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遊列國」,孔子到過哪些地方,孔子周遊列國時的故事有哪些?

時間 2021-10-19 13:41:58

1樓:人過中年

衛、曹、宋、鄭、陳、蔡

這就是孔子周遊的所謂列國,大致就是相當於在現在河南地界轉了一圈,這裡本來也是周朝東都的控制範圍,經濟文化最發達地區,相互之間交流較多,語言應該不是問題。

人們往往習慣稱孔子為開闢鴻蒙的至聖先師,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名號,往往蓋過了他作為「素王」的政客身份。現代中國人心目中的儒者,也更像是教師而非政客,因此需要指明,原教旨主義的儒者,是一群名為復興周禮、實欲有所作為的保守派政客,這從同時代道家、墨家等諸子對儒家的揶揄就能看出來。"舉先王,言仁義者盈廷,而政不免於亂。

"教師恪守本分、教書育人便可以名揚千古,政客的身前身後評鐫刻在無字碑上,很難達成共識。

概言之,剝離了大成至聖的教育家光環後,孔子只是一個大器晚成的政治浪人,而非政治家。浪人如飄萍無根基,抓住機遇便要「大展巨集圖」,政治家必須世代培植聲望,在名爵與榮譽中積累政治資本。浪人歧視政治家,因而「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政治家輕視政治浪人,車裂的公孫鞅、腰斬的李斯、擇日而亡的郭太尉…都是明證,政治浪人/政治家構成了典型的黑格爾哲學意義內的主奴關係,只不過,孔子及其**是有自我意識的奴隸,因而政治生涯註定無法長久,毋寧魯國乃至列國,註定了大志難展。

2樓:

孔子周遊列國是從魯國出發,大致走了衛國、曹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等地。現如今大致路線曲阜--菏澤--長垣--商丘--夏邑--淮陽--周口--上蔡--羅山,然後原路返回。"從55歲到68歲,孔子帶著他的若干親近**,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在魯國周邊遊歷。

從《孔子歷史地圖集》書內"孔子周遊列國圖"標註的線路圖來看,孔老夫子當時周遊的,有衛、曹、宋、鄭、陳、蔡、楚諸國。說起來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時期的蕞爾小國。楚算是大國,但孔子只到了楚國的邊境。

孔子還打算西去晉國,但由於時局不好,結果只是在黃河邊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命也夫!"最終連黃河也沒過。

起源春秋時期,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到各諸侯國遊學,因孔子是保守派,與當時諸侯爭霸不合拍,常常受到冷遇。一次孔子與**走散,孔子呆在東門旁發呆,子貢問鄭國人孔子在何處。鄭國人說東門邊有個老頭子像一隻喪家之狗在發呆。

魯哀公2年(孔子59歲),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在陳國住了三年,吳攻陳,兵荒馬亂,孔子便帶**離開,楚國人聽說孔子到了陳、蔡交界處,派人去迎接孔子。陳國、蔡國的大夫們知道孔子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有意見,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對他們不利,於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後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國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孔子64歲時又回到衛國,68歲時在其**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孔子周遊列國時的故事有哪些?

3樓:玉潤釁振凱

孔子周遊列國有許多事情,比如遇見七歲的小孩項橐,孔子在一些天文問題上沒能回答小孩提出的問題,表現出孔子治學態度嚴謹,知之為知之。不妄言。

孔子周遊列國,為什麼不來山西?

孔子周遊列國為何不受重用

加菲貓的鬍子 他的主張與當時的社會現實政治不符合,他的主張用仁義禮樂的 王道 是治理國家,而當時是一個需要 霸道 的時代。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外號孔老二。在當時的社會正處於大變革的時代,社會要進步,國家需要的是法制,而他宣傳的的禮,夢想恢復周朝的奴隸社會制度。自然是不會受到歡迎的。 他的主張與當時...

孔子周遊列國傳播自己的思想,卻沒有國家採納,為什麼

金果 原因 1 各國都有諸子百家的人才,並且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而且有了一定的勢力,而孔子一個外來者沒有一定的根基,如何與各國的掌權者去爭。2 便是各國之間的關係,弱國接受,但旁邊的強國便會怕,怕鄰國的實力增長會威脅自己國家的統治與穩定,於是會通過各種手段向其施壓,使其放棄孔子的思想。3 孔子的一些...

孔子周遊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七歲的孩子攔路,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合夥人金林 相傳有一年冬天,孔子游說講學,一日行至兗州西關,遇見一個小孩正用樹枝在路上畫畫。孔子湊近一看,見小孩畫了一座城,孔子見他畫得認真仔細,城也畫得很漂亮,不忍從上面踏過,便從一旁繞著走。孔子剛剛走過,不想那小孩竟氣惱地甩掉畫畫的樹枝說 你這老先生好沒道理,放著城門不走,為何繞城而過?孔子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