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毛評本和羅貫中寫的原著版本有什麼不同

時間 2021-08-30 10:16:05

1樓:湛廬張坡

毛評本的點評比較全面,故事情節和其他版本的大同小異,沒有很麼區別的

2樓:nana爍

桃園結義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文學常識。現在市面上《三國演義》**都印有「羅貫中著」的字樣,其實99.9%的《三國演義》**都不是羅貫中的原著,而是經過清代毛氏父子編輯改訂後的毛本《三國》。

所謂毛氏父子,就是明末清初的貧寒學子毛綸、毛宗崗父子二人,二人先後編輯改訂評點羅氏《三國》,是羅氏《三國》面貌有了很大改變,有清一代,流行程度,幾乎家置一編,羅氏原著反而湮沒不聞,成為和金本《水滸》相提並論的我國古典**的兩大評本,時至今日,金本《水滸》之風光又被原版所掩蓋,但毛本《三國》光彩依舊,甚至完全替代了原版,其間的原因知之者甚少。

3樓:特警

毛本私自改了三國演義的神話內容 不是原版

4樓:朝招陽洋

隨便在哪下 都是毛評本的

羅貫中做三國演義的背景 5

5樓:匿名使用者

時間是元朝末期吧,背景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就是個 網路寫手 當然 那時沒有internet~!

羅貫中在長期民間傳說,民間藝人創作的話本,戲曲的基礎上,依據陳壽寫的《水滸傳》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加上他自己的才學和經驗,才寫成部影響巨大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演義》成書之後,又經後人多次增刪、整理,現在最流行的,是清朝康熙年間毛宗崗修改的本子。

《三國演義》在描寫各封建統治集團的鬥爭中,全書貫穿了一個擁蜀反魏,尊劉貶曹的中心思想。認為蜀漢是正統的,曹魏是**的。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一反陳壽《三國志》的結構篇幅。

在《三國志》中,魏志最多,三十卷,蜀志最少,只有十五卷。而在一二o回的《三國演義》中,其中一o四回講的故事,都涉及到蜀漢。在人物好壞的區別上,蜀漢是好人多,壞人少。

而在曹魏是人多,好人少,在對待各方人物的態度上,對蜀漢方面是以歌頌為主,對曹以批判為主。因此,在羅貫中筆下,劉備是「寬仁待民」的好皇帝。他對百姓是「秋毫無犯,民皆感化」。

老百姓歌頌他:「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進軍西川(即四川)時,一路之上都受到百姓們的歡迎和擁戴。

這是作者理想化了的「聖君」、「明主」。而曹操詭詐殘暴的大奸臣。他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三國演義》提供了不少戰爭經驗和各種軍事科學知識,對戰爭的描寫,是很出的。寫官渡之戰,先介紹兩軍力量的對比。袁紹兵多糧足,擁軍七十萬。

而曹操兵少糧缺,只有七萬人。但是戰爭勝敗不但決定於客觀軍事力量的強弱,而且還決定於主觀指揮是否正確。繼而再攻,各個擊破。

相反,袁紹自恃強大,沒有利用兵多糧足的優勢、結果大而歸。實在是指揮不當。這是一次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其他如赤壁鏖兵、 陵之戰等,都寫有聲有色,雄偉壯闊,引人入勝。同時,也為後人提供了豐富的戰略戰術經驗和教訓。後來,農民起義的將領們把《三國演義》當作軍事教科書來學習、運用

《三國演義》為如何寫作歷史**,提供了「七分事實,三分虛構」基本經驗。《三國演義》中的歷史事作和人物,大都是真實的。黃巾起義、董卓之亂、官渡、赤壁之戰等等,在歷史上,真有其事。

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董卓、曹操、袁紹、劉表、劉備、孫權以及關羽、張飛、諸葛亮等等,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這就是「七分事實」。歷史**的創作,在涉及歷史之時,原則上要符合歷史的真實,不可杜撰或捏造。

否則,就不是歷史**了。但另一方面,《三國演義》又不等於三國曆史,它畢竟是一部**。所以,其中不少內容和情節是作虛構的,誇張的。

不但歷史上不存在「吳國太佛寺看新郎」、「獻密計黃蓋受刑」和「七星壇諸葛亮祭風」等事件。而且,就是對歷史人物如劉備、曹操、諸葛亮、關羽和張飛等,也不是從《三國志》裡照搬到《三國演義》中來。而是作者依據尊劉貶曹的思想給予加工改造。

有的加以美化、神化,有的加以醜化。《三國演義》中的這些人物,已是藝術的典型。這就是「三分虛構。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大群鮮明生動,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這是一部藝術性很高的作品。但它也有種種不足。

如否定農民起義的錯誤立場,封建迷信等等。然而它畢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名,羅貫中也因此獲得了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總之感覺他很強 能寫出三國這麼絕的作品的 也就他了`!

其中的謀略 詭計 人物 都被他精妙的手筆完美的詮釋出來~!

最後說一下 《三國演義》我讀了 不下10遍 現在如果再讀的話 我還會一直讀下去

6樓:天下英雄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元末明初作家,戲曲家,原名羅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生於杭州,祖籍太原。羅貫中生於元末社會動亂之時,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於流俗,曾參與反元的起義鬥爭。

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今存署名由羅貫中編著的**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巨集大的結構描寫了三國時期尖銳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塑造了曹操、劉備、周瑜、諸葛亮、關羽等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罪行,寄託了人民渴求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願望。

這部長篇**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著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為什麼三國演義裡羅貫中把功績並不十分突出的諸葛亮、趙雲寫的那麼完美?

7樓:匿名使用者

先看一下《三國演義》的思想內容 ,你就有所明白了。

坊間流行的《三國演義》毛評本在書前有一篇《讀〈三國志〉法》。這是一篇教人如何欣賞《三國演義》的文章,包括內容和文學技巧的剖析。當中不是每一個觀點都正確,但卻是很有啟發性的,不可不讀。

其思想也簡單看下、、、、

三國演義這部鉅著大致上以陳壽《三國志》的歷史範圍為基礎,從文學角度再現了漢末黃巾起義到西晉統一這**十年間的演變過程。因為歷史大事不便隨意纂改,但其中細節卻可盡情發揮,作者在編寫時可以融入個人的主觀成分,成為思想性較明顯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處處尊劉貶曹,與陳壽《三國志》以魏晉為正統有別,歷來視此為《三國演義》的主題思想。

揚劉抑曹是《三國演義》的主調,尤其是現在流行的毛評本,說「強調正統」是該書主題,應該不會錯。而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觀念,也與作者所處元未明初的時代背景有些關係。

(諸葛亮這人物也有不好的一面,至於哪不好,你可以去百家講壇瞭解一下,不僅電影,書也有許多是照搬按新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你好!相信樓主是讀三國志之後所以覺得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這部**裡過分突出諸葛亮和趙雲這個兩個人物。當然了,這兩個人物同時也是演義和**之間差別最大的,羅貫中之所以在他的筆下強力渲染諸葛亮和趙雲也是有一定的獨到之處,一般讀了三國志的人都從表面上看趙雲只是哥護衛隊長,功績平平、除了兩次救下幼主在戰場上沒什麼建樹,但是通讀三國志我們就會發現則不然!

諸葛亮和趙雲有著同樣的一點就是不太看重什麼功名,且任重而道遠!羅貫中讀懂了陳壽的筆墨所以他才會在自己的長篇**裡重塑劉氏集團!

9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就是為了藝術化,所以誇大其詞了諸葛亮等一系列人物的形象,所以我們看起來就覺得諸葛亮好似十全十美,諸葛亮草船借箭其實是周瑜做的。但他們卻是還是有功績擺在**,不容置疑。

10樓:匿名使用者

但是這是寫作要求 他始終都是要把一個偉岸形象朔造到一個人身上的

三國演義羅貫中的寫作背景和評論,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的時代背景是怎樣的

時間是元朝末期吧,背景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就是個 網路寫手 當然 那時沒有internet 羅貫中在長期民間傳說,民間藝人創作的話本,戲曲的基礎上,依據陳壽寫的 水滸傳 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加上他自己的才學和經驗,才寫成部影響巨大的 三國志通俗演義 三國演義 成書之後,又經後人多次增刪 整理,現在最流...

三國演義羅貫中簡述,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平生簡介

羅貫中,名本,號湖海散人。他一生寫了不少的劇本和 被稱為章回 的鼻祖。尤其是他以戲曲和民間評書以及史書為藍本創作的 三國演義 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出生在元末明初混亂的年代,所以他心中渴求國家的統一,尤其是漢本思想十分嚴重。這就讓他的作品充滿了忠君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的才華橫溢。...

羅貫中為什麼寫《三國演義》啊,羅貫中為什麼要寫三國演義

一句話總結就是 三國志 這類正史讀起來枯燥,羅大師把其寫成 增添了許多戲劇色彩,耐讀多了。你問問所有的 家為什麼寫書 這個問題的本身沒有意義。所有人都在那裡說自己的看法,也許羅大師僅僅是個人愛好寫就 三國演義 呢,不行麼?每部文學作品都有作者自身的影子,羅貫中政治上失意,才華得不到施展,轉而從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