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善良的香苗苗
看看中國古代女子的髮飾:
1、步搖
步搖是在頂部掛珠玉垂飾的簪或釵,由於古時女子行走,裙裾也要保持不動,否則即是不穩重,但步搖上的垂飾卻搖曳生姿,極大地豐富了女性的美態。佩步搖者多為身份高貴之女性,因步搖這種髮飾所用材質高貴,製作精美,造型漂亮,故而非一般婦女所能使用。
2、華勝
華勝是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的髮飾。從《紅樓夢》劇照中王熙鳳的裝扮,我們可以觀賞到典型的金釵(朝陽五鳳掛珠釵)與華勝。
3、梳篦
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的髮飾,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篦是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初時用以去除發垢。
4、笄女子滿十五歲便算**,謂之「及笄」之年,笄就是固定髮髻的一種髮飾,「笄禮」是由一個婦人給及齡女子梳一個髮髻,插上一支笄,禮後再取下。
5、簪簪是笄的發展,同樣起固定髮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紋飾,雕刻成植物(花草)、動物(鳳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並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貴重材料製作,工藝也愈發豐富,有鏨花、鏤花及盤花等。
6、釵很多人都分不清古代女子髮飾釵與簪基本相同,民間通常用「一腳為簪兩腳為釵」來做簡單區別。
髮型:髮式是婦女頭部的重要裝飾,能增加其儀容的俊美。古代婦女髮式造型的變化,極為富麗而多姿,歷代相承,不斷變化,從簡至繁,,又從繁複簡,往返交替,有關記載甚多,僅就《髻鬟品》記載就不下百餘種。
這些發名皆是由髮型與首飾寓意而命名,綽號雖多,按其編法與髮式可概括為幾種基本型別,簡述於下:
1.結鬟式
這類髮型,皆是結鬟而成,有的聳立頭頂,有的傾向兩側,有的平展,有的垂掛,婦女自身頭髮有限,往往加上『假髮」,首飾,巍峨華麗。據記載:相傳漢武帝時,瑤池王母來會,諸仙女之髮髻皆異人間,高環巍峨,帝令官妃仿效,因此號為「高鬟望仙髻」①,再飾有各種珠寶,金簪風釵或步搖,就更華麗高貴。
這種高環髮型有一至九鬟,是最尊貴的髮式,多用來表示神話中之仙女,皇后貴妃與貴女流的髮型(從八十七神仙圖卷與永樂宮壁畫的玉女等髮式亦可見證)。未出室的少女也可採用,但裝飾不宜過分華麗,這種髮式秦漢兩代及秦以前各代頗為盛行,漢以後各代多崇為仙女髮型,名流仕女也有采用。
其形式有高鬟,有乎鬟,有垂鬟,有在頭頂,有在兩側,鬟數也可隨意結紮而定,變化很多,可靈活運用。
2.擰旋式
這是漢代末期始創的一種髮式,據記載為甄后所刨,後相互崇向而流行。這種髮式的編法是將頭髮分成幾股,象擰麻花似地把發蟠曲扭轉而纏盤在頭上。據記載甄**魏宮時,宮中有一綠蛇,甄后每日梳妝時,此蛇則盤纏成形,甄后仿效而梳成為髻,每天皆因蛇形變化而梳髻不同,因而號為「靈蛇髻」①。
這種髮型靈活生動又饒有風韻,為神女與未出室的名貴女流所好用。這種髮式變化的形式很多,可擰可盤,旋扭於頭頂、頭側,頭前,變化生動舒美,在古代仕女畫中尤為多見。造型時可靈活運用。
3.盤疊式
這種髮式在唐代的繪畫、雕塑與墓壁畫皆可見到,唐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李惠仙的墓壁畫中,有很多盤疊的螺髻。據記載;唐長安的婦女好梳盤桓髻(即螺髻).回,其形高聳而不走落,號為螺髻。在長安風靡一時,這種「螺髻」主要以盤疊形式作成,其法是將頭髮用絲線分股攏結系起,然後採用編、盤、疊等手法,把髮髻盤疊成螺狀,放置在頭頂或兩側或前額與腦後,也可隨意盤疊各種形式。
這種髮型秀麗而富有裝飾性,在王漁洋之詩讚有「青螺如髻秀堪餐」,按盤疊之方法,可作出各式各樣的螺謦。在造型中可靈活運用。
4.反綰式
這類髮式據段成式之《髻鬟品》中記有魏武帝宮中的宮妃梳反綰臀的記載,隋唐這種髮式也甚為流行①,在《妝臺記》中記有「唐武德中梳半翻髻,反綰髻,分髫臀」。反綰是將頭髮攏高翻綰而成,也屬於高髻的髮式,其製法是將頭髮往後攏結,用絲線結紮,再分若干股,翻綰出各種式樣。有的梳編成驚鳥雙翼欲展的樣子,稱為「警鵠髻」,也有梳編成單刀或雙刀的樣子,稱為「翻刀髻」,也有將多股的頭髮翻綰成花式,稱為「百花」。
其形式與手法甚多,皆靠攏結翻綰或反綰而成。
這種髮型多為宮妃、名貴女流所好用,未出室的少女常在反綰的髻下留一發尾,使之垂在肩後,稱為「燕尾,亦稱「分髫髻」。歷代的稱呼雖不相同,但其基本髮式是相似的,在造型時,可靈活變化與參考。
5.結椎式
這類髮式在古代婦女的髮型中,最為普遍,採用最廣,歷代都有采用,延續最長,從商周、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歷代皆沿用。只是髮型的高、平,低,及結椎在前、中、左右、後等變化不同而已。這種髮式的梳編法,是將頭髮攏結在頭頂或頭側,或前額與腦後,在扎束後挽結成椎,用簪或釵貫住,可盤捲成一椎、二椎至三椎,使之聳豎於頭頂或兩側。
據記載:樑翼之妻孫壽將結椎置於頭側,並使其下墮,稱為「墮馬髻」,亦稱『梁氏新妝』,曾風行一時,趙合德入宮時將髮捲高為椎,稱為「新興髻」。梁鴻之妻孟光好梳「椎臀」。
①這些髮式皆是結椎式的變化,掌握其梳編法,就可變化或創制各式各樣的椎髻,在造型時可靈活運 用。各式椎髻多為已婚**所用。
6.對稱式
這類髮式從秦漢一直沿用下來,歷代皆有采用,其典型的髮式是「雙丫髻」與「卯發」,「雙丫髻」主要是宮廷侍女、侍婢丫環的髮式,據傳秦始皇令宮廷侍女梳雙丫髻,穿背子與衫,歷代沿繼襲用,一直至清代仍是不變。這種髮式是將頭髮從頂中分兩大股,往兩側乎梳,並繫結於兩側,再挽結成兩大髻,使其對稱放置在兩側。也可對稱結鬟,使之垂下,為民間少女所好用。
「丱發」
這是一種童發,男女皆可通用,因其形似「丱」,故稱丱發」,其形制是將發分成兩大股,對稱繫結成二椎,放置在左右兩側的頭頂上,並在髻中引出一小綹尾發使其自然垂下,最長可至肩,為歷代童發的主要髮型。
蟬鬢、博鬢,這兩種不是髮型,但是各種髮型必需配備的兩種鬢式。
蟬鬢,據記載是魏文帝曹丕的宮人莫瓊樹所制①,它是兩鬢的裝飾,將兩鬢梳得很薄而透明,形如蟬翼,故稱「蟬鬢』,古詩中形容婦女經常有「雲鬟霧鬢」之句,薄而透明的蟬鬢與厚而高實的髮式結合與對比,使婦女的髮型富於變化而別緻。
博鬢,歷代僻l儀典0,《輿服志》皆規定宮中的后妃要博鬢,品貴夫人也須博鬢,博鬢即以鬢掩耳,或往後攏掩半耳,是一種禮儀的鬢式。
婦女最常見的髮型,按其梳編規律分為以上六大類,在造型時,可依據各類的梳編法,採用髻、鬟,盤,綰、疊,擰,結等等手法,梳編出更多的髮式,並根據朝代、身分、年齡,個性崇好等結合而運用,就能創制較好的婦女髮式。
唐代婦女髮式多姿多型。唐段成式在《髻鬟品》中寫道:「高祖宮中有半翻髻、反綰髻、樂遊髻。
明皇帝宮中,雙環望仙髻、回鶻髻、貴妃作愁來髻。貞元中有歸順髻,又有鬧掃妝髻。長安城中有盤桓髻、驚鵠髻,又拋家髻及倭墮髻」。
另外在《妝臺記》,以及《新唐書》、《中華古今注》等書中,也有對唐代婦女髮髻式樣的記述。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分別在唐代墓葬出土的陶俑,以及石槨線雕、壁畫中見到一些如古籍中描述的髮髻式樣,但都沒有我發現的西安東郊唐長安平康坊、西郊醴泉坊三彩窯出土陶俑髮式實物這麼集中和多樣。現將我發現和收藏的唐長安三彩窯陶仕女俑及其髮式分別予以介紹,以便從唐代婦女多姿的髮式這一側面窺探唐代社會的興旺和開放程度。
公元2023年,名太祖朱元璋在應天稱帝,立國號明。明朝建國後,採取了一系列講求實效的措施,以利恢復生產。由於生產力獲得了提高,市場進一步擴大,新型工業不斷湧現,一些工業城於是隨之形成,統一後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
明從蒙古族統治的元朝奪取政權後,注重對不符合漢族習俗的禮儀進行了整治,多采用和恢復了唐宋時期的制度和習俗。從所收集的資料看,明代婦女的髮式,雖不及唐宋時期豐富多樣,但也具有其本時代的一些特色。
明初基本承襲了宋元的髮式,待嘉靖以後婦女的髮式起了明顯的變化,「桃心髻」是當時較時興的髮式,婦女的髮髻梳理成扁圓形,再在髻頂飾以花朵。以後又演變為金銀絲挽結,且將髮髻梳高。髻頂亦裝飾珠玉寶翠等。
「桃花髻」的變形髮式,花樣繁多,諸如「桃尖頂髻」、「鵝膽心髻」及仿漢代的「墮馬髻」等。
雙螺髻:明代雙螺髻,其狀類似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螺髻。時稱「把子」,是江南女子偏愛的一種簡便大方的髮式,尤其是丫環梳理此髻者較多,其髻式豐富、多變,且流行於民間女子。
假髻:又稱鬏髻,為明代宮中侍女、婦人所仲愛。當時有「宮女多高髻,民間喜低髻」之說。
此類假髻形式大多仿古,製法為先用鐵絲編圈,再盤織上頭髮即成為一種待用的妝飾物。明末清初特別時興,在一些首飾店鋪,還有現成的假髻**。
頭箍:又名「額帕」。明代無論老婦、小女都非常盛行。
一說頭箍是從原「包頭」演變而來,最初以粽絲編結而成為網住頭髮而已,初時尚寬而後行窄,其實用性為束髮用,併兼之裝飾性,取窄小一條紮在額眉之上。此裝飾物自明代始有。
牡丹頭:高髻的一種,蘇州流行此式,後逐漸傳到北方。尤侗詩:
「聞說江南高一尺,六宮爭學牡丹頭。」人說其重者幾至不能舉首,形容其髮式高大,實際約七寸,鬢蓬鬆而髻光潤,髻後施雙綹髮尾。此種髮式,一般均充假髮加以襯墊。
明代宮女髻髮式、戴蓮花冠、簪花
清朝髮型解析
清代的祖先,為原先居住在中國東北部的滿族。明末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滿族貴族乘虛而入,於2023年在北京建立清王朝,自此至2023年清滅,這 237年間,清王朝經歷了三個階段。前期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並獲得了鞏固,中期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末期步入封建社會制度的衰落和瓦解。
清統治者在關內建立政權以後,強令漢族遵循滿族習俗,剃髮留辮是其中之一。清初婦女髮式及妝飾還各自保留本民族的特點,以後逐步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髮髻上的裝飾物,不用金銀,而多用珠翠,這是崇禎年間的特點。
中期崇尚高髻,如模仿滿族宮女的髮式,是將頭髮均分成兩把,謂「叉子頭」,在腦後垂下的一綹髮尾,修剪成兩個尖角,稱「燕尾」。此後又流行平頭,謂之「平三套」或「蘇州撅」。此髻老少皆宜,一改高髻風俗。
頭髮裝飾亦有特色,「冠子」即是一例,老年婦女多好之。還有「一字頭」豪華奢侈,高如牌樓,皇室偏愛的大拉翅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
高髻:清代高髻都以假髮摻和襯墊梳理而成,如康熙、乾隆年間流行的牡丹頭、荷花頭、缽盂頭即屬此類。其樣式豪華,高高聳立達七寸餘,猶如盛開的牡丹、荷花。
腦後梳理成扁平的三層盤狀,並以簪或釵相固定,髻後作燕尾狀,缽盂頭則形如覆盂,因此類髻髮梳理繁雜,故待到清末剪髮風盛行時,就逐漸趨於淘汰了。
大拉翅:又名「旗髻」,是清代滿族女子最具特色的、集髮式造型與妝飾於一體的著名髮式。其梳理方式特別繁複,是受漢族婦女「如意頭」影響而演變而成的,為清宮廷貴婦所鍾愛。
冠子、纂:清代老年婦女多在髻上加罩一硬紙和黑色綢緞製成的飾物,繡以吉祥紋樣、壽字等,用簪扦於髻上。中年婦女則多戴用鬃麻編成、再裱以綢緞的 「纂」,然後飾以鮮花等,更顯其秀美與華麗之色。
纂的形狀象一隻鞋幫,僅有二壁,以後又演變為不直接用纂,謂之「真纂」,實際就是在頭上盤一元髻而已。
古代發明家的故事有哪些,古代發明家在玩耍中發明了哪些故事
tpu薄膜專賣 魯班發明了飛鳶 張衡發明了地動儀和渾天儀 黃帝發明了指南車 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華佗發明了麻沸散 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 西門子發明了電動機 福特發明了汽車 瓦特發明了蒸汽機 貝爾發明了 愛迪生髮明瞭電燈 留聲機等 貝爾德發明了電視 斯蒂芬遜發明了火車 萊特兄弟發...
鍍鉻有哪些工藝特點,鍍鉻工藝都有哪些特點及注意事項?
鍍鉻的工藝特點是鍍液穩定,易於操作。1 從本質上說,鉻是一個很活潑的金屬,鉻的原子結構也有一些與其他金屬不同的特點,所以在鉻酸溶液中進行鍍鉻時,要在很負的電位下才可以獲得連續的鍍層。2 鍍鉻所用的陽極不是金屬鉻,而是使用鉛一銻或鉛一錫合金作不溶性陽極。這是因為鉻金屬脆而易斷裂,很難製成鉻板材。3 鍍...
熱轉印是什麼?工藝都有哪些呢?
熱轉印是一項新興的印刷工藝,由國外傳入不過10多年的時間。該工藝印刷方式分為轉印膜印和轉印加工兩大部分,轉印膜印刷採用網點印刷 解析度達300dpi 將圖案預先印在薄膜表面,印刷的圖案層次豐富 色彩鮮豔,千變萬化,色差小,再現性好,能達到設計圖案者的要求效果,並且適合大批量生產 轉印加工通過熱轉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