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炎帝與黃帝是華夏始祖。 炎帝是少典氏的直系後裔,黃帝是庶系。
炎帝跟黃帝同時代,且均帶有傳說色彩。從古到今,被視為中華民族始祖象徵的炎帝就是與黃帝齊名的炎帝神農氏,據傳生於陝西寶雞姜水(現寶雞市清姜河流域)。
黃帝(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
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
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 (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 )。
擴充套件資料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陝西寶雞清姜河)成。
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後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漢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但是一直沒有棄用華夏族稱謂。
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母為有嬌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的正妃。生炎帝。長於姜水,故有"姜"姓之稱。
2樓:匿名使用者
黃帝和炎帝本來是兩個部落的首領,並且先是處於敵對關係,然後黃帝打敗炎帝,炎帝歸誰了黃帝,兩人成為兄弟之交,後來兩人又聯手打敗蚩尤部落,建立華夏這個大部落。然後後人就被統稱為炎黃子孫。
3樓:小t學姐
炎帝和黃帝之間隔了十一世。少典的正妃任姒是炎帝的生母,少典的另一個兒子勗其的第11世後人就是黃帝軒轅氏。
首先,神農一開始是女媧氏族部落的人,因為嘗百草,懂醫藥,繼承了女媧氏族的部落,女媧氏族部落改名為神農氏族部落,炎帝是後來這個部落的首領。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領,和炎帝地位類似。炎帝是我國古代上古時期姜氏部落首領的尊稱,號神農氏。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因為會用火得到了王位,所以被稱為炎帝。黃帝是我國古代華夏部落的聯盟首領,據說他是少典和附寶的兒子,本來姓公孫,後來改姓姬,所以叫姬軒轅,號軒轅氏。
一直以來,炎帝和黃帝只存在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其實神農氏是較早的部落,軒轅是後來發展起來的,軒轅氏和神農氏對戰,軒轅氏贏了,吞併了神農氏。
蚩尤所在的部落是神農氏比較早期的分支,後來蚩尤勢力強大了,其和黃帝大戰,戰敗被殺了,之後天下統一了。炎帝和黃帝有共同的祖先少典,是少典氏部落的人。少典的正妃任姒是炎帝的生母,少典的另一個兒子勗其的第11世後人就是黃帝軒轅氏。
所以可以說,炎帝和黃帝之間隔了十一世。據說蚩尤族擅長製作兵器,他們製作的銅製兵器製作精良,非常鋒利,而且他們部落的人生性善戰,性格彪悍。蚩尤族的野心非常大,想要一統天下。
所以他們和炎帝的部族正面對戰了,蚩尤族聯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大苗族,打敗了炎帝的部族,還佔據了炎帝部族的領地。炎帝一族為了生存下去,向強大的軒轅氏族求助,在軒轅氏族的首領黃帝和他們的聯盟軍的共同努力下,最終他們打敗了蚩尤,統一了中原。
4樓:愛單單愛
黃帝和炎帝的關係類似於結拜兄弟或盟友,並不是親兄弟。黃帝和炎帝都是上古時代的部落首領。
黃帝和炎帝的戰爭稱之為「阪泉之戰」,通過這場戰爭,黃帝戰勝了炎帝,炎帝歸服了黃帝,從而形成了炎黃部落聯盟,同時黃帝取代了炎帝在黃河流域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
此後發生了「逐鹿之戰」,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合力打敗了蚩尤,一統華夏。因此華人自稱炎黃子孫,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動力。
5樓:
黃帝與炎帝是兄弟的關係。
炎帝就是神農氏,這一派的觀點現在佔上風,算是主流派。
在《史記·五帝本紀》有關於這個的記載在五帝本紀黃帝中就記載說: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氏生太昊。
太昊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帝和黃帝。
因此可以證明黃帝與炎帝就是親兄弟。
6樓:筆有千秋業
《周易·繫辭下傳》說:「包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
」之後眾多史籍幾乎是一致採用這一觀點:炎帝和黃帝是前後相承的關係。《漢書》、《白虎通義》幾乎都是原文照抄地記載:
「伏羲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越絕書·計倪內經》則說:
「炎帝有天下,以傳黃帝。」東漢蔡邕撰《獨斷》載:「《易》曰:
帝出於震。震者,木也。言宓犧氏始以木德王天下也。
木生火,故宓犧氏沒,神農氏以火德繼之。火生土,故神農氏沒,黃帝以土德繼之。土生金,故黃帝沒,少昊氏以金德繼之。
金生水,故少昊氏沒,顓頊氏以水德繼之。水生木,故顓頊氏沒,帝嚳氏以木德繼之。木生火.故帝嚳氏沒,帝堯氏以火德繼之。
火生土,故帝舜氏以土德繼之。土生金,故夏禹氏以金德繼之。金生水,故殷湯氏以水德繼之。
水生木,故周武以木德繼之。木生火,故高祖以火德繼之。」蔡邕在這裡以五行說來解釋朝代的更替,從伏羲一直排到漢。
在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東漢,炎、黃的傳承關係是沒有爭淪的,是比較一致的。
當然,史籍中也還有別的說法。
一為「兄弟說」。這主要是由於《國語》的一段記載所引起的。《國語·晉語》說:
「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乍看起來,黃帝、炎帝是少典與有蟜氏生的兩兄弟。其實不然。《帝王世紀》在關於黃帝的文字中是這樣記載的:
「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寶,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世與少典氏婚,故《國語》兼稱焉。及神農氏末,少典氏又取附寶,……生黃帝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
」這就把因《國語》敘述不明白地方說明白了。
二為「同代說」。這主要是由於《史記》的那段記載所產生的歧義:「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軒轅……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等等。
對於《史記》表述的不精確,以後的許多史籍都給予了訂正。《漢書·律曆志》載:黃帝「與炎帝之後戰於阪泉,遂王天下」。
這就是說,炎、黃阪泉之戰並非黃帝與炎帝之戰,而是黃帝與炎帝之後之戰。《三皇紀》曰:「炎帝之後凡八代,五百餘年,軒轅氏代之。
」炎帝、黃帝並非同時代的人,應該說是說得十分清楚的了。
綜上所述,炎帝神農氏與黃帝軒轅氏的關係是同源共祖、前後相繼的關係,他們各自代表著一個時代,既非父子,亦非兄弟,更非異族。炎黃之間的戰爭,是部落聯盟內部兼併與反兼併、控制與反控制之爭,是領導權即盟主地位之爭,是內戰,而並非民族戰爭。他們的逐漸融合、統一,形成了偉大的華夏民族,今天,我們億萬萬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同源同祖,血濃於水,共一箇中華,情重於山,我們要攜手共進,同謀發展。
7樓:倪向彤僕嵐
.四千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炎帝部落為了生存來到了黃帝部落的地盤。在激烈的衝突中,炎帝部落大敗。
仁慈的炎帝為了使百姓安居樂業,情願歸屬黃帝。於是,炎黃部落組成了部落聯盟。後來,炎帝部落受到蚩尤領導的九黎族部落的欺負,黃帝部落聞
8樓:道義禮法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史記集解》譙周:
「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國語·晉語四》:「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
所以他們是兄弟關係。
9樓:濮望亭年嬋
炎帝和黃帝是兩個大部落的首領。炎帝是正統君主,炎帝是神農氏最後一位統治者,屬於三皇。而黃帝屬於五帝之首,本來只是部落一方首領,後來是軒轅氏的開朝帝王。
在權力鬥爭中,戰鬥中黃帝略佔上風,較老的炎帝禪位於年輕有為的黃帝,兩個部落合併,俗稱華夏。二者應該是君臣關係,後來有點像黃帝和太上皇的關係,炎帝頤養天年不管政事。
華夏民族當時分佈在黃河流域,也就是傳統的中原一帶。人們對上古時代的統治者,俗稱三皇五帝。
10樓:聞銳霍琬凝
黃帝和炎帝是生活大約四千年前原始社會末期,黃河上、中游的部落首領。黃帝姓長孫,名軒轅,為了擴大生存空間,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發生了長期的戰爭。最後,黃帝打敗炎帝,統一黃河流域。
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融為一體,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所以,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
黃帝時期實行首領禪讓制。黃帝將首領之位傳給堯,後來又傳給舜、禹,禹本來也準備實行禪讓制,但禹死後,他的兒子啟廢除禪讓制,自己做了首領,並建立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社會進入奴隸社會。中國人大都是這些人的子孫,如陳姓的先祖就是舜。
11樓:匿名使用者
原來他們分別是兩個部落的首領
然後黃帝pk贏了炎帝
炎帝歸順了皇帝
皇帝和炎帝做了好兄弟
然後一起打贏了包括蚩尤在內的其他部落
形成了一個大部落
後稱炎黃子孫!
炎帝和黃帝有什麼區別?
12樓:逗比逗無悔
1、炎帝和黃帝是兩個不同的人。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黃帝(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號軒轅氏。
2、兩人功績不同。
炎帝功績:制耒耜,種五穀,奠定了農工基礎;立市廛,首闢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作五絃琴,以樂百姓;削木為弓,以威天下;製作陶器,改善生活。
黃帝功績: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3、身份不同。
黃帝曾打敗炎帝是天下共主,是君。炎帝是臣子,幫助皇帝治理國家。
擴充套件資料
炎帝和皇帝關係:
據說,黃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陝西。黃帝族最後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後到達今山東地區。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九黎族活動的地區,主要在今山東、河南和安徽一帶。
相傳炎帝族和九黎族為了爭奪黃河流域一塊肥沃的土地,發生了一次戰爭。炎帝族戰敗,向黃帝族求援。黃、炎兩族合併。
根據以上的神話傳說,可以看到,黃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個部落,逐步以黃帝族為主,相互融合,黃帝就成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共同祖先。後來,各族都認為是黃帝的後代,稱為「炎黃子孫」。
炎帝和黃帝的故事,關於炎帝黃帝的故事
炎帝 中國上古部落首領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 連山氏 列山氏,別號朱襄 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
黃帝和炎帝的故事要快啊,炎帝和黃帝的傳說故事
蘑菇西餐 上古的時候,黃河流域分佈著許多部落 為了爭奪土地,部落間經常發生戰爭。後來,炎,黃兩大部落在中原發生了衝突,黃帝戰勝了炎帝,形成了炎黃聯盟。不久,炎黃聯盟又戰勝了以蚩尤為首領的東方部落,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盟的首領。古的時候,人們靠打獵 捕魚過著原始遊牧生活。炎帝想要大家過上安穩日子。於是不...
炎帝和黃帝的母親名是誰,炎帝和黃帝的父母是誰?
娛樂自 炎帝的母親女登 又名安登,亦稱妊姒 黃帝的母親名附寶。任姒為少典之正妃,遊華陽之常羊,九龍山現神龍首,任姒感神龍而生炎帝,傳說炎帝牛角似龍,三天能講話,五天能走路 七天生齊了牙 任姒取名曰 石年 少典以為不祥,欲棄之,任姒不忍棄之,遂養炎帝於姜水,故姓姜,又叫烈山氏。據 水經注 記載 黃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