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生平事蹟

時間 2021-08-30 10:23:53

1樓:智慧百度地圖

唐太宗李世民,為唐朝第二任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政治家、軍事家。即位為帝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

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唐太宗於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出生於武功別館,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長孫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為皇后,即長孫皇后。

隋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煬帝被突厥十萬騎圍困於雁門(今山西代縣),李世民應募從屯衛將軍雲定興前往救援,提出虛張軍容,晝引旌旗數十里,夜以鉦鼓相應的疑兵計。時值東都及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縣北),迫使突厥始畢可汗解圍而去。十三年六月,與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陽),首戰獲勝,促使李淵決意西向關中。

任右領軍大都督,統右三軍,封敦煌郡公。七月隨李淵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淵一度動搖,欲還師更圖後舉。

世民堅決主張繼續進軍,提出先入咸陽,號令天下的方略。八月,進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輕騎至城下,誘隋守將宋老生出戰,繼而率騎猛衝其側背,配合李淵、建成正面攻擊,斬宋老生,克其城。九月,軍至河東(今永濟西南),力主急速進軍長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軍西渡黃河,順利佔領渭河以北地區,各大族豪強紛至軍門投效,數支農民起義軍亦來歸附,兵力迅速發展至13萬人。

十一月,會諸軍攻克長安。李淵立代王楊侑為帝,即隋恭帝,改大業十三年為義寧元年。以光祿大夫、大將軍、太尉唐公為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公,義寧二年三月,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

2樓:蠡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即位為帝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有個成語叫「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說他的,他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

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唐太宗於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1月23日)出生於武功別館,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長孫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為皇后,即長孫皇后。

隋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煬帝被突厥十萬騎圍困於雁門(今山西代縣),李世民受募從屯衛將軍雲定興之命前往救援。

同年(618年)五月,隋恭帝禪位於唐,唐王即皇帝位,國號大唐,改元武德。武德元年,以趙公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

唐朝建立以後,為統一全國,先後進行了六次大的戰役。這六個戰役李世民就指揮了四個,全部取得了勝利,為唐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一次是對隴右薛舉父子集團的戰役,唐武德元年,薛舉率軍進攻關中,雙方在現陝西長武縣發生激戰,在這裡,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敗仗,退回長安。但不久,他便在淺水原之戰徹底打敗薛軍,消滅了隴東集團。

李世民在戰鬥中注重戰前偵察,雖屢次遇險,但每次戰鬥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於製造戰機,當敵強我弱時,他經常用「堅壁挫銳」的戰法拖垮敵人,戰鬥中身先士卒,親自率領騎兵突擊敵陣,勝利後勇追窮寇,不給敵人喘息之機,因此獲得了每次戰役的勝利。在統一邊疆的戰爭中,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明於知將,選拔良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軍事才能,為大唐盛世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玄武門事變

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617年,李淵在李世民支援下在太原起兵反隋並很快佔領長安。

貞觀元年(六二七)正月初一,改元貞觀。

貞觀元年(六二七)正月,唐太宗下制,令今後中書省、門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閣商議國家大事,都要有諫官跟隨,遇有不當之處,諫官立刻進諫。

貞觀元年(六二七)正月,唐太宗命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與學士、法官等人重新議定律令。放寬絞刑五十條為砍斷有趾,唐太宗仍嫌這種肉刑太殘酷,蜀王法曹參軍裴弘獻請再改為加役流,徙三千里,居作三年。

貞觀二年(六二八),關內發生旱災,百姓缺糧,有許多人賣兒賣女以換取衣糧。四月,太宗詔出御府金帛贖回被賣兒童,交還父母。又因去年久雨,今年又遭受旱災、蝗災,大赦天下。

貞觀二年(六二八)四月,突利派使來唐請求援助。太宗召集大臣討論,兵部尚書杜如晦請出兵攻突厥。貞觀三年(六二九)十二月,突利可汗入朝,太宗任命他為右衛大將軍,賜爵北平郡王。

貞觀二年(六二八)九月,中書舍人李百藥請再出宮人。唐太宗命尚書左丞戴胄和給事中杜正倫在掖庭西門簡選宮人,前後放出宮女又達三千餘人。

貞觀三年(六二九)三月,太宗以房玄齡為左僕射,杜如晦為右僕射,以尚書右丞魏徵守祕書監,均參與朝政。房玄齡善謀略,杜如晦善決斷,為唐朝名相,並稱「房杜」。

唐朝初年,凡國家軍政大事,中書舍人各依自己的見解,簽署自己的名字,被稱做五花判事。由中書侍郎、中書令審查,由給事中、黃門侍郎校正。貞觀三年(六二九)四月,唐太宗重新申明舊的制度,於是很少發生錯事。

貞觀十二年(六三八)立薛延陀小可汗,太宗建百騎。

貞觀十三年(六三九)太宗停世襲刺史。

3樓:摩羯

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母楊妃是隋煬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

李仁(李千里)、李瑋、李琨、李璄。據史料記載:從《新唐書》的「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類己。

既名望素高,甚為物情所向」和《舊唐書》的帝曰:「公豈以非己甥邪?且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

」可以明顯看出,李世民對於這個寶貝兒子還是讚賞有加的。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最有文韜武略,且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    由於李承乾、李泰等太宗諸子為了爭奪太子的名分而兩敗俱傷,此時李世民曾想立李恪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長孫無忌的反對,最後在長孫無忌的周旋下,太子的名分最終落在了名不見經傳的晉王李治身上,這對於當雄心勃勃的李恪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打擊。

 因此有了太宗賜恪書的以下一段對話:「吾以君臨兆庶,表正萬邦。汝地居茂親,寄惟籓屏,勉思橋梓之道,善侔間、平之德。

以義制事,以禮制心,三風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則克固盤石,永保維城。外為君臣之忠,內有父子之孝,宜自勵志,以勖日新。

汝方違膝下,悽戀何已,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故誡此一言,以為庭訓。」  這段話似是勸告,更像是警告。

至於當時的太宗皇帝的心理,外人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的出,他對於自己的親生兒子還是有一定的憐愛之心。而編劇就憑這句話而把李恪寫的如此不堪讓我等不能接受。    由於李恪有隋朝宗室的這一層特殊身份,其難以被朝臣們接受。

想想也是,在當時那個封建禮法至上的時代,文武朝臣們當年跟隨李淵父子歷經生死打下來的江山,又怎能讓唐朝的皇帝寶座重新回到隋煬帝一支?    至於當時的國舅長孫無忌,更是視其為眼中釘,假如不是他當時強烈反對李恪當太子,恐怕唐朝的歷史都要改寫。等到李治登基,長孫無忌掌權,後來的事態發展就越來越朝著不利於李恪的形勢發展,後來其憑藉手中的權勢,先謀立太子李忠,後又相繼冤殺了吳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

 史載: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長安自盡,年約三十四歲。   至此,長孫無忌由此掃清了獨攬朝政的一切障礙。

至於後來武則天當權後,如法炮製,陷害國舅長孫無忌謀反,那是後話,不再細說。唐朝的宮廷可謂是血雨腥風,只要和權力沾上點關係,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

三毛的好友分析她的死因是:因為對生命的深層體驗和摯愛的離去,內心悽苦、孤寂,所以身心迅速地枯萎凋零。但他們忘記了,三毛生前最痛恨的就是喧囂和爭論,而死後她竟逃脫不了。

生前她可以選擇流浪,那麼死後呢?三毛是註定要永遠流浪的,流浪在一個充滿哀傷的雨季裡。

金庸生平事蹟,李清照的生平事蹟?

金庸生平事蹟一 他的祖父查文清,光緒年進士,1891年在著名的 丹陽教案 發生時就是丹陽知縣。當時清廷為了給外國教士交差,意欲抓拿焚燒教堂的首事兩人,偷偷放走嫌犯的就是查文清,並因此被革職,回鄉閒居讀書。金庸說,他祖父對他有兩大影響,一是讓他知道要愛國並且正直行事 二是要多讀書。而金庸父親查樞卿,生...

雷鋒的生平事蹟,雷鋒的生平事蹟

1 人民勤務員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去瀋陽。路上,雷鋒看見一位婦女揹著一個小孩,手還牽著一個小女孩,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想都沒想,脫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直髮抖,就把自己的貼身襯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們早飯沒吃,就把自己帶的饅頭...

岳飛的生平事蹟。(還有秦檜的生平事蹟)

岳飛 1103 1142 字鵬舉,出生於北宋相州湯陰 今河南湯陰縣 的一戶佃農家裡,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壓迫的漢族 契丹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