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的故事詳細我要寫讀後感

時間 2021-07-22 03:31:22

1樓:魘魅

故事一: 波義耳——懷疑派化學家 波義耳2023年1月25日出生於愛爾蘭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個伯爵,家庭富有。

在十四個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時波義耳並不特別聰明,說話還有點口吃,不大喜歡熱鬧的遊戲,但卻十分好學,喜歡靜靜地讀書思考。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2023年,曾遊學歐洲。

在這期間,他閱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書籍,包括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名著《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後來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寫的。

由於戰亂、父親去世、家道衰落,2023年他回國隨姐姐居住在倫敦。在那裡開始學醫學和農業。學習中接觸了很多化學知識和化學實驗,很快成為一位訓練有素的化學實驗家,同時也成為一位有創造能力的理論家。

在這期間,他同許多學者一起組織一個科學學會,進行每週一次的討論會,主要討論自然科學的最新發展和在實驗室中遇到的問題。波義耳稱這個組織為“無形大學”。這個學會就是著名的以促進自然科學發展為宗旨的“皇家學會”的前身。

波義耳是該學會的重要成員。由於學會的分會設在牛津,波義耳於2023年遷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裝置齊全的實驗室,並聘用了一些很有才華的學者作為助手,領導他們進行各種科學研究。他的許多科研成果是在這裡取得的。

那本劃時代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是在這裡完成的。這本書以對話的體裁,寫四位哲學家在一起爭論問題,他們分別為懷疑派化學家、逍遙派化學家、醫藥化學家和哲學家。逍遙派化學家代表亞里土多德的“四元素說”觀點,醫藥化學家代表“三元素說”觀點,哲學家在爭論中保持中立。

在這裡,懷疑派化學家毫不畏懼地向歷史上權威的各種傳統學說提出挑戰,以明快和有力的論述批駁了許多舊觀念,提出新見解。該書曾廣泛流傳於歐洲大陸。 波義耳十分重視實驗研究。

他認為只有實驗和觀察才是科學思維的基礎。他總是通過嚴密的和科學的實驗來闡明自己的觀點。在物理學方面,他對光的顏色、真空和空氣的彈性等進行研究,總結了波義耳氣體定律;在化學方面,他對酸、鹼和指示劑的研究,對定性檢驗鹽類的方法的**,都頗有成效。

他是第一位把各種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劑的化學家。石蕊試液、石蕊試紙都是他發明的。他還是第一個為酸、鹼下了明確定義的化學家,並把物質分為酸、鹼、鹽三類。

他創造了很多定性檢驗鹽類的方法,如利用銅鹽溶液是藍色的,加入氨水溶液變成深藍色(銅離子與足量氨水形成銅氨絡離子)來檢驗銅鹽;利用鹽酸和硝酸銀溶液混合能產生白色沉澱來檢驗銀鹽和鹽酸。波義耳的這些發明富有長久的生命力,以至我們今天還經常使用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義耳還在物質成分和純度的測定、物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實驗。

在2023年發表的《礦泉水的實驗研究史的簡單回顧》中描述了一套鑑定物質的方法,成為定性分析的先驅。 2023年,由於姐夫去世,他又遷居倫敦和姐姐住在一起,並在家的後院建立實驗室,繼續進行他的實驗工作。晚年波義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對磷的研究上。

2023年,波義耳因勞累而中風,之後的健康狀況時好時壞,當無法在實驗室進行研究工作時,他致力於整理他多年從實踐和推理中獲得的知識。只要身體稍感輕快,就去實驗室做他的實驗或撰寫**,並以此為樂趣。2023年,他曾被推選為皇家學會的會長,但他謝絕接受這一榮譽。

他雖出身貴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卻是在科學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從未結婚,用畢生精力從事對自然科學的探索。2023年12月30日,這位曾為17世紀的化學科學奠定基礎的科學家在倫敦逝世。恩格斯曾對他作出最崇高的評價:

“波義耳把化學確定為科學。” 故事二: 普利斯特里——氣體化學之父 普利斯特里202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國利茲,從小家境困難,由親戚撫養**。

175年進入神學院。畢業後大部分時間是做牧師,化學是他的業餘愛好。他在化學、電學、自然哲學、神學等方面都有很多著作。

他寫了許多自以為得意的神學著作,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卻是他的科學著作。2023年他31歲時寫成《電學史》。當時這是一部很有名的書,由於這部書的出版,2023年他就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2023年他39歲時,又寫成了一部《光學史》。也是18世紀後期的一本名著。當時,他在利茲一方面擔任牧師,一方面開始從事化學的研究工作。

他對氣體的研究是頗有成效的。他利用製得的氫氣研究該氣體對各種金屬氧化物的作用。同年,普利斯特里還將木炭置於密閉的容器中燃燒,發現能使五分之一的空氣變成碳酸氣,用石灰水吸收後,剩下的氣體不助燃也不助呼吸。

由於他虔信燃素說,因此把這種剩下來的氣體叫“被燃素飽和了的空氣”。顯然他用木炭燃燒和鹼液吸收的方法除去空氣中的氧和碳酸氣,製得了氮氣。此外,他發現了氧化氮(no),並用於空氣的分析上。

還發現或研究了***、氨氣、亞硫酸氣體(二氧化碳)、氧化二氮、氧氣等多種氣體。2023年,他的《幾種氣體的實驗和觀察》三卷本書出版。該書詳細敘述各種氣體的製備或性質。

由於他對氣體研究的卓著成就,所以他被稱為“氣體化學之父”。 在氣體的研究中最為重要的是氧的發現。2023年,普利斯特里把汞菸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鏡加熱,發現它很快就分解出氣體來。

他原以為放出的是空氣,於是利用集氣法收集產生的氣體,並進行研究,發現該氣體使蠟燭燃燒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輕鬆舒暢。他製得了氧氣,還用實驗證明了氧氣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質。但由於他是個頑固的燃素說信徒,仍認為空氣是單一的氣體,所以他還把這種氣體叫“脫燃素空氣”,其性質與前面發現的“被燃素飽和的空氣”(氮氣)差別只在於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

同年他到歐洲參觀旅行,在巴黎與拉瓦錫交換好多化學方面的看法,並把用聚光鏡使汞銀灰分解的試驗告訴拉瓦錫,使拉瓦錫得益匪淺。拉瓦錫正是重複了普利斯特里有關氧的試驗,並與大量精確的實驗材料聯絡起來,進行科學的分析判斷,揭示了燃燒和空氣的真實聯絡。可是直到2023年,拉瓦錫的燃燒與氧化學說已普遍被人們認為是正確的時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錫的解釋,還堅持錯誤的燃素說,並且寫了許多文章反對拉瓦錫的見解。

這是化學史上很有趣的事實。一位發現氧氣的人,反而成為反對氧化學說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發現的氧氣,是後來化學蓬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各國化學家至今都還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2023年,他由於同情法國大革命,作了好幾次為大革命的宣傳講演,而受到一些人的**,家被抄,圖書及實驗裝置都被付之一炬。他隻身逃出,躲避在倫敦,但倫敦也難於久居。

2023年他六十一歲時不得不移居美國。在美國繼續從事科學研究。2023年病故。

英、美兩國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國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國,他住過的房子已建成紀念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獎章已成為美國化學界的最高榮譽。 故事三:

居里夫人 瑪麗·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蘭物理學家、化學家。 2023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可勒爾(antoinehenribecquerel)發現含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神祕射線,但未能揭示出這種射線的奧祕。瑪麗和她的丈夫彼埃爾·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擔了研究這種射線的工作。

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對瀝青鈾礦進行分離和分析,終於在2023年7月和12月先後發現兩種新元素。 為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她將一種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radium),意思是“賦予放射性的物質”。為了製得純淨的鐳化合物,居里夫人又歷時四(mariecui7e,1867--1934)載,從數以噸計的瀝青鈾礦的礦渣中提煉出1o0 mg氯化鐳,並初步測量出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25。

這個簡單的數字中凝聚著居里夫婦的心血和汗水。 202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作為博士答辯**獲得巴黎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11月,居里夫婦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戴維金質獎章。

12月,他們又與貝可勒爾共獲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3年,彼埃爾·居里遭車禍去世。這一沉重的打擊並沒有使她放棄執著的追求,她強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們摯愛的科學事業。

她在巴黎大學將丈夫所開的講座繼續下去,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2023年,她的名著《論放射性》一書出版。同牟,她與別人合作分析純金屬鐳,並測出它的性質。

她還測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放射性的重要論著。鑑於上述重大成就,2023年她叉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這位飽嘗科學甘苦的放射性科學的奠基人,因多年艱苦奮鬥積勞成疾,患惡性貧血症(白血病)於2023年7月4日不幸與世長辭,她為人類的科學事業,獻出了光輝的一生。

已故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呈奎是世界知名的海洋生物學家、藻類學家,中國海藻學的奠基人之一。 曾老有一次去美國參加學術活動的時候,接到50年前在美國讀書時一位老師的邀請。見到90多歲的老教授後,曾老驚喜萬分,但他還是不能確定老教授是否真的還記得自己。

“怎麼不記得你呢?你就是那個晚上從來不睡覺的中國學生嘛!”原來,曾老在美國讀書時的用功和勤奮在當時是全校最出名的,“當時你的勤奮在學校裡無人不知!

”老教授慈祥地回憶道。 李比希。在文中,他曾試著把海藻燒成灰,用熱水浸泡,再往裡面通氯氣,這樣就能提取出海藻裡面的碘。

但他發現,在剩餘的殘渣底部,沉澱著一層褐色的液體,收集這些液體,會聞到刺鼻的味道。他反覆做此試驗都得到同樣的結果。於是,它把這種液體稱為“氯化碘”。

幾年後,他看到一片**,**國的一個青年也和他做了同種試驗,但是他沒有終止下去。他把這個新元素通知了巴黎科學院,科學院把它命名為“溴”。他看了以後,追悔莫及。

他說:“從那以後,除非有非常可靠的試驗作根據,我再也不憑空的製造結論了。”後來,李比希接受教訓後,善於從異常現象中發現問題,又能通過試驗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所以成為化學史上的巨人。

數學家故事讀後感,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500字

讀後感總代是你自己的吧?別人豈能代勞?別zt了數學!在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 數學家的故事 數學家的故事及讀後感 要20篇,急急急 數學家的故事 蘇步青。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想,一個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想 50字

任琪華 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 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

數學故事讀後感,數學故事讀後感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fv97p6ypuwc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 一 數學家的故事 講述了許多位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其中有兩篇給我印象最深,分別是 小尤拉智改羊圈 和 數學神童希帕蒂亞 小尤拉智改羊圈 講述了尤拉爸爸設計了一個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羊圈,施工過程中發現圍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