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這首詞主要抒發了什麼感情

時間 2021-10-14 23:59:29

1樓:刀天藍

那麼多虞美人你說的是哪一首?

虞美人. 梳樓這首詞表達下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浪淘沙》和《虞美人》兩首詞個抒發了怎樣的人生情感?又分別說出了哪些人生共同的體驗?

2樓:匿名使用者

名句賞析——「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內,表明他們以美容

好生活的嚮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家,寄託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

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是一種樸實無華直白的美。

浪淘沙中心思想是:讓人們知道世事是變化無常的。

請問是哪個虞美人?如果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那麼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語語嗚咽,令人不堪卒讀。

3樓:事事皆通

浪淘沙和虞美人都是詞牌名,算是一種填詞的格式吧,每個詞牌都有很多詞,不知道您說的是哪兩首呢?

4樓:匿名使用者

人生情感:土豪我們做朋友吧!

生共同的體驗: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這首詞虞美人的下片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樓:野草蒼茫

虞美人是著名詞牌之一,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古代詞開始大體以所詠事物為題,配樂歌唱逐漸形成固定曲調,後即開始名為調名即詞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虞美人·落花已作風前舞

葉夢得雨後同幹譽①、才卿置酒來禽②花下。落花已作風前舞,又送黃昏雨。曉來庭院半殘紅③,惟有遊絲罥④千丈晴空。

殷勤花下同攜手,更盡懷中酒。美人不用斂蛾眉,我亦多情無奈酒闌⑤時。

註釋①幹譽:皆葉夢得友人,生平事蹟不詳。 ②來禽:

林檎(qín)的別名,今稱花紅,北方又稱沙果。③半殘紅:花已飄零過半。

 ④遊絲:飛揚的柳絲。罥(juàn):

纏繞,懸掛。 ⑤酒闌:酒醉。

譯文落花在風中飛舞,又送走黃昏時的風雨。清晨以來,庭院裡處處是被風吹落的花,只有飄飄蕩蕩的遊絲,在天空中飛來蕩去。我們以前曾在花前攜手同遊,滿懷情意舉杯痛飲。

佳人不要因這時刻的惜別而傷心愁苦。我情意深厚,只是酒盡時分,我也對人生無常感到無可奈何。鑑賞這首小詞以健筆寫柔情,以豪放襯婉約,頗得東坡婉約詞之妙。

上片寫景,景中宴情。昨夜一場風雨,落花無數。曉來天氣放晴,庭院中半是殘花。

內容極為簡單,寫來卻有層次,且有氣勢。從時間來看,重點清晨,也即「曉來」之際;昨夜景象是從回憶中反映出來的。意境頗類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但李詞較凝鍊,葉詞較舒展。

一般寫落花,都很哀婉低沉,如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均極悽婉之致。可是這裡卻用另一種手法,不說風雨無情,摧殘落花,而以落花為主語,說它風前飛舞,把「黃昏雨」給送走了。創意甚新,格調亦雅。

曉來殘紅滿院,本易悵觸愁情,然詞人添上一句「唯有遊絲千丈晴空」,情緒遂隨物象揚起,給人以高騫明朗之感,音調也就高亢起來。下片抒情,情真意切。前二句正面點題,寫詞人雨後同幹譽、才卿兩位友人來禽花下飲酒。

來禽,即林檎,南方叫花紅,北方名沙果。此時詞人蓋已致仕居湖州卞山下,故能過此閒適生活。「殷勤花下同攜手」,寫主人情意之厚,友朋感情之深,語言簡練通俗而富於形象性,令人彷彿看到這位賢主人殷勤地拉著幹譽、才卿入座。

「花下」當指林檎樹下。還「更盡杯中酒」,一方面見出主人殷勤勸飲,猶如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所說的「勸君更淨杯酒」;一方面也顯出詞情的豪放,如歐陽修《朝中措》中所寫的「揮毫萬字,一飲千鍾」。結尾二句寫得最為婉轉深刻,曲折有味。

所以明人沈際飛評曰:「下場頭話,偏自生情生姿,顛播妙耳。」(《草堂詩餘正集》卷二)古代達官、名士飲酒,通常有侍女或歌妓侑觴。

此雲「美人不用斂蛾眉,我亦多情無奈酒闌時」,「美人」即指侍女或歌妓而言,意為美人愁眉不展,即引起我不歡。其中「酒闌時」乃此二句之規定情境。酒闌意味著人散,人散必將引起留戀、惜別的情懷,因而美人為此而斂起蛾眉,詞人也因之受到感染,故而設身處地,巧語寬慰,幾有同其悲歡慨。

明人毛晉稱其詞「不作柔語殢人,真詞家逸品」(《石林詞跋》),確為有識之見。全詞寫的是亡國之痛,抒的是念國之情,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深沉。儘管詞作篇幅短小,但餘味無窮,能使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堪稱為婉約派作品之絕唱。[1]

2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詞人:李煜朝代:南唐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註釋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2] 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②了:了結,完結。③砌:

臺階。雕闌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④應猶:一作「依然」。⑤朱顏改:

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⑥君:作者自稱。

能:或作「都」、「那」、「還」、「卻」。譯文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又知道有多少!

小樓上昨天夜裡又刮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硃紅的顏色已經改變。若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賞析這首詞是李煜囚居汴京時所作。

當時李煜由南唐國君一下子變為宋朝的囚犯,不僅僅失去了居高無上的皇帝的地位和權力,更殘酷的是也失去了最起碼的人身自由。殘酷的現實使他「日夕以淚洗面」,這使他產生了特有的悲與愁。這首詞傾瀉的就是作者的懷念亡國之痛,哀嘆朱顏已改的情懷。

「春花秋月」和小樓「東風」原本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可在李煜的筆下寓意卻變了,一個「何時了」,一個「又」,把原本令人嚮往和盼望的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的資訊變得蒙上了一層悽苦和哀愁,究其緣由,那就是越是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觸發起作者的懷舊情結和思念故國的傷痛。「故國不堪回首」,連回憶一下故國的過去都「不堪」又怎能願意見這年年如是的春花秋月和報春的東風呢。每輪迴一次,那就意味著又被囚禁了一年哪。

這與李煜當時所處的境遇是分不開的。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發前人未所發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的比喻,貼切生動地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體化了,將那看不見摸不著的愁思變成了有形的、永無止境的一江春水,創造了意想不到的的藝術效果,這也成了李煜詞的主要特點,對後人的影響很大。

作品通篇一氣盤旋,曲折動盪,如泣如訴,動人心魄。

3題考 【碧雞漫志】:「脞說稱[虞美人]起於項藉「虞兮」之歌;予謂後世以命名可也,曲起於當時,非也。曾宣子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三軍散盡旌旗倒,玉帳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劍光飛,輕血化為原上草』之句,世以為工。

』又【夢溪筆談】雲:「高郵桑宜舒,性知音,舊聞虞美人草,逢人作[虞美人曲],枝葉皆動,他曲不然,試之如所傳。詳其曲,皆吳音也。

他日取琴試用吳音制一曲,對草鼓之,枝葉皆動,因曰[虞美人操]」觀此,[虞美人]一名,在樂府中曰行;在植物曰草;在琴曲曰操。考其原,皆由項王「虞兮」之歌而得名也。

4詞例 《虞美人》李煜[3] 《虞美人》李煜《虞美人》辛棄疾《虞美人》 樑寅《虞美人》 王國維《虞美人·聽雨 》 蔣捷《虞美人·梳樓》 蔣捷《虞美人》 秦觀《虞美人》納蘭性德《虞美人》葉夢得5作法 本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完全相同。四用韻,兩平兩仄。第一句為七言句,平起仄韻。

第二句為五言句,仄起仄韻。第三句亦為七言句,換平韻平起平收。第四句九字協平韻。

又第四句也有寫成7+3句式的(如下例中李煜詞作),且形成7/7/3三句押韻的格式,與常見格式比,多出一韻。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示意符號】:⊙可平可仄;○平聲;●仄聲;△平韻;▲仄韻http://baike.

討論:虞美人這首詞和李煜同時所作另一首《浪淘沙》各抒發了怎樣的個人情感?又分別說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

6樓:舞靜kiss綸

李昱到了身為臣虜的地步,還不肯拋棄筆墨,到了花朝月夕,常常思念在江南的遊宴快樂,

不覺涕泗交頤,悲傷不已;

又想著那些嬪妃,都已風消雲散,心內更是 百感交集,便不忍提筆填了一闋詞《浪淘沙》。

又到了一年的七月初七,李昱回憶起以前的歌舞歡飲,現在只剩下他與小周後夫妻二人,,閒居在賜第裡面,連服侍的宮女

也只剩下兩三個人;其餘心愛的嬪妃死的死,去的去,一個也不在眼前,便又觸動愁腸,胸中的悲傷,一齊傾瀉出來,

填了一闋《虞美人》。

作為一個文學家李昱是出類拔萃的,但作為一個國君就覺得荒謬了。身份與興趣的錯位帶給他人生的悲劇,但因為這悲劇

也使李昱在詩詞上獲得不朽的成就。

《浪淘沙》是李煜降宋後被擄到汴京軟禁時所作,表達了他對故國、家園和往日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反映出詞人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的淒涼心境。

虞美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樓:金果

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

原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於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這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

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賞析: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語語嗚咽,令人不堪卒讀。

春花浪漫,秋月高潔,本令人人欣喜,但對階下之囚來說,卻已了無意趣了。"何時了"三字雖問得離奇,實含兩層意蘊:往昔歲月是何時了卻的?劫後之殘生又將何時了卻呢?

這表明了他對生命的決絕心態。"小樓昨夜又東風"更具體印證了春花秋月無法終了的事實。由小樓進而聯想到故國, "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語。

"月明中"既是呼應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將小樓、故國,人生等等統統籠罩在永恆的月色中,則李煜個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類之大悲哀。

換頭承故國明月,點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詞到此為止的六句,都是兩兩對照,寫出永恆與無常的巨大反差,表現作者對宇宙與人生關係的思索。

但柔弱的李煜已經不可能由此激發出進取的激情,而只能在與生命決絕前,放縱一下悲哀的心情,任憑自己沉溺在這種無邊的生命悲歌中,靜靜地等候人生終曲的奏起。

煞尾兩句自問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懷,寫出愁思之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休無止、無法遏制。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許多,但此句不僅新穎警闢,而且既貼切又富有力度。

作者介紹: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

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

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

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

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李煜的詞,存世共有三十餘首,在內容上,可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綺麗柔靡,雖不脫花間派習氣,但在人物、場景的描寫上較花間詞人有較大的藝術概括力量。

在部分詞裡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哀婉淒涼,意境深遠,極富藝術感染力。

李煜精於鑑賞,極富藏書。宮中購置圖書、畫帖數萬卷,法帖如鍾繇、王羲之真跡甚多,公私藏皆印有「內殿圖書」、「建業文房之寶」、「集賢殿書院」等,或為其簽名、題字,或為詩歌雜言。

蜀道難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蜀道難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柯玉 抒發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蜀道難 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原文 噫籲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始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寫酒的詩抒發了什么感情,寫酒的詩抒發了什麼感情

仕途不順或者流離失所或者思鄉,思友,思家,思情人 詩人一般用酒抒發怎樣的感情?借酒抒發一些不易於言表的感情,如歡樂閒適 鄉愁鄉思 懷念親人 離愁別緒等等。上不沾天下不著地 以靜靜的剪著畫著,可以想,可以 寂寞 空虛 傷感 相思 失戀 懷才不遇 愛國 思夫 思妻 悲愴 喜出望外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蘇軾詞主要抒發怎樣的感情,蘇軾詞的內容的特點

蘇軾是北宋文壇的領袖,也是宋詞豪放派的創始人,蘇軾的詞在詞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在傳統文論中,對蘇軾詞風格的認識往往以 豪放 評之,這是在我們以前學過的教材中經經常提到的。蘇詞體勢高妙,時而慷慨豪放,時而清麗委婉,時而飄逸曠達,風格駁雜,雖他被尊為豪放詞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詞中溫婉含情的婉約詞作的數量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