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橋的詩 對聯 謎語 俗語 諺語 故事 成語。橋的分類,橋名的由來跪求哦!!啊

時間 2021-09-09 05:08:58

1樓:

烏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船到橋頭自然直

過河拆橋

橋頭上跑馬——走投無路

有關橋的俗語、諺語、故事、成語,橋名的由來,橋的分類 跪求啊!!!

2樓:汝穎晨曦

按主要材料分

木、石、磚、竹、藤、鐵、鹽、冰、紙橋

獨木橋是最簡單的橋樑形式,我國秦漢以前的橋幾乎都是木橋。如最早出現的獨木橋、木柱樑橋。約商周時便出現浮橋,戰國前後又出現排柱式木樑橋和伸臂式木樑橋。

但因木材本身的特性,如質鬆易腐以及受材料強度和長度支配等,不僅不易在河面較寬的河流上架設橋樑,而且也難以造出牢固耐久的橋樑來,因此,南北朝始遂為木石混合或石構橋樑所取代。

石橋和磚橋。一般是指橋面結構是用石或磚料來做的橋,純磚構造的橋極少見,一般是磚木或磚石混合構建,而石橋則較多見。到春秋戰國之際便出現了石墩木樑跨空式橋,西漢進一步發展為石柱式石樑橋,東漢則又出現了單跨石拱橋,隋代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單孔弧形石拱橋,唐代李昭得造出了船形墩多孔石樑橋。

宋代是大型石橋蓬勃發展的時期,創造出像泉州洛陽橋和平安橋那樣的長達數裡橫跨江海交匯處的石樑橋,以及像北京蘆溝橋和蘇州寶帶橋那樣的大型石拱橋。

竹橋和藤橋。主要見於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區。一般只用於河面較狹的河流上,或作為臨時性架渡之用。

早期的主要是一種索橋,南北朝時稱竹質的溜索橋為「笮橋」。後來出現了竹索橋、竹浮橋和竹板橋等。鐵橋,在古代包括鐵索橋和鐵柱橋兩種。

前者屬於索橋類,較多見,約在唐代便出現;後者屬於樑橋類,實為木鐵混合橋,極少見,在江西見一例。

鹽橋和冰橋。主要見於特殊的自然環境中。前者主要見於青海鹽湖地區,後者主要見於北方寒冷地區。

紙橋是在一些玩具**現的。

2.按結構及外觀分

樑橋、浮橋、索橋和拱橋這四種基本型別。

樑橋。又稱平橋、跨空樑橋,是以橋墩做水平距離承託,然後架樑並平鋪橋面的橋。這是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橋,在歷史上也較其它橋形出現為早。

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先秦時樑橋都是用木柱做橋墩,但這種木柱木樑結構,很早就顯出其弱點,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因此,取而代之的是石柱木樑橋,如秦漢時建成的多跨長橋:

渭橋、灞橋等。約在漢代時樁基技術發明,於是出現了石橋墩,標誌著木石組合的橋樑能夠越跨較寬大的河道能經受住洶湧洪浪的衝擊。但由於石墩上的木樑不耐風雨侵蝕,於是便在橋上建起了橋屋,保護橋身,此橋型(廊橋)後多見於南方,但最早都見於黃河流域。

中小型的石樑或石板橋,構造方便,材料耐久,維修省力,是民間最為喜用的一種橋形,尤其是南宋後,在福建泉州地區十分盛行,創造了許多長大的石樑橋。樑橋若中間無橋墩者,稱單跨樑橋;若水中有一橋墩,使橋身形成兩孔者,便稱雙跨樑橋;若兩墩以上者,便稱多跨樑橋。

浮橋。又稱舟橋、浮航、浮桁,因其架設便易,常用於軍事目的,故也稱「戰橋」--一種用於數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連橫於水上的)連鎖起來並列於水面,船上鋪木板供人馬往來通行的橋。若按嚴格意義上的橋:

是以跨空和有柱墩為標誌的話,那它還不是十足意義上的橋。浮橋主要建於河面過寬及河水過深或漲落起伏大,非一般木石柱樑橋所能濟事的地方。浮橋兩岸多設柱樁或鐵牛、鐵山、石囷、石獅等以繫纜。

隋大業元年在洛陽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橋,是第一次用鐵鏈連線船隻的浮橋。浮橋目前在我國南方如江西、浙江、廣西等地方仍常見用。 浮橋的優點:

一是施工快速,清咸豐二年(公元2023年),太平軍圍攻武昌,只用一夜時間就建成兩座橫跨長江的浮橋。二是造價低廉,明代鄒守益在《修鳳林浮橋記》中,曾對石橋與浮橋做過比較:「若用石樑橋,要費千金,而用浮橋,則費五百金便可,可根據需要而定。

」三是開合隨意,拆除和架設都很方便。缺點是載重量小,隨波上下動盪不定,且抵禦洪水能力弱,常需及時拆撤,並要人照看,管理繁瑣,舟船、橋板與系船的纜繩要經常修葺和更換,維護費用昂貴。因此,很多浮橋的最後歸宿,都向木樑橋、石樑橋或石拱橋發展。

索橋。也稱吊橋、繩橋、懸索橋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鐵索等為骨幹相拼懸吊起的大橋。多建於水流急不易做橋墩的陡岸險谷,主要見於西南地區。

其做法是在兩岸建屋,屋內各設繫繩的立柱和絞繩的轉柱,然後以粗繩索若干根平鋪繫緊,再在繩索上橫鋪木板,有的在兩側還加一至兩根繩索作為扶欄。始見於秦漢,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橋,又名"夷裡橋",便是座竹索橋。現存著名的有建於明清時的瀘定鐵索橋、灌縣竹索橋等。

過索橋感覺非常驚險,正如古人形容過索橋的那樣:「人懸半空,度彼決壑,頃刻不戒,隕無底谷。」唐代和尚智猛稱:

「窺不見底,影戰影慄。」其實真正渡之還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遊紀》對貴州盤江橋評價的那樣:「望之飄然,踐之則屹然不動。

」拱橋。在我國橋樑史上出現較晚,但拱橋結構一經採用,便迅猛發展,成為古橋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種橋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繼續發展的廣闊前景。拱橋有石拱、磚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磚拱橋極少見,只在廟宇或園林裡偶見使用。

一般常見的是石拱橋,它又有單拱、雙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視河的寬度來定。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別高大,兩邊的拱要略小。依拱的形狀,又有五邊、半圓、尖拱、坦拱等之分。

橋面一般鋪石板,橋邊做石欄杆。拱橋的形象最早見於東漢畫像磚上,是由伸臂木石樑橋在發展過程中又受墓拱、水管等形狀影響而產生的。文獻記載見於南北朝時的《水經注》中,現存最早的實物和最具代表性的是隋代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

石拱橋的發券,明以後,尤其在清代,則盛行用整券,即「桶狀發券」。

斜拉橋混凝土

斜拉橋組合樑斜拉橋

鋼斜拉橋

其他造型:

飛閣和棧道、渠道橋和纖道橋,以及曲橋、魚沼飛樑和風水橋。

「飛閣」,又稱閣道、複道,即天橋。古代宮殿樓閣間的跨通道。《三輔黃圖》:

「乃於宮(指漢未央宮)西跨城池作飛閣通建章宮,構輦道以上下。」秦漢皇宮樓殿間聯以閣道通行,因上下有道,故稱複道。秦始皇築閣道由阿房宮通驪山,人行橋上,車行橋下,堪稱中國最早的立交橋。

「棧道」,又稱棧閣、橋閣,單臂式木樑橋。在山區陡峭的地方,架木鋪成的道路。

「渠道橋」,既是引水渠道又作行人用的橋樑。也即在橋上砌水渠以引水。如建於金代的山西洪洞縣惠遠橋。

故今山西民間尚有「水上橋、橋上水」的俚語。「纖道橋」,一種為便於拉縴而建造的、與河流平行的帶狀長橋。多見於浙江境內的運河地區。

有的長達一二公里乃至五六公里,如紹興阮社有一座「百孔官塘」纖道橋,建於清同治年間,橋長380餘米,115個跨,橋面用三塊條石拼成,底平接水面。

「曲橋」,園林中特有的橋式,故也稱園林橋。橋與徑、廊均為園林中游人賞景的通道。「景莫妙於曲」,故園林中橋多做成折角者,如九曲橋,以形成一條來回擺動,左顧右盼的折線,達到延長風景線,擴大景觀畫面的效果。

曲橋一般由石板、欄板構成,石板略高出水面,欄杆低矮,造成與水面似分非分、空間似隔非隔,尤有含蓄無盡之意。(1)採用圓弧拱形式,改變了我國大石橋多為半圓形拱的傳統。我國古代石橋拱形大多為半圓形,這種形式比較優美、完整,但也存在兩方面的缺陷:

一是交通不便,半圓形橋拱用於跨度比較小的橋樑比較合適,而大跨度的橋樑選用半圓形拱,就會使拱頂很高,造成橋高坡陡、車馬行人過橋非常不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圓形拱石砌石用的腳手架就會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險性。為此,李春和工匠們一起創造性地採用了圓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

趙州橋的主孔淨跨度為37.o2米,而拱高只有7.25米,拱高和跨度之比為1:

5左右,這樣就實現了低橋面和大跨度的雙重目的,橋面過渡平穩,車輛行人非常方便,而且還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優點。當然圓弧形拱對兩端橋基的推力相應增大,需要對橋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2)採用敝肩。

這是李春對拱肩進行的重大改進,把以往橋樑建築中採用的實肩拱改為敝肩拱,即在大拱兩端各設兩個小拱,靠近大拱腳的小拱淨跨為3.8米,另一拱的淨跨為2.8米。這種大拱加小拱的敝肩拱具有優異的技術效能,首先可以增加洩洪能力,減輕洪水季節由於水量增加而產生的洪水對橋的衝擊力。古代佼河每逢汛期,水勢較大,對橋的洩洪能力是個考驗,四個小拱就可以分擔部分洪流,據計算四個小拱可增加過水麵積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對大橋的影響,提高大橋的安全性。

其次敝肩拱比實肩拱可節省大量土石材料,減輕橋身的自重,據計算四個小拱可以節省石料26立方米,減輕自身重量700噸,從而減少橋身對橋臺和橋基的垂直壓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橋樑的穩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優美,四個小拱均衡對稱,大拱與小拱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顯得更加輕巧秀麗,體現建築和藝術的完整統一。第四符合結構力學理論,敝肩拱式結構在承載時使橋樑處於有利的狀況,可減少主拱圈的變形,提高了橋樑的承載力和穩定性。

(3)單孔。我國古代的傳統建築方法,一般比較長的橋樑往往採用多孔形式,這樣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緩,便於修建。但是多孔橋也有缺點,如橋墩多,既不利於舟船航行,也妨礙洪水宣洩;橋墩長期受水流衝擊、侵蝕,天長日久容易塌毀。

因此,李春在設計大橋的時候,採取了單孔長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橋墩,使石拱跨徑長達37米之多。這是我國橋樑史上的空前創舉。

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還有關於橋的故事與傳說,

收集一些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故事與傳說等

3樓:phil帥

半夜過獨木橋——步步小心

白娘子突斷橋——想起舊情來

背媳婦過獨木橋——又驚又喜

笨驢子過橋——步步難

踩著高蹺過獨木橋——藝高人膽大

踩著銀橋上金橋——越走越亮堂

曹操八十萬兵馬過獨木橋——沒完沒了

船到橋頭——不順也得順

燈草搭浮橋——走不得

頂大風過獨木橋——擔風險

關於橋的 詩歌,對聯,謎語,俗語,成語,歷史故事

4樓:

過河拆橋 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過橋抽板 比喻目的達到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橋歸橋,路歸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應該嚴格區分開來。

修橋補路 修建橋樑,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船到橋門自會直 橋:橋樑。比喻事先不必多慮,問題自會得到解決。

過橋拆橋 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同「過河拆橋」。

橋是橋,路是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應該嚴格區分開來。同「橋歸橋,路歸路」。

舌橋不下 形容驚訝的神態。

遇水迭橋 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

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

玉鑫吳香 俗語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結一個仇人拆一座橋。雙橋好走,獨木難行。對聯 斷橋橋不斷,殘雪雪未殘。縮千里為咫尺,聯兩地成一家。這個 lian 我覺得應該是 連 但我們老師說是 聯 所以我也不大清楚 建議你再查一下。上下影搖波底月...

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

橋 的成語 過橋抽板 比喻目的達到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過河拆橋 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橋歸橋,路歸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應該嚴格區分開來。修橋補路 修建橋樑,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過橋拆橋 見 過河拆橋 舌橋不下 形容驚訝的神態。遇...

蒐集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詩歌等

詩歌李紳 772 856 唐大詩人,靈汜橋 靈汜橋邊多感傷,分明湖派繞回塘。岸花前後聞幽鳥,湖月高低怨綠楊。能促歲陰惟白髮,巧乘風馬是春光。何須化鶴歸華表,卻數凋零憶越鄉。華鎮 約1093年前後在世 北宋著名詩人,還珠橋 溪上還珠太守家,小橋斜跨碧流沙。清風不共門牆改,長與寒泉起浪花。陸游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