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白居易唐代詩人白居易做詩,力求通俗易懂,明白曉暢。據說他每寫一詩,必對家中老嫗讀之,老太太能理解的就抄錄,不明白的就改寫。
有一次,他寫了一首《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將其中幾句念給老僕人聽:
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裡如聞飢凍聲。
安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
老人聽罷說,你說的我都明白,只是「安得大裘長萬丈」中的「安」字,我尋思著還是改一改好。白居易問老人其中有何道理,老人又說,你過去寫過這樣的句子: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
父兄子弟始相保,從此得作良人身。
道州民,民到於今受其賜,
欲說使君先下淚,仍恐兒孫忘使君。
老人接下來說,道州刺史元結是位百姓忘不了的好官,給大夥蓋房子,教育官吏們不要欺壓百姓,道州不就有了萬丈長裘了嗎?
白居易認為老僕人言之有理,就把「安」字改為「爭」字。意思是要做官的以「為百姓謀福利」的思想去「爭得大襲長萬丈」。
賈島初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天騎在驢背上吟得詩句道:「深夜萬簌寂靜,鳥兒棲息在池塘邊的樹枝上,僧人晚歸在月光下敲響寺院的門。」開始想要用「推」字,後來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詞句,一直未能確定用哪個字更精美傳神,於是在驢背上吟詠誦讀,還不停地伸手比劃「推」、「敲」的姿勢。
這時,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韓愈正路過此地,賈島不知不覺衝撞到儀衛隊的第三部分。隨從人員將賈島推擁著帶到京兆尹韓愈面前,賈島一一解釋說出自己吟得的詩句。韓愈停馬佇立很久,對賈島說道:
「還是用『敲』字更好啊。」於是與賈島並排騎馬而行回到官府。很長時間二人不捨離開,討論詩歌寫作,雖為大官,韓愈卻與賈島這個平民詩人結為好友。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代孟槳在《本事詩·情感》記載了一則唐詩故事:博陵名士崔護考進士落第,心情鬱悶。清明節這天,他獨自到城南踏青,見到一所莊宅,四周桃花環繞,景色宜人。
適逢口渴,他便叩門求飲。不—會兒,一美麗女郎開啟了門。崔護一見之下,頓生愛慕。
第二年清明節,崔護舊地重遊時,卻見院牆如故而門已鎖閉。他帳然若失,便在門上題詩一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以後,人們便以「人面桃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來表達愛戀的情思.
成 道詩人白居易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學問,到處向人請教,但仍不能滿足他強烈的求知慾。
有一天地聽說有一位得道的禪師,學問非常高深。於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見,好不容易見到了禪師,便虛心地問:「**,請告訴我如何才能得道?
」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說:
「這連三歲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說是道呢?」禪師回答:「三歲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難奉行啊!
」李白讀書的故事
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但他小時候讀書卻不怎麼刻苦,甚至有些貪玩,有一天他到一條小河邊去玩,看見一個老太婆在磨一根鐵棒,就上去好奇地問:「老奶奶,你為什麼磨鐵棒?」老太太告訴他是在磨針。
李白說:「那麼粗的鐵棒怎麼能磨成針呢?」老人說:
「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李白深有感悟,從此刻苦讀書,成為一代「詩仙」。
2樓:匿名使用者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於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
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著想著……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作了一首詩,當場念出來: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樓:濯涵涵
好傻好傻好傻好傻好傻好傻???????????
4樓:薄荷糖的夏天
這tm太長了,不想抄了。。。。
古代詩人的故事50字
5樓:匿名使用者
傳李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
」李白問道:「如何將如此粗的鐵磨成針?」老婆婆答道:
「只需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被她的毅力與意志所感動,回到了山上,發奮圖強完成了學業。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巖。
6樓:匿名使用者
女ⅰ反農好用八一七函:一忙一活一一一一一?.
王昌齡詩人簡介50字一60字
7樓:北島無夢丷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就數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量很高。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
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8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詩人(約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早年貧賤。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祕書省校書郎。與李白及當時邊塞詩派、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人物過從甚密,唱酬不斷。
曾到過西北邊塞。他多次遭貶謫。王昌齡詩生前已負盛名。
他擅長七言絕句,以之與李白並稱,人稱「詩家天子」、「七絕聖手」。王昌齡絕句長於抒情。他的七言絕句以寫邊塞、從軍為最著名。
9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bai (698— 756),字少伯,漢族,河du東晉zhi
陽(今山西太原)人,
dao又一說京兆長版
10樓:匿名使用者
哦哦圖謀啦ok了阿羅褲吐了哦哦monk
11樓:匿名使用者
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尉。參加博學巨集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古代詩人王維的故事
12樓:凮起雲湧
王維的故事: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13樓:匿名使用者
早熟,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他在
王維塑像
**上的天賦,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後回答說 :「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在詩歌方面,有他十
五、十七、十八歲時寫成的有文字記載的資料。可見,他在十幾歲時已經是位有名的詩人了。這在詩人中是罕見的。
當時,在那貴族世襲的社會中,像王維這樣多才多藝的資質,自然會深受讚賞。因此,二十一歲時就考中了進士。
出仕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該別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間散佈著若干館舍。王維在這時和他的知心好友度著悠閒自在的生活。
這就是他的半官半隱的生活情況。
一直過著舒服的生活的王維,到了晚年卻被捲入意外的波瀾當中。玄宗天寶十四年(755)爆發了安史之亂。在戰亂中他被賊軍捕獲,被迫當了偽官。
而這在戰亂平息後卻成了嚴重問題,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審訊。按理投效叛軍當斬,幸其在亂中曾寫過思慕天子的詩,加上當時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隨皇帝出逃)的求情,懇請將其官職等換其兄性命,王維才得免於難,僅受貶官處分。其後,又升至尚書右丞之職。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唸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的願望。
詩中寫景並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
《舊唐書·王維傳》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父處廉,終汾州司馬,徙家於蒲,遂為河東人。維開元九年進士擢第。
事母崔氏以孝聞。與弟縉俱有俊才,博學多藝亦齊名,閨門友悌,多士推之。歷右拾遺、監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
王維中。居母喪,柴毀骨立,殆不勝喪。服闋,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
祿山陷兩都,玄宗出幸,維扈從不及,為賊所得。維服藥取痢,偽稱瘖病。祿山素憐之,遣人迎置洛陽,拘於普施寺,迫以偽署。
祿山宴其徒於凝碧宮,其樂工皆梨園**、教坊工人。維聞之悲惻,潛為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花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維以《凝碧詩》聞於行在,肅宗嘉之。
會縉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特宥之,責授太子中允。乾元中,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復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
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昆仲宦遊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
王維寧王、薛王待之如師友。維尤長五言詩。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於造化,而創意經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
人有得《奏樂圖》,不知其名,維視之曰:「《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 好事者集樂工按之,一無差,鹹服其精思。
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 代宗時,縉為宰相。代宗好文,常謂縉曰:
「卿之伯氏,天寶中詩名冠代,朕嘗於諸王座聞其樂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進來。」縉曰:
「臣兄開元中詩百千餘篇,天寶事後,十不存一。比於中外親故間相與編綴,都得四百餘篇。」翌日上之,帝優詔褒賞。
縉自有傳。
有關詩人作詩的故事,有關詩人作詩的故事
暗羽玫瑰之歌 駱賓王作詩的故事 駱賓王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詩人,從小就才思敏捷。七歲時,有一天他家來了客人。一家人忙著招待客人,駱賓王就獨自一人跑到了池塘邊玩耍。池塘邊有很多美麗的花草,草叢中不時有小蟲子跳來跳去。柳樹枝條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風的吹拂下把水面劃出一道道波紋。池塘裡一群大白鵝正在嬉水。駱賓王...
詩人作詩的故事,一個詩人作詩的故事
賈島推敲 的故事 遇見韓愈 有一次,賈島騎著毛驢在長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時正是深秋時分,金風一吹,落葉飄飄,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島一高興,吟出一句 落葉滿長安 來。但一琢磨,這是下一句,還得有個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來了,一邊騎驢往前走,一邊念念叨叨。對面有個 過來,不住地鳴鑼開道。那鑼敲得山響,賈島...
古代詩人的小故事
夢筆生花 中國古代大詩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朧中,一邊吟詩,一邊隨風飄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只見四周雲海蒼茫,花木蔥蘢。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這時,一支巨大的毛筆聳出雲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樣。李白心想 如果能得到這枝巨筆,用大地作硯,蘸海水為墨,拿藍天當紙,寫盡人間美景,那該有多好。...