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使用課程一詞提出來的人是誰

時間 2021-08-30 09:50:30

1樓:帥氣的小宇宙

唐朝孔穎

「課程」一詞始見於唐宋期間。唐朝孔穎達為《詩經·小雅·巧言 》中「奕奕寢廟,君子作之」句作疏:「維護課程,必君子監之,乃依法制。」但這裡課程的含義與我們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遠。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書·論學》中多次提及課程,如「寬著期限,緊著課程」,「小立課程,大作工夫」等。雖然他對這裡的「課程」沒有明確界定,但含義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課及其程序。這裡的「課程」僅僅指學習內容的安排次序和規定,沒有涉及教學方面的要求,因此稱為「學程」更為準確。

到了近代,由於班級授課制的施行,赫爾巴特學派「五段教學法」的引入,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程式及設計,於是課程的含義從「學程」變成了「教程」。

解放以後,由於凱洛夫教育學的影響,到80年代中期以前,「課程」一詞很少出現。

擴充套件資料: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程序與安排。

課程作用:

(1)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

(2)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基本保證。

(3)學校一切教學活動的中介。

(4)對學校進行管理與評價提供標準。

(5)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依據,是師生聯絡和交往的紐帶。

(6)國家檢查和監督學校教學工作的依據。

(7)實現教育目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保證。

課程即教材:

課程內容在傳統上歷來被作為要學生習得的知識來對待,重點放在向學生傳遞

知識這一基點上,而知識的傳遞是以教材為依據的。所以,課程內容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上課所用的教材。這是一種以學科為中心的教育目的觀的體現。

教材取向以知識體系為基點,認為課程內容就是學生要學習的知識,而知識的載體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誇美紐斯。

2樓:挪威的森林

世界最早是英國的斯賓塞

中國最早出現於唐朝的孔穎達,但此時還不規範;宋朝朱熹之時,已經規範化。

3樓:星星公主

「課程」最早見於唐宋期間。唐-孔穎達《詩經》「維護課程,必君子監之,乃得依法制」。但這裡的課程跟我們現代的意義不同。

宋朝朱熹在《朱子全書》中多次提到課程,「小立課程,大作功夫」「寬著期限,緊著課程」。這裡的課程指的是功課與其程序。

在西方,最早出現在英國斯賓塞的《什麼知識最有價值》。

標誌著課程作為專門研究領域的誕生,是博位元2023年出版的《課程》一書。

4樓:匿名使用者

在西方,課程一詞最早見於英國教育家斯賓塞《什麼知識最有價值》是拉丁文 currere一詞拍生出來,意為像跑馬道一樣的東西

在西方最早提出 課程這一概念的是?

5樓:匿名使用者

在西方最早提出課程這一概念的是斯賓塞。

在西方英語世界裡,課程一詞最早見於英國教育家斯賓塞(h.spencer)《什麼知識最有價值?》(1859)一文中。

它是從拉丁語「currere」一詞派生出來的,意為「跑道」(race-course)。

根據這個詞源,最常見的課程定義是「學習的程序」(course of study),簡稱學程。這一解釋在各種英文詞典中很普遍,英國牛津字典、美國韋伯字典、《國際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都是這樣解釋的。

「currere」 一詞的名詞形式意為「跑道」,由此課程就是為不同學生設計的不同軌道,從而引出了一種傳統的課程體系;而「currere」的動詞形式是指「奔跑」,這樣理解課程的著眼點就會放在個體認識的獨特性和經驗的自我建構上,就會得出一種完全不同的課程理論和實踐。

6樓:yzwb我愛我家

在西方最早提出課程這一概念的是斯賓塞(英國哲學家、教育家、社會學家)。

在西方英語世界裡,課程(curriculum)一詞最早見於英國教育家斯賓塞(h.spencer)《什麼知識最有價值?》(1859)一文中。

它是從拉丁語「currere」一詞派生出來的,意為「跑道」(race-course)。

根據這個詞源,最常見的課程定義是「學習的程序」(course of study),簡稱學程。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程序與安排課程。是對育人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的規劃和設計,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諸多方面實施過程的總和。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程序的總和,它包括學校老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

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在西方英語世界裡,課程(curriculum)一詞最早見於英國教育家斯賓塞(h.spencer)《什麼知識最有價值?》(1859)一文中。

它是從拉丁語「currere」一詞派生出來的,意為「跑道」(race-course)。

根據這個詞源,最常見的課程定義是「學習的程序」(course of study),簡稱學程。這一解釋在各種英文詞典中很普遍,英國牛津字典、美國韋伯字典、《國際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都是這樣解釋的。但這種解釋在當今的課程文獻中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currere」 一詞的名詞形式意為「跑道」,由此課程就是為不同學生設計的不同軌道,從而引出了一種傳統的課程體系;而「currere」的動詞形式是指「奔跑」,這樣理解課程的著眼點就會放在個體認識的獨特性和經驗的自我建構上,就會得出一種完全不同的課程理論和實踐。

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2023年4月27日–2023年12月8日) ,英國哲學家。他為人所共知的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學說把進化理論適者生存應用在社會學上尤其是教育及階級鬥爭。但是,他的著作對很多課題都有貢獻,包括規範、形而上學、宗教、政治、修辭、生物和心理學等等。

在斯賓塞的時代存在許多著名哲學家和科學家,譬如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ewart mill)、湯馬士·亨利·赫胥黎和查爾斯·達爾文都是當代知名的人物。

在理論上的闡述英國哲學家,進化論的先驅,先於達爾文。據說斯賓塞比較厭惡柏拉圖學說,他那句「即使三流**家,也會比他(指柏拉圖)強,無疑是對柏拉圖的侮辱。這大概是因為斯賓塞是一個懷疑論者,而柏卻是一個攻擊懷疑論的辨證論者。

另外,傑克·倫敦對斯賓塞不無推崇,在其代表作《馬丁·伊登》中,傑克·倫敦對斯賓塞不無讚美。

代表作品:《社會靜力學》《社會靜態論》《人口理論》《心理學原理》《教育論》《人對國家》

7樓:葬雪灬無淚

原題:西方最早提出課程概念的是( )

a.誇美紐斯

b.斯賓塞

c.蘇格拉的

d.赫爾巴特

答案是:b.斯賓塞

8樓:聊城宋鳳德

「課程」一詞在我國始見於唐宋期間。唐朝孔穎達為《詩經·小雅·小弁 》中「奕奕

在西方英語世界裡,課程(curriculum)一詞最早出現在英國教育家斯賓塞(h.spencer)《什麼知識最有價值?》(1859)一文中。

它是從拉丁語「currere」一詞派生出來的,意為「跑道」(race-course)。根據這個詞源,最常見的課程定義是「學習的程序」(course of study),簡稱學程。這一解釋在各種英文詞典中很普遍,英國牛津字典、美國韋伯字典、《國際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都是這樣解釋的。

但這種解釋在當今的課程文獻中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並對課程的拉丁文詞源有了新的理解。「currere」 一詞的名詞形式意為「跑道」,由此課程就是為不同學生設計的不同軌道,從而引出了一種傳統的課程體系;而「currere」的動詞形式是指「奔跑」,這樣理解課程的著眼點就會放在個體認識的獨特性和經驗的自我建構上,就會得出一種完全不同的課程理論和實踐。

我國最早使用「教育」一詞的人是誰77

9樓:

漢語「教育」一詞的溯源   始見於《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應該是孟子最早使用該詞

10樓:匿名使用者

很顯然是孔穎達,他是唐朝人,朱熹是宋朝人。孔穎達為《詩經》作注,有「維護課程,必君子監之,乃依法制。」肯定比朱熹早啊。

「課程」一詞在我國始見於唐宋期間。唐朝孔穎達為《詩經·小雅·小弁 》中「奕奕 寢廟,君子作之」句作疏:「維護課程,必君子監之,乃依法制。

」但這裡課程的含義與我們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遠。宋代朱熹在《朱子全書·論學》中多次提及課程,如「寬著期限,緊著課程」,「小立課程,大作工夫」等。雖然他對這裡的「課程」沒有明確界定,但含義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課及其程序。

這裡的「課程」僅僅指學習內容的安排次序和規定,沒有涉及教學方面的要求,因此稱為「學程」更為準確。到了近代,由於班級授課制的施行,赫爾巴特學派「五段教學法」的引入,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程式及設計,於是課程的含義從「學程」變成了「教程」。解放以後,由於凱洛夫教育學的影響,到80年代中期以前,「課程」一詞很少出現。

追問可是為什麼做到題目的時候,經常會有選朱熹呢???對這個問題一直很困惑··

回答因為朱熹所用的文獻中」課程「最接近於當今」課程「的意義!!孔的文獻中的」課程「與現今的」課程「意義大相徑庭!rxl

世界上第一個提出教育學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誰

11樓:子曰非衣

德國教育家: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

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是19世紀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稱為「教育科學之父」「現代教育學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學》則被公認為第一部具有科學體系的教育學著作。

其思想理念歸納為「一原則」、「二基礎」、「三中心」及「四階段」。

1、一原則

赫爾巴特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學原則」,闡明瞭教育教學之間的聯絡,他明確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他認為,教學是形成道德觀念,培養道德品質的最基本的手段,強調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識教育的基礎之上;道德教育應該通過教學進行,教學的目的是早就學生的德行。

2、二基礎

赫爾巴特將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了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前者指明目的,他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完善道德,培養良好的社會公民;後者指明教育學的途徑、手段和障礙。赫爾巴特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建立了道德理論,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教學理論,並且將心理學中的統覺觀念用於教學,強調教育學科科學性。

3、三中心

赫爾巴特是傳統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以「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三中心論,我們通常把赫爾巴特的三中心論稱為「舊三中心」,而把杜威的「兒童為中心(學生為中心)、經驗為中心、活動為中心」稱為「新三中論」,這裡需要各位考生在備考中重點區分。

4、四階段

赫爾巴特將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階段:(1)清楚——明確的感知教材;(2)聯想——使學生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絡起來;(3)系統——知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基礎上做出概括和總結;(4)方法——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際。

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學》被公認為第一部具有科學體系的教育學著作。

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計算工具是什麼,世界上最早的計算機是什麼?

孟子我的湯呢 計算器的起源和發展 說起計算器,值得我們驕傲的是,最早的計算工具誕生在中國 中國古代最早採用的一種計算工具叫籌策,又被叫做算籌 這種算籌多用竹子製成,也有用木頭,獸骨充當材料的 約二百七十枚一束,放在布袋裡可隨身攜帶 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珠算盤,是中國古代計算工具領域中的另一項發明,明代...

目前所查到的我國最早使用「民族」一詞是在哪個朝代哪個朝代

民族 之說,產生於近代,歷史上則常以 國家 代替 民族 過去所說的愛國思想,實指民族意識 所說的愛國志士,實指民族英雄。在辛亥革命時期,既有 中華民族 的提法,又有 中華國族 的提法,或竟直稱為 國族 這就真正把 民族 與 國家 混為一談了。南朝宋齊時顧歡 夷夏論 中說 今諸華士女,民族弗革 這是我...

最早的有性繁殖的生物是什麼,世界上最早的一種生物是什麼?

先有的植物後有的動物,所以最早的有性繁殖的生物是植物中的裸子植物 世界上最早的一種生物是什麼?藍藻在地球上大約出現距今35 33億年前,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藍藻 如魚腥藻 可以直接固定大氣中的氮 原因 含有固氮酶,可直接進行生物固氮 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