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牙牙的弟弟
體現了人民群眾擁護明君、嚮往和平和憎惡暴君、反對動亂的願望。
**一直把蜀漢作為中心來描寫,尤其是通過劉備這位仁君的形象和諸葛亮這位賢相的形象,突出了作品「擁劉反曹」的主題,表達了人民群眾的願望。
作為蜀漢對立面的一個典型形象,就是曹操:**中的曹操既是奸雄的典型,也是暴君的象徵,作品正是通過對這一人物的鍼砭,體現了人民群眾憎惡暴君的願望。
但是,作品中曹操是一位「奸雄」,而不是奸臣。所以,他雖然時常被對手稱為「漢賊」,卻仍然是文有謀臣,武有勇將,仍然有不少人死心塌地地捍衛他。
與吳、蜀相比,曹魏反而有著不可思議的優勢。正因為如此,**最後,被人們擁護的明君劉備卻命喪白帝城,而被人們視為「漢賊」的曹操卻差一點統一了全國。
這是三國的悲劇,也是歷史的必然。這也體現了作品與作者思想上的矛盾性。
文學成就: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軍事政治描寫和人物塑造上。**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
注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
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等,每次戰爭的寫法也隨戰爭特點發生變化,在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他活動,作為戰爭的前奏、餘波,或者戰爭的輔助手段,使緊張激烈、驚心動魄的戰爭表現得有張有弛,疾緩相間。
如在赤壁之戰前描寫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矛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準備等等,在人物塑造上,**特別注意把人物放在現實鬥爭的尖銳矛盾中,通過各自的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詐,一舉一動都似隱伏著陰謀詭計;張飛心直口快,無外不帶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可以得心應手,從容不迫。
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張飛「威震長阪橋」、趙雲「單騎救幼主」、諸葛亮「七擒孟獲」「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等更是流傳極廣的篇章。
2樓:匿名使用者
1、它是德治仁政理想與反**思想的反映。 2、它是民族思想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表露3、它是正統思想的表現。 以下是其在歷史上的積極與消極作用。
《三國演義》「擁劉反曹」的思想,在統治階級腐敗、政治黑暗,**汙吏橫行不法,民不聊生的時代,它鼓舞著貧苦大眾奮起反抗**、昏君、鼓舞著社會弱勢群體進行武裝鬥爭。清代黃人在《**小話》中有一段記載:「張獻忠、李自成及近世張格爾、洪秀全等初起,皆烏合之眾,羌無紀律,其後攻城略地,伏險設防,漸有機智……聞起皆以《三國演義》為玉帳之祕本。
」這些傳說未必可靠,這裡講的也側重於戰術,但是《三國演義》中的「擁劉反曹」思想,對明、清兩代的農民戰爭與農民起義的鼓舞作用是不容置疑。在異族入侵,民族危亡的歷史特殊時期,「擁劉反曹」思想中含有的民族意識、民族自尊、民族情結曾鼓舞著人民群眾愛國愛家,抗擊侵略者的鬥爭,也是不爭的事實。
「擁劉反曹」思想傾向的忠君、正統觀念都是消極的,容易被統治階級所利用。例如,清代統治者就曾利用「忠君」思想,多次為關羽褒獎,到處建立關帝廟。其目的便是藉以宣傳「忠君」「忠義」,模糊人民的鬥爭視線來轉移矛盾鬥爭的方向,鞏固封建統治地位。
正統觀念是消極的,這是一把雙刃劍,在歷史的特殊時期,起過一定的作用,在新時期必須加以否定和批判。
3樓:匿名使用者
正義。從政治上說,劉備是名正言順的世襲皇室家族,只是家道中落,皇位也和他無緣。當時宦官當道,皇室大權不保,風雨飄搖,他有理由去爭取他自己(家族)的東西。
而曹操就是當時的宦官,之後發展壯大,挾天子而令諸侯,是大逆不道的做法,所以一般人出於內心深處的正義感,就都會抱有「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幾時不說出來,也是在潛意識裡感覺是在暗暗給劉備叫勁。
4樓:冷侃娛文
一、認識:
1、它是德治仁政理想與反**思想的反映。 在統治階級腐敗、政治黑暗,**汙吏橫行不法,民不聊生的時代,它鼓舞著貧苦大眾奮起反抗**、昏君、鼓舞著社會弱勢群體進行武裝鬥爭。
2、它是民族思想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表露。在異族入侵,民族危亡的歷史特殊時期,「擁劉反曹」思想中含有的民族意識、民族自尊、民族情結曾鼓舞著人民群眾愛國愛家,抗擊侵略者的鬥爭,也是不爭的事實。
3、它是正統思想的表現。例如,清代統治者就曾利用「忠君」思想,多次為關羽褒獎,到處建立關帝廟。其目的便是藉以宣傳「忠君」「忠義」,模糊人民的鬥爭視線來轉移矛盾鬥爭的方向,鞏固封建統治地位。
二、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擁劉反曹的原因及表現
海空涯盡 在封建社會裡,文人的思想受到很大的禁錮。他們的思想裡,都認為皇位應該傳給劉氏皇族。哪怕再不行,至少也該是劉氏。所以就出現了擁劉反曹的現象。 劉備是漢朝的後人,作者由具有濃厚的封建思想,肯定是希望劉備統一天下嘍。表現就是曹操和孫權的手下也同樣很聰明,足智多謀 比起諸葛亮就差了點 但他不說聰明...
如何理解《三國演義》「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
當時是封建時期。而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明朝人,受當時封建思想,當然擁護皇族正統。因為三國鼎立之前是東漢末年,東漢的皇帝姓劉,而且劉備也姓劉。劉備還是孝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所以理所當然劉備才是皇族血脈,其他曹孫兩家都不是正統。羅貫中也屬於封建時期的作家,所以他當然擁護劉備而反對曹操了。再說了擁...
《三國演義》成書過程中擁劉反曹傾向是如何形成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是亂世之奸雄。邪 劉備乃漢室後裔,仁慈,善良 的盧馬 攜民渡江 正 三國演義 成書過程中擁劉反曹傾向是如何形成的?三國演義 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在對三國態度上,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