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的詩風分別是怎樣的?有什麼區別?(詳細點,從多方面

時間 2021-08-11 17:14:41

1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的創作道路,一個浪漫,一個寫實

李、杜齊名,但他們詩歌創作的道路卻很不相同。

李白比杜甫長十一歲。但這是很重要的十一年。李白的主要創作活動在安史之亂以前;杜甫的主要創作活動在安史之亂爆發、也即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以後。

加上他們不同的生活經歷和個性特點,他們詩歌反映的生活內容是有區別的。李白詩歌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在禍亂釀成之前暴露和抨擊了當時的黑暗政治;而杜甫詩歌的一個重要內容,則在於禍亂既起之後,反映了國家憂患和人民疾苦。

李白的整個青年時期,正是唐王朝的全盛期,就是歷史上所稱道的開元盛世。處於經濟和文化繁榮的盛唐社會,給了他昂揚的精神面貌,和建立非凡功業的理想。他用理想主義的眼光去看生活,似乎不世功業,唾手可得。

但當他去敲仕途的大門的時候,呈現在他面前的,不僅是盛唐社會的繁榮,而且有它的腐敗與黑暗。唐代社會正從它的高峰上衰落下來。就在這樣一個時候,李白要去實現他那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

他開始時是希求援引,以一登仕途,但未能如願;後是應詔進京,供奉翰林,而不久即被排擠出京。前後兩次進京,對於朝政的腐敗與黑暗,他都看到了。在詩中強烈地反映了他的憤憤不平。

《古風第十五首》中,他抨擊當時遠賢臣、親小人的政治狀況是:「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第二十四》、《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對此都表示了憤怒揭露玄宗寵幸宦官和善鬥雞者,「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中貴多**,連雲開甲宅。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幹虹霓,行人皆怵惕。

」「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他還一再抨擊當時那種權奸得意、賢才落魄、是非顛倒的不合理現實:「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意鳴春風。

」「雞聚族以爭食,鳳孤飛而無鄰;蝘蜓嘲龍,魚目混珍;嫫母衣錦,西施負薪。」對權奸他甚至指著鼻子罵:「董龍更是何雞狗!

」 李白揭露安史亂前唐王朝政治的腐敗與黑暗,其深刻性除杜甫外,並世無第三人。

杜甫的青少年時期雖也受到盛唐文化的薰陶,有著建功立業的非凡抱負,但是他的長安十年,正是安史之亂的前夕。與其說他曾經看到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不如說他更多地認識到衰敗到來的危機四伏。而且,接著,他便被捲入戰火之中,面對滿目瘡痍,而流徒奔波。

由於生活的困頓與亂離的經歷,他看到了人民的苦難,並且對他們表示了深深的同情。杜甫也寫了不少暴露黑暗政治的詩,但他寫國家災難和人民疾苦的詩,佔有著更大的比重。他寫戰亂帶來的大破壞,是:

「萬國盡征戍,煙火被崗巒。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他寫人民在戰亂中的苦難,是:

「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亂世誅求急,黎民糠籺窄。飽食復何心,荒哉膏粱客。富家廚肉臭,戰地骸骨白」;「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石間採蕨女,鬻市輸官曹。

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號。聞見事略同,刻剝及錐刀。」他寫了有名的《三吏》、《三別》,對戰亂中人民的悲慘生活,作了形象生動、具體真實的極其深刻的刻畫。

在描寫人民苦難的同時,他還真誠地在詩中表達了對人民的深切同情。他希望有人能夠叩君門以減徵賦,能夠息兵以休養生息。例如,乾元二年,杜甫從秦州去同谷途中,路過鳳凰臺,寫下了《鳳凰臺》詩,幻想著以自己的心血去哺養受飢的雛鳳,讓它長大後自天銜瑞圖,降祥瑞於國家,「再光中興業,一洗蒼生憂。

」當時,杜甫正在飢寒途中,沒有能力去解救人民疾苦,一片心願,只有藉助幻想的形式表現出來。

從李白與杜甫詩歌題材的比較中,可以看到明顯的差別。李白寫任俠、求仙學道,寫祖國的壯麗山河,抒發個人失意的不平,而他反映當時現實最深刻的、是那些暴露與抨擊黑暗政治的詩篇。杜甫也寫祖國的壯麗河山,也抒發個人的失意的不平,也暴露與抨擊黑暗政治,而他反映當時現實最為動人的,則是那些描寫貧富懸殊、戰亂災難、生民疾苦的詩篇。

那些詩反映的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他之被稱為「詩史」,不為無因。

不同的創作方法

李、杜的詩,不僅在題材上有很大不同,而且他們所運用的創作方法,也是很不相同的。明代的袁巨集道指出,李白善用虛,杜甫善用實。寫虛與寫實,正是李、杜詩歌創作方法上的主要區別。

「虛」,是指側重於精神世界的描寫。在反映客觀現實的時候,李白常常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以感情的邏輯去取代生活的邏輯。他寫愁,是:

「朝心不開,暮發盡白」,「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兩鬂入秋浦,一朝颯已衰。猿聲催白髮,長短盡成絲」,「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在這裡生活本身如何並不重要,感情爆發的需要才是重要的。

抒發感情的需要,使生活的邏輯讓位於感情的邏輯。這樣的例子還不少,如「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上句寫思念長安,思念是一種精神活動,當然不可能掛在樹上;下句寫思家,歸心不是物體,當然也不可能吹墮。

但是這樣寫,思念的急切卻得到了更為深刻的表現。

李白的一些詩,常常把現實詩化為幻境。例如,玄宗後期大權旁落,李白看到了這種現象的危害,他寫了《遠別離》。在詩裡,最高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爭奪,幻化為自然界的愁慘景色:

「日慘慘兮雲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而可能出現的篡權悲劇,在詩裡則昇華為一個傳說中的悲慘故事的幻境:堯被舜囚禁起來;舜又被禹所逼迫,出走於蒼梧之野。

政治危局被詩化為幻境,而幻境又�漫上綿綿哀愁,變得更為哀鬱。李白的有些詩甚至離開現實,以理想直接寫幻境。他有近八分之一的詩,寫求仙學道。

詩中所寫的幻境,既非生活所實有,也無託喻現實的意義,而是他渴望成仙的理想的外化,他把那理想幻化為一個個並不存在的幻境。在那些幻境裡,他和仙人往來,和青童、玉女相處。那些自己構造的幻境被當成了生活的實有去描寫。

李白還有一些詩,是直接發議論。他的抨擊現實黑暗的詩大多如此。這些詩不是對客觀現實的細微描寫,而是強烈的感情通過發議論表現出來。

所有這些,都是以表現精神為主、更帶主觀色彩的寫虛的方法。當然,李白也有一些詩是寫實的。不過,寫實的方法在李詩中不佔主要地位。

與李白不同,杜甫主要用的是寫實的方法。

杜甫嚴格的寫實方法的一個特點,就是按照生活的本來面貌反映出生活的本質。例如,《兵車行》寫咸陽橋頭哭夫別子送行的場面,形象生動地反映出天寶後期拓邊戰爭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災難和人民群眾對拓邊戰爭的態度與心情。《三吏》《三別》十分真實地寫出了當時戰地人民的生活苦況。

其中的《無家別》,寫一個從戰場上戰敗歸來的士兵,見到故鄉已面目全非,田園荒蕪,親人盡喪,孑然一身而猶須就役,欲別無家,不禁悲從中來。這首詩真實而深刻地反映出當時千萬士兵的命運與千萬村莊的普遍情景。

杜甫嚴格寫實方法的又一點,是對客觀世界觀察的細微,描寫的準確、傳神。杜甫觀察現實的細微,往往使人歎為觀止。例如,他在《羌村》詩中寫歸家的第一個感覺,是: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千里歸來,有誰會去注意門外的鳥雀叫呢?但這正是描寫的細微傳神處。

戰火蔓延中一個暫時平靜的角落的安寧氣氛,家的溫暖、親切的感覺,家人倖免於難而終於得以相見的驚喜心情,就都在這鳥雀的噪叫聲中表現出來了。這正是杜甫許多名篇的共同特點,如《春夜喜雨》寫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濛濛雨霧,無聲無息地飄落,用一個「潛」字,一個「細」字,真是把春雨的神韻全傳達出來了。

杜甫寫實方法的又一點,是常常用描寫與敘述。他的許多詩帶有敘事的性質。與李白的直接抒情不同,他是在敘述與描寫中抒情的。

當然,杜甫也有時用寫虛的方法,如《鳳凰臺》、《朱鳳行》、《客從》等,但主要的是寫實。

李白的善於寫虛與杜甫的善於寫實,都各自達到了極高的成就。

不同的藝術風格

李白與杜甫的詩歌,在藝術風格上也是很不相同的。

李白的詩歌有一種清雄奔放的美。他的詩表達的感情往往是壯大明朗的,表達感情的方式,則是爆發式的。他不是在那裡娓娓動人地敘述或纏綿悱惻地抒情,而是火山爆發、大河奔瀉一般,把感情倒出來。

他常常是一氣直下,大有欲止不能之勢。他的詩,想象十分壯麗,而且常常瞬息萬變,馳騁於天上地下,古往今來,來去無蹤。前人說他「發想無端,如天上白雲,卷舒滅現,無有定形」,指的正是這一點。

李白的詩,境界往往十分開闊。你看他寫黃河:「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寫五老峰: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境界何等壯美!

壯大明朗的感情基調,爆發式的感情表達方式,和壯美的詩境,構成了李詩清雄奔放的風格特色。

杜詩的風格特色是沉鬱頓挫。沉鬱頓挫首先表現為深沉憂思的感情基調。在這深沉憂思裡,蘊含著一份優念國家命運、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所以顯得闊大深遠。

杜甫表達感情的方法是波浪起伏、反覆詠歎、百轉千回。往往感情要爆發了,卻又折回去,在心中迴流,象有一座感情的閘門阻攔住,讓感情在受阻之後再緩慢流出,因此那感情的抒發,也就顯得更加深沉。他有一首《登岳陽樓》,開首是: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寫登樓所見的一派壯闊景色。

接著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可以看出,面對洞庭湖的壯闊景色,他驟然百感交集:對於身世蒼涼、老病飄泊的傷懷;對於離散親朋的眷念;對於國家災難與人民疾苦的憂慮,全都湧上心頭。

看來這百感交集的強烈感情就要爆發出來了,但是沒有千言萬語,只說出了一句:「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強烈的感情沒有一一畢陳,閘門只微微啟開,洶湧的感情的海只湧流出一股潮水。

但這已經夠了,雖然只這一句,卻已經把心中沒有吐露出來的感情份量全都包含進去了。在感情抒發上給人以迴流起伏之感。波浪起伏、百轉千回、反覆詠歎,在《秋興八首》等詩中表現得更為典型。

深沉的憂思、波浪起伏的感情表達方式,最後都通過語言、形象描寫和節奏韻律,表現為詩的意境的悲壯美,構成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特色。

李白與杜甫的不同點還多,例如,政治理想與生活理想的不同,文藝思想、表現技巧、詩歌體式的不同等等。這些,很難在一篇短文裡全面介紹,而且,即使已談及的上面這些,對於兩位偉大詩人來說,也只是點滴而已。

李白和杜甫,高分,李白與杜甫的比較

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謫仙人 賀知章評李白,李白亦自詡 被後人稱為 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 李杜 身長七尺有餘 約1.83米 漢族,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 一說生於四川江油青蓮鄉 4歲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 今四川省江油市,這種說法以郭沫若為代表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格...

李白和杜甫的區別,李白與杜甫的比較

李白年齡比杜甫大 李白詩風浪漫 杜甫是現實主義的 李白給我們現在人的印象是白長衫飄飄的中年人,杜甫則是一個好瘦的老頭李白較杜甫有錢 林黛玉與薛寶釵 王蒙先生說過一句話 如果你的女兒是林黛玉式的性格,她非倒黴不可 如果是薛寶釵式的性格,那她可以有光明的前途。縱觀 紅樓夢 林黛玉帶給人的是一種詩人般的感...

李白和杜甫的生平事蹟,李白和杜甫的生平

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謫仙人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 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 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 小李杜 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大李杜 據 新唐書 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 涼武昭王李暠 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