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happy言欷
黃河文物
1.山頂洞人骨針
原始縫綴工具。2023年在北京郊區房山縣周口店龍骨山,發現山頂洞人的居住遺址。出土的骨針,針身儲存完好,僅針孔殘缺,刮磨得很光滑。
它是我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縫紉編織工具。山頂洞人的骨針的發現在染織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它表明五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已能夠自己縫綴簡單的衣著。
骨針表明山頂洞人的鑽孔技術已相當熟練,製造鑽孔工具的技術已達到相當水平。裝飾品說明山頂洞人掌握了磨製技術。儘管這種技術僅用於製造裝飾品,但卻為以後新石器時代磨製工具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切割獸骨
2.精細地刮削
3.磨製以及挖穿針眼
本世紀3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
人遺址中,發現了一枚骨針。這枚骨針長82毫米,針身最粗處直徑3.3毫米,針身圓滑而略彎,針尖圓而銳利,針的尾端直徑3.
1毫米處有微小的針眼。製作這樣的骨針,必須經過切割獸骨、精細地刮削、磨製以及挖穿針眼等多道工序,需要較高的製作工藝才能完成。這枚骨針,也是世界上目前所知最早的縫紉工具了。
2.裴李崗文化的石墨盤和石墨棒
裴李崗文化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由於最早在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村發掘並認定而得名。
黃河文物
3.裴李崗文化石廉
4.老官臺文化的彩陶
老官臺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最初在陝西華縣老官臺遺址發現而得名。該文化存續年代距今8000~2023年,主要分佈在陝西、甘肅省境內的渭河流域;居民的經濟生活以原始農業為主,種植黍等作物;生產工具有石刀、石鏟和石斧等;製陶業很原始,採用泥片敷貼製作法,以圈足碗、彩陶缽與筒腹三足罐陶器最具特點;住房是圓形的,為半地穴式建築;儲藏東西的窖穴亦是圓形;居民死後埋入長方形土坑墓,隨葬陶器等物品。由於該遺址內涵貧乏,而後來發掘的同類遺存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模更大
5.晚期大汶口文化的陶瓷
大汶口文化晚期白陶鬹是一件遠古時期人類藝術家製作的精美器具。白陶是用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鋁的泥土燒製的陶器。大汶口文化的陶藝家,用泥土塑造一隻抽象的,引頸鳴啼的鳥兒;然而,它卻是可以盛裝美酒的容器
大汶口文化是黃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的代表,因發現于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而得名。主要分佈在山東省及江蘇省淮北地區。豫東地區也有零星發現。
2樓:卓興富
代表文物:
1 山頂洞人骨針;
2 裴李崗文化的石墨盤和石墨棒;
3 裴李崗文化石廉;
4 老官臺文化的彩陶;
5 晚期大汶口文化的陶瓷 晚期大汶口文化的陶瓷;
6 林家遺址的青銅刀;
7 蛋殼黑陶高柄杯 ;
8 山東龍山文化的玉器;
9 陶寺龍山文化的彩繪蟠龍紋陶盤;
10 司母戊鼎;
11 婦好青銅偶方彝。
3樓:
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文壇泰斗”孔聖人之墓,秦始皇陵獨享於全國古墓葬的第
一、第二、第三號
黃河流域的歷史遺蹟和出土文物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半坡文化,
半坡村位於西安附近,從該村發掘出一個距今有5、6千年的古村落遺址,這是黃河流域很重要的一個文化遺址,2023年被發現。遺址有5萬平方米,分居住區、製陶作坊區和墓葬區。
老官臺文化遺址
老官臺文化遺址2023年發現於陝西華縣,2023年進行發掘。後來在甘肅泰安大地灣也發現同型別文化,所以老官臺文化也稱大地灣文化。老官臺文化主要分佈於黃河的支流渭河流域。
老官臺文化處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有8000多年,以磨製石器為主,但仍有少量的打製石器和細石器。打製石器是舊石器時代的主要標誌,而磨製石器則標誌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
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文化遺址於2023年在河南新鄭被發現,該遺址中的建築、墓地和陶器都與老官臺文化十分相似,距今也有8000多年。磨製石器多於打製石器,有帶足磨盤、磨棒、帶齒石鐮、雙弧刃石鏟等,骨器有骨箭、骨針等,另外還要木製的弓。陶器以泥制紅陶和夾砂紅陶為主,器形有碗、缽、鼎、壺、杯、罐、甕、勺、甑、盆等,其中以三足鼎和雙耳壺最具代表性。
另外,也有陶製紡輪。該遺址的陶器上也有契刻符號,也是一種原始的文字。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於2023年在河北武安被發現,它稍晚於裴李崗文化,距今7000多年,其建築、石器和陶器等均與裴李崗文化之中的相似。其陶器開始向彩陶過渡。遺址中還發現有農作物粟、胡桃和家禽雞等。
賈湖文化
賈湖文化遺址在河南舞陽,距今8000多年,也屬於裴李崗文化型別。遺址中發現有契刻符號的龜甲,它比殷墟甲骨文要早4000多年,比古埃及的紙草文字也要早1000多年。另外還發現骨笛和酒器,這對**和酒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仰韶文化
仰韶村處於河南省澠池縣,從該地的古遺址上發現了許多器物。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有刀、斧、杵、鏃、石紡輪等,骨器有骨針,陶器有缽、鼎和粗陶、彩陶。
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也稱黑陶文化,黑陶製品質地精細,造型優美,用陶輪加工並在窯中高溫(1000℃)燒造。這種高溫技術的掌握,為青銅時代的到來做好了準備。龍山文化主要分陝西、河南和山東三大型別。
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遺址位於山東滕州境內,與龍山文化隔河相望。它屬於新石器中期,是大汶口文化的源頭。它稍晚於裴李崗文化,其石器、陶器等與裴李崗發現的類似。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處於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它早期的陶器、石器和建築與裴李崗文化類似。它晚期陶器上的影象刻畫符號不同於仰韶文化中的幾何刻畫符號,它們很有可能就是甲骨文的鼻祖。
馬家窯文化
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發展的繼續,2023年在甘肅臨兆被發現。它的彩陶很發達,繼承了仰韶文化中廟底溝型別的風格。它早期的彩陶以黑彩為主,中期出現有黑、紅相間花紋,晚期多是黑、紅二彩並用。
在遺址之中還發現一把青銅刀,它標誌著石器文化向青銅文化過渡,是一個金石並用的時代。
黃河流域有哪些歷史遺蹟和出土文物
5樓:匿名使用者
陝西西安有半坡遺址《新石器》,山西襄汾有丁村遺址《舊石器》,洛陽偃師有二里頭遺址《夏商時期》,安陽有殷墟《商代》,新鄭(屬鄭州)有裴李崗遺址《新石器》,鄭州有**遺址《商代》,山東泰安有大汶口遺址《新石器》等。
黃河,中國古代稱大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于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僅次於長江,也是世界第五長河流。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黃河流域有什麼歷史遺蹟和出土文物.
6樓:喝酒傷頭
歷史遺蹟太多了,文物也太多了,陝西西安有半坡遺址<新石器》,山西襄汾有丁村遺址回
《舊石器》,洛陽偃師有答二里頭遺址《夏商時期》,安陽有殷墟《商代》,新鄭(屬鄭州)有裴李崗遺址《新石器》,鄭州有**遺址《商代》,山東泰安有大汶口遺址《新石器》,至於後代就更多了.文物也太多了,一時半會數不清。
7樓:中原小象
不計其數、數不勝數
要知道黃河流域是華夏的發源地,長期是政治經濟軍事中心,洛陽、長安、開封、安陽,七大古都中有四個在這裡,可以說到處都是歷史遺蹟,中國宋以前出土文物的80%都在這裡。
8樓:匿名使用者
鏡片刮花了怎麼辦?只要這樣做,刮痕不見了
黃河的出土文物 有那些
9樓:冬已遠去
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文壇泰斗”孔聖人之墓,秦始皇陵獨享於全國古墓葬的第
一、第二、第三號
10樓:天魔宮主
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文壇泰斗”孔聖人之墓,秦始皇陵
黃河流域出土文物
11樓:匿名使用者
黃河文物
1.山頂洞人骨針
原始縫綴工具。2023年在北京郊區房山縣周口店龍骨山,發現山頂洞人的居住遺址。出土的骨針,針身儲存完好,僅針孔殘缺,刮磨得很光滑。
它是我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縫紉編織工具。山頂洞人的骨針的發現在染織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它表明五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已能夠自己縫綴簡單的衣著。
骨針表明山頂洞人的鑽孔技術已相當熟練,製造鑽孔工具的技術已達到相當水平。裝飾品說明山頂洞人掌握了磨製技術。儘管這種技術僅用於製造裝飾品,但卻為以後新石器時代磨製工具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切割獸骨
2.裴李崗文化的石墨盤和石墨棒
裴李崗文化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由於最早在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村發掘並認定而得名。
3.裴李崗文化石廉
4.老官臺文化的彩陶
老官臺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最初在陝西華縣老官臺遺址發現而得名。該文化存續年代距今8000~2023年,主要分佈在陝西、甘肅省境內的渭河流域;居民的經濟生活以原始農業為主,種植黍等作物;生產工具有石刀、石鏟和石斧等;製陶業很原始,採用泥片敷貼製作法,以圈足碗、彩陶缽與筒腹三足罐陶器最具特點;住房是圓形的,為半地穴式建築;儲藏東西的窖穴亦是圓形;居民死後埋入長方形土坑墓,隨葬陶器等物品。由於該遺址內涵貧乏,而後來發掘的同類遺存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模更大
5.晚期大汶口文化的陶瓷
大汶口文化晚期白陶鬹是一件遠古時期人類藝術家製作的精美器具。白陶是用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鋁的泥土燒製的陶器。大汶口文化的陶藝家,用泥土塑造一隻抽象的,引頸鳴啼的鳥兒;然而,它卻是可以盛裝美酒的容器
大汶口文化是黃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的代表,因發現于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而得名。主要分佈在山東省及江蘇省淮北地區。豫東地區也有零星發現。
黃河流域有什麼歷史遺蹟和出土文物
12樓:牙牙的弟弟
秦始皇陵、大雁塔、龍門石窟、殷墟、西安城牆等。
1、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
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
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
2、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儲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
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
3、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
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4、殷墟
殷墟,原稱“北蒙” ,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
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自盤庚遷殷,到公元前2023年帝辛亡國,經歷了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 ,殷一直是中國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2023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5、西安城牆
西安城牆又稱西安明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廣義的西安城牆包括西安唐城牆和西安明城牆,但一般特指狹義上的西安明城牆。
西安明城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心區,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牆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
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於古城區中心。
西安城牆主城門有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牆的原有城門。從**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後新闢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牆已有城門18座。
黃河流域有哪些古戰場
勤奮的杜老師 黃河流域的古戰場有 牧野古戰場 崤山古戰場 鉅鹿古戰場 昆陽古戰場 昆陽古戰場 官渡古戰場。牧野古戰場 在今河南省衛輝市北,商朝時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討伐殷紂王時曾在這裡誓師,一舉攻入朝歌,迫使紂王自盡,結束了商朝600年的歷史。崤山古戰場 在今河南省洛寧縣西北。春秋爭霸...
黃河流域的早期文化,什麼是黃河文化
黃河流域孕育了中華華夏民族,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古代人類社會,作為古代四國之一哦古代中國就是在黃河流域,歷代皇帝也有到黃河留意祭拜的習俗。最重要的是古人類 半坡人就是代表。去?wtp tt 看看吧,有你想知道的。夏朝定都陽城 今河南登封 商朝定都於毫 今河南商丘 後遷都於殷 今河南安陽 周朝定都於鎬京...
我國石油分佈在黃河流域的有哪些
1 勝利油田 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佈在東營 濱洲 德洲 濟南 濰坊 淄博 聊城 煙臺等8個地市的28個縣 區 境內,主要工作範圍約4.4萬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 3000萬噸,是我國第二大油田 2 華北油田 位於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 冀 晉 蒙區域內油氣生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