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半部論語治天下,儒家思想之精髓。求知治學,為政參政,立身處世。
《論語》主要是記孔子言行的書。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把奴隸主階級壟斷的古代文化普及於平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對我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巨大和深遠影響。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詩、書、禮、樂教**,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
他不語怪、力、亂、神,而教人則循循善誘,重在啟發,舉一反三。孔子通音律,曾說:「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他為了行「道」,企圖挽救「日薄西山」的奴隸制,曾周遊列國,度不暇暖,對現實採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態度。
《論語》一書主要是孔子**所記,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孔門後學七十子的門人所記,所以書中的稱謂、體例和文章風格都不一致。據班固說:「當時**各有所記,孔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從《論語》全書來看,決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班固這一判斷和解釋大概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柳宗元《論語辯》據書中記曾子將死,去孔子之後已數十年,認為是樂正子春、子思之徒所纂輯。那麼,《論語》的成書至早亦當在春秋戰國之際。
2樓:來自雲龍湖從容的木蘭花
馮v婦道人家就讓他人擠人隔閡和人家進入如果回家畫法幾何福建很難過的
3樓:匿名使用者
記錄孔子與其**言行的一部書
簡要概括《論語》十二章第三章的內容急用!!!
4樓:半路遇到狗
是要翻譯?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翻譯: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立足於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瞭解並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出規矩」
【啟示】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
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論語》十二章的題,論語十二章練習題
自由寧靜無憂 學習方法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 矣。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學習態度 1.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修身做人 1 人不知而不...
論語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論語十二章》中的成語給我們什麼啟示?
王仕節 論語 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鑑意義。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認為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倖而避免了災禍。按事物發展的邏輯...
中國近代史簡要,中國近代史簡單概括
懶羊羊 我知道朝代表 朝 代 起 訖 都 城 今 地 夏 約前22世紀末 約前16世紀初 安邑 山西夏縣陽翟 河南禹縣 商 約前16世紀 約前11世紀 亳 河南商丘殷 河南安陽 周 西周 約前11世紀 前771 鎬京 陝西西安東周 前770 前256 洛邑 河南洛陽 秦 前221 前206 咸陽 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