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陶學長
子時——晚11點鐘到凌晨1點鐘;
丑時——1點鐘至3點鐘;
寅時——3點鐘至5點鐘;
卯辰——5點鐘至7點鐘;
辰時——7點鐘至9點鐘;
巳時——9點鐘至11點鐘;
午時——11點鐘至下午1點鐘;
未時——下午1點鐘至3點鐘;
申時——下午3點鐘至5點鐘;
酉時——下午5點鐘至7點鐘;
戌時——下午7點鐘至晚9點鐘;
亥時——晚9點鐘至11點鐘。
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2樓:匿名使用者
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1、子:為 。像孩子在襁褓之中。
子的本義為:幼小的、卵。古代指兒女。
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正是夜深人靜的午夜時分,正是今明兩天的臨界,也可以說「明天」這個「產兒」就要誕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時,是孕含著什麼孵化著什麼的時刻。
2、醜:為 。「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動。
扭,也作轉動講。子時過後,一點至三點為丑時。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經開始了。
無形之中,似乎有一隻大手在轉動天體--夜幕即將被轉過去,白天即將被扭過來。
3、寅:為 。有說像黃泉欲出,又說像雙手捧矢,即「引」的古字。引,可釋為牽引、引導、引起、離開。黎明前的三點至五點為寅時,正是黑夜即將離開,熹微即被牽引而來的時刻。
4、卯:為 、 。有說為冒,像開門之形,又有 之體,又說像斷物形,為劉的本字。
黎明時分的五點至七點為卯時,天亮了,太陽冒出來了,人家的門該開啟了。卯時,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斷然分開的。
5、辰:為 。有說像貝殼形,「 」的本字;又說為「 」,有 之體。
我以為它有托出雲氣之意。雲氣之上有日,為「晨」;無日,則雲氣瀰漫。夏日的早晨,七點至九點,大霧茫茫。
6、巳:為 、 。有說像胎兒形突出頭部和蜷曲的身體;又說為蛇的象形。上午九點至十一點,霧氣消失,正是暖融融的時刻,蛇從洞穴中爬出來了。
7、午:為 、 。有說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說為「牾」,牴牾為矛盾。
將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沒有影子,因為日光是從頭頂之上照射下來的。古人依形造字,又依形取義,以形、義命物。由此,日中的時候,即十一點至十三點為午時。
8、未:為 、 。像樹木枝葉重疊,物長成後才有滋味。
「味」的本字。午後十三點至十五點未時,示意只有經過陽光的強烈照射,樹木才會枝繁葉茂、果子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子,才會有滋有味。
9、申:為 、 。有說像閃電形,又說為「神」。十五點至十七點,風雨帶著閃電和雷鳴來了。古人不知閃電和雷鳴為何物,以為神在天上為之。
10、酉:為 、 。像裝酒的罈子,「酒」的本字。十七點至十九點,傍晚時分,勞作了一天,此時正是吃飯的時候,就簡稱「酒時」吧。
11、戌:為 、 。人、戈會意,指人持戈(**)守護。十九點至二十一點,酒足飯飽以後,一家老小該入睡了。但是不能大意,還要預防外敵或野獸的侵害,所以要手持**進行護衛。
12、亥: 、 。有說像豬,「豕」字的變體。
有草根-說。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主人被豬拱槽的聲音攪醒了--要想豬肥,就得夜半起身給它添食。此外,草根與植物的塊莖有關,那是豬的飼料。
3樓:匿名使用者
子 (晚上11時至凌晨1時) 醜 (凌晨1時至凌晨3時) 寅 (凌晨3時至早上5時) 卯 (早上5時至早上7時) 辰 (早上7時至上午9時) 巳 (上午9時至上午11時) 午 (上午11時至下午1時) 未 ( 下午1時至下午3時) 申 ( 下午3時至下午5時) 酉 (下午5時至晚上7時) 戌 (晚上7時至晚上9時) 亥 (晚上9時至晚上11時
4樓:褪去一身桀驁
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十二時由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人們可以從先秦時代的中國古籍中溯尋出這些詞語的淵源。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中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干支為紀。
」(趙翼《陔餘叢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①。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
十二時辰把《黃帝內經》的十二時辰養生法,通過計時工具,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隨時提醒人們科學養生,從而讓每個人都懂得用《黃帝內經》養生,讓科學養生得以普及,這對改善人們體質,提高人們生存質量,無疑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 [1] 《新唐書·歷表》中明確指出:「古歷分日,起於子半」,以子時的中點,即現今零時(24時),為一日之始。
子時(23時至01時)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4]
丑時(01時至03時)
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寅時(03時至05時)
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卯時(05時至07時)
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辰時(07時至09時)
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國人民「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
巳時(09 時至11時)
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午時(11時至13時)
十二時辰與24小時對照
十二時辰與24小時對照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時(13時至15時)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申時(15時至17時)
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
酉時(17時至19時)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戌時(19時至21時)
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亥時(21時至23時)
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請問一天十二個時辰是怎麼算的,如何排列?幾點到幾點是什麼時辰?
5樓:無定獄
按照十二生肖來劃分的,半夜23點到凌晨1點,子時1-3,丑時
3-5,寅時
5-7,卯時
7-9,辰時
9-11,巳時
11-13,午時
13-15,未時
15-17,申時
17-19,酉時
19-21,戌時
21-23,亥時
23到凌晨一點,子時
6樓:匿名使用者
一天十二個時辰是固定不變的,對應北京時間如下排列: 子時: 23點 --凌晨1 點前丑時: 1 點 --凌晨3 點前
寅時: 3 點 --凌晨5 點前卯時: 5 點 --凌晨7 點前辰時:
7 點 --上午9 點前巳時: 9 點 --上午11點前午時: 11點 --上午13點前未時:
13點 --上午15點前申時: 15點 --上午17點前酉時: 17點 --上午19點前戌時:
19點 --晚上21點前亥時: 21點 --晚上23點前
7樓:匿名使用者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中國的時辰是怎麼排列的?子時代表幾點到幾點?亥時代表幾點?
8樓:
時辰排列順序為:子 、醜 、寅 、卯 、辰、巳 、午、未、申 、酉、戌、亥。
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按照現在的24小時制,每個時辰代表的時間如下:
子時:23:00~24:59
丑時:01:00~02:59
寅時:03:00~04:59
卯時:05:00~06:59
辰時:07:00~08:59
巳時:09:00~10:59
午時:11:00~12:59
未時:13:00~14:59
申時:15:00~16:59
酉時:17:00~18:59
戌時:19:00~20:59
亥時:21:00~22:59
擴充套件資料:
時辰與養生
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迴圈,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由於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因此這套養生之法又被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且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如果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亥時(晚9~11時),為三焦經當令。「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讓身體有一個好的起點,就要從此刻擁有好的睡眠開始。對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難問題,但不管採取什麼方式,儘量在晚上11點半前進入睡眠狀態。
子時(子夜11~凌晨1時),膽經當令。這段時間正是中醫養生中特別強調的「子覺」時間。《黃帝內經》裡,「凡是十一藏取決於膽」講的就是人體內有11個臟器都依賴膽經的功能支援,因此要有足夠優質的睡眠以保膽經獲得充足的能量。
丑時(凌晨1時~3時)為肝經當令。靜心養氣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別指出的是,某些年輕一族如在這個時間喝酒,將會對肝造成極大的損傷。
寅時(凌晨3時~5時),肺經當令。按照中醫理論,寅時是人體陽氣的開始,也是人體氣血從靜變為動的開始,必須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擾。
卯時(早晨5~7時),大腸經當令。早起不貪睡,晨起首先活動四肢筋骨,打太極拳,叩齒摩面或雙手扣後腦,做「鳴天鼓」。
辰時(上午7~9時),胃經當令。活動後喝一杯開水,用木梳梳髮百遍,然後洗漱。早餐應該清淡,要吃飽。飯後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強度鍛鍊。
巳時(上午9~11時),脾經當令。開窗通風后,可從事腦力活動,但要注意勞逸結合,讓眼睛得到及時的休息。
午時(上午11時~午後1時),心經當令。這是午餐時間,除要營養豐富,葷素搭配外,建議可以喝點湯,菜要少鹽。酒可喝但不能醉。飯後宜睡半小時,不要過多。
未時(午後1~3時),小腸經當令。午睡後可做少量和緩的運動,喝一杯茶。
申時(午後3~5時),膀胱經當令。這是最好的學習時間,記憶力和判斷力都很活躍。除用腦學習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時(午後5~7時),腎經當令。這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晚飯宜吃少、清淡,可以喝點粥。
戌時(晚7~9時),心包經當令。準備睡眠,睡前要靜心養氣,用冷水洗臉、溫水刷牙、熱水洗腳,睡宜採取右側臥位。
總之,這種養生法的核心就是順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重點睡好子午覺,以此達到養生的目的。
養生十二時辰是指什麼,十二時辰養生法是什麼,該怎麼做?
fszx小宅 養生十二時辰的說法與中醫有關,中醫養生看重的是生活中點滴會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事情,而養生十二時辰是說,一天有十二個時辰我們機體自身會對心臟脾胃肝進行保養,我們日常如果能夠堅持按照作息來生活,那麼對我們身體各個器官都會比較健康。像生活中我們吃完晚飯 點鐘容易昏昏沉沉的想要睡覺,而在晚上十...
時辰中的子時如何界定,十二時辰中的子時是指幾點到幾點
小扳手說車 關於子時,學術界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 是把23點到24點之間定為晚子時 或稱夜子時 0點到1點定為早子時 或稱正子時 如果剛才那個孩子為例 出生在2017年12月11日晚上23點到24點之間出生,就是晚子時。那個晚子時的計算方法,就是在原來歌訣干支相配順序的基礎上再順延一位。壬日的子時...
中國時辰是怎麼排列的,中國的時辰是怎麼排列的?子時代表幾點到幾點?亥時代表幾點?
古代的時辰是怎樣劃分的?古代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子時23 1點,丑時1 3點,寅時3 5點,卯時5 7點,辰時7 9點,巳時9 11點,午時11 13點,未時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