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娃娃小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君子要自律,謙和,學習要時常複習,以學習為樂,以友人來訪為樂,這樣才能使生活更輕鬆更美好
2樓:菜菜子小新
貢問子:「以德報怨,何如?」子曰: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又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段對話。學生問孔子,以德行來報答怨恨,怎麼樣?
孔子說:以德行來報答怨恨,那用什麼東西來報答德行呢?子曰:
應該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德行來報答德行。我喜歡這段話,是因為孔子在這裡沒有一味強調「禮、義、仁、智、信」,以德報怨固然好,但更應該以直、正直來回報,並不需要他打了你左臉,你再把右臉給他打。
3樓:
【原文】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註釋】 惡(誤)。好(號)。
【譯文】 孔子說:「眾人厭惡的,必須仔細觀察;眾人喜歡的,必須仔細觀察。」
我覺得這句話在現代社會非常有作用,現在大家盲目跟風,網路時代,資訊鋪天蓋地,不知道真假,大家都要非常謹慎,隨波逐流是很難過的。
求助《論語》裡一句話的翻譯和賞析,謝謝!
4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篇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
人不知而不 ,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
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並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賞析] 這是開宗明義第一章,是孔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流露和寫照。
首先要吃透「學而時習之」這句話。學,就是求學,學習,接受教育。學習的目的是各種各樣的,有人是為了掌握一技之長,藉以餬口;有人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身的層次。
孔子學習的主皆是為了做人(修身),也為了做事,做學問。他念念不忘要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同時爭取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學問上對過去的文獻著作者做一些整理和刪述工作。孔子從十五歲起,便確立了學習的志向和做人的目的。
「學而時習之」,就是多學習採取「無時而不學、無處而不學、無事而不學」的積極態度。這樣隨時、隨處、隨事都在學習當中,時時、處處、事事都能從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因此日有進功,內心充滿著掌握真理的愉快。 第一句話吃準了,下面兩句話就不難理解。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四面八方而來,遠方的朋友來相會,交流為學求益的心得,切磋做人的體會,介紹各地的民情風物、各國的政情,探索做人的道理,砥礪學行,互通訊息,互相增長見識,這些是多麼值得高興的事呀!別人如果對我不理解,或者對一些事物、知識、理論,一時還不知、不會甚至纏夾不清,而我則善於等待人家的自覺理解和逐漸領悟,不把這些放在心上面自尋煩惱,更不會暗自埋怨、自己窩火;這要靠個人的修養和做人的歷練功夫。果能做到這一點,也就達到了一種做人的高度,一種人生的境界,即所謂有道德修養的君子風格!
這三句話,正是人生上講征途中的三個歷程。對第一句話,一個人在少年和青年時期,只要他立志學習,逐漸培養自己自覺的學習熱枕,自覺進德修業,與時俱進,便能漸漸由此番體認。第二句話,要到入世較深的中年時期,經歷學習上的艱難、生活上的困頓和工作的挫失之後,才知道朋友之間人情相親和道義相交之至為珍貴。
第三句話,端賴自己的涵養工夫,要到實年和老年時期,有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經歷之後,才有這種平靜的心緒和意境;正所謂「精神到處文章老,學文深時意氣平」。三句話,三層意思,一層楊柳一層風,是一氣相聯的。 總之,孔子認為學習的宗旨,不外乎做人、做事、做學問三個方面。
做人,要走正道,要做一個有理想人格、有道德修養、仁民愛物、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做事,要勤勤懇懇,忠於職守,敬業樂群,不謀私利。做學問要打好基礎,要耐得住寂寞,不求速效,不計進功,不務虛名。
要「博搜精掇,一以貫之」,並形成自己的見解。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乃至對全人類有所奉獻,有所建樹。當你有上述遠大目標之後,你準會隨時、隨地、隨時自覺學習,精進不捨。
這樣的人生是積極進取的人生,也是充滿歡樂和幸福的人生。
滿意請採納
5樓:家幻翠黨菱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這裡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
朋,這裡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6樓:鮮思蘭瑞
孔子說:「學了只是然後按時複習它,不也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旁人不瞭解自己卻不惱恨,
不也是君子嗎?
賞析對於知識,學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識,必須把學與習統一起來。
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這句話是孔子對他的**說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旁人不瞭解自己卻不惱恨,
不也是君子嗎?這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
,不被人瞭解就煩惱甚至怨恨,勢必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和工作。
求簡短的論語原句及翻譯 50句謝謝
7樓:匿名使用者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著一副偽善的樣子,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寫出你最喜歡的一句名言,並說出你喜歡的原因
8樓:之何勿思
言必誠信,行必忠正。——孔子。
原因:這讓我知道,一個人說的話一定是誠實的,有可信度,做的事一定是忠貞的,正義的。
同時,一個人許諾一定要承擔兌現,守信是取信於人的第一要素,是立身處世之道,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情操,它既體現了對他人的尊敬,也表現了對自己的尊重。講信用是忠誠的外在表現,具有魅力的人,首先應該是守信的人,誠實的人,靠得住的人。
「無誠則無德,無信事難成」。在社會主義文明高度發展、人與人相處難見真情的今天,誠信品質尤為重要!
「小信成則大信立」,治國也好,理家也好,做生意也好,都需要講信用。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哲學家、思想家孔子曾經以言警世:「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明代學者也有這樣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誠,不足以動。」就是說,行為不正的人,不被人信服;言語不誠實的人,不必與他人共事。
一個講信用的人,能夠實踐他們的說教,人們可以根據他的言論去判斷他的行為,進行正常的交往。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說話前後矛盾,做一件事,我們不能確定他的行為的趨勢, 對於這種人是無法進行正常交往的,更沒有什麼魅力而言。
誠信像土,一畝心靈之土,為無數幼苗提供營養,使它們開出美麗的鮮花。誠信像水,萬物生長的生命之水,滋潤著小樹,舒枝展葉,天天向上……那麼什麼是誠信?顧名思義,誠實守信。
大家坐在這裡聽我演講,是誠信;商家合法經營,是誠信;人們之間相互平等交往,是誠信。
最喜歡的一句古代情話是什麼,你最喜歡的一句情話是什麼
兄控師青玄 1怕是大夢一場起,君啊江湖從此離。2這樣罷,二月紅,陪我走過那個圓形拱門,若是走到了,我會告訴你二月紅,親自,開口,告訴你。我張啟山,知錯,願悔改,你別死。3 可否是往將學得佛爺件人道向?知會然好出不言。我佛修時年,千步生蓮,一蓮一面,一面一緣,不知張大佛爺的緣面,我可見過多少?一緣一念...
我喜歡的一句名言或詩句,你最喜歡的一句有關學習的名言或詩句
tx張雙輝 我最喜歡的一句格言 我最喜歡的一句名言便是 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對它的映像非常深刻。記得在三年級時,班級評選班幹部,我落選了,我非常傷心,因為我是個好勝的女孩。回到家裡,我連爸爸 媽媽也不喊一聲,更別說外婆了。我悶悶不樂的走進房間,把房門使勁一關,把書包隨便一扔,然後就倒在床上,看著天花板...
你讀過的小說中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什麼
任性的公貓 許多年以後,我常常端著酒杯發呆,想一切是不是真的發生過,還是我年少時做的一個迴轉的夢。慕容雪村 李太白傳奇 遷移到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這是 擺渡人 中的一句話,擺渡人 這本書是去年我一個朋友送給我的。當時她跟我說這本書裡的生命意義是特別大的,也期望這本書能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