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蒹葭》分析賦,比,興藝術手法

時間 2021-06-18 07:17:29

1樓:古竹撒茶

朱熹所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

它的特點就是敷陳、直言,即直接敘述事物,鋪陳情節,抒發感情。

比分為比喻和比擬。比體詩的特點是以彼物寫此物,詩中所描寫的事物並不是詩人真正要歌詠的物件,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例如,《碩鼠》一詩中,就是運用了比的表現手法,通過描寫令人憎惡的老鼠,將奴隸主貪婪殘忍的本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為什麼不直接表達而要用比呢?運用比擬表達喜愛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給人親切之感;用它表現醜惡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畢露,給人厭惡之感。

興,即起興,在一首詩的開頭,或一章詩的開頭。先讓我們來看一首詩。《風雨》中運用興的表現手法的句子是“風雨悽悽,雞鳴喈喈;風雨蕭蕭,雞鳴膠膠;風雨如悔,雞鳴不已。

”為什麼不直接說出要寫的內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過對《詩經》的研究,有些詩中的興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例如,《風雨》寫的是在傍晚時節,外面下班著小雨,颳著風,女主人公正在思念著自己的夫君,此時,聽見了外面的雞鳴聲。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悵之情。

興在這裡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氣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在研究中,我們發現,有些詩中的興沒有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與下文也沒有什麼聯絡。例如,《黃鳥》的“交交黃鳥,止於棘,止於楚,止於桑。

與下文的子車家的三個兒子為秦穆公殉葬沒有聯絡,興就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種氣氛,幫我們完成從日常生活到詩歌欣賞的過度作用。

人們常常把比、興兩種表現手法截然分開,在研究中我們認為,比興兩種表現手法不是截然分開的,有些詩中是有一定聯絡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現象來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來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由葉子的鮮嫩而至的枯黃,來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這裡的興就具有了比的作用。

興在詩歌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詩歌也就失去了美學價值,失去了感染力。

作為中國古代對於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賦比興是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最早的記載見於《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

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後來,《毛詩序》又將“六詩”稱之為“六義”:“故詩有六義焉:

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對此解釋說“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今人普遍認為“風、雅、頌”是關於《詩經》內容的分類;“賦、比、興”則是指它的表現方法。

2樓:sunny桉藍

詩中寫“蒼蒼”,“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來起興而懷“伊人”,又是用來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對於“伊人”,詩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從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復其間,希望能與“伊人”一遇.用“蒹葭”起興,引出對“伊人”的尋求自然順理成章之.

儘管詩人滿腔熱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長”、“且躋”、“且右”,結果卻是可望而不可即.詩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見所產生的空虛和悵惘之情是難以言喻的,而且用蕭瑟清秋的景象來襯托,詩人的這種情感就顯得更為突出,更為濃郁.正是緣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靈的深秋之景與悵惘迷茫的懷人之思渾然無間,構成了全詩的藝術境界,給人以一種真切自然而又朦朧迷離的美感.

請你用結合賦、比、興的方法,談談《秦風,蒹葭》瞭解認識

3樓:vivian筠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瞭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裡,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

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於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友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物件及伊人所在的地點,表現了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一個勁地張望、尋求。“伊人”,指與詩人關係親密、為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

“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然而現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並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沿著河邊小道向上遊走去,道路艱險,且又漫長,即使花費很長時間也難到達;如果徑直遊渡過去,儘管相距不遠,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彷彿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晃動。詩人儘管立於河邊,但他那恍惚迷離的心神早已飛動起來,思見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見。詩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潤所說:

“玩其詞,雖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實求之而不遠,思之而即至者。”(《詩經原始》)

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兒,內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了詩歌詠唱的**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強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悽悽”,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悽青到泛白,把深秋淒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畫出了時間發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描寫伊人所在地點時,由於“方”、“湄”、“涘”三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

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沚”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絡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歎,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

”這首被人傳誦不已的詩,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明顯的。且看宋玉《九辯》中的一段描寫:“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這裡通過對秋天的氣象和草木搖落的情狀的描寫,製造一種肅殺的氣氛,表達了詩人悲涼悽苦的心情。這也許是受了《蒹葭》詩的影響,由此可以窺見《楚辭》對《詩經》的繼承和發展線索。

《古詩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樓》的發端,賦中見興、以景託情的寫法,也沿用了《蒹葭》詩的筆法。其後的曹丕,從本詩中化出了“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詩句。由此可見,《蒹葭》詩在古代詩歌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4樓:

(參禪曲)

蒹葭;朦朧,和諧,魚圖騰,天、地、人合和昏昏覺,都是在夢中,詩意天真面目,萬千古,無為道,昭昭若現,大悟,涅盤眞......

塘邊,荒煙四起,瀰漫的水霧撲面而來,寂默的呼喚,更深露重,深深的霧氣甘之如飴,“蒹葭蒼蒼,白霧茫茫”,緣聚緣散,相遇,遠望,人海走失,宿命吹走了那艘烏蓬船,留下秋水一汪深情。秋水寂寂,純粹是如此的美麗,竟然什麼都沒有了。千里沃野上,秋風肆意。

朦朧了,疲倦了,於是放棄......

有大量古樂

賞析《蒹葭》賦 比 興 手法

5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的表現手法運用了“賦”、“比”、“興”三種。所謂“賦”就是鋪陳途述的意思,是一種直接敘事物而不假比興的表現手法;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用彼一事物來比喻此一事物,以使事物的特徵更鮮明突出,使讀者獲得更深刻的印象;所謂“興”,就是起興的意思,詩人藉助別的事物作個開頭,以引起下面的所詠之詞。

詩中寫“蒼蒼”,“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來起興而懷“伊人”,又是用來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對於“伊人”,詩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從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復其間,希望能與“伊人”一遇.用“蒹葭”起興,引出對“伊人”的尋求自然順理成章之.

儘管詩人滿腔熱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長”、“且躋”、“且右”,結果卻是可望而不可即。

詩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見所產生的空虛和悵惘之情是難以言喻的,而且用蕭瑟清秋的景象來襯托,詩人的這種情感就顯得更為突出,更為濃郁.正是緣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靈的深秋之景與悵惘迷茫的懷人之思渾然無間,構成了全詩的藝術境界,給人以一種真切自然而又朦朧迷離的美感。

此外,本詩在結構上重複疊句.全詩共三章,句式相同,字數相等,只是在少數地方選用了近義詞或同義詞,如“萋萋”、“采采”分別放在“蒼蒼”的位置上,用“未晞 ”、“未已”去分別取代“為霜”,這樣既做到了一唱三嘆,使詩人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又使詩作行文富有變化而無重複呆滯之感。

6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三章興句寫景物的細微變化,不僅點出了詩人追求“伊人”的時間地點,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濱的圖景,而且烘托了詩人由於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迫切地懷想“伊人”的心情。在鋪敘中,詩人反覆詠歎由於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淒涼傷感心情,悽清的秋景與感傷的情緒渾然一體,構成了悽迷恍惚、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7樓:afang大

“賦、比、興”是《詩經》創作的表現手法,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含蓄蘊藉、委婉曲折的風格。

8樓:海笑

詩中寫“蒼蒼”,“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來起興而懷“伊人”,又是用來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對於“伊人”,詩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從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復其間,希望能與“伊人”一遇。用“蒹葭”起興,引出對“伊人”的尋求自然順理成章之。

儘管詩人滿腔熱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長”、“且躋”、“且右”,結果卻是可望而不可即。詩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見所產生的空虛和悵惘之情是難以言喻的,而且用蕭瑟清秋的景象來襯托,詩人的這種情感就顯得更為突出,更為濃郁。正是緣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靈的深秋之景與悵惘迷茫的懷人之思渾然無間,構成了全詩的藝術境界,給人以一種真切自然而又朦朧迷離的美感。

詩經 秦風 蒹葭,《詩經 秦風 蒹葭》原文是什麼?

hui回憶yi菲 第一部分 蒹葭 ji n ji 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 s 洄 hu 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第二部分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x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m 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j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ch 第三部分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蒹葭蒼蒼怎么讀,蒹葭蒼蒼怎麼讀

蒹ji n 葭ji 蒼c ng 蒼c ng 1 蒼涼 造句 打動我們的不是菲羅克忒忒斯腳上的疼痛,而是他的那種瀰漫在感人的悲劇中的孤獨感,那種引人聯想的蒼涼,這樣的意境是受到人們想象力的認同的。解釋 淒涼。2 蒼耳 造句 結論 由祛風藥辛夷和蒼耳子組成的辛蒼湯 哮喘緩解期慢性氣道炎症,具有降低外周血...

蒹葭的藝術手法是什麼,蒹葭的藝術手法

應該是意象吧 主要的兩個是 水 伊人 水 是表現追求的艱難。伊人 綿綿的思念之情 揭卓君 秦風 蒹葭 蒹葭 屬於詩經中的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 今甘肅天水 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 今陝西興平 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