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琉璃是玻璃嗎,中國古代能製造玻璃嗎?

時間 2021-10-14 23:58:10

1樓:清水無月

不是玻璃

琉璃是一種中國古法材料,它已有2023年的歷史,自古以來一直是皇室專用,對使用者有極其嚴格的等級要求,所以民間很少見。

琉璃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金銀、玉翠、琉璃、陶瓷、青銅)、佛家七寶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傳. 不過即使是明代很殘缺的工藝依然是受到品級的保護,當時的琉璃已經很不通透,所以被稱為藥玉。《明制》載:

皇帝頒賜給狀元的佩飾就是藥玉,四品以上才有。

琉璃的分類

a類 古法琉璃,採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製而成。琉璃石

b類 臺灣琉璃,由西方玻璃藝術演化而成.起源為古埃及「費昂斯」工藝。《中國古琉璃研究》的分析結果表明:

「費昂斯」中二氧化矽的比例92%-99%,與中國周朝時的琉璃差異明顯。但由於二者形態近似,有人稱其為西洋琉璃。

c類 水琉璃,現今常見的仿製琉璃,以不飽和樹脂材料製成,其特點是重量輕,敲之沒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變、混濁,無收藏價值,不過**奇低。

琉璃的製作工藝

答:古法琉璃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火裡來、水裡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製作,相當費時,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幾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製作。當中的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

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不象金銀製品,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所以世上沒有兩款一模一樣的琉璃。

[保養方法]避免與硬物碰撞或摩擦及與硫磺、氯氣等接觸。保持常溫,宜用純淨水擦拭,若使用自來水,需靜置12小時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澤與乾淨,切不可沾上油漬異物等。

琉璃的價值

答:琉璃屬於價值不菲的工藝藝術品,它的**比水晶還高,其原因有兩個方面: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的特殊性,而且其工藝極具複雜性與高難度,因此其成本非常高。

其二,琉璃是一種文化產品,不僅僅是一種材質,更重要的是,琉璃產品是獨一無二的,世間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產品.

2樓:

就算是從字面上來看應該都不是玻璃.

中國古代能製造玻璃嗎?

3樓:汝子非魚焉

中國發現最早的玻璃器始於春秋末、戰國初。這個時期的玻璃器數量少,品種單一,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劍格上的小塊玻璃。戰國早期的玻璃器數量有所增加,仍以蜻蜓眼等小型珠飾為主。

戰國中晚期玻璃器的數量及品種增加,除了珠、管小型裝飾品外,增添了璧、劍飾、印章等典型中國式樣的玻璃器,這個時期一般的士和庶民也可以用玻璃器隨葬。

4樓:匿名使用者

玻璃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玻璃是約2023年前由古埃及人發明的,到古羅馬時期,羅馬人制造的彩色玻璃經由印度傳入東方。屢見於秦漢古籍的「壁流離」或「流離」(後來寫作琉璃)就是梵文玻璃(spahtika)一語的早期音譯。秦始皇地宮有琉璃魚、琉璃龜;中山靖王劉勝的墓中,有琉璃耳杯、琉璃盤等秦漢琉璃實物。

最初,古人誤認為琉璃是天然寶藏。東晉學者葛洪首次明確指出琉璃是人造品。他在《抱朴子內篇?

論仙》中說:「外國作水精碗,實是合五種灰以作之。」水精指的就是琉璃。

根據葛洪的進一步記載,當時在今廣東、廣西一帶已有人能製作琉璃。但葛洪的話並沒有被人們普遍接受。在他死後八十餘年,有大月氏商人在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用石頭燒製琉璃,這才打消了人們對葛洪說法的懷疑。

從那西漢:玻璃矛 以後,「中國琉璃遂賤」,並且有了琉璃作坊。但琉璃的製作方法不久失傳,隋朝工藝家何稠只好用綠瓷作代用品。

這就是後來用作建築材料的「琉璃」的濫觴,和玻璃其實沾不上邊兒。宋元時人重又掌握玻璃製作工藝,只是質量不能與舶來品相比,其色澤雖然光鮮,但斟上熱酒便破,難如人意。 到了明初,劉基(字伯溫)在《多能鄙事》一書中第一次記載了玻璃配方;鄭和下西洋,帶回了「西洋燒玻璃人」。

這樣一來,玻璃也就不稀罕了。清代,隨著耶穌會士來華傳教,西方玻璃製作工藝和大量玻璃器皿一併傳了進來。但玻璃真正在民間普及,還是從清末開始的。

琉璃是什麼時候改稱玻璃的? 琉璃有兩種:一是可做琉璃瓦的琉璃,這種琉璃和玻璃在材質、效能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別,因此從來沒有被稱作玻璃;另外一種琉璃和玻璃有關。

我們這裡說的是後一種琉璃。 我們已經知道,琉璃也好,玻璃也好,都是外來語的音譯。從梵文拉丁字母的轉寫來看,玻璃實際較琉璃更接近原音,佛書「頗置迦」的譯法也可以作為旁證。

因此,「玻璃」這個音譯日益普遍。玻璃在古書中又寫作頗黎、頗梨、玻瓈等。我們所能見到最早使用「頗黎」這一說法的,是漢武帝時東方朔的《海內十洲記》。

在唐人的詩文中,「頗黎」、「玻瓈」等詞已屢見不鮮,李賀、溫庭筠等人的詩作中都有。有意思的是,李白的一個兒子,便取名為「頗黎」,有人據此說李白一家人有深厚的西域情結,並進一步得出李白是胡人的說法。這是題外話了。

「玻璃」一詞的出現,可能要到南宋。陸游有詩句說:「玻璃江水深千尺。

」又說:「玻璃春滿琉璃鍾。」這兩個「玻璃」都不指玻璃本身,而是用來作比喻的。

前者是說江水晶瑩剔透;後者說的是眉州(在今四川)產的一種酒,叫「玻璃春」,其酒色明淨如玻璃。明代以後,「玻璃」一詞便很流行了。

古代有玻璃嗎?

5樓:筆有千秋業

古代就已經有玻璃存在,最早是在古埃及,有關的資料如下:

玻璃的歷史**

最初由火山噴出的酸性巖凝固而得,約公元前2023年前,古埃及人已製出玻璃裝飾品和簡單玻璃器皿,當時只有有色玻璃。約公元前2023年前,中國製造出無色玻璃。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

18世紀,為適應研製望遠鏡的需要,製出光學玻璃;2023年,比利時首先製出平板玻璃。

2023年,美國製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效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於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於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

有的船員還抬來大鍋,搬來木柴,並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做起飯來。

船員們吃完飯,潮水開始**了。他們正準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航行時,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閃閃發光的東西!」

船員們把這些閃爍光芒的東西,帶到船上仔細研究起來。他們發現,這些亮晶晶的東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蘇打。原來,這些閃光的東西,是他們做飯時用來做鍋的支架的天然蘇打,在火焰的作用下,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晶體,這就是最早的玻璃。

後來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一起,然後用一種特製的爐子熔化,製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發了一筆大財。玻璃(22張)

大約在4世紀,羅馬人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到2023年,義大利的玻璃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

「 我國的玻璃製造技術決不能洩漏出去,把所有的製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產玻璃!」

就這樣,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產玻璃,他們在一生當中不準離開這座孤島。

2023年,一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製作大塊玻璃的工藝,從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幾百年來,人們一直認為玻璃是綠色的,是無法改變的。後來發現綠色來自原料中少量的鐵,二價鐵的化合物使得玻璃顯綠色。在加入二氧化錳以後,原來的二價鐵變成三價鐵顯黃色,而四價錳被還原成三價錳呈紫色。

光學上,黃色和紫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補,混合在一起成為白光,玻璃就不偏色了。不過若干年後,三價錳被空氣繼續氧化,紫色會逐漸增強,所以那些古老房屋的窗玻璃會略微帶點紫色。

6樓:匿名使用者

1.「璆琳」--出現在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中。璆琳本意為美玉,古人借其稱呼似玉的玻璃。

2.「琉璃」--最早出現在西漢桓寬的《鹽鐵論》中,「……而璧玉、珊瑚、琉璃成為國之寶。」琉璃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明代。有些地區現在還在使用。

而今「琉璃」一詞多用於建築琉璃瓦及瓦頂琉璃飾件。

3.「藥玉」--出現於《穆天子傳》中,晉代郭璞的註釋為「今外國人所鑄器者亦皆石類也。按此所言,殆今藥玉、藥琉璃之類」。「藥玉」,顧名思義,即如熬藥般燒煉出來的象玉一樣的玻璃。

4.「瓘玉」--根據《元史·百官志》記載,元代設瓘玉局,為宮廷監製玻璃器的機構,故而瓘玉局製造的玻璃稱為瓘玉。

5.「罐子玉」--根據明·曹昭《格古要論》記載:「罐子玉,雪白罐子玉系北方用藥於罐子內燒成者。若無氣眼者與真玉相似。」可見是將玻璃稱為「罐子玉」。

6.「料」--明清時期北京流行的稱謂。大概因為北京不產玻璃,需從外地購買玻璃料,之後再加工成器,故而將玻璃稱為「料」,相沿成習,至今仍有這種稱呼。

7樓:匿名使用者

漢代思想家王充在其著作

《論衡》第二卷率性篇中講到:「消練五石,鑄以為器,磨礪生光,仰以向日,則火來至」,這就是講的玻璃聚光點火作用。說明我國在兩千年前就能製造和加工玻璃了。

不過古代大多時候玻璃稱為「琉璃」。

8樓:匿名使用者

?好吧?好吧?

好喜歡??好吧?好吧?

好吧?好吧?好吧?

好吧?好吧?好吧?

好吧?好吧?你說過一輩子!

你也是我想說了一個勁往返航班上,

請問中國古代有沒有玻璃製造技術,中國古代能製造玻璃嗎?

玻璃在古代也稱琉璃。琉璃是一種透明 強度及硬度頗高,不透氣的物料。玻璃在日常環境中呈化學惰性,也不會與生物起作用,故此用途非常廣泛。玻璃一般不溶於酸 例外 氫氟酸與玻璃反應生成sif4,從而導致玻璃的腐蝕 但溶於強鹼,例如氫氧化銫。玻璃是一種非晶形過冷液體。融解的玻璃迅速冷卻,各分子因為沒有足夠時間...

中國古代有陽曆嗎,中國古代有城堡嗎?

半壁半陰 有。陰曆的主要特點是 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即月相來確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歷月的平均值大致與朔望月平均長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長短則只是歷月的整數倍,而與迴歸年無關。因此,陰曆的月份也與四季寒暑無關。陰曆的日期表示著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 十 五 十六或十七是滿月,即望 ...

中國古代人才選拔制度的察舉制,中國古代選官制度哪些是自上而下?哪些是自下而上?

桃兒 察舉也就是選舉,是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漢代察舉的標準,大致不出四條,史稱 四科取士 後漢書 百官志 注引應劭 漢官儀 說 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 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 三曰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 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決,才任三輔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