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金剛贊
身似菩提樹:修行人之菩提為根本,超脫六道,卻生天上 以身養慧命心如明鏡臺:修行人心好比鏡子照物,物來顯物,物去為空,(這就是事來就應,事過就忘),不被物體索然,不被顏色所汙染鏡子,鏡子本體也不會自己出現畫面,(這就是空想,好比人在閒著時,沒事腦袋裡就像放電影,一個事情接一個事情,不間斷),鏡子不會因為照的人是國王,大臣,富人,美人而感到高興,而也不會因為窮人,乞丐而煩惱,(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又叫『與聖人居而不喜,與凡夫居而不憂),鏡子也不會照到你時而會出現他人,(把握當下,置心一處)。
時時勤拂拭:時時觀見自己所作,
勿使惹塵埃:且莫與凡事相纏,心而依戀。
菩提本無樹:身雖行卻將身預為已死,藉此幻身習佛修行。
明鏡亦非臺:本無一心,和有明鏡之說,心以幻化為自然心,既無既有,說無既有說有卻無。
本來無一物:佛行本來無有一心,無有一物可留戀。
何處惹塵埃:又何能談到塵埃之有無。
2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亂解釋啊,心如明鏡是比喻會返照自心。身似樹,表示如如不動。一個會不動,一個會對照,就是修行的方法。
3樓:du阿才
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明澈無汙染的心境!《藥師琉璃光本願經》中大師所發第二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
4樓:普願講堂慧蓮
這個說法應該是來自於神秀大師的偈子: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常常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在這首偈子當中,把身比喻成菩提的大樹。而心比喻成鏡子。要常常擦拭,不要讓它沾染上塵埃!
而六祖大師看到此偈後,又寫了一首著名的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首偈子的境界是一個開悟者的境界,菩提是無相無形的,而心也是無形無相的,本來萬法皆是幻,無有一物實有,談什麼惹塵埃不惹塵埃呢?
5樓:匿名使用者
證入真禪定境界,心起了照的功能的意思。
6樓:
阿彌陀佛,此乃佛家之道~~~
身似菩提,心如明鏡的意思
7樓:名字都備齊了
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因為其師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感覺禪悟不徹底,於是吟出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從字面上講:菩提樹是空的,明鏡臺也是空的,身與心俱是空的,本來無一物的空,又怎麼可能惹塵埃呢?
佛對我說: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
無心無塵,人便死。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而最終的說的是一種超脫 卻不是刻意的尋求 主旨在心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以上的解釋摘自網頁,我再談談我的看法,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後天培養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礙自性;佛家語,萬事萬物都是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塵,塵即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當然身的相和前世有關了,塵是妄念,自性是圓滿的清淨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發,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稱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圓滿清淨,其性空,緣起緣滅,非常自在,根本沒有妄念,有何談有染! 就常人來講,如悟到,對於世間的事情,萬物,需要一顆寧靜的心,去面對這一切,就足夠了。對於修證佛法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佛法是讓人悟得本性的,從而對萬事萬物沒有迷惑,不是理解,不是文字,執著於文字,用文字猜度佛法,永遠找不到本性。
禪宗,修證需要極高的慧根。現代人,慧根普遍低,本人建議,禪宗明理即可,不適合修證,修證要從神秀的漸悟入手,最後到慧能的頓悟,兩者缺一不可,離開漸悟談頓悟,那是口頭禪。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是何意思?出自哪?
8樓:卡卡傑西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的意思為: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出自唐代作者惠能的《菩提偈》
原文如下:
菩提偈唐代: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譯文: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乾淨,**會有什麼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乾淨,**會染上什麼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會染上什麼塵埃?
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擴充套件資料
菩提偈:
「菩提」,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覺」或「智」,舊譯也作「道」。指對佛教教義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頌的歌詩稱為偈。菩提偈,即詮釋佛教教義的歌偈。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來歷,《壇經》第四節至第八節,有明白的記載:五祖弘忍「一日喚門人盡來」,要大家「各作一偈」。惠能的偈語,即針對神秀的《無相偈》而發。
據《壇經》所載,惠能本不識字,他先「請人一讀」神秀的偈語,然後作此歌偈,「請得一解書人於西間壁上題著」。
9樓:孔雀翎和碧月刀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是和尚神秀和慧能一段對話。
神秀 (606?-706),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
唐高祖武德年間在洛陽受戒。五十歲時嗣禪宗五祖弘忍,歷六年,升為上座僧。弘忍卒後,移住江陵當陽山玉泉寺,開禪宗北宗一派。
卒諡大通禪師。
身是覺悟的根本(菩提是覺悟的意思,以前釋迦牟尼在畢缽羅樹下覺悟成佛,後世便將此樹稱為菩提樹),心像明鏡一樣,能照萬物。物象來時,鏡不增加,物象去時,鏡不減少。這裡的「身」和「心」,實是互文,意思相同,只是為了符合詩歌的句法而作的安排
「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在英語裡,「菩提樹」一詞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寬巨集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惡,覺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類學中,菩提樹的拉丁學名為ficus religosa,有神聖宗教之意。
慧能對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0樓:糯米老頭
相傳弘忍有一天為了考驗大眾禪解的淺深,準備付以衣法,命各人作偈呈驗。時神秀為眾中上座,即作一偈雲:「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一時傳誦全寺。弘忍看後對大眾說:後世如能依此修行,亦得勝果,並勸大眾誦之。
慧能在碓房間,聞僧誦這一偈,以為還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請人寫在壁上。偈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這句是較通行的記載,敦煌本《壇經》此句作「佛性本清淨」),何處惹塵埃!
」眾見此偈,皆甚驚異。弘忍見了,即於夜間,召慧能試以禪學造詣,傳與衣缽.
11樓:匿名使用者
注:「菩提」即菩提樹,這種樹生長在印度,樹幹高大,樹冠覆蓋範圍很廣。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出家前是古印度一個小國國王的兒子,他不願過王宮裡的榮華富貴生活,為了尋求人生的真諦,毅然出家修行,經過幾年的艱苦修行,終於有一天他來到尼連禪河中沐浴,浴後坐在一棵菩提樹下,面對東方發誓說:
「我今如不證得無上大覺,寧可粉身碎骨也不起來」。經過七天七夜的沉思靜慮、冥思苦想,終於在黎時分豁然開朗,徹悟了人生無盡苦惱的根源及解脫輪迴的方法,從而成為大覺大悟、至高無上的佛祖。菩提樹也因此被稱為「神樹」,後來佛教界把修行得道的高僧稱為「菩提」,推而廣之,人們又把通過學習、鑽研,在學問、知識上達到很高層次的人稱為「菩提」。
12樓:匿名使用者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是神秀的答卷
神秀 (606?-706),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
唐高祖武德年間在洛陽受戒。五十歲時嗣禪宗五祖弘忍,歷六年,升為上座僧。弘忍卒後,移住江陵當陽山玉泉寺,開禪宗北宗一派。
卒諡大通禪師。
身是覺悟的根本(菩提是覺悟的意思,以前釋迦牟尼在畢缽羅樹下覺悟成佛,後世便將此樹稱為菩提樹),
心像明鏡一樣,這裡的「身」和「心」,實是互文,意思是:**看的了了分明。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表達:對師的尊重,不會有閒話!
於是被留在**身邊 拂拭**!
慧能對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顯然是:前言不搭後語,不可相提並論,因此被 塗抹掉了!
雖然,前言不搭後語,表達的思想,經過自圓其說,被五祖認同!
便得到了 衣缽的傳承,被**送出,《壇經》描述!
心是什麼意思呀,雲心似我心是什麼意思
基本字義 心 x n 1.人和高等動物體內主管血液迴圈的器官 通稱 心臟 包。律。衰。悸。2.樞紐,主要的 腹。中 3.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 理。曲。魄。地。扉。衷 曠神怡。人 惟危。詳細字義 心 x n 名 1 象形。據甲骨文和小篆,中間像心 外面像心的包絡。本義 心臟 2 同本義...
人心似鐵非似鐵,官法如爐真如爐是什麼意思
熱詞團小知 人心似鐵非似鐵,官法如爐真如爐的意思是人即使是鐵石心腸,也可能改變的。然而法律是威嚴的,若觸犯了就只有認罪伏法了。人心似鐵非似鐵,官法如爐真如爐出自清代石玉昆白話文 濟公全傳 第二百十六回 人心似鐵非似鐵,官法如爐真是爐,皮緒昌還打算不招說 老爺在上,小人務本度日,並不敢買盜攀贓,謀算良...
大奸似忠,大偽似真是什麼意思,大奸似忠 大偽似真和大忠似奸 大真似偽分別是什麼意思
蛙家居 意思是,一個人奸詐到極點,就能隱去奸詐的本相,看起來好像非常忠心一樣 一個人虛偽到了極點,就能消除本來虛偽的相貌,裝的跟真的一樣讓人深信不疑。形容壞事做到了極致,反而能自圓其說天衣無縫。拓展資料 語出 宋史 呂誨傳 呂誨之言曰 大奸似忠,外似樸野,中藏巧詐。呂誨 1014年 1071年 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