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管夷吾舉於士,“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這三句的話的相關故事有哪些呢?

時間 2021-09-04 01:14:40

1樓:憑欄看劍

管夷吾舉於士

關鍵字: 士:此 處指獄囚管理者,獄官。

句意:管夷吾是從獄官手裡被釋放並加以任用的。

典故:管夷吾,即管仲。當年齊桓公和公子糾爭奪君位,公子糾失敗後,管仲隨他一起逃到魯國,齊桓公知道他賢能,所以要求魯君殺死公子糾,而把管仲押回自己處理。

魯君於是派獄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國,結果齊桓公用管仲為宰相。

管仲(?——公元前**五年),生活在春秋中葉,齊國穎上(今安徽省穎上縣)人。名夷吾,字仲,溢號敬,也稱敬仲。

他是輔佐齊桓公建立霸業的名相,是我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政治家。管仲青年時曾與好友鮑叔牙一同經商。後來鮑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到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被囚而歸齊。

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公元前六八五年被齊桓公任為相,執行四十年,使齊桓公完成霸業。正如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中所講的:“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所處的時代,人們認為“天”主宰著一切。他卻把“天”看成是“自然之天”。他說:

“春夏秋冬,陰陽之推移也。”“天”只是日夜的更替,沒有什麼“神”在支配。他認為“水旱”、“饑饉”、“禍亂”.等,並不是什麼“天”對人們的一種懲罰,而是由於自然氣候不好,由於“人道不順”的結果。

管仲主張“是必立,非必廢,有功必賞,有罪必罰。”他還主張“罰不避親”和“察能授官”。要求“德當其位”,“功當其祿”,“能當其官”。

他在齊國的舉賢制度中規定每年實行“三選”(即鄉長所選,官長所選,公所訾相)。鄉長所屬中如果有賢德之人不報告,就是犯了“蔽賢”之罪。管仲自己帶頭執行尚賢政策,親自推薦放牛出身的甯戚為大司田,成為齊桓公富國強兵的得力助手。

這樣使齊國“匹夫有善,可得而舉,匹夫不善,可得而誅,民皆勉為善”。

管仲十分重視發展農業生產,提倡“農戰”。《管子》一書開宗明義第一篇第一句就說:“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因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留處。

倉廩實則知禮義,衣食足則知榮辱。”就是說,管理國家必須先從經濟入手,只有倉庫裡裝滿了糧食,才能談得上道德。而要“倉廩實”,就必須“務五穀”。

“務五穀則食足,養桑麻,育六畜**富。”他主張按土地好壞分等徵稅,適當徵發力役,禁止掠奪家畜。同時他還主張“官山海”,就是發展官營煮鹽冶鐵,製造農具,鑄造錢幣,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還通過商人“負任擔荷,服牛軺馬,以週四方”,擴大交流,“通貨積財”。

管仲為幫助齊桓公建立霸業,還對軍制進行了改革,在國都的十五個士鄉中,實行軍政合一的編制,寓兵於民,把居民組織與軍事組織統一起來,五家為軌,十軌為裡,四里為連,十連為鄉,五鄉為軍,國有三軍。齊桓公親率一軍,高子、國子二上卿各率一軍,編制好之後,不準自由遷徙。這樣,居民們平時一起勞動,彼此熟悉,打仗時可以互相幫助,緊密配合,是故“夜戰其聲相聞,足以無亂;晝戰其目相見,足以相識;歡欣足以相死。

”所以“以守則固,以戰則勝”。同時,還對“鄙”野(即國都以外)無權當兵的奴隸居住區的居民進行了類似的編制,從而改革了西周以來的舊軍制,使齊國有了一支平時能生產,戰時能打仗的強大軍隊。

齊國經過管仲幫助齊桓公五年的內部整理,於公元前六一八年時,已兵精糧足,成為中原各諸侯中的一個強國。於是他們打起了“尊王攘夷”的旗號,“挾天子之命以令諸侯”,開始了兼併諸侯,統一中國的霸業

2樓:蝸牛詞典

管仲從階下死囚犯一躍而為齊相的直接原因是其知心好友鮑叔牙的推薦。當齊桓公欲委相於鮑叔牙時,鮑叔牙以國家社稷為重,力薦管仲:“治理國家的大事,不是我能勝任的,只有管夷吾才行。

我有五個方面不如管夷吾:寬厚惠民,我不如他;治國不失權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諸侯,我不如他;制定禮儀示範於四方,我不如他;披甲擊鼓,立於軍門,使士氣倍增,我不如他。管夷吾猶如人民的父母,治理兒子,不能不用他們的父母。

”(《管子·小匡》下注只書篇名。)

3樓:匿名使用者

士是“士師”的省稱,這個詞的本義是指法官,此處引申為刑獄的管理者,即獄官。

這個詞在古代的標準用法就是單用一個士字,具體是“士某”,翻譯過來就是一個叫“某”的法官,(這個某代表此人的名字。)

“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這三句的話的相關故事有哪些呢?

4樓:王定霖

管夷吾是從獄官手裡被釋放並加以任用的

典故:管夷吾,即管仲。當年齊桓公和公子糾爭奪君位,公子糾失敗後,管仲隨他一起逃到魯國,齊桓公知道他賢能,所以要求魯君殺死公子糾,而把管仲押回自己處理。

魯君於是派獄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國,結果齊桓公用管仲為宰相。

百里奚,亦稱百里子或百里,宇裡,名奚。春秋時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生卒年不詳,秦穆公時賢臣,著名的政治家。

百里奚輾轉到虞國任大夫。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晉國借道於虞以伐虢國,大夫宮之奇以“辱亡齒寒”勸諫虞君,虞君因曾經接受晉獻公的寶玉“垂棘之璧”與名馬“屈產之乘”而答應了晉國。百里奚深知虞君昏庸無能,很難納諫,便緘默不語。

結果晉在滅虢之後,返回時就滅了虞國,虞君及百里奚被俘。後來,晉獻公把女兒嫁給秦穆公,百里奚被當作陪嫁小臣送到了秦國。他以此為恥,便從秦國逃到宛(今河南南陽),被楚國邊境的人抓獲。

秦穆公聽說百里奚賢智,想用**贖回他,又怕楚人不許,就派人對楚國人說:“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楚國人同意將百里奚交還秦國。

百里奚回到秦國,秦穆公親自為他開啟囚鎖,向他詢問國家大事。百里奚推辭說,他是亡國之臣,不值得詢問。秦穆公說:

“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秦穆公與百里奚談論國事數日,秦穆公十分賞識他,授以國政,號稱:“五羖大夫”。

這時他已是70多歲的高齡

孫叔敖(約前630-前593),蒍氏,名敖,字孫叔,春秋時期楚國期思(今河南固始)人,楚國名臣。在海子湖邊被楚莊王舉用,因此,有“孫叔敖舉於海”之說。貌似,曾看到文獻,說孫叔敖擢為楚國令尹之前原是一鹽販,也就是在海邊。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

5樓:冷風走過

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工作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裡釋放後被舉用為相,孫叔敖從海邊被舉用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中被舉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這一切表現到臉色上,抒發到言語中,然後才被人瞭解。在一個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常導致滅亡。

取自別人的翻譯

給你啦滿意的話給個採納 謝謝

6樓:白山黑水濁衣客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裡贖買回來並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後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奮發;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你就會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

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7樓:匿名使用者

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工作中被選拔,膠鬲從販賣魚鹽的人中被舉拔,管夷吾從獄官手裡釋放後被舉用,孫叔敖在隱居的海濱被選拔,百里奚從奴隸市場被贖回並被舉用。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責任降臨這個人的身上的時候,就一定要先使他們的性情意志受磨練,使他們的筋骨受一番勞累,使他們的身體經受飢餓,使他的資財缺乏而受到貧窮困苦,在他做事的時候,使他所做的事不順利(顛倒錯亂),用這些辦法來使他的心靈受震撼,使他的性格堅韌起來,不斷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才幹。

管夷吾舉於士」中的「於」是什麼意思

加爾基 於 的意思是 從。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選自 孟子 告子下 是一篇論證嚴密 雄辯有力的說理散文。原文節選如下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

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的事蹟

佼凝昳 舜,曾是農民,後為古代古代帝王 傅說,傅說,商王武丁的大臣。因在傅巖 今山西平陸東 地方從事版築,被武丁起用,故以傅為姓。傅說從政之前,身為奴隸,在傅巖做苦役。那裡是虞 虢兩地交界之處,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澗的流水常常沖壞道路,奴隸們就在這裡版築護路。傅說就靠從事版築維持生計,雖有才幹,無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