字中更是透著些魯迅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感到焦慮甚至是絕望。而他能做的只是寄情於文字中——在絕望中尋求心靈的追憶,將熱愛生命,善待生命這種思想的根源不致於在「黑暗」中沉淪!
3樓:柯玉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在晩年回憶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人和事。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魯迅後來修改的名字,原名《舊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時候,「夕」表示晚年時期。題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來撿。
《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戶曉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讀的文集。雖然《朝花夕拾》不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事,讀起來興趣盎然,這本書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生活經歷和體驗的文字。全書由《小引》《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後記》12部分組成。
《朝花夕拾》一書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夠分享魯迅的「溫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
4樓:2012的朱重八
........我們的問題是:此書是魯迅先生回憶( )的一部( )集,幫幫忙啊!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專門回憶父親的文章是?
5樓:基禹界
《父親的病》
原文 大約十多年前吧,s城(這裡指紹興城)中曾經盛傳過一個名醫的故事:
他出診原來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閨女生急病,來請他了,因為他其時已經闊得不耐煩,便非一百元不去。他們只得都依他。
待去時,卻只是草草地一看,說道「不要緊的」,開一張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錢,第二天又來請了。他一到門,只見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藥,好得多了,所以再請你來複診一回。
」仍舊引到房裡,老媽子便將病人的手拉出帳外來。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沒有脈,於是點點頭道,「唔,這病我明白了。」從從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藥方紙,提筆寫道:
——「憑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畫押。
「先生,這病看來很不輕了,用藥怕還得重一點罷。」主人在背後說。
「可以,」他說。於是另開了一張方:
「憑票付英洋貳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畫押。
這樣,主人就收了藥方,很客氣地送他出來了。
我曾經和這名醫周旋過兩整年,因為他隔日一回,來診我的父親的病。那時雖然已經很有名,但還不至於闊得這樣不耐煩;可是診金卻已經是一元四角。現在的都市上,診金一次十元並不算奇,可是那時是一元四角已是鉅款,很不容易張羅的了;又何況是隔日一次。
他大概的確有些特別,據**說,用藥就與眾不同。我不知道藥品,所覺得的,就是「藥引」的難得,新方一換,就得忙一大場。先買藥,再尋藥引。
「生薑」兩片,竹葉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碼是蘆根,須到河邊去掘;一到經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尋兩三天。可是說也奇怪,大約後來總沒有購求不到的。
據**說,神妙就在這地方。先前有一個病人,百藥無效;待到遇見了什麼葉天士先生,只在舊方上加了一味藥引:梧桐葉。
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醫者,意也。」其時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氣。
其先百藥不投,今以秋氣動之,以氣感氣,所以……。我雖然並不瞭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靈藥,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於還要拼了性命,跑進深山裡去採呢。
這樣有兩年,漸漸地熟識,幾乎是朋友了。父親的水腫是逐日利害,將要不能起床;我對於經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漸失了信仰,採辦藥引似乎再沒有先前一般踴躍了。正在這時候,他有一天來診,問過病狀,便極其誠懇地說:
——「我所有的學問,都用盡了。這裡還有一位陳蓮河先生,本領比我高。我薦他來看一看,我可以寫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緊的,不過經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歡,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轎。進來時,看見父親的臉色很異樣,和大家談論,大意是說自己的病大概沒有希望的了;他因為看了兩年,毫無效驗,臉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難以為情,所以等到危急時候,便薦一個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脫了干係。但另外有什麼法子呢?
本城的名醫,除他之外,實在也只有一個陳蓮河了。明天就請陳蓮河。
陳蓮河的診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醫的臉是圓而胖的,他卻長而胖了:這一點頗不同。
還有用藥也不同。前回的名醫是一個人還可以辦的,這一回卻是一個人有些辦不妥帖了,因為他一張藥方上,總兼有一種特別的丸散和一種奇特的藥引。
蘆根和經霜三年的甘蔗,他就從來沒有用過。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對」,旁註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似乎昆蟲也要貞節,續絃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但這差使在我並不為難,走進百草園,十對也容易得,將它們用線一縛,活活地擲入沸湯中完事。然而還有「平地木十株」呢,這可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了,問藥店,問鄉下人,問賣草藥的,問老年人,問讀書人,問木匠,都只是搖搖頭,臨末才記起了那遠房的叔祖,愛種一點花木的老人,跑去一問,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樹下的一種小樹,能結紅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稱為「老弗大 」。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藥引尋到了,然而還有一種特別的丸藥:敗鼓皮丸。
這「敗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舊鼓皮做成;水腫一名鼓脹,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剛毅因為憎恨「洋鬼子」,預備打他們,練了些兵稱作「虎神營」,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這道理。可惜這一種神藥,全城中只有一家**的,離我家就有五里,但這卻不象平地木那樣,必須暗中摸索了,陳蓮河先生開方之後,就懇切詳細地給我們說明。
「我有一種丹,」有一回陳蓮河先生說,「點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見效。因為舌乃心之靈苗……。價錢也並不貴,只要兩塊錢一盒……。」
我父親沉思了一會,搖搖頭。
「我這樣用藥還會不大見效,」有一回陳蓮河先生又說,「我想,可以請人看一看,可有什麼冤愆……。醫能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自然,這也許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親沉思了一會,搖搖頭。
凡國手,都能夠起死回生的,我們走過醫生的門前,常可以看見這樣的扁額。現在是讓步一點了,連醫生自己也說道:「西醫長於外科,中醫長於內科。
」但是s城那時不但沒有西醫,並且誰也還沒有想到天下有所謂西醫,因此無論什麼,都只能由軒轅岐伯的嫡派門徒包辦。軒轅時候是巫醫不分的,所以直到現在,他的門徒就還見鬼,而且覺得「舌乃心之靈苗」。這就是中國人的「命」,連名醫也無從醫治的。
不肯用靈丹點在舌頭上,又想不出「冤愆」來,自然,單吃了一百多天的「敗鼓皮丸」有什麼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腫,父親終於躺在床上喘氣了。還請一回陳蓮河先生,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
他仍舊泰然的開了一張方,但已停止敗鼓皮丸不用,藥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藥就煎好,灌下去,卻從口角上回了出來。
從此我便不再和陳蓮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時看見他坐在三名轎伕的快轎裡飛一般抬過;聽說他現在還康健,一面行醫,一面還做中醫什麼學報,正在和只長於外科的西醫奮鬥哩。
中西的思想確乎有一點不同。聽說中國的孝子們,一到將要「罪孽深重禍延父母」的時候,就買幾斤人蔘,煎湯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幾天氣,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醫學的先生卻教給我醫生的職務道:
可醫的應該給他醫治,不可醫的應該給他死得沒有痛苦。——但這先生自然是西醫。
父親的喘氣頗長久,連我也聽得很吃力,然而誰也不能幫助他。我有時竟至於電光一閃似的想道:「還是快一點喘完了罷……。
」立刻覺得這思想就不該,就是犯了罪;但同時又覺得這思想實在是正當的,我很愛我的父親。便是現在,也還是這樣想。
早晨,住在一門裡的衍太太進來了。她是一個精通禮節的婦人,說我們不應該空等著。於是給他換衣服;又將紙錠和一種什麼《高王經》燒成灰,用紙包了給他捏在拳頭裡……。
「叫呀,你父親要斷氣了。快叫呀!」衍太太說。
「父親!父親!」我就叫起來。
「大聲!他聽不見。還不快叫?!」
「父親!父親!!」
他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彷彿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說。
「父親!!」
「什麼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說,又較急地喘著氣,好一會,這才復了原狀,平靜下去了。
「父親!!」我還叫他,一直到他嚥了氣。
我現在還聽到那時的自己的這聲音,每聽到時,就覺得這卻是我對於父親的最大的錯處。
十月七日。
意義 父親被江湖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簡介 《父親的病》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發表於2023年11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一期。那時的魯迅還小.
父親被江湖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在《朝花夕拾》裡讀到了青年的魯迅有份深藏不露的志氣。《父親的病》裡寫到,在父親因庸醫愚昧而去世後,為避開那無聊的流言,也為了母親,魯迅毅然到陌生的他鄉求學。在日本留學時,為了救國圖存,毅然謝絕了藤野先生的極力挽留,又放棄自己的專業,孤獨地投入艱難的文藝運動------雖然這一切在文中都只是輕描淡寫,但是蘊藏在字裡行間的那股無形的愛國熱情,把每一位讀者的心都點燃了,這是在許多作家作品中都找不到的感覺。
難怪一位日本學者說:「縱使日本有一千個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國,因為中國有位魯迅。」
人生閱歷的疏密、時代氛圍的錯落,造就了不同時代不同人的思想。過多的「鬥士」形象的渲染,讓人過多的感受到魯迅的「冷峻」,就像最常見的那尊他的胸像。當我們忘記魯迅身上的光環,或者忘記魯迅,細細品讀《朝花夕拾》,就會發現一個「冷峻」外的魯迅。
從而發現魯迅內心深處的一片淨土。正是在這片淨土上,散發著魯迅許多人性的靈光,使他的文章洋溢位濃濃暖意。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有哪幾篇,魯迅的朝花夕拾,有哪幾篇?
帥帥的老木匠 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 門。最初以 舊事重提 為總題目陸續發表於 莽原 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魯迅在 廣州重新加以編訂,並添寫 小引 和 後記 改名 朝花夕拾 於一九二八年九月由 北京未名社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 未名新集 之一。...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不止一次寫到「常媽媽」。除了《阿長與《山
說日語的格格巫 阿長 1821 1899 魯迅稱她為阿媽,浙江紹興東浦大門人。她是魯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的夫家姓餘,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叫五九,是做裁縫的,她有一個女兒,後來招進了一個女婿。長媽媽只是許多舊式女人中的一個,做了一輩子的老媽子 鄉下叫做 做媽媽 平時也不回家去,直到臨死。長媽媽患有羊角風,...
魯迅朝花夕拾無常賞析,朝花夕拾中無常的好句賞析
流霜問雪 無常 批註賞析 課後題 批註賞析 第二段 介紹這些神的樣貌特點,以及儀節形式等。第九段 作者的語句之間充滿了諷刺,諷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正人君子 比 愚民 更加虛偽,不直率。第十三段 描繪迷信傳說的勾魂使者,諷刺當時自稱 正人君子 的軍閥統治文人。魯迅 無常 課後習題 1.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