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以及戴震的思想

時間 2021-06-16 10:30:16

1樓:

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號姜齋,別號一壺道人,是明清之際傑出的哲學家、思想家,與顧炎武,黃宗羲同稱明清三大學者。衡陽(今屬湖南)人。晚年居衡陽之石船山,學者稱「船山先生」。

明崇禎年間,王夫之求學嶽麓書院,師從吳道行,崇禎十一年(1638)肄業。在校期間,吳道行教以湖湘家學,傳授朱張之道,較早地影響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學統中的濟世救民的基本脈絡。曾積極組織抗清鬥爭,失敗後到南明桂王的政權中任職,南明亡後,更名隱居,潛心著述。

在哲學方面,認為氣是宇宙本原,氣有聚散,但無生滅,是永恆無限的實種方法即格物和致知是互相補充的,不能互相偏廢。在知行關係問題上,他強調行的主導作用,認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他還提出「知之盡,則實踐之」的命題,認為「知行相資以為用」。

在社會歷史方面,他批判「泥古薄今」的觀點,認為人類歷史是不斷進化的。他反對天命觀,認為歷史發展具有規律性,是「理勢相成」,他還提出民心向背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性。在倫理思想方面,他認為人性是變化的,「日生而日成」。

他根據「性者生理也」的觀點,強調理欲統一。要「以理節慾」、「以義制利」。他還提出人既要「珍生」,又要「貴義」,要有「志節」,「以身任天下」。

在美學方面,他認為美不是一成不變的,美是經過藝術創造的產物。他對文學創作中許多傳統美學範疇都有發揮。王夫之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顧炎武(2023年(明萬曆四十一年) - 2023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為亭林先生。

江蘇崑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曾參加抗清鬥爭,後來致力於學術研究。晚年側重經學的考證,考訂古音,分古韻為10部。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他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祖,成果累累; 他對切韻學 也有貢獻,但不如他對古韻學貢獻多。

顧亭林學術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學的唯心主義的玄學,而強調客觀的調查研究,開一代之新風,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顧亭林強調做學問必須先立人格:「禮義廉恥,是謂四維」,提倡「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日知錄》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梨州,亦號南雷,浙江餘姚人。他的父親黃尊素為萬曆進士,天啟中為御史,是東林黨人,因**魏忠賢而被削職歸籍,不久又下獄,受酷刑而死。十九歲的黃宗羲乃進京訟冤,並在公堂之上出錐擊傷主謀,追殺**,明思宗嘆稱其為「忠臣孤子」。

黃宗羲歸鄉後,即更加發憤讀書,「憤科舉之學錮人,思所以變之。既,盡發家藏書讀之,不足,則鈔之同裡世學樓鈕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則千頃堂黃氏、絳雲樓錢氏,且建『續鈔堂』於南雷,以承東發(疑係「林」字——筆者按)之緒」(《清史稿》480卷)。又從學於著名哲學家劉宗周,得蕺山之學。

清軍入關後,黃宗羲召集裡中子弟數百人組成「世忠營」參加反清戰鬥,達數年之久。失敗後返鄉閉門著述,清庭屢次詔徵,皆辭免。

黃宗羲的啟蒙思想完全沒有外來思想的影響,空前絕後,被稱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

戴 震( 1724 ~ 1777 )

清 代 考 據 學 家, 思 想 家。 字 東 原, 安 徽 休 寧 隆 阜 (今 屬 屯 溪) 人。 進 士, 曾 任 纂 修、 翰 林 院 庶 吉 士 之 職。

在 哲 學 上, 他 認 為 物 質 的 氣 是 宇 宙 本 原, 陰 陽、 五 行、 道 都 是 物 質 性 的 氣。 認 為 理 是 事 物 的 條 理, 是 事 物 的 規 律, 不 能 脫 離 具 體 事 物 而 存 在, 理 就 在 事 物 之 中,「 理 化 氣 中」。 他 還 認 為 宇 宙 是 氣 化 流 行 的 總 過 程, 「天 地 之 氣 化 流 行 不 已, 生 生 不 息」。

在 認 識 論 方 面, 他 認 為 人 的 認 識 能 力 是「 天 地 之 化」, 通 過 耳 目 鼻 口 之 官 接 觸 外 物, 心 就 能 發 現 外 物 的 規 則, 致 知 格 物 就 是 對 事 物 進 行 考 察 研 究, 只 有 經 過 觀 察 和 分 析, 才 能 認 識 事 物 的 道 理。

他 還 提 出 「光 照 說」, 認 為 心 之 認 識 如 同 火 光 照 物, 光 小 照 得 近, 光 大 照 得 遠, 這 實 質 上 是 一 種 樸 素 直 觀 的 反 映 論。 在 倫 理 思 想 方 面, 認 為 人 「有 欲、 有 情、 有 知」, 這 是 人 的 本 性, 否 定 情 欲, 也 就 否 定 了 「人 之 為 人」。 他 主 張 要 區 別 欲 與 私 的 界 限, 認 為 私 是 「欲 之 失」, 不 能 「因 私 而 咎 欲」。

要 「理 存 乎 欲」, 使 人 的 自 然 情 欲 得 到 合 理 的 滿 足, 而 不 能 只 「存 理 滅 欲」。 他 還 提 出 「以 情 潔 情」 的 主 張, 反 對 道 學 家 的 偽 善, 「以 理 殺 人」。 一 生 著 作 很 多, 包 括 算 學、 天 文、 地 理、 聲 韻、 訓 詁、 考 據、 哲 學 等 多 方 面 內 容。

有 《戴 震 文 集》 (中 華 書 局 版, 1980)、 《戴 震 集》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版, 1980 ) 等。

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張,

2樓:第一職責

李贄:1、他抨擊程朱理學,自稱「異端」,反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著作《焚書》。

2、提倡追求個人利益,批判滿口仁義道德的衛道士、偽君子。

3、李贄提出了「至道無為、至治無聲、至教無言」 的政治理想。

4、李贄提出「天之立君,本以為民」的主張,表現出對皇權**的不滿。

黃宗羲:

1、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提出了維護百姓的利益,君主是為百姓服務的,著作《明夷待訪錄》。

2、他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要求限制皇帝的權力,維護人民的基本權益。

顧炎武:

1、他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口號,鼓勵百姓關心國家大事。

2、提出了「經世致用」的治學思想,開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著作《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

王夫之:

1、提出「天理即在人慾」,反對禁慾主義。著作《宋論》、《讀通鑑論》、《張子正蒙注》。

2、他的思想屬於唯心主義思想,「動而成象則靜」,「靜者靜動,非不動也」,「動而趨行者動,動而赴止者靜」。

他們的思想強調了「人」的重要性,解放了人民的思想,為以後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思想道德基礎。

3樓:匿名使用者

(1)李贄:反對「存天理,去人慾」,認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對正統思想發出大膽挑戰;提出不能以聖人之言作為判別是非的標準,儒家經典也不是「萬世之至論」;提出「童心說」,反對封建禮教。影響:

衝擊封建禮教和正統思想。

(2)黃宗羲:批判君主**,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限制君權。經濟思想——反對重農抑商思想,認為工商皆本。影響:為中國近代反對**主義的思想家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

(3)顧炎武:強烈批判君主**,提出「眾治」的主張;主張經世致用,注重實學。梁啟超歸結其思想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4)王夫之:批判君主**;提出唯物辯證法思想。影響:哲學思辨代表著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頂峰。

(5)共同特徵:抨擊封建禮教和君主**;提倡經世致用;主張工商皆本。

3、評價評價:

(1)是商品經濟發展、封建制度沒落和君主**強化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的反映;

(2)敢於挑戰正統,批判君主**和封建禮教,成為近代進步思想的先聲;

(3)使儒學的正統地位受到衝擊,但未能從根本上動搖儒學的地位。

4樓:雷波

一:李贄:李贄(1527~1602),漢族,福建泉州人。明代**、思想家、文學家

,中古自由學派鼻祖,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巨集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舉人,不應會試。

歷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自刎死。

他在社會價值導向方面,批判重農抑商,揚商賈功績,倡導功利價值,符合明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要求。李贄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思想主張:

李贄以孔孟傳統儒學的「異端」而自居,對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學、社會腐敗、**汙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① 主張個性解放,思想自由② 提倡人類平等③ 反對封建禮教④ 反對理學空談,提倡功利主義⑤ 「至道無為」的政治理想

二:黃宗羲:黃宗羲(2023年9月24日—2023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東林七君子黃尊素長子。

漢族,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字太沖,一字德冰,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藍水漁人、魚澄洞主、雙瀑院長、古藏室史臣等,學者稱梨洲先生。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巨集富,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思想主張:

哲學上反對宋學中「理在氣先」的理論,認為「理」並不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而是「氣」的運動規律,認為「氣質人心是渾然流行之體,公共之物也」。具有唯物論的特色。「盈天地皆心也」的觀點又有唯心論的傾向。

這與黃宗羲服役陽明學,深受其影響有關。黃認為王學中「致良知」的「致」,就是「行」,兩者別無二致。反對日益苛重的賦稅徵收,「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對傳統的「重本抑末」的大膽否定。

主張文學應當反映現實社會,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這具有現實主義的特點。黃宗羲認為要限制君主的權力,首先得明辨君臣之間的關係,黃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權的另一主張就是設定宰相,使學校成為**、議政的場所,是黃宗羲限制君權的又一措施。黃宗羲反對單一的科舉取士,主張使用多種渠道錄取人才,以制度防止**子弟憑藉長輩權勢在錄取過程中以不正當的方式勝過平民。

三、顧炎武:(2023年7月15日—2023年2月15日),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人,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為亭林先生。

明季諸生,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並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後漫遊南北,曾十謁明陵,晚歲卒於曲沃。學問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

思想主張:顧炎武被稱作是清朝「開國儒師」、「顧炎武&清學開山」始祖,是著名經學家、史地學家、音韻學家。他學識淵博,在經學、史學、音韻、小學、金石考古、方誌輿地以及詩文諸學上,都有較深造詣,建樹了承前啟後之功。

他繼承明季學者的反理學思潮,不僅對陸王心學作了清算,而且在性與天道、理氣、道器、知行、天理人慾諸多範疇上,都顯示了與程朱理學迥異的為學旨趣。顧炎武為學以經世致用的鮮明旨趣,樸實歸納的考據方法,創闢路徑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眾多學術領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學風的終結,開啟了一代樸實學風的先路,給予清代學者以極為有益的影響。顧炎武還提倡「利國富民」,並認為「善為國者,藏之於民」。

他大膽懷疑君權,並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啟蒙思想色彩的「眾治」的主張。他所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口號,意義和影響深遠,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奮進的精神力量。 他提倡經世致用,反對空談,注意廣求證據,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錢穆稱其重實用而不尚空談,「能於政事諸端切實發揮其利弊,可謂內聖外王體用兼備之學」顧炎武強調做學問必須先立人格:「禮義廉恥,是謂四維」,提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日知錄》卷十三《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另著有《日知錄》、《肇域志》、《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四、王夫之:

王夫之(2023年10月7日-2023年2月18日),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他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曆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鑑論》、《宋論》等書。

王夫之自幼跟隨自己的父兄讀書,青年時期王夫之積極參加反清起義,晚年王夫之隱居於石船山,著書立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嶽遺民,學者遂稱之為船山先生。

思想主張:1.反禁慾主義,提倡不能離開人慾空談天理,天理即在人慾之中。

2.均天下、反**、愛國理想3.氣一元論,王夫之認為氣是唯一實體,不是「心外無物」。

王夫之還指出,天地間存在著的一切都是具體的實物,一般原理存在於具體事物之中,決不可說具體事物依存於一般原理。4.心物(知行)之辯——反對「生而知之」的先驗論。

5.揭示「名」、「辭」、推的辯證性質。6.

理勢合一的歷史觀。7.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論。

對於作文作詩,認為要帶有感情,不能無病呻吟。繼承和發展了古典詩學理論中言志緣情的優良傳統,提出要由「心之原聲」發言而為詩「。促成詩歌起到「興觀群怨」作用的情感在注入文字的過程中,需要處理好兩重關係:

一為情與景,二為情與聲。

王夫之的史學觀

首先、歸納法。王夫之論史善於分析眾多史實,並加以歸納,從而得出富有啟發性的結論。

其次、比較法。王夫之運用這一方法,縱論古今歷史變遷、人物沉浮,由表及裡,去偽存真,得出了許多富有新意的結論。

其三、歷史主義的方法。王夫之論史,氣勢恢弘,雖於上下千餘年中自由出入,但從不任意評說,王夫之論史充分考慮歷史背景,不執一慨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