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很簡單,墓誌銘是對一個逝者一生的評價,也是此人畢生追求的某種信仰的總結,一般刻在碑的下方或者背面
墓誌銘的墓誌銘和碑文的區別
2樓:不喜歡吃烤包子
雖然碑文和墓誌銘都屬於悼念性的文體。但是,二者還是有不同之處。碑,通常是指石碑,墓碑就是立在死者墳墓前或者墳墓後面的石碑。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去逝後,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墓碑文。到了現在,估計墓誌銘已經沒有人用了吧。
墓誌銘,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在死者的墓地裡會看到的東西。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墓誌:
放在墓裡刻有死者生平事蹟的石刻。也指墓誌上的文字。有的有韻語結尾的銘,也叫墓誌銘。
」常言說:世事無常,人生難料。死後就會寫碑文來祭奠。
我們常說的碑文的內容,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大多數是散文撰寫,敘述死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以及對他的評價;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讚揚死者的功業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
墓誌銘一般會埋在墳墓裡面,而碑文是刻在石碑上,讓前來祭奠的人**,所以從大方面說兩著很相似,但是從細節入手開始深究的話,二者是不完全相同的。
3樓:小白
「墓誌銘」一詞被普遍誤用和濫用,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關於墓誌銘,《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得很清楚:「墓誌:放在墓裡刻有死者生平事蹟的石刻。
也指墓誌上的文字。有的有韻語結尾的銘,也叫墓誌銘。」當今的誤用者和濫用者,他們並不知道墓誌銘是放在墓裡的,墓外的人是根本看不到的,而把地面上的墓碑及碑文錯稱為「墓誌銘」。
近讀《禪繞著的墓誌銘》、《人生的休止符——西方名人墓誌銘和墓地》等圖書,書名本身就弄錯了,因為這些書中介紹的眾多歷史名人的所謂「墓誌銘」,實際上幾乎都是這些人墓碑上的碑文。如莎士比亞的墓碑上刻著他的遺言:「看在耶穌的分上,朋友,切莫動底下的這黃土。
讓我安息者上天保佑,移我屍骨者永受詛咒。」再如里爾克的墓碑上也刻著他的遺言:「玫瑰,啊,純粹的矛盾,希望不是像任何一人那樣睡去,在這麼多的眼瞼下。
」這些墓碑迄今仍然被完好地安置在他們的墓外,碑上刻的名言從來就不是什麼「墓誌銘」。讀近年十分暢銷的何兆武先生的《上學記》,發現這位著名的學者和翻譯家竟也誤解了「墓誌銘」的意思:「濟慈的epitaph(墓誌銘)是他死以前為自己寫的,非常有名,即:
『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ten in water.(這裡躺著一個人,他的名字寫在水上。)』」在這裡,何先生將epitaph譯為「墓誌銘」,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王爾德在《濟慈墓》一文中明確說過,是濟慈自己在臨終之際要求把這句話刻在他的墓碑(tomb-stone)上的。
好在很多種英漢詞典的編者頭腦還是清醒的,他們對epitaph都提供了兩種釋義:「墓誌銘;碑文。」這樣做,至少能給人們以正確選擇的機會。
「墓誌銘」一詞被濫用,與很多人不瞭解它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的一種文化載體有關。東漢末年,曹操嚴令禁碑,魏晉兩代亦因循此令。然而世人追念亡者之情仍望有所寄託,於是產生了將地表刻石埋入墓中的墓誌銘形式。
墓誌銘的前一部分是「志」,即簡述死者生平;後一部分是「銘」,即用韻語概括前一部分內容,並加以褒揚和悼念之意。墓誌銘又稱「埋銘」「壙銘」「壙志」「葬志」等,由這些稱謂也可看出它確實是埋在地下的。至北魏時,方形墓誌成為定製,即為兩塊等大之正方形石板,上下重疊,刻銘文者在下為底,刻碑額者在上為蓋。
禁碑令廢除後,此風仍不改,從而造成墓碑矗於地上而墓誌藏於地下的格局。墓誌銘大行於隋唐時期,以唐代最為繁盛,出土的數量遠勝北朝。宋元以後,墓誌銘數量銳減。
近代以來,西式葬法逐漸推行,碑墓合一之制日盛,墓誌銘之作漸衰。解放後,實行喪葬改革,喪事從簡,並推行火葬,墓誌銘失去了物質載體,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臺。至於啟功先生那篇著名的以「中學生,副教授。
博不精,專不透……」開頭的《自撰墓誌銘》,其實是他生前以韻語形式表達的心跡,後來鐫刻在他墓碑前的一方巨石上,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墓誌銘」。
前些年報上曾刊載《中山陵為何沒有墓誌銘》一文,提到「孫中山陵墓竣工後,樹立墓誌銘……這在當時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中山陵建成之後,碑亭雖在,卻沒有墓誌銘」。吳小如先生曾在《文匯讀書週報》撰文批評,指出該作者「缺乏常識,故行文不免訛舛」,「墓誌銘雖刻在石上,卻是埋藏在地下的,凡立於地面之上的碑文是從不稱為『墓誌銘』的。今傳世的歷代墓誌銘,都屬於出土文物。
如果在地面上撰文樹碑,應稱『碑文』,若篇末加韻語,則稱『碑銘』……立在碑亭中的應是『碑銘』,而絕非『墓誌銘』」。吳先生的糾錯言猶在耳,但是報刊圖書上的誤用和濫用依然不斷出現,實在令人無可奈何。
4樓:諸葛南凌
二者有以下區別:
墓誌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通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記敘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蹟等稱為「志」;後一部分是「銘」,多用韻文,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和讚頌。
碑文,是指刻在豎石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專為刻碑而作。碑文這種體裁有文,有銘,又有序。最早出現春秋戰國時期。
擴充套件資料:
墓誌銘用於埋葬死者時,刻在石上,埋於墳前。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死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讚揚死者的功業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
但也有隻有志或只有銘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寫的(偶爾),也可以是別人寫的(大多)。主要是對死者一生的評價。
碑文的概念顧名思義,凡是為制各種碑上寫的文字都叫碑文。我國制碑的俗習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碑的出現,當時的碑,如宮館中的測影碑,宗廟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後來有人刻上相應的文字,就逐漸形成各種碑文。
5樓:二孃呀
無論是碑文還是墓誌銘,都是活著的人對死者一生的總結。
只要有一句經典就足夠了,沒必要搞太多,反而顯得很虛誇。
墓誌銘的寫法和格式是怎麼樣的?
6樓:楓橋映月夜泊
1.墓誌銘用於埋葬死者時,刻在石上,埋於墳前。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
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死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讚揚死者的功業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隻有志或只有銘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寫的,也可以是別人寫的。
主要是對死者一生的評價。
2.墓誌銘在寫作上的要求是敘事概要,語言溫和,文字簡約。撰寫墓誌銘,有兩大特點不可忽視,一是概括性,二是獨創性。
墓誌銘因受墓碑空間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長,再說簡潔明瞭的文字,也便於讀者閱讀與記憶。
墓誌銘是一種悼念性的文體,更是人類歷史悠久的文化表現形式。墓誌銘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逝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對逝者一生的評價。
部分名人的墓誌銘:
1、普希金:「這兒安葬著普希金和他年輕的繆斯,愛情和懶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沒有做過什麼善事,可在心靈上,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
2、牛頓臨終前曾說:「我只不過是在大海邊撿貝殼的小孩」。然而,大異其趣的是,鐫刻在這位英國大科學家的墓碑上的,卻是:「死去的人們應該慶賀自己,因為人類產生了這樣偉大的裝飾品。」
3、曾經「捕捉」天上雷電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的墓碑上刻的卻是:「印刷工富蘭克林」。
4、聶耳是我國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誌銘引自法國詩人可拉託的詩句:「我的耳朵宛如貝殼,思念著大海的濤聲。」
5、愛爾蘭詩人葉慈的墓誌銘是他去世前夕寫的一首詩的最後十七個字:「對人生,對死亡,給予冷然之一瞥,騎士馳過。」
7樓:匿名使用者
墓誌銘在寫作上的要求是敘事概要,語言溫和,文字簡約。
墓誌銘用於埋葬死者時,刻在石上,埋於墳前。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死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讚揚死者的功業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
但也有隻有志或只有銘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寫的,也可以是別人寫的。主要是對死者一生的評價。
墓誌銘在寫作上的要求是敘事概要,語言溫和,文字簡約。撰寫墓誌銘,有兩大特點不可忽視,一是概括性,二是獨創性。墓誌銘因受墓碑空間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長,再說簡潔明瞭的文字,也便於讀者閱讀與記憶。
墓誌銘是給過世的人寫的。在古代,墓誌主要是把死者的簡要生平刻在石碑上,放進墓穴裡,中國人講究立德、立言、立行,死後這些都是要寫進墓誌銘的,以求得人死留名。 在現代,主要是記述一生的重要事件,然後對人做一個綜合的評價。
墓誌銘是一種悼念性的文體,更是人類歷史悠久的文化表現形式。墓誌銘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逝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對逝者一生的評價。
8樓:不和人一樣
讓你們給他寫嗎?你們老師真是達人啊
古代墓誌銘分散文、駢體文兩種。將墓主一生的事蹟、品行概括總結。後來演變為阿諛奉承,光說好聽的,韓愈就為**富豪寫過不少這樣的諛詞。
現代墓誌銘體裁不限,力求以最簡短的語言概括墓主的一生。
啟功自撰的墓誌銘很有特點,你要想參考,可以從網上找來看看。
9樓:滇西書生
簡單點的....
1 我真的好想再活5百年~
2 我死給你看……
3 我就住在下面,有空下來找我聊聊。
4 演出結束了,這次是真的,沒有續集啦。
5 中場休息。
6 我來過了,現在走了。
7 我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的。
8 看什麼看?早晚你得和我一樣!
9 請勿挖掘!
10 禁止在這小便,違者沒收工具!
11 我從前是個胖子,現在和所有躺在這裡的人一樣骨感!
12 我其實是臥底!
13 我是不會搬家的,來找我吧!
14 此人已死 ,有事燒紙。
墓誌銘,如何書寫,墓誌銘的寫法和格式是怎麼樣的
楓橋映月夜泊 1.墓誌銘用於埋葬死者時,刻在石上,埋於墳前。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死者的姓名 籍貫 生平事略 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讚揚死者的功業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隻有志或只有銘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寫的,也可以是別人寫的。主要是對死者一生的評價。2.墓誌銘在寫作上的要求是...
歷史上名人的墓誌銘都寫了什麼?名人墓誌銘大全
英國詩人雪萊的墓誌銘是莎士比亞 暴風雪 中的詩句 他並沒有消失什麼,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成了富麗珍奇的瑰寶。蕭伯納的墓誌銘 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海明威的墓誌銘 恕我不起來了!義大利畫家拉斐爾的墓碑上的 活著,大自然害怕他會勝過自己的工作 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會死亡。...
跪求爺爺的墓誌銘
全能王是我 範文公諱西漢,大庸謝家埡龔氏,祖籍江西,生於一九四七年,歿於一九九九年,享年五十二。德配孺人張氏,生於一九五四年,歿於二oo一年,享年四十七。脈生二子,長子福勝,入城務工 次子福軍,工程師。父一生崎嶇坎坷,幼過繼其伯父,爾後退回,十二歲輟學務農,廿八立室。母一生亦甚為清苦。父母一世躬耕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