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的繪製

時間 2021-08-30 10:38:27

1樓:kyoya斯

隨著技術的進步與人類審美意識的逐步增強,新石器時代的人們逐漸開始對陶器進行刻意的裝飾,於是,便有了彩陶這種藝術品。繪彩,足製作彩陶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新石器時期的先民們在已制好的陶坯上,用彩色顏料繪出一幅幅稚拙、古樸、雅緻的裝飾圖案,使極為普通的陶器在陶工靈巧的手中,變成了一件件珍貴的史前藝術精品。

我國最早的彩陶源於大地灣文化,其色彩是偏暗的紅彩;之後的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主要以黑彩為主,並有少量的白彩;半山與馬廠時期還出現了大量的棕色複合彩。在有些遺址的發掘中,出土了一些礦物顏料。經過多年的綜合研究,採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學術界對多種顏料的礦物成分和著色劑,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彩陶之所以斑斕絢麗的原理。

彩陶是先繪彩後燒製,因此,所選礦物顏色必須要耐高溫,在高溫下顯色卻不分解,仍能保持原有顏色。早在數萬年以前,人類就已發現並開始利用大自然的賞賜:山頂洞人在死者身上布撒紅色的赤鐵礦粉粒,用礦粉染紅各類裝飾品;大地灣二期的房址中,發現有當時的人們在居住面鋪撒的一層紅色赤鐵礦粉。

由此可見,人類對礦物顏料的認識及使用,經歷了數萬年的歷程,紅色早巳被視為吉祥美好的色彩。

紅彩:將大地灣一期陶缽以及廣河地巴坪半山型別陶壺上的紅彩取樣,經檢驗測定,其顯色元素為鐵,顯色物相為氧化鐵。出土的礦物顏料是赤鐵礦的風化物赭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鐵。

有的地方還使用含鐵量很高的紅黏土作為紅色顏料。赤鐵礦在自然界較為多見,容易獲取,所以紅彩成了人們早期彩繪的主要選擇。他們用紅色表達著自己的激情,又用紅色象徵著對幸福的企盼。

黑彩:是甘肅彩陶中最常見的色彩。據對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火燒溝文化、辛店文化取樣標本分析,結果表明顯色元素是鐵和錳,顯色物相為四氧化三鐵。

其礦物以磁鐵礦與黑錳礦為主。馬清林博士還在馬家窯文化的黑彩中首次發現了鋅鐵尖晶石。這幾種礦物均屬尖晶石系礦物,其中,鋅鐵尖晶石、黑錳礦燒成以後顏色較黑,磁鐵礦則偏藍,這正是馬家窯文化黑彩漆黑髮亮的原因。

甘肅省博物館和臨夏州博物館曾做過一些實驗,如果用純錳礦顏料繪製彩陶,在高溫下錳元素全部分解;若使用含錳赤鐵礦,在稀釋較淡的情況下,彩陶燒成後只顯紅色;較濃的情況下,則顯黑褐色。這一系列的實驗表明,史前陶工已認識到含錳赤鐵礦,即赤鐵礦與磁鐵礦的混合礦物顏料具有兩種不同的呈色效能,並且熟練掌握了濃淡的變化規律,使其滿足於繪彩的需要。

棕色:在半山、馬廠型別的部分彩陶中,出現了既不紅也不黑的棕色紋飾。李文傑先生認為:

棕彩與黑彩的化學成分相同,但錳的含量低於黑彩,鐵的含量高於黑彩,可能是在顏料中攙和了紅黏土。馬清林博士對此有新的認識,他通過實驗分析認為:此時已使用了黑、紅兩種顏料的複合顏料。

通過配色後,色調發生了變化,彩陶的色彩層次因此也更為豐富。

白色:仰韶中期開始,出現了個別白彩,至馬家窯型別時,白彩增多。大地灣三期出土的白彩,經x射線衍射分析,顯色物為較純的石英粉末。馬家窯型別的白彩,其主要成分為石膏或方解石。

採集到礦物顏料後,要經過加工方能使用。首先,將顏料礦物砸碎,然後需研成細粉末,越細的顏料附著力越好。將研成的細末加水調和成顏料漿,或調成混合顏料。

在甘肅出土文物中,因彩陶發達,顏料及其加工工:具常有出土。大地灣的先民們慣於使用石斧,用它將顏料礦物砸碎,因此,出土的石斧上常沾有顏料。

出土的上百件研磨石、研磨盤,無疑是研磨顏料的成套工具。研磨石有圓形、圓錐形、橢圓柱形,均有一個光滑的研磨面;研磨盤形狀多樣,但都有一凹陷的磨坑。有的研磨盤非常精緻,磨面青黑光亮,呈一規整的圓形。

在蘭州白道溝坪遺址窯場出土的兩件工具,一件為石質研磨盤,一件是高邊分格的陶盤,盤內留有鮮豔的紫紅顏色,當為調色盤。顏料調好後,最後的工序就是繪彩。

繪彩時究竟使用何種工具,因無實物出土,難以定論。但根據對甘肅彩陶的觀察,不難發現許多彩陶花紋在不經意間留有尖細的筆鋒,推測是用類似毛筆的工具所繪,不僅有硬毛製作的硬「筆」,還有用軟毛製作的軟「筆」,否則,半山、馬廠型別細密的網格紋、鋸齒紋等都無法完成。從細長流暢的線條中可以看出,當時繪彩的「筆」很可能是用狼、鹿之類的毛製成的長鋒硬筆,並具有較好的凝聚性。

2.繪彩

在中國的傳統藝術中,彩陶是最早將圖案與器物造型完美結合的原始藝術作品。繪製彩陶時,先民們非常注重圖案與器形、視角的關係,並已注意到了圖案在不同視角下所產生的視覺效果,繪製設計出了無論從哪個角度,正平視還是俯視,都可以看到完美的畫面,併力求達到圖案的構成與器形相協調。根據器形不同,確定設計其裝飾部位及圖案花紋。

因史前社會並無桌案之類,故物品多置放在地面或小土臺上,與現代擺放位置截然不同;還有,史前先民多席地而坐,自然視角也有著明顯的區別,因而,繪彩重點多在器物腹部及以下部位。如仰韶文化的盆缽等,視線侷限於口沿與腹部,所以僅在視線所及部位繪彩;馬家窯型別的盆,大口淺腹,因俯視內壁更為清楚,因此多以內彩為主,簡練的外彩為輔;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的瓶形器物造型瘦長、腹部斜直、器體不大,整體一目瞭然均可納入視線,因而從口沿至下腹大部分施彩或通體施彩;半山型別的甕、大圓鼓腹造型,因在置放於地面時下腹基本被遮擋,故在中部以—上繪彩。

工匠在繪彩時不可能是隨意塗抹的,依據器物的造型,對口沿、頸部、腹部的花紋及內彩,應該有事先的設計與構思。將圖案的位置確定之後,把器物的彩繪部位根據需要加以分隔劃分、定點,然後進行繪畫。繪畫時先繪主題圖案,再補充勾畫與主題協調且相輔相成的輔助紋飾。

根據對彩陶圖案的觀察研究,推測具體繪彩過程如下: (1)等分或分隔

彩陶除個別器物外,均為圓形器物,基本是由多組紋飾構成橫向的彩繪帶,少數彩繪為縱向。所以,首先要設法將彩繪部位加以合理等分或分隔,然後再分組繪畫紋飾。由於器形各異,等分的方法也不同,豎長型器物多以橫向平行線從上到下將彩繪部位分隔;橫寬型器物則以縱向平行線將器物由左向右等分。

彩繪的圖案帶有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和多等分,都因主題圖案紋飾而定。有些圖案較為簡單也易劃分,如魚紋盆,把圓周橫向分為二等分,繪兩組相同紋樣的魚;花瓣紋彩陶盆是先用垂直線將器物腹部橫向二等分,之後再四等分、八等分,最後繪成八組花瓣紋圖案。還有些器物的彩繪部位為單數分隔,如永靖三坪出土的被稱之為「彩陶王」的彩繪甕,它以平行線將彩繪部位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之後再分部繪彩。

等分線或分隔線不僅可作為各部位不同圖案的間隔線,又成為邊框起到了一定的裝飾作用。半山、馬廠型別的圖案繁密複雜,等分或分隔極為精細,如廣河地巴坪半山型別連續重弧紋彩陶甕,需將圓周等分為11份,可見當時此項工作的難度非同一般。因此,當時也許已經有了用來等分的工具,否則,這11組弧線難以等分得如此精確。

對於帶耳的器物,這些附件都是最方便、現成的等分點。

(2)定位

仰韶文化晚期以後,彩陶出現了大量的旋動連續性圖案,且極富整體性,又無法分隔,用等分法顯然已不能適應彩陶發展的需要。根據此類圖案的特徵,首先要整體規劃佈局,確定其定位點或定位圓,並劃分彩繪部位。如隴西呂家坪採集的尖底瓶,需用三個渦紋的中心圓。

點作為定位點,然後再以圓點為中心,向四周引出弧線,構成連續的漩渦紋。半山、馬廠型別的彩陶,多以圓圈為主題花紋,於是圓圈便取代了圓點,演變為圓圈定位,如半山型別的彩繪,要先繪出幾個大圓圈、葫蘆紋等,再繪其他周邊補充輔助的鋸齒紋等圖案。馬廠型別彩陶也是如此,先繪出四大圓圈的輪廓,其後填充圓圈內的網格圖案,以及周邊空當的細碎紋飾。

(3)先主後次,由繁至簡

彩陶圖案一般可分為主題紋飾及非主題紋飾。主題紋飾繪在器物最醒目的位置,其他紋飾或作為陪襯、補空,或飾在口頸部、下腹部,起輔助裝飾的作用。繪彩時,要把握重要位置,先繪顯要位置的主題圖案,後繪邊角的附屬紋飾,以便整體達到完美和諧的效果。

永靖三坪出土的彩陶甕,上中下分為三格,由三部分圖案構成。中腹部一格最大,主題圖案位於中間重要位置,需先繪作為主題的旋渦紋,之後再於周邊空白之處填畫小同心圓,上下腹部的其他紋飾最後完成。半山型別彩陶,圖案繁密精緻,繪畫難度大,但仔細觀察分析,雖然黑彩圖案佔據主要空間,仍不難看出整體圖案是以紅彩為骨幹,紅色的線條還起著等分定位作用。

黑色鋸齒紋或條帶、條塊間隔於紅色線條之中,黑紅相間彼此輝映,形成完美的畫面。因此,看來半山型別彩繪的繪畫程式應是先用紅彩勾畫出主幹紋飾之後,再繪製黑彩圖案。總而言之,先繪主題圖案、骨幹線條,就能控制整個畫面,使佈局更為合理美觀。

(4)先勾輪廓,再填充

自仰韶文化晚期,出現了較多的網格紋,其外輪廓有圓形、橢圓形、葫蘆形、三角形、回形條帶等等,而且輪廓內填充的網格亦越來越密集精細。對於這類器物進行分析,應是先繪外輪廓,其後再填充輪廓內的網格紋、菱形方塊紋等紋飾。如鯢魚紋彩陶瓶,應是先勾勒鯢魚的身軀之後再繪其軀體內的網格紋及肢體。

半山型別的葫蘆紋彩陶壺,顯然應先繪出葫蘆的外輪廓,然後填充葫蘆內的細網格紋,最後再用其他線條紋飾將周圍空當補充完善。馬廠型別的單耳杯,需先繪出回形的條帶紋,再繪條帶間細密的網格紋,約1平方釐米的條帶間,有5條縱橫交錯的經緯線組成,當時畫工精湛嫻熟的技巧以此可見一斑。如若不然,線條則會粗細不

一、疏密不勻,或線條彎曲以致造成重疊等等。由此可見繪畫技能的熟練程度直接影響著彩陶的質量與美觀。

無論何種器形、何種圖案,也無論什麼文化型別,任其千變萬化,繪彩時總是遵循著一定的原則與程式,即從上到下、由點到面、先主體後其他和從整體佈局到區域性結構,這些規律開創了後世繪畫藝術的一般規則之先河。在甘肅彩陶的鼎盛時期,圖案依然是繁而不亂、井然有序,其根本原因是有了上述繪彩的基本規則。

彩陶是在陶坯尚未完全乾燥時進行描繪的。坯體繪彩後要用卵石等工具反覆打磨,這樣可使器表質地斂密而變得光潔細膩。繪上去的彩料也會經過滾壓打磨的手段嵌入器表,成為器表的有機組成部分,牢固地附著在坯體上不至脫落,且燒成後器表光亮色澤美觀。

半山型別的彩陶器表打磨得最為精細,圖案明麗、光彩奪目,達到了極致。蘭州市牟家坪半山型別的彩陶壺,頸肩交界處留有利用圓棍縱向滾壓而產生的凹痕。經李文傑先生實驗,內彩可用硬而光的圓球進行滾壓,外彩可用硬而光的圓棍滾壓。

滾壓時要注意用力的方向與器表基本垂直,這樣彩料才不會移位,圖案則保持原狀。3.陶衣

繪彩之前先在陶坯,上加施一層彩色陶衣,是仰韶中期以後各類—型彩陶文化中常見的做法。施陶衣之後,器表如同披上了一層華麗的綵衣,再用其他顏色繪彩。如在紅色陶衣上繪黑彩,色彩對比強烈且穩重,更加絢麗奪目。

有的陶器加陶衣後即使不再繪彩,如大地灣四期陶鼎,通體飾紫紅陶衣,仍顯得華美耀眼)。陶衣原料一般為仔細淘洗過的細陶土泥漿,有時也調入其他顏料。加施陶衣時,將泥漿塗刷在器表或將器物置放於泥漿中蘸泡而成。

馬廠型別,以及火燒溝、辛店、沙井文化均流行紅陶衣;仰韶、馬家窯文化有少量白色陶衣。經鑑定,紅色陶衣的原料是含鐵量高的紅黏土,白陶衣多為白堊土。 彩繪陶是指陶器燒成後再繪彩紋的陶器,這類陶器的繪彩顏料中加有膠質物,藉以使彩料貼附到器表,但仍然容易脫落。

大地灣一期發現一片白色彩繪陶片,白彩繪在罐形器內壁,顏料質地較粗,明顯高於器表。經x射線衍射分析,顏料為方解石,成分為碳酸鈣及二氧化矽。當地隨處可見的「料姜石」中含有較高的方解石,估計是將「料姜石」燒熟後研磨成白色顏料。

在大地灣四期出土了較多的彩繪陶,一類是繪在灰泥質陶上的紅色彩繪,因彩料脫落而圖案不清;另一類是繪在泥質瓶、壺上的白色彩繪,脫落現象不如紅彩嚴重。紅色彩料經鑑定為硃砂,白色彩料主要成分為方解石及少量的石膏。這時的白彩料成分與一期基本相同,但質地較細,在陶器上的黏附效能強於一期,工藝明顯有了進來,可能是採用了較好的膠質材料。

求繪製竣工圖的規範,求繪製竣工圖的規範

三 紙質竣工圖的編制方法 一 凡按施工圖進行施工沒有變更的工程,由施工單位負責在原設計施工圖上加蓋 竣工圖 標誌章,即作為竣工圖,竣工圖示誌章的規格尺寸統一為80mm 50mm 二 凡在施工中的一般性變更,能夠在原設計施工圖上加以修改補充的,可不重新繪製竣工圖,由施工單位在修改部位上槓改,用黑色簽字...

怎樣繪製自己家的平面圖,如何繪製自己家的平面圖

1 直尺 圓規 鉛筆 繪圖橡皮 2 a3 1 50 3 以進入單元門的方向 4 依個人喜好 如何繪製自己家的平面圖 把自己家的各個房間包括廚房 衛生間 餐廳等按實際尺寸量出來後,用cad畫圖軟體,使用line畫線命令畫出來即可。當然也可以手繪。怎麼畫自已家樓房的平面圖 先把北向定好,畫第一層的話,假...

本人有馬家窯彩陶,歡迎收藏行家鑑賞,出價

看 才行出最初的基礎價,前提是真的,現在啥都不知道,出價10元 底款 雅玩珍藏 瓷兔一對兒,個人感覺清末或民初,請藏友行家鑑定,謝謝! 汝瓷筆洗 雅玩 款識是請時期康熙 乾隆 道光時期的款識,但是 雅玩珍藏 不是明清時期的民窯款識,它應該是 時期的款識,再一個它的擬人化的彩繪都符合近代彩繪的風格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