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詩歌的知識

時間 2021-09-17 02:41:37

1樓:手機使用者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1. 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③ 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④ 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

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

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 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① 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後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

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 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託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③ 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④ 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巨集渾,筆勢豪放。

2樓:醫學生死戀

1、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

2、**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個歌的總稱。

3、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

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詩歌的表現形式

詩歌的表現形式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的手法有「賦、比、興」

賦:指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

興:是託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

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

一、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

2、近體詩:與古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定。(七言、五言律詩、五絕、七絕等)

現代詩歌的分類1

詩歌的分類也有許多種方法,根據不同的原則和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一、敘事詩和抒情詩。這是按照作品內容的表達方式劃分的。

敘事詩:詩中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詩人滿懷激情的歌唱方式來表現。(古希臘荷馬史詩《伊里亞特》)

抒情詩:主要是通過直接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現代詩歌的分類2

二、格律詩、自由詩和散文詩。這是按照作品語言的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分類的。

格律詩: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對詩的字數、行數、聲調音韻詞語對仗、句式排列等有嚴格規定,(如:律詩、絕句、次、曲等)

自由詩:是近代歐美新發展起來的一種詩體,不受格律限制,無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內在的節奏語言比較通俗易懂。

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作品中有詩的意境和激情,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節奏感和**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如魯迅的《野草》

3樓:雪玉

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4樓:々流星墜落

1、形象

和**戲劇一樣,詩歌也塑造藝術形象,不同的是,詩歌中的形象,既指敘事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的,都是詩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詩中寫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雲、紅葉等,都構成了形象,且以楓林中經霜的紅葉最具神韻。

詩歌中的形象傾注著詩人的理想,包孕著詩人的感情。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對形象直接描寫,也可以間接描寫,可以粗線條白描,也可以濃墨重彩,精雕細刻,可以鋪墊、襯托,也可以藉助想象、聯想塑造形象。

2、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及寓情於景、寓情於物。

①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死亦足」,就直截了當地抒發了詩人甘願為天下貧寒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又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也是直接吶喊出心中的不滿,表明了自己與權貴們決絕的決心。

②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鬆、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以及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藉以抒情的物件。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借頑強抗爭的「原上草」,盡情抒發了抗爭命運的強音。

③寓情於景(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此自然景物或場景描摩刻畫來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飽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感時花濺淚,觸別鳥驚心」,則借景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憂慮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3、意境

王國維說「詩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謂的境界就是意境,是詩人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象的完美結合。「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如果用直白的話可表述為:「離別的時候,我還很年輕。歸來的時候,已經老了。

」那簡直味同嚼臘,沒有任何想象的餘地。鑑賞詩歌,要調動全身的想像力,在頭腦中構造出詩歌的意境,方能感覺詩歌的趣味。

三、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

1、憂國傷時

①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②反映離亂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

④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

最後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

2、建功報國

①建功立業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陸游《書憤》。

②保家衛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

③報國無門的悲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④山河淪喪的痛苦。如陸游《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

⑤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如蘇軾《水調歌頭?赤壁懷古》

⑥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 如杜甫《兵車行》。

⑦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鄉懷人

①羈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又如溫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親念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③邊關思鄉。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④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李白《樂府》(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4、生活雜感

①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閒。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

②昔勝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③借古諷今的情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④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⑤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5、長亭送別

①依依不捨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②情深意長的勉勵。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陳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評析】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

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四、 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在注意的問題

1、瞭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於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後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鬥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如《破陣子》《京口北固亭懷古》。

2、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瞭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於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他們的詩,尤其是邊塞詩,雖有塞外環境的惡劣,也有對故鄉、親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國的決心,因而格調高亢,情緒激盪。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

3、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了創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經過,有的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如姜夔的《揚州慢》、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4、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複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之上發揮想象,進行二度創作。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既有昂揚的激情,也有人生如夢的悲嘆。

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作趣向和風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的懷古詩、蘇軾的《江城子·記夢》、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都是固有風格之外的創作。

誰有詩歌的知識 故事,求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50個題目和答案!!!!急用!!!!!!!

沽嚄 自古以來一直是詩歌表現的主題之一。尤其是在交通 通訊極不發達的古代,一旦離鄉,前路漫漫,何日是歸年 關山重重,鄉書誰人傳遞?於是,遠在他鄉異地的詩人,常常不禁悲從中來,美麗而憂傷的詩句便汩汩而出,成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詩篇。觸景生情。詩人們魂牽夢縈的思鄉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種機緣而奔湧而出。逆...

有關詩歌的知識或故事,關於詩歌的知識和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於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

有關母親的詩歌,有關母親的詩歌

子虞 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時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首 遊子吟 只有在外面漂泊過的人才會有更深的體驗。多年在外,穿著母親親手做過的棉衣,感受著母親夜裡日裡對孩兒的惦念。從母親那不太合身的棉衣裡,我已漸漸感到,母親心頭的牽掛漸漸多了,母親的心事也日日增加了。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冬天,二哥去學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