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蘭海東
買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以及窮人的悲慘生活。
在這時代教育孩子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他們永遠無法像你小時候那樣,大人一說,頭點得像撥浪鼓一樣。
其實,上述兩個學生的閱讀感受早已經被學者們預料到——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童話的美國學者布魯洛·貝特爾海姆(bruno bettelheim)就認為,安徒生童話雖然美麗動人廣受兒童歡迎,但是對兒童的精神幫助並不大。例如,《醜小鴨》可能引導兒童有錯誤的想象,希望自己屬於另一高貴的種類;《賣火柴的小女孩》反映出世界是無情冷酷的,讓人對現實充滿沮喪。安徒生作品是否真的適合孩子閱讀,在西方和中國都一直有爭論,這點我們且不去管他。
我以為重要的是,在語文教材是安徒生作品的最大傳播渠道的情況下(畢竟,很多孩子只有通過課本接觸安徒生),語文教師們——這個課堂上安徒生作品的重要詮釋者,你們在今天應該如何教安徒生作品?
我盼望,所有的老師都能讀一讀《安徒生童話全集》,儘可能完整地瞭解、理解安徒生以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而不是僅僅「鑽研」被刪減得只剩「骨頭」的課文(雖然因為篇幅原因,這種刪減可以理解)。
我盼望,所有的老師都能在讀出自己心中的安徒生,並大膽地和學生們討論你的閱讀印象和閱讀感受,而不是搬來教參上的觀點 「灌」給學生。例如,你大可以質疑《海的女兒》中為了愛情奉獻一切的人魚公主——如果你足夠「女權主義」的話。
我盼望,所有的老師都能把安徒生當作自己身邊活著的朋友,平等地和學生討論一些人生觀念,而不是用「偉大的童話作家」這樣的字眼去嚇唬孩子,讓孩子們從此學會仰視。例如,我們可以用《醜小鴨》和學生討論在艱難環境中如何保持自信,用《賣火柴的小女孩》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和善良的美德。哪怕是孩子的思維深度還無法到達,但安徒生作品的內蘊會在他心中埋下種子。
如果是這樣,我相信安徒生童話能讓人類變得更好,因為安徒生說過,life itself is the most wonderful fairy tale(生命本身就是最美妙的童話故事)。
如果是這樣,我以為是對安徒生的最好懷念,不管是否是他誕辰兩百週年的紀念日。
如果是這樣,即使到安徒生三百週年紀念日時,我們這些人都已經在世界上消失,但安徒生還能鮮活地活在各國孩子的心中。
在安徒生眾多的作品中,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最熟悉的莫過於《賣火柴的小女孩》了。早在2023年,《新青年》1月號上刊載了周作人翻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選為中小學語文教材,表現了它歷久不衰的魅力。
但《賣火柴的小女孩》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是作為一個階級教育憶苦思甜的範本來讀,被貼上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的標籤,這不僅不符合作家創作這篇童話的本意,而且使得這個內涵豐富的童話變得簡單化和概念化,削弱了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2023年4月2日至2023年8月4日)
-自傳簡介
由johan de mylius撰寫,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中心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成長於兩個城鎮,兩種社會環境,兩個世界和兩個年代。因此,他在長大**和成長為一名作家的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內心充滿矛盾,有時甚至進行激烈的思想鬥爭。他的社會地位的提升給他的許多童話、**和戲劇提供了直接和間接的主題,在他尋求一個在很多方面成為知名人士的全新身份的過程中,他的社會地位的提升成為他創作大量作品的源泉,但也給他帶來了永久且難以癒合的創傷。
兩個城鎮
對他有著決定性影響的兩個城市是他的家鄉奧登塞以及哥本哈根,他在哥本哈根居住和工作,度過了成年以後的大部分時間。
作為一個生活在雖小卻自足的省會城市奧登塞的貧苦男孩,安徒生在他生命的頭14年接受了後來對其文學創作起決定作用的印象和經驗。在他年輕時的自傳levnedsbogen (直至2023年才出版)裡面,安徒生強調指出奧登塞的生活方式保留了一些在哥本哈根不為人知的流行的舊風俗和迷信,使他有豐富多彩的想象力。然而,更具有決定性的是來自社會最底層的惱人的社會經歷以及他想要擺脫貧窮、結束他與生俱來的社會地位的急迫心情,同時他也急切地意識到他的潛力在那個時代只有一個出路——藝術世界,這種急切性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是最有影響力的。
此外,奧登塞救濟院裡同住在一間病房的老婦人給他講述了一些民間傳說,後來證明這些傳說成為他改編老故事和自己創作童話的肇源。在這方面,安徒生同樣也處在兩個世界之間:口頭流傳的敘事傳統以及以書籍文化代表、能夠充分體現作者作用的現代世界。
一個決定了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生活方向以及他2023年前往哥本哈根這個非凡舉動——那之後他的社會地位和文學成就都有所提升——的因素,是如下的一個事實,即作為首都之外唯一的一個城市,奧登塞擁有一座劇院。除了他在早年就沉迷於文學作品而遠離現實世界之外(他的父親漢斯·安徒生,一個鞋匠,有許多藏書,其中包括聖經、holberg的喜劇以及《天方夜譚》),他還與劇院(包括從哥本哈根的皇家劇院前來的旅行演員)保持著聯絡,這使得安徒生的夢想和渴望獲得了知識和方向。2023年9月4日,他在14歲時離家,那時距離他的堅信禮過後僅幾個月,他前往哥本哈根的劇院尋找自己的未來。
儘管這次冒險不是很成功,卻使得安徒生的餘生都與劇院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他成為一個創作了大量戲劇的作者和外國戲劇的翻譯和改編者。戲劇成就了他的一生,因此真的可以說,如果他誕生在丹麥其他任何一個省會城市,他的事業將不會和後來一樣。
安徒生在哥本哈根停留的頭幾年中(1819-22),他拼命努力期望在劇院中獲得一個鞏固的位置,擔當一名芭蕾舞演員、演員或者歌手。最終,當這些嘗試都失敗之後,他嘗試成為一名劇作家,這也是白費工夫,但結果一位劇院院長決定送他去上學,那樣他有可能被培養成材,而因此這段經歷就像在奧登賽度過的日子那樣,對他後來的生活和工作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哥本哈根,他被兩個家庭所接納——柯林一家以及烏爾夫一家,他們成為他在精神上的親人。
在這裡,他還開始瞭解首都的中產階級上流社會以及社會最底層的無產階級。他開始瞭解為了生存而奮鬥和作為一個依賴別人的善舉來過活的懇求者的痛苦。
在離開奧登塞並且決定從事藝術工作之後,安徒生只能有一個選擇:起床並且繼續。然而,就是在這個時期,他體味了離開一個世界卻還沒有被另一個更高層次的世界接納的痛苦和屈辱,這種經歷在他的童話《美人魚》(1837)、**《o.
t.》的主人翁和戲劇《黑白混血兒》中有所體現。
然而,在度過了slagelse和elsinore的求學的日子之後,哥本哈根在他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這裡,安徒生這個無產者獲得了與正處於鼎盛時期的中產階級圈子有關的文化和教育,這段鼎盛時期包括了君主**制的最後幾年,而安徒生,一個敏感且感情脆弱的人,學會了使用輕鬆、反諷式的哥本哈根妙語,尤其是他從柯林一家學到的那種頂厲害的方式,這種方式他也從劇作家們的主流圈子以及批評家johan ludvig heiberg那裡領教過。可以說,安徒生全部的童話作品就好像是懸浮在以下這些兩極之間:
感情和智慧、敏感和諷刺、自然和文化,他的作品充滿張力,最早是在他的《tour de force》中表現出來,tour de force是1828至2023年從holmens運河到amager的最東部的徒步旅行,這是他的第一部著作,出版於2023年
丹麥和歐洲
作為從奧登塞至哥本哈根的旅行或者人生飛躍的持續,安徒生一生都是在丹麥和歐洲其他地區之間穿梭,特別是德國,更是成為了他的第二故鄉。同時,他的旅行也給他在國際上帶來了文學聲譽。安徒生在歐洲的其他地方也感受到了回家的感覺,尤其是義大利給他留下了對於自然、世俗生活和藝術的深刻印象。
安徒生對丹麥的感覺是矛盾的,他離不開這個國家,但有時他會因為它的卑瑣小氣而感覺徹底的厭惡。他是後來才被認識到的 jantelov的第一個聲名卓著的受害者,在安徒生文學生涯的後期,瑟倫·克爾凱郭爾緊隨其成為另一名受害者。但是與克爾凱郭爾這個從來沒有旅行到比柏林更遠的地方的人相比,安徒生成為他那個時代旅行最遠的丹麥作家。
他一共進行了29次國外旅行,並且他一生中一共有超過9年時間是在丹麥以外的地方度過。
兩個時代
隨著他從社會底層到頂層的上升,安徒生逐漸成為位於丹麥和外國的莊園豪宅以及丹麥和外國國王及王子的府邸的常客。因此安徒生的生活成為社會階層流動性的範例,這的確只有在2023年簽署憲章之後產生的中產階級民主政治中才會出現。安徒生的生活和工作牢牢地植根於君主**制末期的文化之中,但作為一個社會政治的外行,他不得不學習那個時期的文化中所具有的思想,這導致了他的思想觀念比大多數同時代的作家更為現代和進步。
對於舊時代的浪漫崇拜,類似於"榮耀的頂點,我們曾從那裡摔落,但現在再次找到"(adam oehlenschl?ger)這樣的觀點,他都有拒絕的理由,轉而把他的全部希望放在未來發展上。貫穿他的作品《oeuvre》中,安徒生相信未來發展的方向是提高人性和促進教化(見他的遊記《浪漫地區哈茲山漫遊記》, saxon switzerland, &c.
(寫於2023年),以及他的故事《教父的畫冊》(寫於2023年)),正如他懷著崇拜的心情,狂熱的學習如何在旅遊(參見他在遊記a《poet's bazaar》(寫於2023年)的齊名章節中對鐵路的讚頌)、通訊(電報,他認為它將使世界轉變成"單一的精神狀態",正如我們今天認為網際網路會做的一樣)、工業(參見他的文章《silkeborg》)方式的革命中受益。這篇文章,就像《冰姑娘》(寫於2023年)和《森林女神》(寫於2023年),顯示出他有時候會悲觀地看待發展。特別由於他在作品中隨處表達出的這種觀點,出於對"天性"的價值的重視,他似乎成為"天性"的代言人,尤其表現在他對於藝術和文學的理解上(參見例如《夜鶯》(1843)和《鐘聲》(1845)這樣的故事。
)。從文學、思想和政治的觀點來看,安徒生跨越了兩種文化、兩個時代、兩個社會系統以及兩個文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和現實主義初期)。
宗教信仰
他的宗教情感,這一見諸所有著作的底蘊,從**教的一種非教條的分類發展而來,是一種發自心靈的信仰和緊密聯絡於人類本性和我們生存的物質世界的一種感情,這是我們尊崇上帝的起點(參見《美人魚》(2023年)和《老橡樹的最後一夢》(2023年))。安徒生對於宗教信仰的認識絕對不是幼稚或者天真的(儘管他經常遭受這樣的指責)。他的態度體現在一些著作的章節中,例如,他的遊記《瑞典畫像》(1851)中"信仰與科學,由自然得到靈感的佈道"一節。
這部著作在"詩意的加利福尼亞"的章節中還表達了他對於自然與詩歌合而為一的信仰,這個信仰是來自於他的朋友h.c. orsted。
類似的陳述還可以在宗教解說類**《to be, or not to be?》(1857)以及遊記《在西班牙》(丹麥語,1863)的"科多巴"章節中看到。然而,安徒生的信仰並非沒有受到過挑戰。
他的日記、故事和**中遍佈大量關於痛苦、懷疑論、有關存在的焦慮和空虛的表述,例如**《僅僅是一個拉提琴的人》(丹麥語,2023年)、《樅數》(丹麥語,2023年)、《牙痛姑媽》(丹麥語,2023年)、《風所講的關於瓦爾德瑪·多伊和他的女兒們的事》(丹麥語,2023年)以及詩歌《psalme》(意為"讚美詩",丹麥語,2023年),《psalme》現在已經被收入丹麥讚美詩集。
名聲 安徒生的文學作品從19世紀30年代中期以來聲名鵲起,那時候他的**在德國有著非常大的發行量。然而從2023年起,他卻是憑藉著童話故事在那個國家創造了異乎尋常的聲譽。我們把19世紀40年代中期視為童話和**在英格蘭和美國取得重大突破的時期。
榮譽市民
在青年時期以後,安徒生僅僅偶爾返回他的家鄉奧登塞城。然而,2023年他被授予國家議員的頭銜,奧登塞希望能夠以某種方式來祝賀這座城市偉大的兒子,遂於當年十二月授予他該城榮譽市民的稱號。這個活動以編寫安徒生自傳《我的故事》(最早編輯於2023年,續編由2023年始)的編年史續編部分而結束。
工會 安徒生的以下事蹟具有重要意義,並且對於我們描繪安徒生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他是第一個打破堅冰,接受邀請為2023年新成立的工會朗讀他自己的童話的丹麥作家。在他生命的最後20至25年裡,他依次為以下協會作過朗誦:
學生聯合會,工會,皇室,女裁縫,以及貴族。在工會,他遇到了一群熱情洋溢的聽眾,常常同時有500到1000人聆聽他的朗誦,而他給他們朗誦過大約20次。由於這個原因,工會再三地稱頌他,並且在哥本哈根大教堂舉行的安徒生的葬禮上,與學生聯合會的成員一道組織了一隊榮譽警衛。
長眠之地
安徒生被安葬在哥本哈根的assistens kirkegard,這塊墓地起初埋葬著他和朋友愛德華·柯林以及柯林的妻子henriette。在2023年左右,出現了某些公眾批評的聲音,它們涉及到安徒生作為柯林家的"養子"所受到的待遇,在此情形下,一個柯林家的後裔將愛德華和henriette的墓碑遷往家族墓地,所以現在只有安徒生的墓碑獨自矗立著。
注:janteloven,源自aksel sandemose的一部**,明確規定你在任何方面都不應該感覺自己是高人一等或者特別優越
安徒生寫出童話悲劇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為了反映什麼
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殘酷,一個悲慘的小女孩兒在大冬天的賣火柴,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關心她。為了反映出底層人民生活中的艱辛,所以女孩才會在寒風中賣火柴,還為了反映大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女孩才會做出很多美妙的夢境。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 講述的是一個在聖誕夜賣火...
賣火柴的小女孩,賣火柴的小女孩資料
致命洋娃娃 怎麼又一個問 這問題的 就是講述窮人的艱苦生活 最後還是餓死在了聖誕夜 富人的窗外 丹麥 安徒生 作品 其他的不知道 有關於 賣火柴的小女孩 的資料 賣火柴的小女孩 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於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困不堪。1835年開始寫作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發表於1846年。當時,有...
給安徒生爺爺的一封信《賣火柴的小女孩》
你就寫小女孩劃火柴的那自然段!每寫一次劃火柴那幾個自然段的後面在加上一點你的看法在最後一段寫上 安徒生爺爺你真偉大!把一個故事的小女孩寫的活靈活現!就沒了!信封的格式你應該會!安徒生 賣火柴的小女孩兒 寫作背景 買火柴的小女孩寫作背景 1846年,他到國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來信,要求他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