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寫的是「中秋節」,語出唐代李嶠所作的《中秋月》(其二),全詩如下: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2樓:一介書生
意思:此時此地「圓魄」(明月)當空,又怎見得此時彼地(「千里專外」)「不有雨兼風」屬呢?
分析:人人「皆言」的未見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變化萬千,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是隨著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而不斷深化、發展的,一種認識的正確與否,並不取決於持這種認識的人數的多寡,即便對人人「皆言」為是的,也要敢於懷疑,不斷深入地探索。
其二,認識問題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對區域性、片面的現象描述替代對整體或本質的探求。見到此時此地皓月當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李嶠中秋月(之二)(圓魄上寒空)
暗香沁人 唐詩.李嶠.中秋月之二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意思是 皎潔的中秋圓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說四海之內都是天氣晴好月光普照。你怎麼知道在千里之外也會是這樣,說不定那裡是又颳大風又下雨呢!詩人對古代的一種習慣看法提出了疑問。古代認為,中秋這天,是陰是晴,普天之下,萬里之內...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翻譯,還有重點詞翻譯
金牛咲 翻譯為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耐寒的樹,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了無數個山峰。重點詞 1 寒樹 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2 負勢競上 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負,憑藉。競,爭著。上,向上。這一句說的是 高山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