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悅讀
青海介紹
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個神祕而誘人的地方,她彷彿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寶氣,平靜中顯出神奇風采。
青海省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東西長約1200公里,南北寬800公里,面積為72萬平方公里。境內山脈高聳,地形多樣,河流縱橫,湖泊棋佈。巍巍崑崙山橫貫中部,唐古拉山峙立於南,祁連山矗立於北,茫茫草原起伏綿延,柴達木盆地浩瀚無限。
長江、黃河之源頭在青海,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鹹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無論是前往新疆還是**、敦煌還是拉薩,青海是人們去往西部旅遊時的必經之地,那裡大部分土地都是戈壁和雪山,不適合於人居住。但是青海的人文資源和地理資源都十分的豐富,至今仍是登山者的樂園,勇敢者的天堂。
青海是新疆與**的融合,有「世界屋簷」的美稱。青海東部素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衝」和「玉塞咽喉」等稱謂,可見地理位置之重要。
青海省一大半的工業產值和人口居住在首府西寧,西寧成為青海省的地理中心。青海的地形大勢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間分佈的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稱為青南高原。
2樓:達日德
「青海」一詞是藏語和蒙語的混合音
青海湖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3樓:祝福集郵進萬家
青海湖湖面遼闊,湖水平均深15m以上,淨朗的藍天相映,湖面顯得特別鮮藍,所以各族人民都把它叫做「青海湖」。
4樓:匿名使用者
青海湖古代稱西海,仙海,鮮海、禾卑羌海等,唐代時吐蕃東擴後青海湖一帶由藏族所居,藏族稱之為「錯溫波」,意為「青色的海」,元明清時,蒙古族進入青海後稱之為「庫庫諾爾」,意為「藍色的海」,青海湖由此而來。
5樓:匿名使用者
青海湖古稱「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蒙語稱「庫庫諾爾」,藏語稱「錯溫波」,意為「青色的海」、「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
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
青海的名稱由來
6樓:手機使用者
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bai
內陸鹹水湖——青du海zhi
湖而得名,簡稱青 。
唐、宋屬吐蕃dao;元朝其土地屬回宣政院管轄;明朝屬朵答甘都司等;清朝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之始。
**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青海這個名字的來歷
7樓:
西漢時期在青海湖附近設西海郡,當時青海湖名西海,直至東晉前秦更名為西平郡。南北朝時期的魏定名青海湖為「青海」。隋朝設定西海郡,青海湖仍名青海,隨後朝代變更,青海(湖)名稱依舊,直至清朝設定青海為今天省級行政區劃,面積與今天差不多,**至今,照舊。
8樓:伸手不見黑夜
青海省因境內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
9樓: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10樓:櫛風者
甘肅省名字的**?
11樓:__yin為有你
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定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甘肅,簡稱「甘」或「隴」,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蘭州,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甘肅界於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東通陝西,西達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寧夏、內蒙古,西北端與蒙古國接壤。甘肅省總面積42.
59萬平方千米。
擴充套件資料
風景名勝
1、五泉山公園
五泉山公園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南側的皋蘭山北麓,是一處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遐邇聞名的旅遊勝地。
公園景點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築為主,海拔1600多米,佔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來的建築群10餘處,1000餘間,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規模巨集大。園內丘壑起伏,林木蔥鬱,環境清幽;廟宇建築依山就勢,廊閣相連,錯落有致。
2、崆峒山風景區
崆峒山風景區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公里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主峰海拔2123米,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的要塞 。
3、麥積山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存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4、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地處祁連山北麓,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以南30公里,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是中國彩色丹霞和窗櫺狀宮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遊觀賞價值。
12樓:聖希林
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後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另外有這些你看看~!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後設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西路,簡稱江西路;元設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明置江西省,後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雲南:以在雲嶺之南得名。漢即設雲南縣,為雲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後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雲南行省及雲南諸路道;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宋設川峽路(注:
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併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陝西:以陝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鄜延、邠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後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
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後置寧夏省;建國後撤消併入甘肅省,後設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海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臺灣:以臺灣府得名。唐宋均為化外地;元在澎湖設巡檢司,兼管臺灣漁民;明為荷蘭所佔,明末鄭成功收復,設東寧省及承天府;清鄭氏,設臺灣府及臺廈道,是為臺灣得名的開始,並正式稱臺灣島,後改臺廈道為臺灣道;清末設臺灣省,後為曰佔,仍稱臺灣;**收復,恢復臺灣省,省名至今未變。
**: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明稱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後正式定名為**,為**得名的開始;清設**辦事大臣;**初**地方;建國後仍之,後改**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內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蒙古部落;後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嶺北行省;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
**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以今內蒙古東部設內蒙古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
唐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設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設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後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
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2023年**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收復後仍改遼寧省;建國初分遼東省和遼西省,後合併恢復遼寧省,省名至今未變。
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併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後合併恢復江蘇省,省名至今未變。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
新疆:以其為新闢疆土而稱新疆。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地;清統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準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闢疆土而稱新疆(其時貴州新闢疆土亦稱新疆);清未設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仍之;建國後改新疆維吾兒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sony名字的由來,SONY名字的由來
20世紀50年代初,索尼 公司原名叫 東京通訊工業 是日本的一個小公司。後來,該社社長盛田昭夫在歐美旅行考察時發現,人們對他本人的名字還容易記住,但對他的公司卻連發音都感到困難。他感到,如果一家商號的名稱,難以讓別人記住那還能做生意嗎?他回到日本就和經理商量,認為必須改變名稱。此時,他正好獲得了生產...
曹妃甸名字的由來,唐山名字的由來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糖蟬兒 曹妃的傳說 曹妃甸由來 灤縣誌 卷二地理河流 記載 曹妃甸在海中,距北岸四十里,上有曹妃殿,故名。曹妃甸在距離唐山市區80公里的南部沿海,原來距離北邊陸地約20公里,是一座帶狀小沙島。在當地,流傳著關於曹妃甸的傳說。曹妃甸的由來,有著兩個不同的版本。一個故事說,這個...
澳門名字的由來是,澳門名字的由來
據說在一個晴朗而風平浪靜的日子裡,漁船如常在海上航行,突然天氣變得十分惡劣,在狂風雷暴中掙扎的漁民們突然看見一位少女,在少女一聲令下,風暴居然停止了,而波濤洶湧的大海亦恢復平靜,當漁船安全抵達海鏡港,少女便朝著媽閣山方向走去,突然出現一輪光環,少女化作青煙消失了,漁民為了答謝這位娘媽的救命之恩,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