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我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傳統節日)

時間 2021-08-11 17:13:24

1樓:雙子黑月鐵騎

那達慕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

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今天的那達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規模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生產情況,小豐收小開,大豐收大開。活動內容除了傳統的“男子三競技”,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類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談、物資交流等。

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三歌會(祭龍節), 過小年(稱“男人節”,又稱“喊魂節”),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節,春節,陀螺節,花朝節 ,吃立節,螞拐節(青蛙節)。此外,壯族每年固定的宗教節日甚多。如部分壯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獻“老人廳”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過小年。

每年二月“祭龍”是各支系的共同節日。“祭龍”時由村中兩戶或數戶人家輪流負擔祭日曆需要的雞、豬等犧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騎馬、戴鬥籤者不得通過寨心,習慣認為每年殺豬“祭龍”能使人畜平安,五穀豐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後並祭“田公”。

七月“接祖”。八月各寨祭獻土地。十二月“送祖”。

怒族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室內焚香,齋戒半日。

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2樓:匿名使用者

壯族銅鼓節東蘭縣隘洞、長樂鄉一帶壯族傳統節日。分別在每年農曆正月初

一、十五、三十日舉行。屆時,各村的小夥子組成銅鼓隊,把銅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頂上,懸於木架,首先擊鼓祭祖,然後進行擊銅鼓比賽。其法是大鼓對大鼓,小鼓對小鼓,以四面為1組,每鼓3人,輪換著打,不能中斷。

以打得響亮動聽、節奏明快、耐力持久為勝。比賽往往通宵達旦。同時,男女青年結伴縱聲對歌。

比賽結束,人們以從家裡帶來的粽粑等食物進行野餐,歡歌笑語響徹山谷。

農具節東蘭、南丹、天峨等縣壯族民間傳統節日。俗稱螞 節。節期從農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為單位或幾個村寨聯合舉行,有“請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儀式。

整個節日活動以讚頌蛙神給人間帶來雨水、保佑豐收的功績貫穿始終,為樂神娛伯歌舞盛會。人們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隻青蛙奉為神聖,抓獲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擁戴,併成為當年主持祭蛙儀式的首領。現代蛙婆節已演變成群眾娛樂節慶活動和歌會,故又有“螞歌會”之稱。

侗族姓氏節

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龍勝、三江等地。石、羅姓過“未節”,以立秋後第一個未為節日;有的石姓則***十二日過祭祖節。

胡、吳兩姓過“甲戌節”,即立秋後第一個甲戌日過節。伍姓在六月初六過“雙鴨節”或過八月“社節”。陳姓原在除夕早上過“概考送節”(即開酒罈節),後因除夕難以請到客人,改在七月十四過“中元節”。

這些節日,多數在黎明前以粗飯、淡菜或凍菜放在芭蕉葉上祭祖,紀念先人在民族壓迫下逃難的艱辛生活。到上午或中午才請親威朋友到家作客。40年代以來,黎明祭祖活動已淡化,白天請客習俗至今盛行。

侗年侗族傳統節日。侗語稱凝甘,又稱冬節或楊節。冬節原為侗族楊姓節日。

最初以楊節為侗年的是貴州黎平、榕江、從江三縣部分地區(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間)。後來互相仿效,過侗年的人逐漸多起來。80年代初,經各地侗族代表人物商定,以農曆十一月初一為侗年。

是日,楊姓侗家備好各種酸菜、凍魚、餈粑以饋親友,叫“吃楊粑”。過農曆大年時,對方要如數奉還,稱“還楊粑”。一般人家過侗年時殺雞宰鴨,宴請親友。

仫佬族走坡節

仫佬族青年傳統社交節日。又稱坡節、坡會、後生節。一般在春節期間和中秋節前後擇日舉行。

節日裡,男女青年盛裝打扮,三五成群來到預約的峒場或山坡上,對唱山歌,結交友情,尋找情侶。初次相會對唱《相逢歌》,告別時,互贈毛巾、布鞋等隨身帶的小禮物;二次對歌相逢,彼此稱“雙”;第三次相逢對歌改稱“舊”。通過多次對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結同年,相愛定情。

現代走坡又增添了球賽、下棋等活動內容。

水族端節

水族傳統節日。水語叫“藉端”。端節原先是在統一的日子裡大家集中在一塊過的,後因人員過多,住地分散,為便於過節時互相往來,互相慶賀,經協商,定於水歷十二月至次年二月(農曆八月至十月)間第一至第七個亥日分期分批過節。

習慣上是長房住地的人先過,晚房後過。節期忌晴,以有雨為吉,預兆是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現廣西水族不單獨過端節,與當地的壯族、漢族一道過春節。

彝族開年節

那坡縣彝族傳統節日。彝語稱“嘈堂創”,意為節日的開頭。每年正月初

八、初九舉行。活動內容為:聚眾祭祖;佔定當年重大節日歌舞和族祭頭面人物;為當年各種節日活動集資籌糧。

瑤族盤王節

瑤族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亦稱“做盤王”、“跑盤王”、“還盤王願”、“還祖公願”。各地節期不一。

一般秋收後舉行。2023年8月17~20日,在南寧召開的全國瑤族代表座談會,通過以農曆十月十六日為盤王節。相傳,盤護為評王擊敗高王,娶評王三個公主為妻,被封為盤王,生育6男6女。

後盤王上山打獵,被羚羊撞落山崖而死。後人為了紀念盤王始祖恩德,伐梓木作鼓,取羚羊皮蒙之,擊鼓慶祝。由於時值秋收後進行,含有慶豐收意義。

達努節馬山、都安、巴馬、平果、隆安等地自稱“布努”的瑤族傳統節日。又名二九節、祖娘節、祝著節、瑤年。達努,瑤語意為老慈母。

傳說農曆五月二十九日是瑤族始母密洛陀的生日,後人出於崇拜,定該日為祝壽日。是日,家家戶戶殺豬宰羊,宴請賓客,同時還舉行銅鼓舞、鬥畫眉、賽弓箭、賽馬等文娛活動。達努節經歷史變遷,逐漸從民間宗教節日變成豐收節和平安節。

苗族苗年

黔東南方言區苗族傳統節慶活動。苗語稱努倫。始於都柳江流域,由北而南經融水的大年、拱洞、杆洞、洞頭、紅水、白雲到安太、安陲、香粉、四榮而止,以農曆九月卯日到十二月半,歷時3個多月。

年前,大家清掃房屋,修整村道,殺豬、做餈粑,做好迎賓的準備。除夕夜老少守年,四更後姑娘們搶新水、挑金銀,小夥子們上山趕牛羊入欄,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初一安龍神,趕鬼邪。

初二給已出嫁的女兒送年飯。初三以後上蘆笙坡,以村為單位“打蘆笙同年”,全村老少一起到他村作客3天。節慶期間,大苗山共有十三坡、十六坡、十七坡三大坡節,村級、鄉級坡節無數,坡節除吹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外,還舉行鬥馬、鬥鳥、鬥牛及對歌、摔跤、鳥槍射擊等活動。

男女青年自由往來,以歌會友,以笛傳情,尋找自己理想的伴侶。直到大年二十方告結束。

社節苗族祭祀土地神和祖先的傳統節日。分春社和秋社,在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戌日舉行。春社接神,秋社送神,有固定的社廟和社坪。

社節供祭用的豬,在前一年抽籤決定。需敬土地神的人,社節前30~40天內不得參與紅白喜事,女人和家有孕婦的男人禁止參加。祭社之前,各家交一斤糯米用以釀酒和蒸飯。

是日晨,由師公挨家挨戶求福,早飯後,大家齊聚社坪、社廟,殺豬蒸飯,燒香化紙,祭拜社神,祈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祭畢,與土地神共餐同樂。社日忌晾衣、下地勞作、上山燒火、挑柴進寨等。

四月八苗族敬牛節日。傳說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是日人不下地,牛不拉犁,上山採來烏米飯樹葉和楓樹葉,入石臼舂碎,用濾汁泡米蒸成烏糯飯,並殺雞宰鴨為牛祝“壽”。

烏米飯是苗族民間驗方,具有強筋護骨、益精養氣的療效。苗族用烏米飯來敬牛,反映農耕社會中牛的特殊作用。

蒙古族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介紹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點,著裝特色,飲食習慣,主要節日)要快要短 5

3樓:可愛丶棒棒糖

苗族:一個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

,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米、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除此,還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

苗族在歷史上多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苗年”、“四月八”、“龍船”節等。

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沒有文字,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帶,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旱稻。包穀,蕎子,薯類和豆類,經濟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種麻,自己紡織.苗族人民有豐富的民間口頭文學,如古歌,詩歌、情歌等等。

苗族也善舞蹈,蘆笙舞最為流行。

苗族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

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

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希望能夠採納,謝謝!

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一,56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

試題答案 d 試題解析 試題分析 該圖是我國某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活動 潑水節,該民族是傣族。壯族 三月三,藏族為藏曆年,蒙古族為那達慕大會。考點 本題考查我國民族的知識。點評 本題較為簡單,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我國主要民族的傳統節日,本題還可以考查我國主要民族的傳統的樂器 舞蹈等知識。 箭壩 傣族 潑水...

介紹一個少數民族,介紹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

回族 主要聚居在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其餘散居全國各地 人口860萬餘人。摔牛,炸油香。介紹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到這裡去,然後要寫哪個民族點選哪個民族。蒙古族。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 逐水草而遷徙 的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 草原驕子。字數...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的介紹

藏曆新年 藏語 洛薩爾 藏族的傳統節日。人們祭祀天地 慶賀節日,標誌過去一年的豐收,預祝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節日期間,人們用熟人蔘果 牛羊肉 青稞酒等款待客人 人們上林卡遊玩,演唱藏戲,跳鍋莊舞和絃子舞,還舉行賽馬 賽犛牛 射箭的活動。火把節火把節是彝 白 僳僳 納西 哈尼 拉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