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何理解李清照一剪梅中「花自飄零水自流」這句

時間 2021-10-14 21:01:01

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在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飄零的落花和東逝的流水很容易引起人青春漸老,芳華易逝的感慨,而且細膩的李清照還著兩個「自」字,似乎帶有一絲嗔怪:落花和流水就這樣自顧自地,完全不理是不是觸動了我的愁思

一剪梅【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詞牌名。因北宋周邦彥起句有「一剪梅花萬樣嬌」而得名。又名《玉簟秋》、《臘梅香》。雙調六十字,上下闋各六句,四平韻。

曲牌名。南曲入南呂宮引。字句格律與詞上闋同,亦有與全闋同者。

本篇抒寫的是普通的秋日別情,是作者為懷念其夫趙明誠所作,上闋從秋日獨自泛舟出遊寫到明月高照閨樓,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歸家,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心上之人,盼望他從遠方寄來「錦書」。下闋以花落水流比擬丈夫離開自己以後的寂寞寥落之感,說明彼此伉儷情深,兩地相思難以消除。我們可以見到,柳眉剛剛舒展,心中又見翻騰,詞語淺近,感情深摯,體現了漱玉詞的藝術風格。

集評:離**淚。讀此始知高則誠,關漢卿諸人,又是效顰(《楊慎批點本草堂詩餘》卷三)。

此詞頗盡離別之情。語意飄逸,令人省目(《草堂詩餘評林》卷二)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白雨齋詞話》卷二)。

詞一開篇:「紅藕香殘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殘,盡是一片清秋冷落時節,這個「秋」字,正是作者觸發情懷的節點,是緣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氣的基礎。作者把「秋」這個抽象化的季節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徵的「紅藕香殘」來表達。

同時,秋涼的「香殘」景象和清颯氛圍最能激起人們的愁情幽緒,這在古典詩詞是極為常見的,這說明了其審美上的物件特徵和心理意緒上的對應同構關係。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對主體心理意緒的掩蔽,使讀者產生審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體的自然物象作為引發情緒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間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筆勾勒季節特徵,其後輕推出抒情主體的形象。「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兩句足可玩味,「輕」,言其悄悄然;「獨」,曰其僅然一身。何以如此?

詞至此可謂不著一字,然而其意脈潛隱其中,直到「雲中誰寄錦書來」,其潛隱之意脈方才顯豁,終顯其表層意象。作者眺望秋際雲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錦書來」,於是緊接「雁字回時」一句。「雁字」既是眼前實景,雁陣歸然,長空嘹唳;也是寄興之景,所謂鴻雁傳書,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傳統意象,含有象徵意義。

當這這種翹首引懷,待書於景的意識,最終成為顯性意識時,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所內蘊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其在一個幽靜的環境中孑然一身,靜靜地等待雁傳尺素,獨自咀嚼那離別的傷情,悄然的排遣那銘心的思念。在這「輕」與「獨」中不事張揚,無需為伴的去回味、咀嚼、體驗、領略。

上闋煞尾處,忽見「月滿西樓」這一景象描述。這一收筆,絕極妙極。不但呼應了首句「紅藕香殘」的景象,且同時組成了一個空間上的立體環境體;紅藕、蘭舟、雁字、西樓。

作者亦身在其中,獨處一角,可謂身入詞境。這時候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空間感下透現的時態感觀,時空的靈動躍然紙上,此時流轉在我們心間的是作者的情與意的深度交融,於是從最初的繪畫美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美學層面,意境美。

本篇詞作,上闋隱然相思之意,下闋則直宣情愫。「花自飄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懷,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傷感與無奈。可以說字字緊扣「相思」這一詞中意脈。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作者述及與丈夫身處兩地,共處一種思緒之間,表明了作者與丈夫的心靈感應同為一律。可見此處是為雙向而動。這與前人所作大部為對月獨抒懷的感情脈思有著顯著區別。

然而「此情無計可消除」,作者如何為之?結尾處「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絕妙好詞,除讓人啞然稱絕之外,唯有嘆然。

作者一路寫來,或寄情於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時露時顯,於結尾處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頂明珠,給讀者以強烈的審美刺激,使之心靈為之震動,深思、遐想。長時間的體驗箇中三味。

作者以其獨特的方式感知著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情感,並以她獨特的藝術技巧將之呈現,並在這一瞬間凝為審美的精華,使之作品產生永恆的藝術魅力。這就是所有傳世鉅作所共有的,在各個層面上以獨具個性化的表現手法傳達出人類的普遍意識情感,喚起不同時代、民族、國界的人們的善良的審美體驗。

2樓:張君澤

其實我認為這句話就是作者自憐的一個表現

在封建時代 男尊女卑的思想十分嚴重 李清照作為一個詩人 同樣不能避免這種封建思想的束縛 據史料記載 李清照經歷坎坷 愛情並不是很順利 雖然後來成為大詩人 但人生並不快樂

作者在寫一剪梅的時候 一個封建女子對愛情的渴望躍然紙上 這句花自漂零水自流 充分的表現了自怨自艾的心情 顯露了一個青年女子希望得到愛情的那種患得患失的感覺

我的理解是把古代的詩拿到現代來的理解 本人認為這首辭上片一句"雲中誰寄錦書來"甚妙,不然,"玉簟""西樓"俱元所借力。下片"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把相思寫得有模有樣,有動有靜。遍觀古今詞,只有李煜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堪敵;然又不如,剪不斷理還亂的是紛線亂麻,有形而無意,有靜而無動。

3樓:北極戀風

有人說,這是寫李清照慨嘆自己「青春易老,時光易逝」。要是這樣,那麼,下面「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兩句,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

「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體現了李清照的感嘆語氣。

這句話看似平淡,實際上含義很深。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

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

4樓:

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飄零東流。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

當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諸如離別,均給人以無可奈何之感。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6樓:匿名使用者

"花自飄零水自流"過了季節花酒會謝去,這是自然規律,無任你多麼留戀它春天的多姿多彩,那終是無可奈何遺憾的事,水也向它的註定歸宿流去,你想刻意改變它的方向也是很徒勞的,這句話李清照表達出的心情非常的無奈和惆悵。

7樓:常夜春

芳華易逝,歲月難留,鮮花流水各自愁,無人與我共白頭。

8樓:匿名使用者

花兒和水兒都在各忙各的,沒有人關心那個相思女子的愁腸百結。

李清照的《一剪梅》全文是什麼,李清照的古詩詞《一剪梅》原文是什麼?

一剪梅 原文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1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

一剪梅的劇情簡介,新一剪梅的劇情簡介

血性漢子趙時俊 寇世勳飾 為了讓全沙河鎮不致用水短缺,放棄真心所愛的人心慈 瀋海蓉飾 而娶了當時以截斷水源相要脅的莽寇萬大權的女兒秋玲 李烈飾 這兩女一男從此徘徊在愛情和道義的邊緣,又加上心慈的仇家梁永昌 龐祥麟飾 和蘇雯音 朱莉茵飾 的另一段感情糾葛,因而牽扯出剪不斷 理還亂的兩代情仇。新一剪梅的...

新一剪梅結局怎麼樣,霍建華版新一剪梅結局

新一剪梅大結局第30集 沙河鎮的鑿井工程,在時俊 趙文卓飾 日夜監督下終於成功,今後除了青湖以外,新水源不僅象徵著沙河鎮的生命力,也正式宣告沙河鎮已擺脫萬家莊多年來掌控水源的夢靨。永昌 劉錫明飾 妒忌時俊再度贏得沙河鎮民的信任及愛戴,他因擔心繡雲 水靈飾 會離開樑家與時俊團聚,決定帶著繡雲遠走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