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一”字的詩或詞。”一“要在字,同理,到十

時間 2021-07-13 03:24:17

1樓:風一樣吹過的

“一”《遣懷》——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燕子樓》—— 張仲素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

《贈婢》——崔郊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2樓:飄過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3、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唐 白居易《賣炭翁》)

4、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唐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鄉村四月閒人少,才子桑蠶又插田。(宋 翁卷《鄉村四月》)

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

7、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 李白 《與史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8、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十枝花。(宋 邵雍《山村詠懷》)

9、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片,飛入蘆花都不見。(清 乾隆《飛雪》 )

10、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唐 白居易《長恨歌》)

11、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2、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 白居易《暮江吟》)

13、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清 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14、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終不還。(唐 王昌齡《從軍行》)

15、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 朱熹《春日》)

16、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寫詩如何押韻

3樓:zero天秤

如何寫詩押韻:

一、首先,要明確古詩的絕句和律詩是不同的:

對於絕句:五字一句的稱五言絕句;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一般由四句組成,可分為律絕和古絕。

對於律詩:五個字一句的律詩叫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個字一句的律詩叫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二、押韻區別:

絕句:絕句在押韻上,根據形式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樣,其中律絕最嚴格,和律詩一樣,要講究平仄相對,押韻嚴格。但是”古絕“一類的絕句就沒有這麼要求的嚴格了。

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還有一句平仄調配的變通規定,為常用口訣:

“一三**論,二四六分明”。其意思就是:一三五字不比拘泥於平仄相對,但是二四六字一定要,”平“對”仄“或“仄“對”平”。

三、寫好押韻,要注重詩詞上下句中,對子的使用:

對子歌,也是人們總結的平仄相對的對子,所組成的一首歌謠,是一種對偶句。它言簡意深,詞語對仗,平仄協調,是漢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例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

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

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四、通過講究詩中的“平”、“仄”相對,再配合對子歌,使詩中詞語對仗,勤加練習就能寫出押韻的詩。

擴充套件資料

一、詩歌的韻律最主要的就是通過平仄相對來展現。平仄的運用也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

現代對於平仄的區分主要通過漢語拼音,將一二聲作為平,三四聲作為仄。

在古代,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就是“不平就是仄”。

二、對於不同長短和不同平仄開頭的詩也有不同的規範;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平聲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仄聲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

4樓:君子一言

要注重詩詞上下句中 對子的使用 平仄相對 勤加練習

5樓:匿名使用者

都必須雙句末字押韻;

首句末字都可押可不押。

用韻以《平水韻》為準。

6樓:匿名使用者

編寫寫就得了,主要就是寫多點,寫豐富點就行

7樓:匿名使用者

要不就是押一個韻來作詩

字在一百一到一百二十之間的古詩詞

8樓:匿名使用者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張若虛【唐代】賞析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第一個字是江字開頭的七字詩詞

9樓:快樂無限

江月年年只相似 —— 唐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江月何年初照人 —— 唐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見月 —— 唐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江天一色無纖塵 —— 唐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江潭落月復西斜 —— 唐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江水流春去欲盡 —— 唐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江楓漁火對愁眠 —— 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

江州司馬青衫溼 ——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江湖夜雨十年燈 —— 宋 · 黃庭堅《寄黃幾復》

江山代有才人出 —— 清 · 趙翼《論詩五首·其二》

江上被花惱不徹 —— 唐 ·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江深竹靜兩三家 —— 唐 ·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江東子弟多才俊 —— 唐 · 杜牧《題烏江亭》

江城五月落梅花 —— 唐 ·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 黃鶴樓聞笛》

江南幾度梅花發 —— 宋 · 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江上小堂巢翡翠 —— 唐 · 杜甫《曲江二首》

江雨霏霏江草齊 —— 唐 · 韋莊《臺城》

江湖浪跡一沙鷗 —— 宋 · 陸游《秋思》

江娥啼竹素女愁 —— 唐 · 李賀《李憑箜篌引》

江米如珠井水淘 —— 清 · 符曾《上元竹枝詞》

江花邊月笑平生 —— 明 · 戚繼光《馬上作》

江濱迸瑟魚龍愁 —— 唐 · 陳陶《將進酒·金尊莫倚青春健》

江海已過柳生綿 —— 宋 · 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江頭落日照平沙 —— 宋 · 戴復古《江村晚眺》

江間波浪兼天湧 —— 唐 · 杜甫《秋興八首》

江南江北送君歸 —— 唐 · 王維《送沈子歸江東 / 送沈子福之江東》

江村月落正堪眠 —— 唐 · 司空曙《江村即事》

江上風流勝習家 —— 明 · 王廷幹《春雨登樓》

江湖滿地一漁翁 —— 唐 · 杜甫《秋興八首》

江風引雨入舟涼 —— 唐 · 王昌齡《送魏二》

江山留與後人愁 —— 宋 · 李清照《題八詠樓》

江山不管興亡事 —— 唐 · 沈彬《再過金陵》

江南春盡離腸斷 —— 宋 · 寇準《江南春·波渺渺》

江北秋陰一半開 —— 宋 · 王安石《江上》

江山故宅空文藻 —— 唐 · 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二》

江南雁斷音書絕 —— 宋 · 何夢桂《憶秦娥·傷離別》

江南依舊稱佳麗 —— 宋 · 王禹偁《點絳脣·感興》

江橋掩映暮帆遲 —— 唐 · 魚玄機《江陵愁望寄子安 / 江陵愁望有寄》

江南江北舊家鄉 —— 五代 · 李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左沈酣求名者 —— 宋 · 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江城地瘴蕃草木 —— 宋 · 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江海相逢客恨多 —— 唐 · 溫庭筠《贈少年》

江頭橘樹君自種 —— 唐 · 張籍《春別曲》

江南雖好是他鄉 —— 明 · 王恭《春雁》

江東子弟今雖在 —— 宋 · 王安石《疊題烏江亭》

江山不夜月千里 —— 宋 · 黃庚《雪》

江上形容吾獨老 —— 唐 · 杜甫《冬至》

江干多是釣人居 —— 清 · 王士禎《真州絕句》

江水西頭隔煙樹 —— 宋 · 黃庭堅《望江東》

江城白酒三杯釅—— 宋 · 蘇軾《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江春不肯留歸客 —— 唐 · 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

江亭晚色靜年芳 —— 唐 · 杜甫《曲江對雨》

江柳影寒新雨地 —— 唐 · 白居易《贈江客》

江雨朝飛浥細塵 —— 唐 · 宋之問《和趙員外桂陽橋遇佳人》

江北江南水拍天 —— 宋 · 黃庭堅《次元明韻寄子由》

江河不洗古今恨 —— 宋 · 陸游《王給事餉玉友》

江水開闢流其間 —— 唐 · 杜甫《夔州歌十絕句》

江畔細麥復纖纖 —— 唐 ·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江色鮮明海氣涼 —— 唐 · 白居易《江樓晚眺景物鮮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張員外》

江上月明胡雁過 —— 唐 · 劉長卿《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江上流鶯獨坐聽 —— 唐 ·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江畔風光幾日春 —— 唐 · 白居易《曲江醉後贈諸親故》

江上戰餘陵是谷 —— 唐 · 崔塗《赤壁懷古》

江上青楓初著花 —— 明 · 孫蕡《江上》

江上洲傳鸚鵡名 —— 唐 · 李白《鸚鵡洲》

江煙淡淡雨疏疏 —— 宋 · 陸游《漁翁》

江漢翻為雁鶩池 —— 唐 · 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江邊一望楚天長 —— 五代 · 孫光憲《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

江城人悄初更打 —— 宋 · 蔣捷《女冠子·元夕》

江山也要偉人扶 —— 清 · 袁枚《謁嶽王墓》

江湖從古著羈臣 —— 宋 · 陸游《哀郢》

江上年年芳意早 —— 唐 · 李約《江南春·池塘春暖水紋開》

江南江北雪漫漫 —— 宋 · 向子湮《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

江南岐路洛陽城 —— 唐 · 柳中庸《聽箏》

江左風流王謝家 —— 宋 · 蘇軾《徐熙杏花》

江南四百八十寺 —— 宋 · 韓元吉《秋懷十首其一》

詩歌的特點 5

10樓:喜腦弓子

屈原的作品,以縱恣的文筆,表達了強烈而激盪的情感。

11樓:醉有生夢無死

1、詩歌內容是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和想象.

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

4、詩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希望對你有幫助,採納一下唄!

12樓:匿名使用者

點1.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詩歌區別於其它文體樣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點。

2.飽含真情

沒有情,無以談詩,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詩人。

3.立意新穎

詩歌強調意的重要性,實際上意不光重要,還應該新穎,應該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新意來,應該有獨特新奇的發現和感受。

4.聯想自然

聯想自然即從眼前的事物觸發靈感,聯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聯結起來,沒有牽強附會之感。

5.跳躍自如

詩歌要在極短的篇章裡包蘊極其複雜的思想內容,有時時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過渡,跳躍自如。

6.凝練集中

凝練,指語言,集中,指主題,即能夠用極其精練、準確、生動的語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簡意深,在有限的詩句之內,容納豐富的思想內容。

7.節奏和諧

節奏作為**術語是指音響運動中,有規律地交替出現的長短、強弱現象。反映在詩歌中的節奏,則指詩句中詞和詞中間的音節停頓,或感情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前者為外在節奏,後者為內在節奏,只有外在和內在協調一致了,才會朗朗上口,具有**美。

8.形象生動

形象,本義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體外貌,具有可視可聞可觸可感的性質。古人對形與象是分別論述的,認為:形,指形體,是客觀存在的實體;象,是映象,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是人通過視覺對物體的直觀映象。

現在人們把“形”與“象”組合成一個複合詞,作為藝術概念,指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選擇、綜合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內容和審美意義的具體可感、鮮明生動的圖畫,包括人物、環境、景物等。

9.意境優美

意,指意脈,即思想感情的脈絡;境,指境象,即意脈貫注的物件。意境合稱,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結合產生的一種境界。 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為一體,通過藝術手段描繪出來,構成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讀者可以從有限感知無限,得到一種韻味無窮的美感。

10.虛實相生

有實有虛,虛實結合,才能把讀者帶到一個既不脫離現實、又能超越現實、亦真亦幻、迷離朦朧的藝術境界中去

帶有一 字的成語有那些,寫出帶有 一 字的成語

忘記停留的過客 一氣呵成 一勞永逸 傲睨一切 傲睨一世 安於一隅 百不當一 百不獲一百不失一 百不為多,一不為少 百不一存 百不一貸 不拔一毛百不一遇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背城借一 別創一格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羶抱成一團 背城一戰 百動不如一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步調一致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敢越雷池...

一首帶有“一”字的詩(自己編的)

一簾清風一簾愁 一捧明月一捧憂愁到何時方知淡 憂至誰家才可收一川煙雨迷醉眼 一騎紅塵掩畫樓一夢逍遙茶盞冷 一世沉浮心意秋秋來秋逝一懷笑 水漲水落一扁舟舟子長歌破浪去 天際浮雲盪悠悠 一一輪新月酒一杯,一琴一瑟一舟輕。一心一意思一人,一夜愁斷一江春。二一種播出一園春,一枯一榮一歲輪。一季一族一爭豔,一...

含有依字的成語,帶有一字依字的成語

sky灬小籠包 百依百順 什麼都依從。形容一切都順從別人。不依不饒 形容要求不遂就糾纏個沒烷完。脣齒相依 象嘴脣和牙齒那樣互相依靠。比喻關係密切,相互依靠。飛鳥依人 依 依戀。飛來的小鳥依偎在人的身邊。比喻依附權貴。亦比喻小孩 少女嬌小柔順,可親可受的情態。輔車相依 輔 頰骨 車 齒床。頰骨和齒床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