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五年,太宗謂侍臣曰的翻譯,貞觀五年,太宗謂侍臣曰 的翻譯

時間 2021-07-16 18:49:46

1樓:only丶小軒

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興有衰,猶朝之有暮,皆為敝其耳目,

不知時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諂者日進,既不見過,所以至於滅亡。朕既在九重,不

能盡見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可

愛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魏

徵對曰:“自古失國之主,皆為居安忘危,處治忘亂,所以不能長久。今陛下富有四海,

內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臨深履薄,國家歷數,自然靈長。臣又聞古語云:‘君,舟

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以為可畏,誠如聖旨。”

翻譯如下:

貞觀六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縱觀古代的帝王,有的興起有的衰亡,好像有了早晨就必有夜晚一樣。這都是由於耳目受到矇蔽,不瞭解當時政治的得失,忠誠正直的人不敢直言勸諫,**諂諛的人卻一天天得勢,君主聽不到自己的過失,最終自然滅亡。

我既然身居九重深宮,不可能對天下的事情都看到,所以委託卿等,作為我的耳目瞭解下情。千萬不可以認為天下無事,四海安寧,就不在意。民可愛的是君,君可畏的是民。

做天子的,如果有道,人們就推戴他作人主;如果無道,人們就把他廢棄而不用。這真可怕啊!”魏徵回答說:

“從古以來的失國之君,都是因為在安定的時候忘記了危亡,在清平的時候忘記了動亂,所以不能長治久安。如今陛下擁有天下,內外清平安定,能夠留心治國的方法,經常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樣謹慎的姿態,國運自然會長久。我又聽古人說過:

‘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浮載船,也能把船掀翻。’陛下認為百姓的力量可畏,確實講得很對。”

2樓:可愛的

貞觀元年,唐太宗對侍臣說:“死人不可能再活,所以使用法律務必要寬大簡約。古人說,賣棺材的人希望是個瘟疫之年,不是他對人嫉恨,而是有利於賣棺材的緣故。

現在司法衙門核查審理一個案件,一定要求深刻,想要以此來成就對他的評定。現在用什麼辦法,得以使司法者公平合理?” 諫議大夫王珪進言說:

“只要選公正正直善良的人,判斷案子公正恰當的,增加官吏的薪金和賞賜,那麼奸妄偽詐之事自然就平息了。”

貞觀九年,太宗謂侍臣曰 譯文

3樓:菠菠菠菠蘿哇

貞觀九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當年剛剛平定京師,宮中的美女、奇珍玩物,沒有一個宮院不是滿滿的。可隋煬帝還是不滿足,橫徵暴斂搜求不止,加上東征西討,窮兵黷武,弄得百姓無法忍受,於是導致了隋朝滅亡。

這些都是我親眼見到的。”

“因此我每天從早到晚辛勤努力、毫無厭倦,只求清淨無為,使天下不生事端,從而做到徭役停罷,五穀豐收,百姓安居樂業。治國好比種樹,只要樹根穩固不動搖,就能枝繁葉茂。君主能夠實行清淨無為,百姓怎會不安居樂業呢?

”出處:唐代吳兢的《貞觀政要》

原文:貞觀九年,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

煬帝意猶不足,徵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淨,使天下無事。”

“遂得徭役不興,年穀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淨,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對待貧苦百姓,唐太宗並沒有表現出高高在上的樣子,而且反而恰恰相反。他對待這些流離失所的百姓,表現出了憐憫之心,同時他也關心農民的疾苦對待百姓他是格外的照顧,也因此受到百姓們的喜歡。

李世民他時刻都有著國家責任感。而且心中一直存在著危機感一直督促自己學習,而且不能貪圖享樂這也就為唐朝的盛世做出了鋪墊。像這樣有危機意識的他確實非常優秀。

時刻提醒著自己提高著自己,當時的百姓能夠有這樣的優秀傑出的皇帝,能夠過上幸福穩定的生活也是不容置疑的。

同時李世民也是一個胸懷坦蕩,光明磊落的一個人物,做事非常的果斷,而且他有著廣大的胸襟同時在治理社會方面他也是有著遠大的抱負。

4樓:笑對人生

譯文:在貞觀九年(李世民的年號),唐太宗對左右親近的大臣說:“以前(隋煬帝)剛剛平定了京師,宮中沒有一個院子不是滿是美女和珍奇玩物。

隋煬帝仍舊不滿足,不停地搜刮民脂民膏。並且東西討伐,用盡兵力發動戰爭,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導致了滅亡。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的。

因此我從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靜靜,這使得天下平安無事。於是就能不興徭役,穀物豐收,百姓安居樂業。治理國家就像種樹一樣,根基不動搖,才會枝繁葉茂。

帝王能做到清靜,百姓怎麼會不安居樂業呢?”

感悟:  帝王治理國家,讓老百姓安居樂業是根本.

5樓:

在貞觀九年(李世民的年號),唐太宗對侍衛官說:“以前(隋文帝)剛剛平定京師的時候,宮裡面美女古玩滿院。(然而)隋煬帝仍然不知足,不斷徵求,同時東征西討,窮兵黷武,百姓不能忍受,於是導致了(隋朝)滅亡。

這些都是朕(皇帝自稱)親眼目睹,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無事。於是才能(官吏)不盛行兵役,年年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治理國家猶如栽樹,數的根部不搖擺,才能枝葉茂盛。

君主英明,百姓怎麼就不能夠安樂呢”

”貞觀三年,太宗謂侍臣“閱讀答案及翻譯

6樓:合夥人金林

1、選文中唐太宗對侍臣說的話體現了哪些治國理政的思想?

答:君主能接受忠言,虛心納諫,臣子能直言進諫。君主要施行仁政,關愛百姓。

2、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答:卒/令不聞其過。

3、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答:納(接受、採納);尋(不久)。

貞觀三年,太宗謂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亂,共安危,若主納忠諫,臣進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來所重。若君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

白話文:貞觀三年,唐太宗對侍臣說:“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誠的諫言,那麼君臣之間就會非常默契。

如果君主自身賢明,而臣子卻不匡正輔佐,國家就快滅亡了。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獨自保全自己的家族。

至如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前事不遠,朕與卿等可得不慎,無為後所嗤!”

白話文:像隋煬帝暴虐,臣子不敢進言,終於使他不知道自己的過失,最後隋朝滅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殺死。這個慘痛的教訓離我們並不久遠,我和各位大臣哪能不謹慎,不能被後人所恥笑啊!”

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聞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異。然周則惟善是務,積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白話文:觀六年,唐太宗對侍臣說:¨我聽說周朝與秦朝剛得到夭下的時候,治理國家的方法沒有不同的。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積累功德,所以能夠將自己的基業保持八百年。

朕又聞桀紂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則以為辱;顏、閔,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則以為榮。此亦帝王深恥也。朕每將此事以為鑑戒,常恐不逮,為人所笑。

白話文:我又聽說桀、紂雖為帝王,即便與平民作比,平民也認為自己受到了羞辱。這也是帝王應該感到羞慚的。

我時常用這些事對照自己的行為,並經常告誡自己,擔心自己**做得不足,被人嗤笑。”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1、吳兢著《貞觀政要》旨在歌頌“貞觀之治”,總結唐太宗時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後來君主以為借鑑。書中所記基本為貞觀年間唐太宗與魏徵等大臣的問答,以及皇帝的詔書、大臣的諫議奏疏等。

2、全書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尤以討論君臣關係、君民關係、求諫納諫、任賢使能、恭儉節用、居安思危為其重點。

7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暑假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題。

貞觀三年,太宗謂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亂,共安危,若主納忠諫,臣進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來所重。若君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如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②,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前事不遠,朕與卿等可③得不慎,無為後所嗤!

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日:“朕聞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異。然周則惟善是務,積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罰,不過二世而滅。豈非為善者福祚延長,為惡者降年不永?朕又聞桀、紂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則以為辱;顏、閔,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則以為榮。

此亦帝王深恥也。聯每將此事以為鑑戒,常恐不逮,為人所笑。” (選自《貞觀政要·卷三》有刪改)

【注】①合契:對合符契,這裡引申為符合,投合。②鉗(qián夾住;約束)口:

閉口不言。③可:豈,哪。

④福祚(zuò本意是指福,賜福,也指帝位,還指保佑) :福祿,福分。⑤降年:

天賜予的年齡,壽命。⑥顏、閔:指孔子的兩個學生顏回和閔,他們以德行修養著稱。

13.請用“/”給下面文字斷句。(限斷兩處)(2分)朕 每 將 此 事 以 為 鑑 戒 常 恐 不 逮 為 人 所 笑(1)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

貞觀十五年,太宗謂侍臣曰:守天下難易?侍中魏徵對曰:甚難。……全文翻譯

8樓:e拍

譯文:貞觀十五年,唐太宗問身邊的侍臣:“守江山是難還是易?”魏徵回答:“很難。”唐太宗說:“我選拔任用賢才,接受建議就行了,有什麼難的?”

魏徵說:“據我觀察,自古以來的帝王,在憂患危難的時候能夠選舉賢才,接受忠告;到了天下太平的時候反而懈怠政務,疏遠敢於直言進諫的人,使之戰戰兢兢,不敢進言。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會使國家滅亡。

正因為如此,古代聖人才要居安思危。你想想,國家太平無事,卻要使國君心懷憂懼,這難道不難嗎?”

出自唐代吳兢《貞觀政要》卷一《論君道第一》。

原文:貞觀十五年,太宗謂侍臣曰:“守天下難易?

”侍中魏徵對曰:“甚難。”太宗曰:

“任賢能,受諫諍,即可。何謂為難?”徵曰:

“觀自古帝王,在於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聖人所以居安思危,正為此也。

安而能懼,豈不為難?”

擴充套件資料

《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所著的一部政論性史書。全書十卷四十篇,分類編輯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與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時的問題,大臣們的爭議、勸諫、奏議等,以規範君臣思想道德和軍政思想,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

《貞觀政要》和《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有關貞觀政事的記載相比,較為詳細,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徵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資料。

書中提出了”君依於國,國依於民”的重民思想,務實求治、與民休息、重視農業、發展生產的施政方針,”愛之如一”較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賢才的主張,廣開言路的開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罰的統治策略,以及儉約慎行、善始慎終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國開明封建統治的戰略和策略、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

吳兢著《貞觀政要》旨在歌頌“貞觀之治”,總結唐太宗時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後來君主以為借鑑。

書中所記基本為貞觀年間唐太宗與魏徵等大臣的問答,以及皇帝的詔書、大臣的諫議奏疏等,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尤以討論君臣關係、君民關係、求諫納諫、任賢使能、恭儉節用、居安思危為其重點。

雖然《貞觀政要》在史實上有所失誤,但由於敘事詳贍,文字明暢,論述的又是統治之道,因此晚唐以後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重視,甚至流傳到日本和朝鮮半島。

」貞觀三年,太宗謂侍臣「閱讀答案及翻譯

合夥人金林 1 選文中唐太宗對侍臣說的話體現了哪些治國理政的思想?答 君主能接受忠言,虛心納諫,臣子能直言進諫。君主要施行仁政,關愛百姓。2 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答 卒 令不聞其過。3 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答 納 接受 採納 尋 不久 貞觀三年,太宗謂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亂,共安危,...

五年級下冊語文曰積月累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曰積月累的收集

灰 五年級下冊日積月累全集 一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作者 劉禹錫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二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白歲。傳家寶 3.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滿江紅 4.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偶成 5.路漫漫其...

五年級上冊英語書的翻譯是什麼,五年級上冊英語書第十四頁的翻譯是什麼

1.知道 瞭解 2.機器人 3.會說 會講 4.完成 做好 5.有時 間或 6.他年輕嗎?不,他不年輕。7.她什麼樣?她很和藹。英語書上都有的,你們好懶 let s talk 爺爺看我的圖畫。很棒,你星期什麼課?我上數學,英語和 課。噢,我喜歡 誰是你的 老師?楊老師。他嚴厲嗎?不,他很有趣,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