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退步原來是向前》是由唐朝的一位布袋和尚寫的一首無名禪詩。
2樓:秒懂百科精選
一分鐘讀懂.退步原來是向前
3樓:
這是布袋和尚的一首偈子,一首禪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據說,這首《插秧詩》是南北朝時代的布袋和尚在遊化民間的時候,曾經和一些插秧的農人在一起,為了度化他們而作。提起布袋和尚,大家應該並不陌生,實際上,「彌勒菩薩」的這種塑像造型就源於南北朝時代的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的法名也叫「契此」,由於他經常揹著一個裝著經書、缽盂等日常用具的布袋,行腳遊化民間,所以人們稱他為「布袋和尚」。在他圓寂時,人們才知道他實際上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布袋和尚的這首詩表面上是描寫農人插秧時的見聞覺知,而實際上已經將修道時的內在境界和奧祕全部含攝無餘。
這首詩表面意思是,插秧人手裡拿著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滿了水田,插秧時低頭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著的藍藍的一望無際的天空和朵朵白雲,所插的秧苗需要「根鬚」清淨、沒有腐爛,將來才能長成「稻(道)」,插秧時表面上是邊插邊後退,但卻是一直向前的。那麼,這首詩真正所蘊含的佛理是什麼呢? 「手把青秧插滿田」中的「田」實際上是指我們的心田——也即所有眾生本有的猶如虛空一般的如來藏的光明,這句話中的「插秧」動作是指代我們日常生活中身口意的一切所作所為,如睹物聞聲、行走坐臥、語默動靜等。
整句話的意思是,猶如青秧插滿水田一樣,我們平時的一切思想、行為和語言等都是在猶如虛空般的如來藏的光明中生起和消失,雖然如此,如來藏空性和光明的本性從來就沒有動搖和遷變過。「低頭便見水中天」中的「低頭」比喻息滅所有妄想和雜念,將所有注意力全部收回來觀察、覺照自己的身心;「便見水中天」意為「可以領悟到身心和外境世界的真正面目就像一望無際的虛空一樣」。當一個人將全部的注意力用來悉心覺照、體驗身心的真正面目時就會發現,我們的身心實際上並非通常所感覺的那樣——有血有肉、實實在在、具有質地和重量,而是猶如虛空一般通透無礙、無有任何實性。
如果一個人在體驗到「不知身是何物」的基礎上,進一步悉心參究,漸漸火候到時,就會「桶底脫漏」,身心大放光明,體悟到不生不滅的心性。《心經》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所以,構成我們身心的「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的本性是空的、沒有任何自性。
既然空是諸法的實相,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和外境實實在在地存在呢?原來在我們的心中存在一種極其隱蔽、細微的心念,這種心念將自己的身心和外境的一切執為實有,猶如看電視的人在電視中執著有活人存在一樣,這種執著顯然不符合事實真相,是對諸法實相的顛倒執著或錯誤認取。對於凡夫來說,心中這種細微的錯誤執著從無始以來就一直存在著,從來沒有消失過,所以凡夫一直處在這種對世界的錯誤認知中,流浪生死,不能認識諸法的實相。
「佛」是梵文「布達」的簡稱,「布達」的意思就是正覺者,所謂正覺即是從凡夫的這種錯覺中覺悟的人。吾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睹明星悟道後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眾生要想成佛,了悟如來的智慧德相,必須斷除內心將諸法執為實有的錯誤心念。
「六根清淨方為道」中「六根」就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所謂「六根清淨」,從比較淺的層次上來說,就是指這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境時,內心無有「貪嗔痴」等煩惱心念伴隨。佛經中常說凡夫「六根不淨」,這並不是說凡夫的六根本身有什麼不乾淨,而是指凡夫的六根對境時,意根中必定有貪嗔痴等煩惱心念生起。
猶如食物中摻雜毒物,食物就再也無法食用一般。當我們的六根對境時,如果有貪嗔痴等煩惱心念伴隨,那麼我們就會感受種種痛苦和衰敗。如果六根對境時,我們一方面能夠做到讓六根如明鏡一般照了永珍,一方面讓自己的意根如如不動,無有分別妄想和破立,無有任何貪嗔煩惱,此即六根清淨。
一個人如果能做到六根清淨,就是真正的「道人」,此人一定能夠漸漸趨入聖流,深刻體驗心的本性。凡夫之所以流浪生死,其根本原因即是六根不淨。他們的六根對境時,將自身和外境執為實有的愚痴煩惱就會自然生起;如果外境是可意的,則會生起貪心煩惱;如果外境是不可意的,嗔心煩惱就會隨之而起。
所以,一個道人應當時時「照顧」好自心,在六根對境時,應利用種種手段不讓貪嗔煩惱生起,或者用覺照來消融貪嗔痴等煩惱。「退步原來是向前」中的「退步」比喻將平時關注外境的注意力扭轉過來,覺照自己的身心。凡夫不能覺悟的原因就是不肯「退步」,只知道「向前」——也即將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都投注在外境上,到外境上去攀緣妄想,而對內心所起的種種錯誤心念也從來不去觀察,對身心的究竟真相也不去參究。
任何一個人只要肯「低頭」、肯「退步」,就一定能漸漸了悟諸法的真相,所以詩中說「退步原來是向前」!
南無阿彌陀佛
心地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的頭兩句是什麼,出自誰
4樓:field1992雙魚
心地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的頭兩句是:「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這首偈子是唐朝布袋和尚所做,相傳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現在寺院塑造的彌勒像即以布袋和尚為原型。
這首偈子寫得非常好,告訴我們有時候近處就是遠處,道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必遠求;與人有紛爭時退一步海闊天空,在修行道上反而是進步。勸我們放下分別執著,使我們心地清淨才能與道相應。
手把青秧插野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稻, 後退原來是向前. 這首詩的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插秧歌》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善似青松惡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見青松不見花面上無嗔是供養 口裡無嗔出妙香 心中無嗔無價寶 不斷不滅是真常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佛在世時我沉淪 佛滅度後我出生 懺悔此生多業障 不見如來金色身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底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千錘百煉出深山 烈火焚燒莫等閒 粉身碎骨都無怨 留得青白在人間三十三天天外天 九霄雲外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堅南無阿彌陀佛!
布袋和尚種田
「布袋和尚」俗名張契此,號長汀子,奉化大橋鎮長汀村人,生於後梁亂世,矢志出家,常背一布袋出遊四方,性豪放喜結善緣。契此圓寂時端坐在一塊盤石上,說偈語道:「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言訖,溘然而逝。人們這才悟到,原來這位胖大和尚就是彌勒佛的化身。以後人們便按照他的模樣塑成了中國式的大肚彌勒佛,供奉在天王殿中,千百年來取代了佛教中正統的彌勒佛而名揚四海。
關於他的傳說頗多,部分與濟公傳說相類。
布袋和尚種田
五代後梁時,一個冬天,天剛亮,奉化長汀有個張重天的,扣好來勒村前江裡撐竹排打夜魚歸家,一抬頭,看見大橋嶽林寺那邊漂來塊薄冰,冰上坐著個七八歲男小孩,滴水打凍的大冷天,身上只繫個蘭肚兜,臉上還笑眯眯的,頭皮圓圓,肚皮圓圓,小手小腿全是胖呼呼圓鼓鼓的,圓屁股下還墊著只青布袋,張重天沒兒子,見到後心裡喜歡得勿得了,就把他拾回家裡,收為義子,取名契此,號長汀子。
轉眼十年,小契此成了小後生。相貌也交關有趣,光額殼,凸肚皮,茶盤臉,大嘴巴,見人笑哈哈。加上其心地善良,為人勤快,喜歡幫忙人,村裡人都歡喜他,給他起了個綽號「歡喜和尚」。
這年春插,隔壁張三要種田,請契此幫忙,契此一口答應;同一天,李四,趙
五、王六統統想趕季節種田,來請契此相幫,契此也一一應承。幾天後關秧門,種田人老規矩,都要請相幫過的吃一頓酬謝酬謝,哪曉得到了契此家,四鄰八舍邊爭邊拉,都說契此那天是相幫他家種田,弄得契此蠻為難,只好偷偷避走拉倒。契此喜歡搭別人開玩笑。
有一日,其自家一人種一丘、田,隔丘四個後生在種一丘田,契此講:」你們四人種二畝,我一人種二畝,看誰先種落。」四個後生勿服氣,心想,論種田,阿拉四人在長汀數得上扁擔擱勒額角頭—一頭跳的了,難道會比勿上你一個「歡喜和尚」?
就馬上答應比個高低。四個後生咬咬牙,勿直腰,勿歇氣;勿揩汗,兩手像車水,種勒飛快。契此一看,勿對,弄勿好要敗陣。
馬上隔田塍甩過去一隻破草鞋,草鞋一落水田,化作一條大鯉魚,游到第一個後生腳邊,後生丟掉秧把,動手捉鯉魚,鯉魚一跳,落到第二個後生面前,還濺了他一身泥漿,第二個後生又丟秧捉魚,大鯉魚三跳四跳滿丘跳,四後生追來趕去滿田捉;直到天黑,二畝田還有一大半沒種落,看契此的那丘,已經齊齊刷刷插上稻苗。契此將最後幾束秧插上,笑勒唱起了山歌:
「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成稻(道),後退原來是向前
6樓:故園東望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條條青苗手裡過,退步原本是向前。
7樓:
手持青苗插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成道,後退原來是向前.
我所知道的此詩為南嶽詩僧敬安所作,敬安為八指頭陀,字寄禪,名讀山,俗姓黃,湖南湘潭人,為近代著名詩僧.駐錫南嶽達十年,先後主持上封\大善兩寺.另有一詩:明月清風一杖擔,現成公案不須參,目前萬法唯心法,何必逢人覓指南.
8樓:法盼夏侯
誰都不重要、重要是感悟和踐行???
9樓:王歸來
第二句和第四句很有意境,第一句和第三句需要把它修改一下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的頭兩句是什麼,出自誰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唐 布袋和尚 唐 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滿田 描寫農夫插秧的時候,一根接著一根往下插。低頭便見水中天 低下頭來看到倒映在水田裡的天空。心地清淨方為道 當我們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
原來是美男jeremy經典對白,原來是美男啊 中JEREMY在第幾集知道高美男是女的的
1.一個小時後,真的能回到原處嗎?jeremy2.就一個小時,讓我喜歡你吧!3.哥,這個也一樣,吃多了快要吐。jeremy4我會忍,我很喜歡高美男。jeremy5.因為喜歡,所以什麼事都沒關係。jeremy6.當然了,我一直在看著你啊!jeremy7.要是我你就不在這了,早把你從屋頂扔出去了!jer...
駙馬原來是指?
附馬原來是指一種官職,跟隨皇帝到各地出巡時坐在副車上,後來人們就將中國古代皇帝的女婿稱為 駙馬 又稱帝婿 主婿 國婿等 因駙馬都尉得名。漢武帝時始置駙 副 馬都尉,駙,即副。駙馬都尉,掌副車之馬。到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駙馬都尉,以後又有晉代杜預娶晉宣帝之女安陸公主,王濟娶司馬昭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