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路(lù)路姓源出有六:
1、出自姬姓,為黃帝后裔。據《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曾孫帝嚳之孫曰玄元,因功封於路中,歷虞夏稱侯,子孫以國為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后裔。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封炎帝庶子於潞地(今山西省長治一帶),春秋時有潞子嬰兒,其後以封地為氏,後去三點水為路姓。
3、出自妘姓,為陸終後裔(其實亦為黃帝后裔)。據《困學紀聞》與《姓考》所載,黃帝裔孫陸終,第四子名求言(一名鄶子),受封於路,子孫以路為姓。
4、以縣名得姓。據《姓氏急就篇注》所載,路,原作潞,初為水名,後為縣名(故城在今北京市通縣東八里),居者有以縣名為氏者。
5、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黃帝封炎帝之裔於路,即春秋時赤狄潞子(今山西省潞城一帶),國人稱潞氏,後滅於晉,子孫以國為氏(疑與姜姓同源)。潞又寫作路,也稱路氏。
6、出自他族。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沒路真氏後改為路姓;今滿、侗、景頗等民族亦有此姓。
得姓始祖:玄元。黃帝子名玄囂,玄囂生子帝嚳,即高辛氏。
帝嚳有子摯,摯生子玄元,在唐堯時為部落首領,後玄元因功被封為路中侯,歷經虞舜時期和夏朝,一直為侯爵,其子孫以國為氏,稱路姓。並尊玄元為路姓的得姓始祖。
2樓:閒擲葡萄
一、路姓源於姬姓(高辛氏),出自遠古帝嚳之孫玄元的封地路中,史屬於以封邑名字為氏。據籍《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玄元為黃帝的後裔。
二、路姓名人有:北魏大將路雄、唐代大臣路巖、宋代畫家路皋、南宋官吏路彬、西漢將領路博德、革命家路遐、專家路甬祥等人。
3樓:匿名使用者
路(lù)古代傳說中黃帝后裔玄元,因有功,被封為路中侯,他的好幾代子孫都延承這個爵稱,後來漸漸變成了這個氏族的姓。他的後代以路為姓;此外,春秋時有潞國(在今山西潞城東北),公元前594年被晉國所滅,國人稱潞氏。因「潞」又寫作「路」,所以也稱路氏。
路姓望居內黃郡(今河南)。西漢有伏波將軍路博德,因跟從霍去病徵討匈奴立有戰功,被封為符離侯。
4樓:匿名使用者
源流一黃帝生子玄囂,玄囂生子帝嚳,為高辛氏。帝嚳有子摯,摯生子玄元,在唐堯為部落首領時,玄元因功封為路中侯,建路國,歷經虞舜時期和夏王朝一直為侯爵,其子孫以國名為姓氏,稱路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源於姜姓,出自為炎帝的後代支子的封地潞地,屬於以封邑名字為氏。據史籍《元和氏纂》記載:黃帝為首領時,封炎帝支子於潞地(今山西長治潞城),隗姓,子爵,建潞國。
西周至春秋時期,潞國被稱為赤狄潞氏。到了春秋時期,有潞國君主潞子嬰兒。周定王姬瑜十三年(晉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晉景公發大軍北上。
晉軍到潞國之後,在曲樑(今潞城北部)與豐舒控制的潞**隊激戰一場,徹底擊敗潞軍,殺了豐舒。然後,晉景公順手牽羊滅了潞國,把潞子嬰兒帶回晉國。從此,潞國被劃入晉國版圖,成為強晉的一部分。
潞國被滅後,潞子嬰兒的後代子孫合其他赤狄潞氏族人以原封地名稱為姓氏,稱潞氏,後去掉「氵」偏旁簡筆為路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源於妘姓,出自黃帝的後裔陸終的後裔的封地路,屬於以封邑名字為氏。據史籍《困學紀聞》記載:黃帝之子昌意生顓頊,顓頊之子老童生吳回,吳回之子即陸終。
陸終有六子,其第四子求言(鄶子),受封於路邑(今北京通州),後裔子孫後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路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源於地名,出自漢朝時期路縣,屬於以封邑名字為氏。據史籍《姓氏急就篇》記載:路,原為水名,作潞。
漢朝初期置路縣(今北京通州),東漢朝時期改為潞縣,該縣有許多人以潞命氏,稱潞姓,後為路氏,世代相傳至今。
後來的西漢朝時期的著名臨淮太守路溫舒,上奏了聞名天下的《尚德緩刑書》,他就是該支路氏族人。
源流五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黃帝封炎帝之裔於路,即春秋時赤狄潞子(今山西省潞城一帶),國人稱潞氏,後滅於晉,子孫以國為氏(疑與姜姓同源)。潞又寫作路,也稱路氏。
源流六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代北鮮卑沒潞真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代北鮮卑族拓拔部有沒路真氏、亦稱沒潞真氏、沒鹿真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巨集遷都洛陽後,推行漢化改革政策,改漢字單姓為路氏、鹿氏。
源流七出自南宋皇室。公元2023年(靖康元年),金兵圍汴京,高宗趙構逃亡在外遇金兵,問其姓氏,高宗裝啞指路為姓,後裔便分趙、路兩姓。
源流八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路正、巾車,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路正,亦稱合路、合方,主管天下交通之事,包括築路、維護、設定驛站、路理(道路哨卡)等,隸屬於夏官府司管轄,相當於今天的交通部部長。據典籍《周禮·夏官·合方氏》中記載:
「路正,掌達天下之道路。」巾車,官職類同於路正,不過,只負責掌管君王所行的道路,即王路,「殊異乎公路」。王路有五:
玉路、門路、寢路、車路、鼓路。
在路正、合路、合方、巾車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路氏,世代相傳至今。
路朝霖〔清〕字訪巖,一字覃叔,貴州畢節人。宣侄。清光緒二年(一八七六)翰林,四川東鄉萬縣知縣。
擬道員改官河南。工詩古文辭,兼擅書法。早歲沈潛米、董兩家,晚年法李邕,益豪放遒逸。
有烏蒙山人詩文集。《益州書畫錄續編》
路坯〔清〕(一八三九至一九o二)字山夫,陝西盩厔人。官知縣,罷後居江蘇淮安,築園居焉,有葦西書屋、溫經室諸勝。工八分書,嗜金石碑版,藏異甚富。
偶寫小幅梅花。《三洲畫史、志學齋雜誌》
路喬加〔約公元前一四0年前後在世〕字、裡、生卒年均不詳,約漢武帝建元初年前後在世。樑孝王在忘憂館令諸遊士作賦,枚乘、羊勝、公孫詭、公孫乘、鄒陽等各有所作,獨喬加作鶴賦,與枚乘各得賜絹五匹。喬加的鶴賦,亦載古文苑。
路慎莊〔清〕字子端,號小洲,陝西盩厔人。德子。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翰林,以給諫官淮陽道。
藏書極富,才證精詳。丹鉛之暇,以山水自娛。沉鬱蒼潤,得公望筆意。
兼工花卉,有自繪使閩紀程冊。《墨林今話續編、清畫家詩史》
路石瞻〔清〕江南人。工擊技,與甘鳳池齊名。喜畫鷹,有英雄得路圖傳於世。《蝶陛外史、詞堪日記》
路氏〔唐〕初制琴名手。佚名。生卒不詳。
唐李肇《國史補》下:「京師又以樊氏、路氏琴為第一。路氏琴有房太尉(琯)石枕,損處惜之不理」。
宋沈括《夢溪筆談·樂律》:「予曾見唐初路氏琴,木皆枯朽,殆不勝指,而其聲愈清」。
路術淳〔約公元一六九二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山東汶水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清聖祖康熙中前後在世。工曲,著有玉馬佩傳奇,《曲海總目提要》傳於世。
路坦〔現代〕一九三四年生。吉林公主嶺人。擅石版畫。魯迅美術學院。
路溫舒〔約公元前七三年前後在世〕路溫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生卒年不詳。約漢昭、宣二帝間前後在世。
少時,父使牧羊,乃截澤中蒲爹為牒,用以為書。稍習善,求為獄小吏。因學律令,轉為獄史。
太守見其而異之,署決曹史。又受《春秋》通大義。決孝廉,為山邑丞坐法免,復為郡吏。
昭帝時,守廷尉史。宣帝即位,(公元前七三年)溫舒上書言宜尚德緩行。帝喜其言,遷廣陽私府長。
舉文學高節。遷右扶風丞。久之,遷臨淮太守,政跡優異,卒於官。
路翔〔清〕字漢飛,杭州人。善畫人物。《圖繪寶鑑續纂》
路學巨集〔清〕(一七二o至一八o一)字慕堂,荊溪(今江蘇宜興)人。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舉人,官縣令。工設色花卉。卒年八十二。《墨香居畫識、畫傳編韻》
路衙推〔宋〕善畫魚,體制純古。《圖畫見聞志》
路易司卜脫
〔清〕西洋人。乾隆(一七三六至一七九五)時以畫供奉內廷。《春明瑣事》
路于飛〔清〕字齊園,荊溪(今江蘇宜興)人。善畫竹石,筆勢奇特。《清朝書畫家筆錄》
路澤農〔清〕字吾徵,一字安卿,直隸曲周(今河北曲周)人。明都御史振飛字。少負奇才,外家申鳧盟兄弟,每以詩古文相切靡,又與顧亭林相友善。
工琴,善畫。著有琴譜、宜軒詩。《清畫家詩史》
路振〔公元九五七年至一o一四年〕字子發,永州祁陽人。生於周世宗顯德四年,卒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年五十八歲。幼穎悟,五歲讀孝經論語。
淳化中,(公元九九二年左右)舉進士,試卮言日出賦,振所作尤典贍,擢甲科。起家大理寺評事,通判汾州。大中祥符初,(公元一oo八年)遷太常博士,左司諫,擢知制誥。
振文辭溫麗,屢奏賦頌,為名輩所稱。尤長詩詠。以嗜酒,得疾卒。
振著有文集二十卷。又嘗採五代末九國君臣行事作九國志,均《宋史本傳》未成而卒。
路鐸〔公元?年至一二一三年〕字宣叔,冀州人。生年不詳,卒於金宣宗貞佑元年。
官臺諫,有直臣之風。章宗稱其敢言,每優禮之。出為景州刺史,述十二訓以教民,詔遍諭州郡。
後為孟州防禦使。貞佑初,城破,投沁水死。鐸為文尚奇,詩則溫潤精緻,自成一家。
有虛舟居士集《金史本傳》傳於世。
路鐓〔清〕 (一七四八至一八o九)字墨莊,湖北漢陽人。聽政餘暇,兼精繪事,善畫山水。卒年六十二。《牧庵雜記、當湖歷代畫人傳》
路 雄:陽平人,北魏大將。因從軍征伐立下大功,官至伏波將軍,奉車都尉。
路 隋:陽平人,唐代大臣。舉明經第。
歷遷左補闕、侍講學士、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文宗時,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監修國史。後出任鎮海軍節度使。有《平淮西記》。
路 巖: 魏州冠氏人,唐代大臣。進士出身,歷遷屯田員外郎、翰林學士,以兵部郎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居位八年,累進左僕射。後與韋保衡交惡,被流0放儋州,並賜死。
路 皋:幷州(今山西省太原)人,宋代畫家。善畫駱駝,醉後數筆,頗具生意,時稱河東三絕之一,兼長畫鬼神。
路 彬:晉 陽(今 山 西 省 太 原)人,南 宋 官 吏 。任廣 西 提刑 時,明 察 秋 毫,杜 絕0yuan 0獄, 後 又為 民0qing0命,減去 部 分過 於 沉 重 的賦0shui。
官 至 刑 部 侍 郎。
路 振:永州祁陽(今屬湖南省),宋代大臣、學者。五歲通《孝經》、《論語》。後進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文辭為名家所稱道,著有《九國志》。
路 迎:山東汶上人,明代大臣。正德三年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歷知襄陽、松江、淮安三府,治稱第一。累官至兵部尚書。
路 亨:太平府當塗(今屬安徽省)人,明代官吏。曾任安溪知縣,居官清廉,尤重視學校。
路如瀛:山西陵川人,明代官吏。崇禎時任臨清同知。
後清兵攻破臨清城,被亂兵所殺。
路溫舒:鉅鹿東里人,西漢文士。少年牧羊,稍長成為獄中小吏,學律令,轉為縣獄史。
後習《春秋》,學識漸博,舉孝廉,為山邑丞。後升廷尉奏曹掾,宣帝即位後,他上書反對酷刑,主張尚德緩刑,官至臨淮太守,治有異跡,卒於官。其文以《尚德緩刑書》較著名。
路博德:西河平州人,西漢將領。以右北平太守從霍去病徵伐匈奴有功,漢武帝封其為邳離侯。後又征伐南越立下大功。太初元年,因兒子犯大逆不道罪,被革去爵位,降為強弩都尉。
路淑媛:南朝宋丹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人,以色貌入選宋文帝后宮。生劉駿(孝武帝),拜淑媛。
孝武即位後,尊為皇太后。因明帝幼失生母,被其撫養長大,明帝即位後,尊其為崇憲太后。
路嗣恭:京兆三原(今屬陝西省)人,唐代大臣。任神烏令時,唐玄宗認為其治績為天下最,可嗣漢時魯恭,故賜現名,歷遷渭南令、朔方節度留後、檢校刑部尚書、江西觀察使,以善於治理財賦著稱。
後拜兵部尚書、東都留守。
路敬淳:唐朝臨清人。少有志學,足不履門。
居親喪,倚廬不出者三年。後舉為進士,遷崇賢館學士。奉詔編輯慶郵儀典,又著《姓略》、《衣冠系錄)等書。
唐初姓譜學,唯敬淳名家,後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東諸城人。
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早稻田大學。後因病歸國,嗣任北京《益世報》編輯。min國十二年加入中國國min黨。
後被張作霖逮捕遇害,享年32歲。
路元升(1689—1764)字南征,畢節德溝人。清雍正中歲貢生瀛洲(字海山)長子。生於康熙己巳年三月,卒於乾隆甲申年八月,年七十五歲。
少聰敏,有志好學,尤喜詩文詞賦與程朱理學。由文林郎中雍正丙午科解元,乾隆元年丙辰科成金德瑛榜進士,選授福建汀洲府上杭縣知事,治有賢聲。解組後,主講疊雙義館,門徒裁成者眾。
董朱英治畢,有惠政,元升遂作《靈峰寺碑》以美之。編著有《畢節縣誌》等書傳世。
路 郡,元升子,乾隆戊子科舉人,亦有詩名。
路斯京(1758—1794)字翰宗,號玉山,畢節德溝人,郡子。生於乾隆戊寅年,卒於乾隆甲寅年,年三十六歲。敕贈文林郎,邑附貢生,官山西榆次縣知事,誥授中憲大夫、戶部主事,河南特用知府、朝議大夫。
**山水,閒暇以賦詩為樂,有《玉山吟稿》一卷傳世。其《投宿靈峰寺》雲:「落日銜山鳥倦飛,投林幾陣遠鴉歸。
人行斷壁穿雲緩,寺背深松露角微。」讀之清新明快,頗有田園趣味。
戚姓的由來,戚姓的起源 歷史上有哪些姓戚的名人
戚姓 姓氏起源 聚集地 家譜 歷史名人 戚姓的起源?歷史上有哪些姓戚的名人?戚 姓的祖先是誰?春秋時候,衛國大夫孫林父受封於戚城 今天的河南濮陽 其支系子孫就世代以封地名 戚 為姓。發展和演變 戚亡國以後,其子孫後代逃到山東東海,並且逐步在當地發展成為望族,因此,戚姓世稱東海望。於封地 春秋時期,衛...
歷史上有哪些姓唐的名人,歷史上姓唐的有哪些名人
手機使用者 唐昧 前301 戰國時楚將。唐棣 1296 1364 元代畫家。唐順之 1507 1560 明文學家。唐 蒙 西漢官吏。唐賽兒 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首領,白蓮教首領,自稱 佛母 唐甄 1630 1704 清思想家。唐英 1682 約1755 清戲曲作家 陶瓷家。唐廷樞 1832 1892 清...
歷史上有姓翟的嗎,歷史上姓翟的名人有哪些
翟讓,東郡韋城 今河南滑縣南 人,隋末農民起義中瓦崗軍前期領袖,瓦崗寨的 歷史上姓翟的名人有哪些 翟璜 翟公 翟志剛 翟酺 翟灝等。1 翟璜 翟璜,亦名翟觸,生卒年不詳,出生狄族,戰國初期魏國國相,輔佐魏文侯,並幫助其滅了中山國,爵至上卿。翟璜為相三十餘年,為魏文侯推薦大量棟樑之才。2 翟公 翟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