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分康德《純粹理性批判》裡的先驗要素論

時間 2021-07-25 17:36:54

1樓:絕代名匠

無論一種知識以什麼方式以及通過什麼手段與物件發生關係,它與物件直接發生關係所憑藉的以及一切思維當做手段所追求的,就是直觀.但直觀只是在物件被給予我們時才發生;而這又只是通過物件以某種方式刺激心靈才是可能的.通過我們被物件刺激的方式獲得表象的能力(感受性)叫做感性.

因此藉助於感性,物件被給予我們,而且惟有感性才給我們提供直觀;但直觀通過知性被思維,從知性產生出概念.不過,一切思維,無論它是直截了當地(直接地),還是拐彎抹角地(間接地),都必須與直觀,從而在我們這裡與感性發生關係,因為物件不能以別的方式被給予我們.[物件----感性----直觀---知性---思維---概念]

如果我們被一個物件所刺激,則物件對[我們的]表象能力的作用就是感覺[我們所能理解的那部分].通過感覺與物件發生關係的那些直觀就叫做經驗性的.一個經驗性直觀的未被規定的物件就叫做顯像[ ].

在顯像中,我把與感覺相應的東西稱為顯像質料,而把使得顯像的雜多能夠在某些關係中得到整理的東西稱為顯像的形式.由於感覺惟有在其中才能得到整理並被置於某種形式之中的東西,自身不可能又是感覺[由於感覺不可能在感覺中得到整理並被置於某種形式之中][好像是說,顯像的形式不能通過感覺獲得,它不是感覺],所以雖然一切顯像的質料只是後天被給予我們的,但顯像的形式卻為了顯像而必須全都已經先天地蘊涵在心靈中,因而可以與一切感覺分離開來予以考察.

我把一切在其中找不到任何屬於感覺的東西的表象稱為純粹的(在先驗意義上).據此,一般感性直觀的純粹形式將在心靈中先天地找到,顯象的一切雜多將以這種形式在某些關係中被直觀.感性的這種純形式自身也叫做純直觀.

這樣,如果我從一個物體的表象中把知性所思維的東西如實體,力,可分性等等都除去,此外把屬於感覺的東西如不可入性硬顏色等等也除去,那麼,從這個經驗性的直觀中還給我剩下了某種東西,即廣延和形狀.它們屬於純直觀,即便沒有感官或者感覺的一個現實的物件,純直觀也先天地作為一個純然的感性形式存在於心靈中.一門關於感性的一切先天原則的科學,我稱為先驗感性論.

因此,必須有這樣一門科學,它構成先驗要素論的第一部分與包含著純思維的原則,被稱為先驗邏輯的學說和對照.

因此,在先驗感性論中,我們首先通過把知性在此憑藉自己的概念所思維的一切都除去,來把感性孤立起來,以便僅僅留下經驗性的直觀.其次,我們將從經驗性的直觀中把屬於感覺的一切都 分離開來,以便只留下純直觀和現象的純然形式,這是惟一能夠提供先天感性的方法.在進行這一研究時,將發現兩種作為先天知識原則的感性直觀純形式,即空間和時間.

康德全集626頁

2樓:瞿_破爾達斯

假設判斷物件為人:

一個人靠經驗去判斷另一個非常複雜的物件時(人的大腦跟一個宇宙的複雜程度差不多).會發生許多意外的現象.這些現象你無法解釋.

在出現的各種神奇的現象中.我依靠以往的經驗進行判斷:我把這種判斷方式叫作:質料.

在這些複雜的現象中.找出有規律性的東西.定義成這些現象中某個現象的定律.

由於這只是讓我瞭解到了這些我無法解釋的現象中某一個可以確定的東西而已.

所以我要去判斷一切的現象的時候.必須要依靠以往的經驗.

現在的我正在思考的問題.便是為什麼我會在這思考它的原因.

因為這些現象在你思考它與解釋它之前.早就已經存在了.

希望你能聽的懂....給分吧...消耗我的腦細胞..囧

3樓:

把握這段話要把握康德的三大批判的基本理念,我們認識世界的時候只能通過感覺與世界所呈現的現象作為溝通,「一個經驗性的直觀未被規定的物件」就是世界或者本源在人腦中的反映,這是認識世界唯一的方式,存在即感知就是這個意思,現象就是認識的表層反映,這個過程是人自發的感覺,沒有被規定。

第二段,現象的質料是現像的本來最基本呈現形式,現象就像一個物體的影子,感覺就像人的眼鏡看到的,層層的影子雜和在一起需要人的眼睛整理和區分,區分之後的就是現像的形式,也是人認識的最終表現形式。人在認識的後天作用中,經驗又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所以說「一切現象的質料只是後天給予的,但其形式卻必須在全都在內心中先天地為這些現象做好準備」

4樓:造幣廠老闆

不需要驗證的,但往往是對的,

就像老子的言論一樣, 無極是什麼?

宇宙大**之前誰也沒見過,

5樓:昝水荷

形式是靈魂,質料是肉體

形式是裡,質料是氣

康德都有哪些哲學學說_求解

6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序之中,闡明瞭對理性進行批判的必要性首先在於確定一般形而上學是可能還是不可能,以及規定源流、範圍和界限。但是康德於第二版序之中,反而不是著重於進行理性批判的條件,而是改變了知識與物件的關係:不是知識依照物件,而是物件依照知識,這一新概念,導致康德發動了哲學界中的「哥白尼式革命」。

在導言中,康德提出了全書的總綱:純粹理性的總任務是要解決「先天的綜合判斷」、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又擴充套件了知識內容的真正科學知識是「如何可能」的問題,並按這總問題細分了以下的四個問題:1.

數學如何可能?2.自然科學如何可能?

3.形而上學作為自然的傾向如何可能?形而上學作為科學如何可能?

康德把全書大致的分為了五部份:1.先驗感性論2.

先驗邏輯論3.先驗分析論4.先驗辯證論5.

先驗方**先驗感性論主要是闡明,只有通過人的感性知識(接受能力)所先天具有的直觀形式即空間和時間兩大要素去整理自在之物(的表象即現象界)刺激感官的感覺材料,才能獲得確定的感性知識,同時,空間和時間也是數學知識的先天直觀形式先驗邏輯論的闡明感性必須與知性結合,直觀必須與思維結合,才能產生自然科學的知識,因而必須有一門不同於形式邏輯的先驗邏輯來**知性的結構及其運用於經驗物件時的各種原理。先驗邏輯立足於知識與物件的關係,即知識的內容,而不是單純的思維形式,這標著辯證邏輯在近代的萌芽。先驗分析論(真理的邏輯)闡明瞭知性的先天概念和先天原理是自然科學之所以可能的根據和條件。

在概念分析論中,通過對知性判斷中的邏輯機能的分析。而先驗分析論當中的原理分析論主要闡明瞭知性指導判斷力把範疇運用於現象的法規。先驗辯證論(幻相的邏輯)主要闡明瞭理性不可避免地要超越現象去認識的本體,由此產生的作為自然傾向的形而上學只不過是一些先驗的幻相,而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學。

康德在先驗辯證論的導言之中指出,理性這種推廣能力由於要從有條件者出發通過推論去認識無條件者。先驗方**首先闡明,純粹理性的經驗使用雖然有正確的使用法規(知性的先更原理),但其理論的(思辨的、先驗的)懊用卻沒有法規可言,因而必須對其先驗使用方法(從定義出發的獨斷論、從正反兩方爭辯並互相證偽懷疑論方法、還有假設和證明的的方法等四個方面)加以訓練,確立一些「消極的」規則,以限制純粹理性的擴充到可能經驗之外的傾向,從而為建立一種有關經驗的形而上學準備了方**的原則雖然康德使用的是批判哲學,他本人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學理論。他本人自稱發動了一場哲學領域內的哥白尼革命。

在康德所處的時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有兩種重要理論:由洛克、休謨等人發展出來的經驗主義,以及笛卡兒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則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兩者的觀點。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康德與亞里士多德一樣,將這種理性稱為「範疇」),而理性則是天賦的。人類通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

但人類的範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觀念的因素,他意識到,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而時間和空間在康德看來是兩個先天特殊的概念。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康德指出,沒有人可以想像一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兩者先於一切經驗。

此外康德也認為經驗必需來自於心靈以外。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謨的觀點。

休謨認為因果律並不存在,人類只是由於習慣才認為兩個現象之間有關聯。也就是說,我們只能感知白球與黑球的運動,但卻無法感知白球導致黑球移動的肇因。正是因為我們無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謨認為我們無法證明因果律的存在。

但是康德認為因果律是人類理性的結果,康德贊同休謨認為因果律不來自於經驗,但他相信可以證明自然法則,因為自然法則就是人類認知的法則。因果律其實就是人類理性的表現。在宗教問題上,康德承認無論是經驗還是理性都無法證明上帝的存在。

但是他認為,為了維護道德的緣故,我們必須假設上帝與靈魂的存在。他把這些信仰稱為「實踐的設準」,即一個無法證明的假設,但為了實踐的緣故該假設必須成立。倫理學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

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準則。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

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其學說用其自己的說法乃是主要回答四個問題:1、我能認識什麼?2、我應該想什麼?

3、我希望什麼?4、人是什麼?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的目錄

7樓:一葉葉仔

譯者序引用方式,縮略表

前言第1章 四條理由

第1.1節 歷史意義

第1.2節 一種可供選擇的基礎哲學

第1.3節 認識的世界主義

第1.4節 (自然)科學時代的實踐哲學

第一部分 更加完備的規劃

第2章 創新與傳統

第2.1節 知識服務於道德

第2.2節 窘困的求知慾

第2.3節 法理批判

第2.4節 經驗的哲學

第2.5節 取代自然化嗎?

第3章 通過主體性的客觀性

第3.1節 作為科學的哲學

第3.2節 認識的革命

第3.3節 顯相自身就是真實的

第4章 哲學的科學理論

第4.1節 決定性的問題

第4.2節 在科學的關聯整體中

第4.3節 此岸的超驗性

第4.4節 三種異議

第5章 第一個過渡性結論:關於規劃

第5.1節 沒有語言批判的哲學?

第5.2節 世界主義的關切

第5.3節 認識的尖峰漫步

第二部分 只有人才需要數學

第6章 直觀的哲學

第6.1節 反對輕視感性

第6.2節 單純的空間性與時間性

第6.3節 兩種優先性

第6.4節 沒有經驗的感性

第7章 先驗幾何學

第7.1節 數學、元數學與形而上學

第7.2節 數學包含先天綜合嗎?

第7.3節 先驗空間的不確定性

第8章 第二個過渡性結論:感性與世界

第8.1節 超越實在論選擇的理念論

第8.2節 只有人才需要數學

第8.3節 面對墜崖危險的尖峰漫步

第三部分 先驗語法

第9章 範疇

第9.1節 一種新的邏輯

第9.2節 純概念

第9.3節 判斷表

第9.4節 範疇表

第10章 辯護

第10.1節 證明的目標

第10.2節 先驗的自我意識

第10.3節 附論:康德一笛卡爾

第10.4節 在經驗的界限內

第11章 未完成的演繹

第11.1節 第三種能力

第11.2節 輔助性的判斷力

第11.3節 先驗圖型

第12章 第三個過渡性的結論:知性與世界(一)第12.1節 基本概念

第12.2節 三重真理

第12.3節 對自然主義的批判

第四部分 先驗的自然規律

第13章 數學化

第13.1節 先驗原理

第13.2節 直觀

第13.3節 知覺

第14章 物理學化

第14.1節 實體:持存性

第14.2節 因果性

第14.3節 經驗思維

第15章 第四個過渡性結論:知性與世界(二)第15.1節 反對對於外在世界的懷疑

第15.2節 自在之物

第15.3節 沒有數學就沒有科學

第15.4節 概率論能夠取代因果性嗎?

第五部分 形而上學之後的形而上學

第16章 建構性的解構

第16.1節 重新評價辯社論

第16.2節 三種錯誤推論

第16.3節 幻相中的真理

第17章 精神的批判哲學

第17.1節 先驗心理學

第17.2節 幻想的物化

第17.3節 論身心二元論

第17.4節 備選的方案

第18章 宇宙論的矛盾

第18.1節 建構性的懷疑

第18.2節 先驗的解答

第18.3節 論世界的開端與可分割性

第18.4節 宇宙論的自由還是實踐的自由?

第19章 先驗神學

第19.1節 整全的正規化轉換

第49.2節 新的上帝概念

第19.3節 摧毀一切上帝的證明

第19.4節 復活(普蘭汀加)?

第20章 第五個過渡性結論:理性與世界

第20.1節 三條研究原則

第20.2節 令人驚異的批判的完成

第20.3節 形而上學還是實證主義?

第六部分 認識的普遍主義

第21章 從理論理性到實踐理性

第21.1節 法律取代數學

第21.2節 道德

第21.3節 合理的希望

第22章 體系與歷史

第22.1節 建築術

第22.2節 世界概念與學院概念

第22.3節 哲學考古學

第23章 康德的隱喻

第23.1節 「分解物質」

第23.2節 「內在的環環相扣的結構」

第23.3節 「謊稱新陸地」

第23.4節 「倒塌了的大廈的廢墟」

第23.5節 「在真空中飛行」

第23.6節 「訴訟取代戰爭」

第24章 回顧與展望

第24.1節 再先驗化

第24.2節 顛覆性的肯定

第24.3節 超主體性

第24.4節 一個認識與道德的世界共和國

附錄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譯後記

哲學名著純粹理性批判的作者是誰,純粹理性批判的內涵

人類理性具有此種特殊命運,即在其所有知識之一門類中,為種種問題所困,此等問題以其為理性自身之本質所加之於其自身者,故不能置之不顧,但又因其超越理性所有之一切能力,故又不能解答之也。而一切緣於理性本身及其純粹思維,欲得其完備知識,固無須遠求於外,而一切成功緣於經驗。這篇 純粹理性批判 旨在說明,在除去...

康德的「理性」指的是什麼,理性的物件是什麼,理性認識的結果是什麼

我讀拉純批後,給你的答案,理性的物件是知性,理性就是綜合篩選概念後產生的經驗,理性的認識結果是經驗.知性是對於感官的綜合形成各種繁多的概念. 康德的 理性 就是主體利用概念把握 物自體 的那種能力。康德哲學研究的 物件 永遠是 物自體 但這個 物自體 界於 可知 與 不可知 之間。理性認識 的最終結...

求藏頭詩 追加200分 求藏頭詩!200分。

嚴霜清灑江天外。丹心盡染楓林臺。我立寒秋望歸路。愛沁情心隨意裁。你披月華如夢來。冬戀 最是一年好時節,愛看梨花紛飛臨。嚴寒難掩相思意,丹心只結不老情。秋思 思有千頭無處理,念只一人有心連。嚴霜難把秋林染,丹霞紅似二月花。一。嚴冬過後是春天,丹霞欲染數重山 最愛桃李花開放,好放風箏戲花間。二。最惹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